“兩個重要歷程”是推動中國經濟的核心引擎

“兩個重要歷程”與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相呼應,形成了40年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兩個重要極點。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特別報道——改革智說(1) 任曉林

改革開放40年,一個最重要經驗就是堅持不斷解放思想、堅持不懈深化改革。實踐證明,解放思想是改革開放的不竭動力,改革開放是解放思想的成果檢驗。回顧40年改革開放的重要經歷,從“特區時期”到“自貿區時期”是40年發展具有歷史意義的“兩個重要歷程”,也是40年中國經濟社會升級換代的顯著標志。

第一個重要歷程:經濟社會獲得巨大發展

從解放思想開始,破除人們思想上的精神禁錮,全社會煥發出新的活力,改革與開放同步進行,不斷深化,這是第一個重要歷程的基本點。

解放思想是改革的前提,創辦經濟特區是改革的戰略起點。1979年4月,中央果斷倡導辦特區,隨後,同意對廣東、福建的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1980年,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批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宣佈建立深圳、珠海、汕頭三個經濟特區。1980年12月10日,國務院又正式批准成立廈門經濟特區。由此,中國改革開放第一個重要歷程邁開步伐。

創辦經濟特區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變革與發展,也是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必由之路。它用“大膽試”與“大膽闖”代替姓“社”與姓“資”的爭論,與思想解放相得益彰,體現了實事求是的改革精神。

沿海14城市開放及其“扇面”效應加快了進一步改革的進程。1984年,黨中央和國務院又決定進一步開放沿海14個港口城市和海南島,開放長江三角洲、珠海三角洲、閩南三角地區,逐步形成一個弧形開放前沿地帶。沿海開放充分發揮對內對外開放兩個“扇面”作用,對全國的搞活、開放具有重大的意義。

海南特區建立及海南省設立,改革形成鮮明的“中國特色”優勢。海南特區建設與海南省設立,我國沿海領域大開放局面基本形成,並逐步實現了對內地的輻射帶動作用,深化改革顯現明顯成效。

浦東開發與“南巡”講話精神呼應,形成了深化改革的“龍頭效應”。浦東開發雖然以上海為重點,但形成了沿長江流域進一步深化改革基本態勢。與浦東開發呼應,1992年1月的鄧小平南巡講話強調,“改革開放的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至此,第一個重要歷程達到了深化改革的新高度。

在這一重要歷程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及鄧小平“南巡”講話精神在全黨、全社會思想大解放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起到了鼓勁、吶喊的作用。也正是在這種解放思想的精神鼓舞下,改革的路子也越走越寬廣,實現了第一個重要歷程質的飛躍。

第二個重要歷程:中國經濟“兩步走”戰略獲得新動能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斷開放是4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邏輯。第二個重要歷程形成源於第一個重要歷程目標的實現,但如果不能及時升級完善,又必然使經濟社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局面。因此,第二個歷程是超越了第一個重要歷程的新的偉大改革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後,以更大魄力解放思想,開啟了新一輪改革的重要歷程。2013年8月22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涵蓋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總面積28.78平方公里。自貿區不僅僅是經濟特區,更是經濟先行先試的改革試驗區。

2014年12月12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廣東、天津、福建3個自貿區,其中,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戰略定位是依託港澳、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將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和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地。

自貿區由沿海向內陸推進,進一步促進了內陸地區外向型經濟的迅猛發展。2016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7個自貿區,依託已有的國家級新區、園區,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推動自貿區改革向縱深層次邁進。至此,上海、廣東、福建、浙江、遼寧六個沿海自貿區與河南、湖北、陝西、重慶、四川五個內陸、西部自貿區相互呼應,形成了覆蓋中、東部大部分區域、涉及人口最多、產業發展較為齊全的廣大地區,有力地帶動了經濟發展。

充分發揮優勢,打造海南自貿區,形成海南改革開放新的升級版。2018年4月13日,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上,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

與自貿區發展互為依託,倡議“一帶一路”,形成經濟發展、開放貿易新高地,第二個重要歷程的大格局形成。2013年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即“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積極響應。在“一帶一路”建設的5年間,不斷深化改革是核心主題,沿線國家經過共建,使這一中國方案越來越成為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佳選擇。同時,也使我國開放空間從沿海、沿江向內陸、沿邊延伸,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

第二個重要歷程直接影響著中國經濟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已經進入新時代,在2010建成小康社會之後,我們再通過“兩步走”戰略,實現現代化強國。以自貿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為核心的改革將直接關乎建設現代化國家和現代化強國的戰略目標。

“兩個重要歷程”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

實踐證明,我國經濟社會領域“兩個重要歷程”從根本上扭轉了新中國成立以後經濟社會長期落後的局面,把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推到了一個前無古人的高度。“兩個重要歷程”也與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相呼應,形成了40年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兩個重要極點。總結“兩個重要歷程”,無疑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第一,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深化改革的歷史使命才能不斷得到推進。40年改革開放,根本經驗是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解放思想,堅持頂層設計。事實上,不強調黨的領導,缺乏頂層設計,很難想象改革開放能推動到今天這樣一個高度。

第二,只有大膽試驗、合理佈局、穩妥推進,才能形成深化改革的梯級效應。“兩個重要歷程”都是從試點開始,以沿海經濟基礎較好、發展環境優越、發展條件便利的城市為依託,然後循序漸進推進,根本上體現了穩中求快的發展思路。在發展中,通過近乎封閉的試點試驗,實現了經驗、模式的可複製性。深圳辦特區如此,上海辦自貿區也是如此。在試點基礎上,創新管理思維與治理模式上,層層推進經驗,形成穩紮穩打局面,避免了政治、思想領域及社會發展大的波動,避免了社會風險大面積發生。通過穩步推進,實現梯級效應,互為依託,從而獲得效率最大化,也促進了社會公平與正義價值的實現。

第三,只有抓深化改革的“牛鼻子”,注重輕重緩急,以巨大的發展成就換得社會問題解決的巨大空間,逐步化解社會矛盾,推動國家進步。在“兩個重要歷程”轉變中,經濟發展問題始終是核心問題。實踐證明,以深圳為代表的特區經濟的發展在解決經濟問題的同時也帶動了其它問題的解決,特別是逐步解決了當時困擾決策層的農業問題、外匯問題和政治體制問題。黨的十八大後,經濟問題的核心是結構問題。隨著人口紅利、“中等收入陷阱”風險累積,經濟發展質量問題越來越明顯。為適應這種變化,以自貿區建設為“牛鼻子”的改革與優化供給側機制、制度供給的改革大力激發了經濟主體的活力。隨著整個經濟發展的水平、質量越來越好,其它社會矛盾有的在發展中獲得化解,有的爭取到了更佳的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

第四,只有堅持中國道路的理論自信,堅持只有改革永不停歇、發展才能永不停步的理念,實事求是,真抓實幹,才能在制度創新與開放包容中實現國家效益的最大化。40年來,經濟領域改革是所有改革的先鋒,它的成功啟示我們,始終堅持走中國道路,按照中國特色實事求是想問題、謀發展,才能幹出成績、才能獲得全世界的尊重。同時,改革道路上的每一次大的革新都離不開正確的思想指引。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些成果發展、完善了馬克思主義,成為改革發展的偉大力量。

總之,40年來,從倡導辦特區,到自貿區建設與“一帶一路”倡議,黨中央始終求真務實,謀定而後動;始終制度創新,勇於自我革命;始終開放包容,兼收幷蓄。正是這一切,成就了改革開放40年的巨大輝煌。

(作者系延安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延安大學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