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個人口密度非常高的國家。據統計,它的人口密度竟高達7915.7人/平方公里,成為僅次於摩洛哥的、全球排名第二的高人口密度國家。
什麼概念呢?中國的人口密度為144.3人/平方公里,新加坡整整是我們的54倍。
雖然新加坡人口密度極高,但房率卻高達90%!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這要從1959年說起。當時的新加坡剛剛脫離了英國的殖民,但由於住房有限,再加上人口不斷增長,新加坡陷入了嚴重的住房危機。
於是,在1960年,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建立了住房發展委員會(HDB),主要為窮人建設出租公寓的公共住房機構。
那時,很多人都居住在市中心木頭搭建的貧困窟中。不幸的是,1961年這裡發生了一場大火,造成了4人死亡,一萬六千多人流離失所。
所幸,新加坡在短短一年內就安置好了所有的災民,贏得了人民的信賴。
同時,李光耀也發現了一個現象。在50年代發生的暴亂中,當時的年輕人傾向把汽車掀翻,或者乾脆燒燬。然而,到了60年代的時候,那部分年輕人已經有了房產等固定資產,在暴亂中,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去燒燬汽車,而是趕緊把車抬回家裡。
對比著這兩個現象,李光耀發現孟子的一句話“有恆產者有恆心”,能夠十分合理的解釋。於是,李光耀決定,要讓新加坡人都有值得他們保護的資產,尤其是房產。
於是,在經濟不寬裕,家底還比較薄的時候,新加坡在3年內就蓋了2萬6千套房子,順利的實現了第一個“五年計劃”:造5萬套房子。
這些房子就是新加坡的“公共組屋”,它們被低價租給了無房可住的人們,徹底解決了40萬人的住房問題。
由於新加坡的土地也是國有,但為了建造這些組屋,85%的土地都是以非常低的價格出讓的。所以,當時新加坡的土地財政收入不足總收入的五分之一。
雖然組屋的價格非常低廉,但是在建造時並不偷工減料。不但有配套的公共設施,比如醫院、學校、商場…還有方便的交通樞紐,讓居民坐地鐵也能直達新加坡的市中心。
除此之外,住房發展委員會還會定期給組屋維修,所以,即使那些“高齡組屋”也不會破敗不堪。
隨著房子越蓋越多,新加坡開始鼓勵低收入家庭,通過分期貸款的方式購買組屋。這些組屋的價格往往會比市場價格低20%-30%不等。
根據新加坡的公積金制度,50歲以下的新加坡人,個人繳納的公積金比例佔總收入的20%,單位方則繳納17%。所以,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根據平均薪資1000新幣(約合人民幣14000元)來算,每個月的公積金賬戶會有3700元入賬。
再加上購買組屋的首付只要10%,不但可以用公積金交首付,還可以申請公積金貸款。所以綜合下來,買房壓力非常小。
目前,HDB在新加坡已經建造了100多萬所公寓,82%的人住在組屋裡。按照新加坡平均月薪的中等值來計算,一個人工作5年左右,就可以買到一個組屋,工作10年,就可以買一所公寓。
當然,除了組屋這部分保障住房之外,新加坡的住房體制也是層次分明的。以共公住房為主,私人住宅(私人公寓和有地私宅)為輔,反正不管錢多錢少,都可以住到自己想住的房子。
我的頭條號專欄開通了,有關於投資理財的最新音頻和文章,幫助您提高理財技能,歡迎關注。
閱讀更多 錢研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