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年人喜歡京劇而年輕人不怎麼喜歡?

今年一定要去東北賞雪


如果從京劇市場上看卻是老人多於年輕人,但要說明一下,老年人是不是也是從年輕人走過來的?所以只能說是現在的老年人和現在的年輕人。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不喜歡?有的說看不懂,有的說聽不懂,這卻是事實。你讓一個不懂戲曲的坐在那裡去欣賞京劇,他當然欣賞不了。可又怎麼能喜歡上那?我只能說說我是怎麼喜歡上的,記得小時候正趕上文革,到處都是樣板戲,就連嘴裡唱的,上臺表演節目的也都是,想想這樣硬往人們的腦子裡灌,就連整個劇本都背下來了吧。後來恢復了傳統戲的演出,我懷著好奇的心裡,在播放京劇時,像接觸過的長輩經常提問一些有關劇情、唱段、演員等各方面的問題。慢慢自己也能哼上幾段了,覺的京劇唱腔很美。就開始到劇場看演出,和同去的觀眾一起談論。慢慢覺的這些已經不能滿足自己了,就開始蒐集有關京劇方面的資料來充實自己。記得那時每天都要聽上幾段電臺固定時間播放的唱腔才睡覺(那時還沒錄音機和電視),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可是現在我很少聽看京劇了,總覺得老是自己看過的那幾出,演員也都是那幾個,藝術和他們的前輩差的太多了,如果說聽還不如聽聽自己錄製的京劇唱段那,不願費那個時間了。試想連我這樣的都不聽不看京劇了,年輕人能喜歡嗎?年輕人不懂只是一個方面,這就需要普及京劇知識,記得我多年前自己編制的(純屬自己愛好的一種遊戲)“京劇知識問答三百題”上傳到網上後,很受大家的喜歡,多家網站都轉傳。我自己編制的京劇唱腔大全,很多人向我索要。所以從這裡也看出不是年輕人不喜歡,而是他們的知識知道的太少,沒有興趣。也要給他們充電,他們自然就會喜歡上的。但也要看到京劇演出太少,劇目貧乏,演員藝術下滑這些因素。我前邊說了如果像目前是的我都不喜歡了(我現在算是老年人了吧),當然年輕人就更不喜歡了。其實這個問題在二三十年前就提出過,只是過了幾十年沒見什麼改變,有關部門也沒采取什麼措施,只是比當初更突出了。


閒人4429


這個問題本身就不太準確。不知道提問者下結論的依據是什麼?估計是提問者周圍小圈子裡沒有喜歡京劇的。

估計提問者本身就是年輕人。😂

人的正常生活半徑接觸範圍不過是2-300人。你接觸的朋友圈都不太喜歡京劇,不代表年輕人都不喜歡。

結論不能以偏概全。

舉例來講:

第一:津京等地戲校辦的很是風生水起,學戲的同學年齡從幾歲到20來歲,各個年齡、各個行當都有,這不都是年輕人嗎?

戲校裡招生肯定不要老頭老婆。

第二:央視也好,各地也罷,凡是舉辦有關少兒京劇大賽,總是紅紅火火,好苗子層出不窮,即使成人比賽,也總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小朋友,比如前些年的劉小源,4歲就憑著唱京劇上春晚了。

第三:咱這《頭條新聞》裡也經常有小朋友或唱或拉,甚至自拉自唱的視頻啊。怎麼能說年輕人不喜歡京劇那?

第四:京劇雖源自南方的徽調漢調,但融匯成京劇後基本算是北方劇種,土壤不同,提問者也許是南方朋友吧,身邊人對京劇不太喜歡很正常。

第五:京劇本身就是一個從唱詞到表演相對高雅的劇種,不像評劇、豫劇唱詞那麼通俗易懂,生活氣息濃。浮躁的人,對京劇都不會太喜歡。不論你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

第六:不聽京劇的年輕人佔到什麼比例才算“年輕人不太喜歡”?沒有具體量化標準。欣賞京劇作為一個愛好,也不必非要大家都喜歡。

這不是搞全民健身。

個人淺見。期待您的關注。😁


明揚51


京劇作為傳統劇種,講故事的節奏比較慢、比較細。劇情發展是按照“12345“順序慢慢道來的,而沒有電影電視劇那樣運用“蒙太奇”式的敘事手段,也沒有那麼多讓人心悸的戲劇衝突。鑼鼓經永遠都是“倉七臺七”的節奏,沒有“迪斯考”那種刺激人的節奏。唸白又都是“上韻”的,年輕人聽不懂。唱腔也永遠離不開“二黃、西皮”的固定板式,雖然每段唱腔都不一樣,但也大同小異,再快的“板”也沒有那“RAP”快。臺步、動作慢且程式化。侯寶林曾在相聲裡描述“就這個走路速度只能在臺上,要在馬路上,半夜也到不了家”。京劇舞美和道具永遠那麼簡單、虛擬的。舞臺燈光也沒有現代歌舞舞臺的那麼絢麗多彩,那麼“八爪魚”!

但正是由於京劇唱腔的音樂唯美性與唸白的節奏性,才能吸收眾多的戲迷。有很多的戲都流傳了百年以上,這一點除了西方的古典音樂和芭蕾以外,還沒有多少藝術形式可以和京劇媲美的。聽京劇看京劇,可以使人擺脫“浮躁”。還能學習豐富的歷史知識,雖然有的是“野史”,但可以激發你去學習正史的熱情。

現在年輕人喜歡京劇的人少,其實就和其中喜歡古典交響音樂和古典芭蕾一樣的道理,結構複雜,虛擬性強。不如很多藝術形式那麼直觀、好理解。但是直觀、好理解的東西又往往流傳時間短。就像現代流行歌曲,好理解、也好聽,但是給人的刺激只是一時的,不能長久。


天下黎氏


老年人喜愛京劇的人比較多,年輕人喜歡京劇的人相當少,這是當下的現實。要問為什麼,原因很複雜。試說幾點。一,現在的六七十歲的老年人,年輕時受過樣板戲的薰陶,有的甚至進戲園子看過傳統戲,有欣賞京劇的基本能力和審美習慣。二,現在各地京劇票房很多,票友多是老年人,老年人退休了,有時間,有愛好,自娛自樂,益壽延年。三,京劇院團,京劇公眾號的公益行動為老年人提升京劇欣賞水平和積聚人氣提供了必要條件。而年輕人對京劇一看不懂二聽不出韻味三可玩的東西太多四工作壓力大五家庭負擔重,不具備欣賞京劇的基本條件,除了極少數對傳統文化有濃厚興趣的年輕人,大多數對京劇難以入門。


ZDZ13168231437



西方文藝形式分的很清,如歌劇,舞劇(芭蕾),話劇,雜技(馬戲),啞劇等。表演性質上基本都屬於德國的布萊希特寫實表演體系,蘇聯的斯坦尼斯拉夫的時光挪移表演體糸。各劇種主題突出,表現形式單一。容易被人接受,也就是說什麼人都基本上看得懂。簡單的表述就清清楚楚,如看歌劇去,就知道是以唱歌為主的戲。看舞劇去,也立馬懂得主要是舞蹈。看雜技去,也就清楚一定去看耍把戲與動物表演,,,,,等。

可是說看京劇去,你能說清它是什麼戲嗎?是歌劇,舞劇,話劇,還是雜劇,啞劇?都不是,也都是!怎麼這麼說呢!回答很簡單,內涵卻極為豐富!因為京劇起源於東方戲曲中的徽劇與漢劇,又集崑曲,梆子,川劇,雜技,秦腔之大成。採用虛擬的程式動作,以唱,念,做,打,舞的綜合性藝術特質來表情達意。題材又反映的是與現實生活脫節的歷史故事,演義傳說。不是聚精,就是會神的古怪精靈之事。


試想要會欣賞京劇,還得有一定的文學,藝術功底及歷史和專業知識。一個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那有那麼多的精力與積澱。那有那麼穩的定力來聽那由原板,慢板,甚至散板為主的西皮與二簧!總不能只聽快板與流水吧!就算說話也不好好說,不是湖廣,就是中州音,總不都念京白吧。所以沒有一定的閱歷與知識的年輕人,還真難接受。當然與專業有一定聯繫的大學生較易掌握!

算是稍為年長的人,文化底韻不足,都難以接受!更多的人還是選擇直觀,明析的其他藝術形式來欣賞!當你有了六歲到六十歲的生活歷程後,可能才會有一少部分(不是全部和大部)分人,來欣賞這僅有228年曆史的綜合虛擬表演藝術一一京劇!


乾杯安德烈



李小156728212


京劇最大的特點就是慢,一個拖腔可以讓聽戲的人搖頭晃腦;語音三日繞樑不絕;京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與傳統文化緊密相連。

年紀大了,其實也並非必然喜歡京劇;換句話說現在仍然喜歡京劇的大多是年輕時候就愛好,而這這種愛好是愈久彌新吧了。

愛好京劇,其實是聽京劇。京劇曲種,不過百餘出,但是反覆上演,卻總也不致失其號召力。而每當一句叫板恰到好處之時,觀眾喝彩聲一片;

京腔京韻富含微妙的音樂趣味,這就是京劇的靈魂; 唱唸做打,只有唱功才是吸引票友的特色表演;其它功夫在實質上與歐美歌劇也相差不多。

聽京劇,或者愛好京劇,多多少少必須懂一點歷史,哪怕是歷史故事;而老年人兒時從小人書(連環畫)攤上看來的故事都可以在京劇舞臺上再現。

春秋戰國、三國演義、楊家將等等故事也只有老年人才諳熟於心;現在的年輕人誰還知道四郎探母、伍子胥?

老年人思想趨於保守,寧可將“程式化”堅持到底,也不願意哪怕有一點點的改革或者創新。就算是一天24小時都去聽“貴妃醉酒”也不過癮!

其實,現在的“京歌”還是有不少年輕粉絲的;而京劇名角兒也紛紛放下架子,唱起了“情探”。京劇不改革,不久就會成為“瀕危動物”,恐怕想聽都沒地兒去聽。

懷舊,畢竟不能算是時尚。


閒看秋風999


首先,我就是個喜歡京劇的年輕人,哈!

其次,我認為喜歡京劇與否,其直接原因並不是年紀問題,而是欣賞習慣與文化環境的變化。

影視衝擊與流行文化的盛行,已經使以京劇為代表的傳統戲曲逐漸邊緣化。它們的節奏與敘事習慣,以及人才培養週期和商業模式都無法與流行文化競爭。流行文化比傳統文化更直白、簡單,在互聯網時代,這種簡單直接被最大化、商業化,而戲曲是需要一定傳統文化沉澱的,對觀眾的要求很高。很多劇目都是取材於傳說或者歷史故事,如果不瞭解,則很難進入劇情。尤其是在面對摺子戲的時候,小白們根本無法獲得與資深戲迷相似的欣賞快感。

京劇的固有審美,尤其是對於演員表演技巧和流派特色的講究,使得沒有欣賞經驗的人往往不知如何下手,也就更談不上傳播的可能。

而京劇的聲腔旋律、唸白、曲詞,包括砌末等,都需要欣賞者有一定的歷史文化知識。尤其是唱詞,雖然相對崑劇要通俗很多,但是仍然含有大量的典故,賦比興更是隨處可見。並不是我瞧不起當下的年輕人,整體閱讀水平直線下降,更何況對古文與古史的瞭解與認知?

當然,以上種種並不能涵蓋所有,傳統文化近年受到扶持與歡迎,實在讓人高興。

希望以後喜歡傳統戲曲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吧。


章魚侃戲


老年、青年都有喜歡京劇的,老年人相對多些。京劇的節奏太慢,加上大多是古代故事,與當代大多年青人的欣賞趣味不符。喜歡京劇的年青人大部分受喜歡京劇的父輩或同輩影響,感染或點撥很重要。一旦激發內心對京劇藝術的開悟,便漸有所喜,開如入門。


劉世平論58828739


1. 喜歡京劇就像品茶一樣,要慢飲細品。年輕人生活和工作壓力大,沒有時間。2. 京劇唱腔難度大,吐字、用氣、發聲、唸白太講究,不好學。3. 京劇它不是大眾戲種,也只有少數年輕能接受,更多的年輕人不怎麼喜歡也是可以理解的。老年人喜歡京劇,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有時間去聽京劇和欣賞京劇。另外,文革時期樣板戲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八九十歲以上老人他們是聽戲長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