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城,複製碧桂園之路


陽光城,複製碧桂園之路

一年前,陽光城總裁張海民離職。離職的原因是,張海民認為老闆讓其帶領這家房企業進入行業前十名的目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張海民顯然低估了老闆的野心,取而代之的是林騰蛟重金從碧桂園挖來的朱榮斌和吳建斌,雙斌組合讓陽光城被冠以“小碧桂園”的稱呼。

隨後,激進狂奔、大股東幾乎質押全部股份、公開號召全體員工增持,外界不斷的質疑聲縈繞在這家狂飆突進的房地產企業身上。

但林騰蛟相信,碧桂園的成功可以複製。


激進擴張

陽光城前三季度銷售金額1085億元,當這份銷售報告交到陽光城老闆林騰蛟面前時,他應該是欣慰的。

“雙斌”提出的口號是,未來三年,陽光城全口徑統計下的保底銷售1500億元、2500億元與3500億元。到2022年,公司銷售規模、利潤率進入行業前五強。

這不禁讓人想到了泰禾老闆黃其森“2000億銷售目標”的豪言壯語,這曾讓泰禾集團股價一個月漲了1.5倍。時至今日,潮水退去,瘋狂的股價也被打回原形。

彼時,陽光城股價也連帶上漲,股價漲幅超過60%。而此時,同樣作為閩系房企,陽光城的銷售額已超越泰禾集團。

超越泰禾僅僅是個小目標,年內1500億目標指日可待,換將立竿見影,才是林老闆最欣慰的事情。

不過於此同時,陽光城的負債迅速攀升,2015年之後進入加速階段。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陽光城總負債為2260億元,負債率為85.55%。

去年底,陽光城還發行了30億元的永續債。永續債名義是永續,其優點是可以計入權益,令公司財務報表更加好看,但其實後期利率越來越高,會給發行人帶來沉重的財務壓力。

不過對於陽光城來說,需要規模上的加速度,就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大打短平快

張海民辭職後,其主張的重視一、二線城市及併購的策略被雪藏。而朱榮斌倡導的非併購為主、覆蓋三、四線城市的新戰略方向,開始成為主路線圖。

為此,“雙斌”提出了三全五圓的戰略佈局。“三全”,指的是陽光城在規模拓展上,選擇“全地域發展、全方式拿地、全業態發展”;“五圓”,則是在“三全”基礎上,添加進“人才”、“資金”,並構成一個“人等地、地等錢、錢催人”循環。

此後,陽光城開始下沉在三、四線,先後在紹興、海鹽、溫州、無錫、啟東,甚至杭州轄下縣級市建德拿地,開始大規模複製碧桂園的戰略打法。

2018年上半年,陽光城以核心一二線城市以及周邊輻射區域為主,補充土地儲備551.85萬平方米,金額共計196.51億元。其中,通過招拍掛新增土地項目32個,面積362.64萬平方米、通過併購及合作方式獲得11個項目,面積189.21萬平方米。

此外,陽光城的管理費用也在攀升,這是因為陽光城給予管理人員的薪酬較高。陽光城奉行精英治理、三權分立的現代企業管理機制,招攬行業頂尖職業經理人,並充分授權。

朱榮斌還制定了“雙贏”的激勵制度,堪稱升級版的碧桂園“雙享”制度,這一制度在未來佔地、開發、節奏、成本控制、管理和利益的融合都做出了調整。

在“雙斌”初進陽光城時,彼時的半年報並不理想。而為了降成本、提效率、提利潤、降負債、快週轉,“雙斌”二人決定迅速補充更多短平快土地,減少中長期土地量。

陽光城旗下項目的週轉要求已經提升到“八個月新買的土地實現正現金流”,對福建泉州、江蘇等地的部分項目已經明確提出“四五個月之內必須開盤”。

此外,吳建斌一直致力於降低負債,優化陽光城的財務質量。除了去年發行的30億元永續債外,陽光城融資的工具也呈現多元化,包括辦公物業、長租公寓、供應鏈ABS等。

一系列動作起到了積極效果,負債率有所下降,銷售毛利率和淨利潤都觸底回升,但仍不及吳建斌的預期。他坦承,受到大環境的影響,陽光城財務狀況的改善確實不如預期。據其透露,今年前三季度,陽光城的淨借貸比為208%,較2017年底的252%有所降低,融資成本卻提高至7.9%。

作為陽光城背後的掌舵者,母公司陽光控股的掌門人,林騰蛟雖身居幕後,但這家房企也展現了其身上的秉性和烙印。環保、教育、地產、金融、物產、資本六大產業,房地產無疑是集團在世界500強中更進一步的棋子,畢竟房地產的規模效應十分巨大。

這家房企最終是複製碧桂園的成功,還是像當年瞄準萬科的順馳,倒在了無度的擴招中,還需拭目以待。


“小碧桂園”之路

對打算衝擊1500億目標的陽光城來說,碧桂園是最好的學習榜樣,陽光城現在的處境其實和當年的碧桂園有點像,陽光城已經完成了全國化佈局和產品標準化,通過併購收貨了大量便宜土地,目前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陽光城的發展可以劃分為三個時代:

陳凱時代:2012年到2015年。陳凱加入陽光城,帶著從其他房企挖來的銷售精英,在兩年內實現業績翻10倍,市值翻3倍,使陽光城成為房地產企業品牌成長第一名。

張海民時代:2015年到2017年。帶著陽光城一路高歌猛進的陳凱離職,張海民接任陽光城新一任的總裁,兩年時間裡,助力公司實現了業績從200億到500億的轉身。

朱榮斌時代:‘雙斌’提出,未來三年,陽光城要實現保底為1500億、2500億與3500億元的業績。到2022年,公司銷售規模、利潤率進入行業前五強。

每一個時代基本上都是環環相扣的。有了陳凱的高歌猛進的業績,張海民才敢放慢步子紮紮實實進行併購計劃的實施。而陳凱和張海民打下的好基礎,才使得林騰蛟有底氣和野心想要複製碧桂園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