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讀過一本至今難忘的書?為什麼?

福米曰


我是個愛看書的人,尤其是小說類。

比較難忘的有三本。

第一本是福爾摩斯探案集,是初三的同桌借給我看的。因為從來沒有接觸過小說,一看就上癮了。特別佩服小說裡的主人公福爾摩斯,每次都能從微小的細節中發現事情的本質。那段時間也變得神經質,覺得自己也是個神探,啥事都猜。

第二本是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很喜歡女主新月。厚厚的一本書,只是帶著好奇看的,最後喜歡上了。當時的我認為新月和她老師的愛情是最美好的。

第三本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一邊流淚一邊看。感覺孫少平一開始生活苦,愛情也艱辛,工作更是苦中苦,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生。

其實還有很多,看不同人的書,覺得自己的人生也不同。





清火火


常言道“積錢積穀不如積德,買田買地不如買書”,書是唯一不死的東西。好書是良友,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買書是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貴行為,閱讀最大的理由是想擺脫平庸。一直以來看過的書不少,好多書名和內容,大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了,但其中《席慕容精品集》印象比較深。


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倫.席連勃,1943年出生於四川重慶,祖籍察哈爾盟明安貴族。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及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畢業。她是臺灣知名畫家,散文家,詩人。她的作品潤含東方古老哲學,透露出一種人生無常的蒼涼韻味。《席慕容精品集》收納了她的《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時光九篇》,《生命的滋味》四本詩集裡的精品詩。

詩集裡好多詩句美得那麼窒息,比如《七里香》裡的“滄桑的二十年後,我們的魂魄夜夜歸來,微風拂過時,化作滿園鬱香”;《前緣》裡的“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柱香,焚燒著,陪伴過你一段靜穆的時光”;《與你同行》裡的“我一直想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條美麗的山路。有柔風,有白雲,有你在我身旁,傾聽我快樂和感激的心”……每每讀起這些詩句,就會無限遐想,回味無窮。



讀書不僅能增長知識,還能給人以感悟和借鑑,淨化心靈。閒暇時間靜靜的讀一本好書,真的很愜意啊!(原創)


15097758733


我讀的許多書,其中難忘的書也有不少。且不說《三國演義》、《紅樓夢》,就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武俠小說,《福爾摩斯探案》一整套推理,《007系列》……其中一本是曲波的《林海雪原》,這本書在工作後也不知翻看過多少次了。

 《林海雪原》是曲波根據自己的經歷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它開篇就寫道:以最深的敬意,獻給我英雄的戰友楊子榮、高波等同志,以表達對戰友的深切懷念。

一、《林海雪原》是英雄的傳奇

《林海雪原》這本小說描述了1946年冬天後,在複雜的國內外環境中,東北民主聯軍一支驍勇善戰的小分隊,在團參謀長少劍波的率領下,深入林海雪原與在東北山林盤踞多年的數股土匪鬥智鬥勇的故事,重點描寫偵察英雄楊子榮與威虎山“座山雕”匪幫鬥智鬥勇的故事。

書中描寫了一大批英雄人物,深入匪穴的孤膽英雄楊子榮,高波、劉勳蒼、李勇奇、白茹以及他們的英氣勃勃的203首長少劍波,他們英勇善戰,不怕犧牲,對敵人的無比恨,對人民的無比愛,深受百姓愛戴。

二、《林海雪原》故事曲折、文筆優美

《林海雪原》這本小說,有它獨特的藝術魅力。除了故事精彩紛呈曲折起伏,書中有許多北國風光,林海雪原、冰天雪地的奇異美景,更有許多有趣的故事。

土匪的黑話、北方的諺語、敵人的暗號,還有“先遣圖”、“座山雕”、“八大金剛”、“蝴蝶迷”、“許大馬棒”、“一撮毛”等匪幫專用名詞,至今令人記憶猶新。

楊子榮與座山雕的對話“天王蓋地虎”對“寶塔鎮河妖”;一句“臉紅什麼”對“精神煥發”,再問“怎麼又黃了”和“防冷塗的蠟”劍拔弩張,驚心動魄。

“蘑菇老人神話奶頭山”、“小分隊駕臨百雞宴”、“ 舌戰小爐匠”、“捉妖道”等情節一個比一個緊張精彩。

三、《林海雪原》是青少年偶像的情懷寄託

孤膽英雄楊子榮穿林海、跨雪原、與小分隊戰友全殲“威虎山”匪幫、活捉匪首座山雕的傳奇故事,深深地吸引了無數的讀者的目光,他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同時在無數青少年心中寄託著對偶像的崇拜之情。

《林海雪原》讓大家喜歡的另一個原因,是書中小分隊長少劍波與衛生員“小白鴿”白茹的愛情描寫。白茹對這位年輕的203首長少劍波的懵懂愛情,羞澀又甜美,其初戀少女情懷在書中描寫特別細膩,令人心馳神往。少劍波在戰鬥結束後間隙寫的讚美白茹的詩歌,朗朗上口。

萬馬軍中一小丫,顏似露潤月季花。體靈比鳥鳥亦笨,歌聲賽琴琴聲啞。   

雙目神動似能語,垂髫散湧瀑布發。

她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她是晨曦仙女散彩霞。   

誰信小丫能從戎?誰信小丫能飛馬?

誰信小丫能征戰?誰信小丫能萬里剿討動殺伐?……


紅豆詩社


從小我就是特別活波好動類型的,但是也喜歡讀書,特別是課外書😄初中超級喜歡武俠小說,經常幻想自己是一個武功蓋世的女俠,設想各種除暴安良的故事,還一度想自己寫一本武俠書出來,上高中了又開始喜歡言情小說,上課偷看,午覺偷看,睡覺偷看,又開始做公主和白馬王子的夢😂後來實在課程太緊,再加上心理慢慢成熟,對言情繫列的不那麼感冒了。到上大學了,因為好朋友接觸了三毛的書,一看就不可收拾了,對她那奔放灑脫的性格簡直大愛,還有書裡記錄的的各種趣事,和她對待感情的真實不做作,很是喜歡三毛這個人,後來有一次朋友送了我一套三毛的書一共五本,反覆看,但是最喜歡最難忘的一本書是她的夢裡花落知多少,這是我接觸三毛看的她的第一本書,本身我覺得兩個人能相愛就很不容易,何況三毛和荷西是兩個那麼可愛的人,看書裡寫的婚禮簡單但是真的很有愛,兩個人在沙漠條件艱苦,也依然能享受生活的樂趣,這些並不是物質能給予的。看到後來荷西的去世,真的超級心疼三毛,我相信再好的文筆可能也難以完全表達她內心的苦楚,看到我自己都忍不住抹眼淚,好壓抑的感覺😂但是還是忍不住又看了兩遍,看到後來是又傷心又享受這種傷心的感覺,有時候都懷疑自己是不是病態心理了。還有三毛的其他的書,也都喜歡,撒哈拉的故事,萬水千山走遍。。。喜歡一個作家,就喜歡她所有文字,沒毛病😄


青絲解


我看到很多人回答的,大都是名著,《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

說實話我覺得會引起公憤,但我確實不太看的進去名著,好像也有不少人是這樣的,我的理解是,名著它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帶有一個時代的特色或者超前思想意義的,要看多遍,結合時代歷史去看才有意義。

對於我至今難忘的一本書,是網絡文學,我上大學那年,感覺是網絡文學興盛的開始,像我表姐堂哥他們,只比我大四五歲,但是看的書都是名著,我問過,他們說那會兒沒別的書看,也沒那麼多通俗小說。

我趕上了通俗的大河,印象最深的是《搜神記》,樹下野狐的,我喜歡中國古代神話故事,這本書的作者,我記得似乎有過一個訪談,他說,本來蒐集了一大厚摞子資料,是要做一個神話遊戲的,臨時出了變故,他不想浪費,就寫了洋洋灑灑三大卷的故事。

感謝變故!這本書看著真的感覺是走進了一個神奇而美妙的世界,書裡面存在大量上古時期的傳說人物,山海經裡許多記載的神奇生物,都活在書裡。

打開這本書,我彷彿有了一扇窺視遠古洪荒的窗子,讓想象力可以自由馳騁。

合上書,就又回到了現世。

這種奇妙的穿梭感,我現在只在鬧市裡的寺廟中感受到過,進入廟宇,車馬無聲,步入紅塵,一世喧囂。


雷達故事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可見古人對書的評價。

讀書是一種享受,是一種經驗的積累,是把自己當成了主人公,去體驗別人的生活。

我們小時候不識字時聽著爸爸媽媽給我們講童話故事,等我們上學了,開始識字後,越發的對書產生興趣,喜歡讀書,沉迷讀書。

學生時代時,書讀的特別多,很多都讓人難忘,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傲慢與偏見》。

本書是簡·奧斯汀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

當時是在唸高中時讀的,可能那時還是懵懂的少女,對於愛情的感覺就像蒙著一層紗,想要一層一層的揭開神秘的面紗……

喜歡伊麗莎白率直的個性,對於愛情愛憎分明的態度,也喜歡達西的高傲冷漠,這部小說是那個時代的霸道總裁。

現在回憶起來還帶有一絲甜美......

而想想現在,科技發達到我們可以免費上網看任何我們想看的書,但是我們是否還能體驗到,我們攢到錢高興的去買回我們心儀已久的書,那種感覺,是否還能聞到淡淡的書香味。

偶爾放下手機,拿起你手中的書,品著咖啡,慢慢體會......


思想8715



如果說至今難忘的一本書,那應該就是《老舍散文》。在這本書裡,記錄了他顛沛的一生,和他的作品。


為什麼這麼多作家我偏愛老舍?因為他的作品,大雅既俗,返璞歸真


在書裡,我讀到了老舍的家庭。《我的母親》,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在老舍的筆下,母親是一個雖然目不識丁卻識大體顧大局的女人,也正是這樣的母親,給了老舍不朽的精神。

記得老舍在文末寫到,當他得知母親去世的消息,已經是一年後,母親日夜思念她的小兒子,卻終不能再詳見。


老舍說過:“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裡是安定的。”


在書裡,我讀到了老舍的生活,他的一切,他筆下的生活和筆中的情緒。


如果可以,我想說,“年少不知老舍意,再讀懂時已成年”。


從小時候第一次跟爸爸在書店要一本《新華字典》到後來的《伊索寓言》,上小學以後爸爸送了我一本《老舍散文》,從那以後便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了讀書。


小學時,每天最幸福的時間就是晚上在一盞燈下讀書,那時候,《朱自清散文》、《家》、《春》、《秋》陪伴我度過了童年最快樂的時光。


進入初中,青春的幻想隨著年齡迸發,我有了第一本《魯濱遜漂流記》、《少年維特的煩惱》、《簡愛》、《呼嘯山莊》,在書裡我讀到了不一樣的世界與不一樣的青春。


高中的課業繁重,但是讀書仍是我緩解壓力的最好辦法,在這三年裡我重讀了老舍、朱自清、巴金和林語堂。


上了大學,因為專業原因,我更多的都是閱讀專業性書籍,《鄉土中國》、《論法的精神》、《獨立宣言》。在這裡我汲取的更多是專業上的修養。


到現在,我的枕邊讀物多了東野圭吾系列,《惡意》、《白夜行》、《新參者》,筆觸細膩、刻畫生動;阿加莎克里斯蒂探案系列,《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謀殺案》,故事情節環環相扣;《教父》、《肖申克救贖》……


感謝這些書,陪伴我的童年、我的青春、我的成長。


歡迎關注蜜思珀,一個什麼都會點兒的人。


這裡是老白


讀書作為一種能提升人的心靈美的行為,確實很有意義。一本好書能淨化人的靈魂,灌輸健康的思想。

我從小到大讀過的書很多,都是很有意義的的書。但是最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是《平凡的世界》。一代陝北人民奮鬥史讓我看清了自己也看清了生活。

孫少平通過與命運的鬥爭,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直到看清了自己,看清了命運的無情和殘酷以及自己的無能為力,最終像現實妥協了。不願意安於現狀去接受哥哥無微不至的照顧,卻又難以找到解決貧窮讓他選擇做了一個攬工漢,後來得到了煤礦工人這個鐵飯碗,也收穫了愛情。但命運的殘酷就表現出來了,失去了最愛的人,也失去了培養自己的人,讓他再也不願意回到從前,而是回到了他願意去面對的大牙灣煤礦和慧英嫂子身邊。這是一種命運的救贖。

孫少安通過一次次帶領村民向命運抗爭。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到自己開磚窯,有錢了之後,卻失去了秀蓮,這是對於人性的思考,不一定好人就一定有好報,宣揚的是一種真實,更是一種平凡。這樣的世界才是平凡的世界。


淡淡荷花七里香


10幾歲的時候看過兩本書,流淚了,一個是《高山下的花環》,裡面急行軍時,一個小戰士犧牲了……另一本是朱曉平的《私刑》,李福綿的老公,被抓走時,看到追過來的兒子-綿娃時,說的幾句話,“綿娃,別跑了,飯在鍋裡哩”……還有月娃給哥哥換親的情節,後來,才知道電視劇《好男好女》,小說《桑樹坪紀事》也是他寫的,還有朱曉平也是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編劇之一


新蕾23


我看第一本書是在八九歲時,是5只老鼠與一個布娃娃的故事,後來踏上工作崗位後,去看望班主任老師,老師跟我說你現在年輕,反正有時間看書,讓我多看點書,以後可能就沒有時間看書了,所以我到圖書館借書看,看了很多書,其中就是一本簡愛和紅樓夢,這二本也就是經典。後來結婚有孩子了沒時間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