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有哪些歷史古蹟?

頭條學院


對於廣大旅遊愛好者來說,大理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地方。蒼山、洱海、喜洲、南詔、諾鄧、沙溪……這一串地名彷彿自帶磁性,閉上眼睛都能感受到強大的召喚,恨不得馬上逃課辭職去旅行。不過,如果想做深度文化玩家,光有風景和美食還不夠,若能多去看一些不為人所知的歷史古蹟,你便能更加容易融入當地的文脈與傳統,這時再看一眼當地的風景或者再品嚐一口當地的美食,想必一定會有全新的感受。

世界遺產

三江並流(自然遺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聖寺三塔、太和城遺址、喜洲白族古建築群、元世祖平雲南碑、佛圖寺塔、銀梭島遺址、弘聖寺塔、水目寺塔、雲南驛古建築群、白羊村遺址、州城文廟和武廟、南詔鐵柱、山龍山於圖山城址、長春洞、等覺寺、南詔鎮古建築群、順蕩火葬墓群、諾鄧白族鄉土建築群、沘江古橋樑群、石鐘山石窟、西門街古建築群、沙溪興教寺、海門口遺址、景風閣古建築群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名街

大理市、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州城鎮、鳳羽鎮、沙溪鎮、雲南驛村、文盛街村、東蓮花村、曲硐村、諾鄧村、南詔古街

國家一級、二級、三級博物館

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館(二級)、大理市博物館(三級)


司圖博行


大理是一個古都之邦,名勝古蹟相當要多一些,我來將我知道的一一介紹給大家:

一、崇聖寺,大家通常以上的三塔,皇家寺院,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每年一次的”崇聖論壇“就在這裡召開;

二、文廟,又名文昌閣,中國傳統文化的發祥地、啟迪地,近年來當地政府出資恢復,距今也有幾百年的歷史,有多少人的成人禮就在這裡舉行的;

三、無為寺,皇家寺院,目前對外開放,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古剎,據歷史記載,這裡出家的南詔國皇帝不計其數,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


發現大理


#了不起的城市#






大理黑龍橋又名清風橋,大理黑龍橋在下關西洱河上,原為石頭橋,1979年改建為鋼筋水泥橋。



該橋是古代連接下關重鎮關迄和約的重要橋樑,也是滇西北古道上重要的橋涵,在滇西曆史上有其光輝的一頁。



據傳有條黑龍常常橫臥在西洱河上,堵住海水出口,致使海水上漲,氾濫成災,




淹沒沿岸村莊和土地,人民群眾痛苦不堪。後來有一條小黃龍為拯救水患之中的老百姓,戰敗了黑龍,將它驅出西洱河。



人們為了慶賀水患消除,在河上建石橋,以小黃龍驅逐大黑龍惡孽之意,取名黑龍橋。



本橋初建於唐代,為閣羅風所築,《蠻書》有載,歷代多次復修,清光緒三年(1877年)水毀,



改建為5孔石拱橋。現改建後的鋼筋水泥橋,



全長87米,寬10米,有護欄圍護,美觀實用。黑龍橋地處市中心,



是溝通下關南北兩岸的主要橋樑。大橋建成通車時,今人寫了一副對聯祝賀。





對聯是:“喜大橋竣工,看東西蒼洱環抱,百二山河增壯麗;頌現代建築,讓上下車舟往來,繁榮城市換新裝。”





天際痕無限殤


#了不起的城市#

我居住在大理

大理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處雲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東鄰楚雄州,南靠普洱市、臨滄市,西與保山市、怒江州相連,北接麗江市。地跨東經98°52′~101°03′,北緯24°41′~26°42′之間,東巡洱海,西及點蒼山脈,轄大理市和祥雲、彌渡、賓川、永平、雲龍、洱源、鶴慶、劍川8個縣以及漾濞、巍山、南澗3個少數民族自治縣,是中國西南邊疆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

地處低緯高原,四季溫差不大,乾溼季分明,以低緯高原季風氣候為主,境內以蝴蝶泉、蒼山、洱海、大理古城、崇聖寺三塔等景點最有代表性。

大理文物

  站在雲南省雲龍縣西北約3公里的公路上,鳥瞰風景,只見淡藍色的天空中,有云時聚時散,雲天之下,有山高聳挺拔,連綿起伏。幾縷陽光透過薄薄的輕霧,投射到山坳中一個色彩紛呈的小村落,遠遠看去,村中民居鱗次櫛比,有良田美景,有古木參天……隱約透著一份與世隔絕的靜謐。一條名為沘江的河流九曲迴環,流經村莊時形成一個大大的S形彎道,遠遠看去宛如一幅太極圖。

  她是一個隱蔽在大山深處的原始古村落,幾乎村中的每一個元素都滲透著悠遠的歷史與濃濃的古韻。遊歷在村中,彷彿是在閱讀一本無字典籍,你能從中感受到一種久違的、塵封的、悠遠的古村情懷,以及村民們世代傳承下來的那種淳樸的民風民俗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沒錯,她就是諾鄧古村。

  

  

  千年不變

  諾鄧古村位於雲南大理雲龍縣城西北,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原始古村落。從史料中的記載推算,諾鄧古村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歷史風雲變幻,諾鄧古村卻守住了四個不變:一、村名不變(一千年來,這裡始終以“諾鄧”為村名);二、居住民族不變(始終以“白族”為唯一居住民族);三、產業不變(始終以“製鹽”為主)。

  

  

  古蹟悠悠

  如今的諾鄧古村依舊保留著大量明、清時期的民居建築,也有一部分民國建築,還有二十多座古廟宇等公共建築。

  

  

  諾鄧古村被群山環繞,當地的民居多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層次分明,形成了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線。由於諾鄧是一個白族村落,所以,民居的建造上極具白族特色,有“三坊一照壁” “四合一天井” “四合五天井”等建築佈局,構思奇巧,風格多樣。

  

  

  諾鄧民居的門、窗、木樑、柱、簷都雕刻有美麗的圖案,山牆、院牆上也都有繪畫圖案,極具藝術美。

  

  堂屋莊重典雅,很多人家還保留著明清以來的傢俱、古董、什物……

  

  古樸的巷道依著山形七拐八繞……

  

  

  聽說,諾鄧古村家家戶戶都有家族先輩留下的手稿、工藝品等價值不菲的古董,這些珍貴的古董在時光的洗禮中,沉澱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鹽馬古道

  諾鄧古村分佈著很多的天然鹽井,這裡的鹽鹽質極好,口感清淡,在滇西一代久負盛名,古時雲龍地區的運鹽古道被稱為“鹽馬古道”,而諾鄧就是鹽馬古道的中心,這裡出產的鹽被源源不斷地運往麗江、大理、昆明、保山、騰衝、維西等地。當時的諾鄧也因此成為商賈雲集,百業興旺的繁華之地。從現存的眾多古蹟,以及流傳在當地的民歌“萬馱鹽巴千石米,百貨流通十土奇,行商坐賈交流密,鈴聲時鳴驛道里……”中,我們依舊能感受到諾鄧在當時的輝煌與顯赫。

  

  藏在深山裡的美味

  盛名千年的諾鹽,成就了山裡人的美味。當地人用諾鹽醃製出的火腿,香味濃郁、油而不膩,是不可多得的人間美味。

  


隋煬帝說天下


#了不起的城市#

各位同胞你好,很高興為您簡答疑問,對於大理有那些歷史古蹟,奇葩君我可以這樣說,大理的古蹟眾多,但是大理古城最為出名,下面奇葩君我給您如下回答:

古城大理(現大理城)簡稱榆城

1982年2月國務院批准的我國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國44個重點風景區之一,位於南詔和大理國都城遺址的東部,始建於明朝洪武15年(公元1382年),歷代屢經修建。  大理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許多重要文物古蹟。大理風景區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個,歸納起來可稱為“三古”即古城、古塔、古碑。大理市的古城有太和城、羊苴咩城,大釐城(今喜洲鎮)、龍尾城(今下關)、大理城;古塔有崇聖寺三塔、弘聖寺一塔、蛇骨塔、魚骨塔;古碑有南詔德化碑,元世祖平雲南碑,五華樓碑群,山花碑等。悠久的歷史還孕育出許多傑出的人物。突出的有南詔國第四、五、六代王皮邏閣、閣羅鳳、異牟尋;清平官(宰相)鄭回,大理國開國之主段思平、著名畫工張勝溫;明代詩人、文學家楊黼、楊士雲、李元陽;近代民主革命志士李燮羲、張耀曾,傑出的軍事理論家楊傑,東北抗日聯軍領導人周保中等。


 

大理城方圓12裡,城牆高2丈5尺,厚2丈;東西南北各有一城門,上有城樓,分別稱做:通海、蒼山、承恩、安遠;城的四角還有角樓,也各有名稱:穎川、西平、孔明、長卿。城牆的外牆為磚,上列矩堞,下環城溝。城內市井儼然,佈局呈棋盤狀,從南到北有5條街,從東到西8條巷。如今保存下來的還有南北城的部分城牆、南城樓(1982年重建)。  如果說,州府大理市給人以繁盛喧鬧的感覺,那麼大理城則是古樸而幽靜,城內流淌著清澈的叮咚溪水,家家戶戶養花植樹,花果並茂。那隱沒在街巷深處的花園茶社是遊人憩息佳所,改革開放後私人開設的法國等風味小吃餐館也是外賓喜愛光臨之處。傳統的大理石工藝品,擺滿街道兩側,任其觀賞選購。


下面一首優美的詞送給大家:

大理三月街:

千年一街

千年一夢

從觀音大士降妖除魔開始,每年農曆三月十四,三月街如期迎來熱鬧的集市,千年趕一街,一街趕千年,從不間斷,彷彿觀音從未離開,彷彿一切就在昨天。三月街的存在是一個夢,是一份感懷。生活在大理的每一天,我心都經歷千年的穿越,每過一天,彷彿多活一千年。


奇葩屋


#了不起的城市#

大理古城

,從南門開始,文獻樓的題詞“文獻名邦”是郭沫若寫的;古城南門題詞“大理”也是郭沫若寫的;博物館(杜文秀兵馬大元帥府),有炮臺,大理各時期的碑林,特別是玻璃罩的山花碑,是

介紹大理

的碑文,還有南詔在天寶之戰後,與唐朝重修於好的《德化碑》,炮臺後面是

介紹大理

舊石器、新石器、南詔國、大理國不同時期的兩層的

文物展覽

樓,最後面是大理現代畫家、書法家化作展覽。接著就是紅龍井的“玉白菜傳說亭”,這裡楊柳依依,溪流潺潺,夏天來這個最舒服,紅龍井最上面聽說新開了一個茶館,有興趣就去看一下。紅龍井過來後,有五華樓,是大理國君臣儀事的地方,樓上供奉大理國寶“阿磋耶觀音”。截止北走是九隆酒,

大理銀器

打造及買賣的地方。再北走是洋人街,洋人街深處還有有戲臺的木製結構的房子及廣場。洋人街下段東走,就到誠信井,古時是供過往行人和馬幫飲水的,旁邊有碑記記載大理的由來——“雙鶴拓疆”誠信井旁邊是大理州最高學府——大理一中。洋人街上段西走,就到武城廟,是供奉財神的地方,還介紹

大理市

的各村本主,三月街民族節時,此處有白族歌舞、

話劇表演

。還有電影院,這裡看電影非常不錯,都是用膠片放的。其他景點有:蔣公祠、普賢寺、玉洱公園。

倉巴呆毛


#了不起的城市#

大連共有9處全國文保單位:萬忠墓、達魯尼市政廳舊址、旅順日俄監獄舊址、東清輪船會社舊址、大連民政署舊址、大和旅館舊址、朝鮮銀行大連支行舊址、關東廳博物館舊址和中蘇友誼紀念塔。而第七批全國文保單位則使大連新增16處全國文保單位,分別為小珠山遺址、雙砣子遺址、巍霸山城、大黑山山城、得利寺山城等5處古遺址,四平山積石墓、石棚溝石棚、崗上樓上墓地、營城子漢墓區等4處古墓葬,南子彈庫、旅順船塢、老鐵山燈塔、關東軍總督府、旅順紅十字醫院、關東州廳、侵華日軍關東軍司令部等7處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目前,大連共計有25處全國文保單位。

大黑山山城,唐(高句麗),古遺址,金州區大黑山

小珠山遺址,新石器時代,古遺址,長海縣廣鹿鄉吳家村


關東軍司令部舊址,1900,近代建築,旅順口區新華大街

中蘇友誼紀念塔,1957,近現代歷史遺蹟,旅順口區列寧街

營城子漢墓群,漢,古墓葬,甘井子區營城子鎮


chen153777150


#了不起的城市#

崇聖寺三塔,位於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處,西對蒼山應樂峰,東對洱海,距山腳約為1500米。南336米處有桃溪向東流過。北76米處有梅溪,東靠滇藏公路。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閣組成。大塔又名千尋塔,當地群眾稱它為“文筆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級,為大理地區典型的密簷式空心四方形磚塔。南北小塔均為十級,高42.17米,為八角形密簷式空心磚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尋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衛。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雞足山,位於雲南省賓川縣西北隅,距大理市100公里,距昆明400公里,是我國的佛教名山,與四大佛教名山峨眉、五臺、九華、普陀齊名。雞足山西與大理、洱源毗鄰,北與鶴慶相連,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6公里,總面積2822公頃,因山勢前列三峰,後拖一嶺,宛如雞足而得名。

劍川石寶山,位於劍川縣城西南25公里處,因山上的紅砂石成龜背狀裂紋,如獅似象像鍾,得石寶之名。這裡林木茂盛、石趣無限,廟宇別緻,景色獨特,尤以石窟和摩崖造像而聲名久遠。山中開鑿於唐宋年間的石窟,享有“西南敦煌”的美譽,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任小點


#了不起的城市#

太和城遺址

太和城遺址是南詔立國時的都城。南詔在751年和754年與唐王朝發生了兩次戰爭,史稱“天寶戰爭”,並取得了最終勝利。776年,為“立此存照”,南詔王閣羅鳳立“南詔德化碑”於“國門”之外,“論阻絕皇化之由,受制西戎之意”。[13]

1961年3月4日,太和城遺址(包括南詔德化碑)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和城遺址因其規模宏大、地面遺蹟保存較好、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被列入“十一五”期間全國百項重大遺址項目名錄。




密娛語


#了不起的城市#


1.古城大理(現大理城)簡稱榆城,是1982年2月國務院批准的我國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國44個重點風景區之一,位於南詔和大理國都城遺址的東部,始建於明朝洪武15年(公元1382年),歷代屢經修建。  大理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許多重要文物古蹟。大理風景區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個,歸納起來可稱為“三古”即古城、古塔、古碑。大理市的古城有太和城、羊苴咩城,大釐城(今喜洲鎮)、龍尾城(今下關)、大理城;古塔有崇聖寺三塔、弘聖寺一塔、蛇骨塔、魚骨塔;古碑有南詔德化碑,元世祖平雲南碑,五華樓碑群,山花碑等。悠久的歷史還孕育出許多傑出的人物。突出的有南詔國第四、五、六代王皮邏閣、閣羅鳳、異牟尋;清平官(宰相)鄭回,大理國開國之主段思平、著名畫工張勝溫;明代詩人、文學家楊黼、楊士雲、李元陽;近代民主革命志士李燮羲、張耀曾,傑出的軍事理論家楊傑,東北抗日聯軍領導人周保中等。   大理城方圓12裡,城牆高2丈5尺,厚2丈;東西南北各有一城門,上有城樓,分別稱做:通海、蒼山、承恩、安遠;城的四角還有角樓,也各有名稱:穎川、西平、孔明、長卿。城牆的外牆為磚,上列矩堞,下環城溝。城內市井儼然,佈局呈棋盤狀,從南到北有5條街,從東到西8條巷。如今保存下來的還有南北城的部分城牆、南城樓(1982年重建)。  如果說,州府大理市給人以繁盛喧鬧的感覺,那麼大理城則是古樸而幽靜,城內流淌著清澈的叮咚溪水,家家戶戶養花植樹,花果並茂。那隱沒在街巷深處的花園茶社是遊人憩息佳所,改革開放後私人開設的法國等風味小吃餐館也是外賓喜愛光臨之處。傳統的大理石工藝品,擺滿街道兩側,任其觀賞選購。


2.歷史上的大理崇聖寺,建於唐代南詔時期。寺內的雨銅觀音,是極富傳奇色彩的一尊觀音造像。據明代大理著名文人李元陽《崇聖寺重器可寶者記》:“寺之重器有五:一曰三塔,二曰鴻鍾,三曰雨鍾觀音像,四曰證道歌,佛都匾,五曰三聖金像。”可見雨銅觀音在崇聖寺的地位。

《南詔野史》雲:崇聖寺的雨銅觀音像鑄成於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為“立像,銅鑄而成,高三丈。”是一尊鎏金觀音像,頭著寶冠,細腰跣足,左臂下垂執甘露瓶,右臂上舉,袒胸下裹薄裙。

當時,觀音殿前廊有大鐘,天井南北各有一尊小塔,大殿的漏閣中供有地母神,大殿對面還塑有韋陀菩薩,但佔地面積較小。清咸豐年間,雨銅觀音殿毀於兵火,銅像之兩手及衣角亦有損壞。直至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時任大理提督的蔡標,才將其損壞部分修復。

上一世紀50年代初,雨銅觀音殿,由超塵、超俗的兩位和尚守護。到了十年-期間雨銅觀音也未能倖免於難,被作為“破四舊”的對象砸碎回爐。如今的雨銅觀音殿,是在原先的舊址上於公元1999年擴大重建而成的。殿高29.99米,佔地面積8100平方米,建築面積4384平方米。

進入大理崇聖寺三塔大門,參觀了“永鎮山川”的巍巍三塔和擁有云南第一大鐘的建極鐘樓後,沿著寬闊的通道,登上數十級臺階,就可邁入雄偉的雨銅觀音殿。殿內居中的2.2米高漢白玉須彌座上,有1.8米的貼金銅鑄蓮花座,蓮花座上站立著8.6米高的銅鑄貼金雨銅觀音。重鑄的雨銅觀音,根據清末遺存照片精心複製,重11噸。

關於雨銅觀音的來歷,民間還有兩段神奇的傳說:其一是說,雨銅觀音鑄於南詔中興二年(唐昭宗光化二年),即公元899年。當時大理崇聖寺有一位高僧曾發誓鑄一銅觀音像,鑄至觀音像之肩部時,所準備的銅已用盡,正在一籌莫展之際,天上突然降下銅雨,滿地都是銅屑,高僧滿心歡喜取銅雨鑄像,竟然不多不少,為鑄造雨銅觀音所需之銅。高僧以為冥冥中有神相助,於是取名為“雨銅觀音”。

其二是說,鄭買嗣滅南詔蒙氏政權,自立大長和國之後,鑄佛萬尊以為他殺南詔王室八百人的懺悔,並“集十六國之銅”鑄高一丈六尺的雨銅觀音像。

雨銅觀音殿其神態莊嚴靜美,慈祥嫵媚的女性臉頰,結實挺拔的男性身材,左手持淨瓶,右手食指似正在點甘露水救化眾生,具有大理早期觀音的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