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軍艦向烏克蘭開火,新的世界戰爭會在近20年發生嗎?

抹布絲


雖然當今社會擁有“核平衡”的制約,但礙於人口爆炸、資源短缺、民族主義等根本性問題的存在,始終存在著世界性戰爭的可能,儘管這種可能性很小。不過雖然存在這種可能性,但不會因為此次俄烏軍艦問題就打起來,因為這個問題只是一個試探性的衝突,儘管烏方始終試圖鬧大,但俄方並沒有使態勢升級的意願,一個巴掌拍不響,自然不會輕易打起來。


俄烏衝突說歸齊只是一場代理人衝突,背後其實是俄羅斯和北約角力,烏克蘭縱然鬧得再歡不過是雙方博弈的棋盤,此番烏克蘭的行為也只不過是在北約鼓舞下的一次試探性舉動。就好比北約和俄羅斯倆個幫派在打架,其中北約大佬慫恿烏克蘭這個小馬仔去挑釁,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俄羅斯直接打烏克蘭,不論打得打不過都會受到損失,打得過也得一身傷,打不過則威風掃地,所以也就教訓教訓而已,並不會玩命。



從世界局勢來看,自從第三次科技革命過後,世界進入了原子能與信息技術時代,強國與弱國的工業產業鏈差距則更為懸殊,弱國受制於資源或技術封鎖很難通過產業鏈邁向強國而不得不淪為代理人,大國間則通過“核平衡”保持均衡態勢,這才維持了世界和平的總體態勢。


但是這種平衡只是相對的,而且是不穩定的,眼下的和平只是取決於世界資源仍存在一定可持續性、大國整體科技尚處於均勢與彼此間不對稱領域的威脅。也就是說目前的世界資源尚沒有完全開採完,而第三次科技革命帶來的成果已經到了一個發展瓶頸期,在科技樹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只能通過各國不同領域的科技縱向發展達成彼此間的威脅,才形成形式上的世界和平。


但是這種和平是存在變數的,主要有兩個方面:利益驅動與科技突破。而一旦這兩個條件同時由一個國家最先達成,世界性戰爭風險則大大增加,就如同科幻小說當中低維世界對高維世界的降維打擊一般。



從利益驅動角度來看,又分為宗教利益、民族/種族利益、國家利益三種矛盾。

宗教利益矛盾顧名思義是宗教不同世界觀導致的,儘管當代世界的多元世界觀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宗教衝突的矛盾,但是這種情況依然存在,主要存在伊斯蘭教與基督教間的衝突,而且由於這兩個宗教傳播範圍廣泛,所以極易引起世界性衝突。


民族/種族利益矛盾則是隨著不同民族/種族利益之間的矛盾加深而形成的衝突,這種性質是最普遍的也是最常見的衝突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基於國家利益矛盾上的一次種族與民族主義的戰爭,而且這種矛盾在當今社會當中仍然普遍存在。


國家利益更好理解,就是基於現代國家認同條件下的競爭,在主權、資源、形象等問題上的衝突,這種衝突對象不分強弱,而一旦大國間的利益遭到嚴重侵犯與傷害時,難免會做出擴大沖突的戰略判斷從而引發戰爭。



從科技突破角度來看,一旦某一國家率先突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框架產生更宏觀的科技水平時,這種超空間超領域的科技發展往往對前一個科技革命將是壓倒性優勢,一旦這種成果應用被大規模應用,很難保證不被作為武器用在之前幾種矛盾形式引發的衝突當中,而作為尚未及時完成科技革命升級的國家來說,無疑是一種毀滅式的災難。而從日新月異的時代變化與社會發展來看,這種可能並不遙遠。


所以以上情況決定了在未來20年內存在世界性戰爭的可能性,但是從目前來看,核平衡與不對稱科技威脅保證各國短期內無法形成大規模世界性戰爭,所以也就決定了俄烏衝突不會引起世界性軍事衝突。


馬克觀察


短短兩天時間裡,俄烏局勢進一步惡化:烏克蘭軍艦通過刻赤海峽時遭遇俄羅斯大型巡邏艇撞擊,俄羅斯隨後又扣留烏方船隻;這也引發烏克蘭國內群情激憤,俄駐烏使館也遭到襲擊……

而根據烏克蘭披露的最新細節:在25號的對峙事件中,俄方曾向烏方開火併導致三名烏克蘭船員受傷。俄方隨後也證實了這一說法並表示受傷人員正在接受治療!

雖然俄烏關係破裂是人盡皆知的事實,但事態如此發展確實也讓人有些始料未及!尤其是俄羅斯的開火舉動,或許會讓問題變得更加複雜且危險!

所以筆者認為,如果俄烏關係在短期內仍無法迎來實質性的改善,且波羅申科甘願繼續被北約當作槍桿子挑釁俄羅斯,

那雙方圍繞克里米亞半島問題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將急劇增加!

但僅就此次事件來看,烏克蘭或者說北約更多的是在試探俄羅斯的底線!畢竟自2014年克里米亞公投入俄以後,持續不斷地軍事化進程已經讓俄羅斯在這一地區掌握了主動,尤其是刻赤海峽大橋的建成更是讓俄羅斯掐住了亞速海的"咽喉"。

至於是否會爆發新的世界戰爭?可以肯定會!人類文明的進步並不能阻礙戰爭的發生,只會改變戰爭的方式!

但下一次世界性戰爭是否會在接下來的二十年內爆發?筆者認為完全取決於美國!

如果未來二十年內,美國在國際格局中的霸權影響力依然穩如磐石,那就還會保持相對的和平;但如果其稍有鬆動的跡象,那美國必然會採取武力來捍衛自己"超級大國"的地位!試想,能撼動美國的必然體量也不會太小!

反觀俄羅斯,目前其自知還不具備支持一場全面戰爭的能力,所以一貫強硬的姿態更像是刺蝟防禦時候的刺,避免自己免受更大的傷害!除非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得寸進尺將俄羅斯逼至絕境……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這種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二戰後世界格局呈現了和平與發展的總體趨勢,迄今並沒有改變。過去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由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而引起的。而冷戰時期,北約與華沙條約組織的對峙,沒有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相互之間的核威懾強迫雙方只能維持冷和平。而在這過程中,局部的地區熱戰很難擴大與蔓延。而冷戰後,華沙條約組織解散,總體而言,全球已經不再處於軍事集團對峙的局面,世界大戰的風險又進一步大大降低了。

此次俄羅斯軍艦向烏克蘭開火,追根究底還是因為雙方在克里米亞的領土爭端,而烏克蘭波羅申科在大選前試圖炒熱此事。因此,這只是俄烏之間的雙邊事件。

雖然北約為此也與烏克蘭開了會,西方國家紛紛指責俄羅斯,但是不管怎樣,不會因為此事,北約就跳到前臺與俄羅斯進行軍事對抗。畢竟,歸根結底,這是俄烏之間的領土爭議而引發的爭端,與北約並沒有直接關係,而北約也不想惹事上身。目前的種種動作,無非也是安撫烏克蘭而已。

正因如此,此事的嚴重性,遠不如美國領導的北約在敘利亞與俄羅斯的博弈。在敘利亞問題上,雙方的各種軍事摩擦,其實遠比俄羅斯軍艦向烏克蘭開火嚴重得多,但是最後各種分歧依然得到有效管控。

由此可見,此事與新的世界戰爭,八竿子打不著。倒是今年4月份,美英法不顧俄羅斯的強烈反對,堅持針對敘利亞空襲,才是更容易引爆大戰的事件。


建章看世界



俄羅斯與烏克蘭在黑海的刻赤海峽的武裝衝突不會升級為俄烏戰爭,更不會引發世界大戰!因為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對此保持著剋制,衝突的另一方的俄羅斯總統更是忍耐有加,用外交方式解決此次的衝突與危機,而大西洋彼岸的特朗普對此漠不關心,都不願意對此表態,由美國常駐聯合國大使黑莉代為發聲,降低美國的嗓門,而積極干預此次衝突的德國則是無能為力,也就是在政治層面做出一些對俄羅斯不友好的舉動。在近期內,俄烏的衝突不會擴大化,至少不會再赤膊上陣,用武力解決彼此的爭端與仇恨。

烏克蘭一直不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佔領,始終認為克里米亞及其海域都是烏克蘭的領土領海,自己有航行自由,俄羅斯無權干涉。25日,烏克蘭的三艘軍艦強闖俄羅斯控制的黑海刻赤海峽,與俄羅斯軍艦發生了衝突,俄羅斯海軍對其開火,並扣船扣人。對此,烏克蘭人非常憤怒,不僅反俄色彩嚴重的烏克蘭人衝擊俄羅斯駐基輔的大使館,燒燬俄羅斯的車輛,與此同時,烏克蘭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在26日的會議上決定在全國實施為期60天的戰時狀態,也就是實施戒嚴。烏克蘭總理格羅伊斯曼建議動員國家的一切可能來保護領土完整。烏克蘭國防軍、安全局都進入全面戰備狀態,大有戰爭一觸即發的態勢。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沒有支持烏克蘭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全國戒嚴60天的主張,而是於當日晚些時候簽署了命令:全國自11月28日9時起進入30天的戰時狀態。戒嚴時間為何從60天縮減為30天?波羅申科解釋稱為了不明白2019年3月舉行的總統大選。另外,他還表示,烏克蘭實施為期30天的戰時狀態既不意味著基輔方面將對俄羅斯採取進攻行動,也並不意味著立即實施全國動員高備戰。

波羅申科的表態暗示了烏克蘭不會繼續採取軍事行動去硬槓俄羅斯,計劃緊張的俄烏局勢,可以說波羅申科保持了很大的剋制,或許是有自知之明,或者目的已經達到了不用去大動干戈?

相較於波羅申科的剋制,普京對於俄烏的此次武裝衝突的態度更軟,很“鴿派”,跟他一貫的大帝、硬漢的形象大相徑庭,他僅僅是對烏克蘭實施30天的戰時狀態一事表達了“嚴重關切”。

長期在烏克蘭攪局,製造俄烏衝突的美國,對於俄烏的武裝衝突又是什麼樣的態度?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7日報道稱,多國領導人都在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行為,除了這個人。這個人指的是特朗普。特朗普對俄烏的海上衝突的態度是:“不好,這讓人感到一點也不開心。”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責特朗普對俄烏衝突漠不關心,而且這樣的表態看上去是在拒絕批評俄羅斯,認為特朗普如此低調的回應即使不是對俄羅斯的“侵略”行為的鼓勵,也是一種默許。

相比特朗普的低調,德國人對此次俄烏衝突就顯得高調多了,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發言人斯特芬·賽貝特指責俄羅斯軍隊對烏克蘭使用武力,並稱是“嚴重的問題”。

27日,俄羅斯總統新聞局發佈消息,稱普京與德國總理默克爾通電話討論俄烏在黑海刻赤海峽的武裝衝突,普京除了稱對烏克蘭實施為期30天的戰時狀態表示“嚴重擔憂”外,還要求默克爾對烏克蘭政府施加影響,防止波羅申科採取進一步的輕率舉措,使衝突升級,實控,演變為戰爭。

俄烏海上武裝衝突後,普京為什麼跟德國總理默克爾通電話討論這個事件,而不是跟特朗普商討?原因很簡單,在烏克蘭問題上,美國對俄羅斯的影響力遠遠不如德國!換個說法就是在烏克蘭問題上,德國對俄羅斯的傷害力強於美國,普京更在意默克爾的態度,而不是特朗普的立場。

烏克蘭問題是西方套在俄羅斯脖子上的絞索,而掌握繩子的人不是特朗普,而是默克爾!腳脖子的方式是德國主導的“諾曼底模式”,普京對這個還是很忌憚,特別是默克爾要在俄羅斯實際控制的頓巴斯地區部署聯合國維和部隊。俄烏海上衝突後,德國外交部發言人布魯爾表示,26日在德國舉行“諾曼底模式”(由德國主導,參與者為德國、法國、烏克蘭、俄羅斯,旨在解決烏克蘭東部頓巴斯的武裝衝突)外交部政治總司長會議。會議除了討論明斯克進程、在頓巴斯部署聯合國維和部隊——俄羅斯對此十分抗拒,以及此次俄烏海上衝突事件。

特朗普讓普京無奈,默克爾則讓普京一個頭兩個大,心存忌憚。


飛狼


因為俄烏之間的摩擦而導致的世界戰爭,絕對是一個小概率事件,當今世界上能夠掀起世界戰爭的國家其實寥寥無幾,除了美、俄、中三國以外,其他國家根本就沒有實力幹這個事,所以如果因為俄烏摩擦而發生世界大戰,那麼只可能是美俄之間的矛盾導致的。

但是如果美俄這兩個國家想開戰的話,當年冷戰的時候就該打了,也不會等到現在,除此以外敘利亞內戰也是兩個國家可以大打出手的好機會,但是美俄兩國最終在敘利亞戰場上仍然保持了高度的剋制,兩軍雖然有摩擦,但是始終都沒有正面交火。


這就意味著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美俄兩國都不會有正面開戰的念頭,因為這麼幹的話大家都會是輸家,而只要美俄這兩個國家不開戰,那麼世界在整體上就會是和平的,基本上也就不會存在世界大戰的可能。

烏克蘭此次出動軍艦前往刻赤海峽進行“演習”,其中帶有非常明顯的挑釁性質,目的可能是為了分散俄羅斯的精力,老實說,烏克蘭能做到的也只有這些了。

烏克蘭軍艦選在普京在克里米亞開會的時候,前往刻赤海峽進行所謂的“軍事演習”,基本上不存在軍事價值,而是一種很明顯的示威行為。

波羅申科這麼做的目的一方面可能是受到國內局勢的影響,為了在選舉中提高支持率而做出的拍腦袋行為。而另一個方面,也可能是受到了背後的主使者美國的壓力,目的就是為了繼續加劇俄烏兩國之間的摩擦,不然俄羅斯有鬆一口氣的機會,這也讓前些天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努力全都化為了流水。

現在烏克蘭在俄烏矛盾之間的角色,給人一種感覺就像是一個沒有什麼本事的無賴,打架又打不過別人,當時你要讓他認輸他也不敢,因為他背後的老大不准他服輸,所以就只好這麼賴著。

而俄羅斯對於烏克蘭這樣的疲沓舉動也很煩惱,因為烏克蘭既不肯和自己打硬仗,又嘴硬不肯認輸,反正就這麼耗著,時不時還朝自己臉上吐點口水,搞得俄羅斯心煩意亂,又有氣、又好笑。

當然了,擁有著鐵血手腕的普京,是不可能讓烏克蘭一而再、再而三的掃自己的面子的,於是就有了在11月25日的時候,俄羅斯軍艦在克里米亞半島外,向烏克蘭3艘海軍軍艦開火併扣留了軍艦這一事件的發生。

此次俄羅斯在海上扣押烏克蘭軍艦的時間,只能算是兩國之間的一次小衝突,不太可能會引發什麼大的風波,此外歐盟與美國在俄烏矛盾上的分歧,也使得這場摩擦不會擴大化。

很明顯美國支持烏克蘭與俄羅斯交惡,實際上只能算是美國在歐洲地區的單方面行為,因為美國需要借烏克蘭來牽制、削弱俄羅斯。但是一旦俄烏交惡的話,周邊的歐盟國家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對於這樣的情況,歐盟各國當然是不會允許的。

於是在俄歐共同利益的驅使下,今年的11月2日,德國默克爾前往烏克蘭進行訪問,在承諾保障烏克蘭天然氣過境國相關利益的同時,還宣佈再次向烏克蘭提供8500萬歐元的援助,來幫助烏克蘭發展東部經濟。

所以美國和歐盟在俄烏摩擦這個問題上,雙方的看法其實並不一致,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意圖擴大俄烏兩國的摩擦,而歐盟則提供建設援助,並意圖勸說波羅申科保持冷靜,不要成為美國對俄戰略的棋子,並試圖彌合兩國間的矛盾。


由於美國和歐盟在俄烏問題上的分歧,使得西方國家在對俄戰略上並沒有保持一致步調,那麼在這個時候,美國就算想在烏克蘭“有所作為”也是行不通的,畢竟美國離這裡太遠了,沒有歐盟各國的幫助,美國將無所作為,既然如此,在烏克蘭地區也就不太可能會出現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了。


落下m


謝謝悟空小秘書!

任何事情都有其內部發展的規律可循。往年,俄烏相鬥,鬥鬥氣,擰擰天然氣管道的閥門,算是文戲吧!今年是不想再鬥氣了。前些日子,波羅申科宣佈天然氣漲價,就是做好了不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過冬的準備。

據俄羅斯媒體消息,3艘烏克蘭軍艦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有關規定,非法進入俄羅斯海域,從黑海駛往刻赤海峽。據悉,這三艘烏克蘭軍艦進行了4個多小時的演習活動,引起了俄羅斯方面的高度關注。俄羅斯認為,烏克蘭的舉動是有預謀的挑釁行為,為的是要在這一片海域挑起衝突。俄方出動了特種部隊進行攔截,在雙方對峙過程中,俄艦向烏克蘭軍艦開火射擊,動用武力迫使烏軍艦停止相關活動。



接著就是有關受傷人員被救治,和烏克蘭軍艦被俄羅斯軍方所扣留的報道。俄羅斯方面斥責了烏克蘭在黑海海域的挑釁行為。這一事件,把俄烏之間近一年來的緊張氣氛推向了高潮,11月26日,波羅申科提請在烏克蘭全國實施為期60天的戰時狀態,得到了烏克蘭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的支持。而烏克蘭外交部也指責:俄羅斯屬侵略行為,違反了《聯合國憲章》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要求國際社會對俄方的侵略行為做出回應。


北約則在一份聲明中稱,北約“完全支持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呼籲“雙方保持克制和使衝突降級”。據俄羅斯衛星網的報道,俄羅斯也呼籲聯合國安理會週一(26日)召開緊急會議討論這一問題。即將離任的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黑莉週日(25日)晚,在其社交媒體上發表聲明稱,聯合國安理會會在週一上午11點召開緊急會議。官司打到紐約去了,無非是找幾個拉架的。

但這次事件絕不是一件孤立的事件,本月15日,烏克蘭公然扣押了15艘外國船隻,藉口說這些船隻非法進入到了克里米亞港口,無疑烏克蘭的行為是在挑戰俄羅斯的底線,俄軍發出了強烈譴責,稱烏克蘭不停止自己的行為,俄軍將全面封鎖亞速海。當然,俄羅斯的決定理所當然會受到西方國家的反對,英國率先出來譴責俄羅斯。



不過,“譴責”和所謂的“回應”,恐怕制止不了俄羅斯對被其視為挑釁行為的反擊,4年前的克里米亞事件就是例子。但是好像波羅申科還挺不在乎這個,這個小毛熊屢次三番去試探大毛熊的耐性。今年3月,烏克蘭海警扣押了俄羅斯“諾德”號漁船和10名船員,在俄羅斯的強烈要求下,非常“硬氣”地拒不放人。類似於這樣的挑逗,沒能激怒大毛熊,好像並不過癮,這次趁普京在克里米亞主持會議的敏感時刻,出動兩艘軍艦和一艘拖船進行演習,讓人很難不把演習和普京的到訪聯繫起來。



從烏克蘭海軍派出的艦艇陣容看,也做好了俄羅斯海軍反制的準備,但烏克蘭方面沒想到在三打一的情況下,會敗在俄羅斯海軍一艘老式巡邏艇的炮口之下。據悉,當時在黑海海域執行巡邏任務的只有1艘俄羅斯上世紀70年代建造的745P巡邏艇。(據最新報道,俄軍已派遣蘇—25攻擊機在事發海域上空巡邏,以應對下一步可能發生的衝突。)


不過,這些可能都是表面文章,前面提到的烏克蘭全境11月26日開始實施的為期60天的戰時狀態,才是事情的本質。早在今年7月份,烏克蘭另一位總統候選人季莫申科就預言,波羅申科會挑起烏東的緊張局勢,藉機在烏克蘭全境實施戒嚴、預謀取消大選。季莫申科的話音剛剛落下不久,頓涅茨克領導人扎哈爾琴科就在離家不遠的咖啡館裡遇刺身亡,烏東局勢驟然緊張。但是“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並沒有因此而發動大規模的報復行動,倒是烏克蘭對烏東發動過幾次攻擊,也沒鬧出什麼大的動靜來。


大約波羅申科對大毛熊心存畏懼吧,烏東沒搞出大動靜來,就又像沒頭蒼蠅似的轉向了“烏西”,跑去挑戰匈牙利,但那畢竟是北約國家,他也就是做做樣子,並不敢動真的。這不,最後還得橫下心來和大毛熊較勁,這回倒是真騷到了大毛熊的癢處,逼著俄羅斯軍艦先動了手。俄羅斯一動手,他就達到了目的,全國進入戰時狀態,既可以刺激國內反俄民眾的情緒,又可以有效化解因為天然氣漲價、物品匱乏所造成的內部矛盾,為他來年的大選做好鋪墊。這樣,普京這個“惡人”就又當定了。


可能會有人認為,這樣恐怕會引來北約的干預,有這個想法的人大可以把心放到肚子裡,北約要干預早就干預了,不會等到現在,但是表示態度、隔空喊話還是要做的。要是喜歡,就聽他們都說什麼吧。


燕北林叢


(事發地點)

1、什麼是世界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小夥伴們有興趣可以自行科普,無非是多少國參戰、多少億人口捲入戰爭、多少人員傷亡,云云,一堆數字,大家耳熟能詳,就不列舉了,就說說“主角”。“巴爾幹戰爭”打了不止一次,有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希臘等諸多小國參與,為什麼不算“世界戰爭”?因為沒有“主角”(國際舞臺),俄國等大國主要做幕後工作。再看一戰和二戰,6大帝國主義國家(中學歷史書有講過)悉數登場。有一線明星出演,才能算得上大片。有一線列強參戰,才能算得上世界戰爭。

(二戰)

2、列強會參戰嗎?先簡單回顧一下當年的列強:日本、英國、法國、德國都是美國的“跟班”,已經退出“一線”,其中,日本距離事發地萬里之遙,無直接利益衝突(打醬油),法國德國兩國身處歐陸,參與熱情高一些,英國島國定位,“大陸均勢”,亂點更好,唱主角的還是美國。另一個主角俄國已經開火了,美國如何“飆戲”呢?美國最大可能性是選擇“不戰”,不是怕了俄國,而是不正面衝突。一是顧忌俄國的核武器,為了烏克蘭大打出手,風險太大。一是可選項多,除了軍事還有諸如經濟等手段對付俄國,比如操縱國際油價。

(美國的經濟手段)

綜上,要打“世界戰爭”,烏克蘭“太小”,美國(西方國家)不“登臺”,成了俄國“演獨角戲”,結果還是打不起來。至於20年時間,不知道國際油價還能不能給俄國經濟這個機會。


吳下阿蒙毋忘在莒


如果這種小規模的武裝衝突也能導致世界大戰的話,那麼這個世界都不知道被毀滅多少次了。

記得在改革開放之初的美蘇冷戰背景下,我國領導人的判斷是:世界大戰不會爆發,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世界的主流。怎麼在冷戰都過了幾十年還有這樣危言聳聽的戰爭思維呢?


克里米亞的衝突不會引發世界大戰,波羅申科沒有勇氣挑起戰爭,而俄羅斯也沒有必要擴大戰事。克里米亞雖然是目前美俄博弈的焦點地區,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武裝衝突只是波羅申科再大選前的政治需要和北約對俄羅斯底線的試探。

對於烏克蘭而言,波羅申科在俄烏衝突後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後,又表示不會採取進攻性的行動,而美國和北約對此還在保持沉默。對於俄羅斯而言,已經控制住了克里米亞半島,亞速海又幾乎全被俄羅斯軍隊或者親俄武裝控制,這次又狠狠地教訓了一下挑釁的烏克蘭海軍,已經佔了便宜就沒有必要升級局勢。


世界大國有著自己的遊戲規則,有很多手段可以比戰爭獲得更大的利益。二戰以後,世界大國尤其是核大國之間的一個遊戲規則就是:不要直接發生武裝衝突,不要爆發戰爭。所以大國之間尤其是核大國之間的戰爭形式就是代理人戰爭,非洲大草原上的獅子可以看著小型食肉動物互博,也可以看著食肉動物去捕獵食草動物,但是獅子之間還是有話好好好說的。而冷戰的勝利讓美國看到了通過非戰爭手段摧毀一個龐大帝國的辦法,坦率地說,如果在目前的美歐對俄經濟制裁強度下,俄羅斯不作出重大政策調整,它的經濟未都必能夠撐住二十年。美國通過北約對俄羅斯的軍事威脅不是為了和俄羅斯開戰,而是為了在高強度的軍事壓力下消耗俄羅斯的國力:當北約的導彈架到了家門口,俄羅斯就不得不分配更多的資源用於軍事對抗,然後再通過經濟制裁來打擊俄羅斯的經濟,前蘇聯不就是這樣被拖垮的嗎?既然如此,幹嘛要通過戰爭手段呢?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我們當然要握緊手中的獵槍,但是如果以“未來20年內會爆發世界大戰”的思維來決定政策的話,只能說是誤國之談。


雲霄飛翼


烏克蘭目前已經宣佈進入戰備狀態60天,但戰爭並不會爆發,現在是21世紀,並不像20世紀那樣容易爆發大規模的戰爭了。不要小看烏克蘭領導人和俄羅斯普京大帝的能力。

第一,烏克蘭和俄羅斯原本關係很好,但烏克蘭先反水了

早先烏克蘭和俄羅斯都是屬於蘇聯體制內,即使解體後,兩個國家關係也很好,俄羅斯是大哥、烏克蘭是小弟。即使俄羅斯近幾年經濟很緊張,但一直都支持自己的小弟,為烏克蘭提供質優價廉的石油、天然氣,幫烏克蘭解決經濟困難。

但烏克蘭不知哪根筋錯了,竟然站到了美國那邊去了,大哥當然不願意了,自己一直看中的小弟竟然跟別人跑了。而且烏克蘭就在自己眼皮底下,臥榻之側怎麼能容忍他人酣睡。普京大帝必然要出一些措施,於是就有兩邊的持續對峙。

第二,烏克蘭不會傻到自己去挑釁普京大帝

烏克蘭和俄羅斯是前蘇聯兩個最大的加盟國,老大和老二之間必有競爭,但在當前這個體量下,烏克蘭不論在國土面積、軍事實力、經濟實力等多個方面,和俄羅斯完全沒有可比性。俄羅斯的幾十萬戰車隆隆開過,就能打贏烏克蘭。

所以,事情的背後自然是美國、北約等人在搗鬼。前期,烏克蘭和北約的匈牙利發生了衝突,雙方也擦出了一點摩擦。造成北約內部對烏克蘭不信任,你到底是哪兒一夥的。而最後,烏克蘭可能為了表明自己的立場,才決定和俄羅斯來這麼一出。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已經是劍拔弩張了,稍有不慎,一場局面戰爭就開始了。俄羅斯的普京大帝也已經在緊急會議中,我們拭目以待結果吧。


千城Slash


俄羅斯與烏克蘭局勢惡化的程度正在朝著不可控制的方向發展,隨著兩國對立的升級,兩國甚至多國爆發戰爭的風險正在增加。

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關係發展到現在絕非偶然,兩國曾經的一些誤解沒有及時的解決,以及此後各國的煽風點火,導致了現在的局勢發展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早在蘇聯時期,隨著蘇聯的衰落,在蘇聯框架內的烏克蘭與俄羅斯就出現了難以調和的跡象。烏克蘭也是蘇聯內部除了波羅的海三國以外,脫離蘇聯以及離開俄羅斯最堅決的國家。

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與俄羅斯並沒有出現像中亞五國和俄羅斯的關係那樣的局面。而由於北約的東擴,烏克蘭又成為北約策動變色的最主要國家之一,隨著烏克蘭國家動向的搖擺,俄烏兩國已經脆弱的國家關係更是雪上加霜。經歷了十幾年的掙扎以後,烏克蘭終於在尤先科時代與俄羅斯分道揚鑣。儘管尤先科以後的亞努科維奇試圖將烏克蘭重新拉回到與俄羅斯為伍的關係上來,但那已經是俄烏友好最後的迴光返照。在歐美對烏克蘭的唆使之下,俄烏關係終於還是回力無天。

烏克蘭現今的局勢,其實非常簡單但是又無比複雜。簡單的是烏克蘭只需要正視與俄羅斯的關係就可以將危機化解。而複雜的是烏克蘭背後有太多的勢力在角逐,除了烏克蘭內部的反俄勢力,以及眾多寡頭以外,美國、歐盟、英國在烏克蘭問題上都有各自的圖謀,各方盤根錯節,稍一不慎就可能使局勢迅速惡化。而俄羅斯毫不退讓的堅決態度,更是為各方攪動烏克蘭局勢提供了基礎。

但是,儘管烏克蘭危機有失控的風險,還不至於發展成新的世界戰爭。因為在烏克蘭問題上,除了當事的俄羅斯和烏克蘭以外,其他攪局的國家只是想借此削弱俄羅斯,而達到國家利益的最大化而已。至於這些背後的國家直接與俄羅斯開戰,明顯不是他們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