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找到了治理養殖汙染的新路子

玉林找到了治理养殖污染的新路子

綠保專業合作社人員正在用沼液肥噴施中藥材天冬。 孫浩攝

中國環境報記者趙娜 梁雅麗 孫浩

“家”,字形是屋子下面一頭豬。說明以豬為代表的畜禽養殖業在我國傳統的農業生產系統中,對於保養土地、實現可持續生產的重要地位。其核心,就是糞便的還田利用。

每頭豬每天約產生糞尿4.5公斤,通常加上衝洗水每天糞汙量則達到20~30公斤。若不能打通大量糞汙還田利用的渠道,過去被視為資源的糞汙,將成為讓人頭疼的汙染源。

南流江是廣西獨流入海第一大河。曾因大量糞汙和沼液直排,導致水質惡化,今年1~5月全部為劣Ⅴ類。

南流江流域面積近1萬平方公里,流域內養殖場(戶)眾多,以中小散養殖場(戶)為主。

為此,玉林市福綿區和博白縣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的指導下先試先行,提出“截汙建池、收運還田”策略,既保全了中小散養殖場(戶)生計,又迅速截斷了汙染源。最終,依靠市場機制實現了糞汙治理和資源化的種養結合,從而扭轉了南流江汙染態勢。

今年9~11月,南流江干流國控橫塘斷面水質一直保持在Ⅲ類。氨氮和總磷11月初比5月初分別下降了97%、58%。46條一級支流劣Ⅴ類數量也從22條減少到3條。

讓養殖場(戶)糞汙“存得住、能腐熟、用得掉、不排放”

截至今年6月,玉林市南流江流域有生豬存欄246萬頭,養殖場(戶)3.7萬多家。其中,500頭存欄以下規模的戶數佔98%,產能佔比78%。

由此可見,解決中小散養殖場(戶)的養殖排汙問題是實現資源化利用的關鍵。

廣西生態環境廳廳長助理孔源介紹說,可採用“截汙建池”的方法。其基本要求是,存在糞汙和沼液直排情況的養殖場(戶)自行封堵排汙口,自行配備糞汙腐熟池和沼液肥貯存池,容量足夠貯存1個月左右糞汙產生量並確保雨汙分流,保證糞汙不外排並就地發酵腐熟。

很多養殖場(戶)積存的沼液肥數量大、自己和臨近農戶地塊用肥需求量不大,無法自行實現糞汙全量資源化。這時,需要沼液肥收運噴施合作社或專業公司發揮作用了。

孔源說:“目前,當地合作社或第三方公司按照‘有償清運’原則運走,並送至附近需肥種植戶實行‘付費還田’,幫助種植戶噴施到位。”

記者在福綿區樟木鎮看到,綠保專業合作社一輛沼液肥收運車正將從附近養殖戶抽取的沼液肥噴施到中藥材天冬種植地塊。

福綿區區委書記趙志剛介紹說:“目前,收取養殖場(戶)清運費15元/立方米,收取種植戶噴施服務費30元/立方米,每車容量5立方米,總收費225元。但這是指導價,具體還要由市場決定。”據瞭解,除去人員工資等成本,每車沼液肥有約40~50元的利潤。

博白縣則引進了鴻生源、博世科、益江3家公司,在9個鎮開展沼液肥收運噴施業務,中小散養殖場(戶)偷排、直排現象大幅度減少。

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卜元卿說:“‘截汙建池’,讓一家一戶的糞汙可以積存起來腐熟成為沼液肥,不外排。‘收運還田’,通過機械化專業化隊伍讓積存的沼液肥實現還田,變成資源,形成了新型的種養生態循環。養殖戶不排汙,可以安心養豬;種植戶得到了有機肥料且免除了施肥勞動強度;消費者得到了更好的生態農產品;政府不需要再為糞汙直排而煩惱。因此,實現了多贏。”

讓種植戶對沼液肥“信得過、用起來”

幾十年來,農民已經用慣了化肥。施用沼液肥效果如何,很多農戶心中難免會打個問號。

綠保合作社用種植的兩片天冬地給出了答案。從長勢來看,噴施沼液肥的天冬植株明顯比施用化肥的天冬茂盛茁壯。

樟木鎮黨委副書記陶偉說:“因為施用沼液肥,天冬原本3年的收穫期可以縮短到兩年半,估計還能增產30%。按目前價格,一畝地能多收入1萬元。”

樟木鎮忠村李國敏種植了30多畝荔枝,用了沼液肥以後,果實個頭增大。自己養豬產生的糞肥不夠用,又從合作社購買了30多車沼液肥。

他說:“以前想用沼液肥,但沒有收運噴施車輛。有了合作社後,自己的地全部用上了沼液肥,化肥已經不用了。以前,僱一個人撒化肥每天80元。現在節省了購買化肥費用和人工費,只需要付不到化肥一半的錢,就可以悠閒地站在地邊抽菸,看著合作社施肥就行了。”

博白縣還組織開展了蔬菜、糧食等作物沼液肥噴施效果對比試點。經過半年的觀察,越來越多的農戶看到了沼液肥的好處。蔬菜、水果等普遍增產提質,賣出好價錢,農戶增加了收入。

博白縣百香果種植大戶張志明表示,他用沼液肥種植的百香果很搶手,收購老闆寧可多付錢,也要採購他家的百香果。很多人品嚐過施用沼液肥的百香果後,紛紛表示“太好吃了,一點也不酸。”

孔源表示,通過試點示範和大戶帶動,更多農戶開始行動起來,現在自發用量不斷增多。

那麼,沼液肥是否安全?是否存在坊間流傳的“重金屬、抗生素”等危害?對此,孔源表示要用數據來說話。

卜元卿組織對博白縣的沼液肥和噴施地塊土壤樣品重金屬、抗生素等風險因子,開展了檢測和分析。數據顯示,沼液肥正常噴施不會導致農產品安全和土壤環境等風險。但長期噴施,有必要開展跟蹤監測。

此外,為給種植戶再吃上一顆“定心丸”,廣西生態環境廳與中國再保險集團研究推出了“沼液糞肥還田服務第三者責任險”,並由具體承保的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近日在博白縣開出了第一張保單,對正常噴施沼液肥導致的燒苗、死苗承擔賠付責任。

政府、村民共同監管“杜絕排汙,安心養豬”

養豬對農民而言,是能增收的重要生計。然而汙染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時,有些地方往往選擇一關了之。

“這看起來是最簡單的治理方式。但養豬是重大的民生問題,絕不能一關了之。畜禽糞汙是寶貴的資源,要處理好、利用好。”卜元卿說。

如果杜絕排汙可以安心養豬,廣大養殖場(戶)也願意積極配合。

博白縣徑口鎮周垌村,有村民1萬多人,存欄生豬4.6萬多頭,是博白縣最大的養豬村。今年59歲的李衍春當了22年的周垌村黨支部書記,他說:“中小散養場(戶)糞汙的產生量和清運量都要建檔立卡,收運人員會把記錄拍照發到微信群,村委協管員在電腦上登記,形成全村糞汙動態臺賬。如果哪一戶糞汙產生量與清運和利用量不相匹配,就要嚴查是否存在偷排行為了。”

周垌村還發動全村種植甜象草,就地解決大量糞汙資源化的問題,也為生豬提供青飼料。由此構建了“豬—沼—肥—草—豬”的生態循環產業鏈條。

目前,周垌村種植甜象草達五六百畝。周垌河兩岸的地塊普遍種植了甜象草,還鋪設了管道,方便沼液肥噴施。

李衍春表示,為了根治汙染,保住產業,村裡成立了養豬合作社,建立了相互監督機制。每天巡查,每週兩天開展夜查,重罰偷排現象。“若發現糞汙偷排,按村規,第一次補交環保治汙費500元;第二次則補交10萬元。偷排因此不斷減少。同時,舉報偷排屬實還有200元獎勵。”

大多數養殖場(戶)迅速完成了整改,多年的糞汙直排汙染得以根治,流經村莊的河流水質逐步改善。周垌村周垌河幾個月前還又黑又髒,現在變得乾乾淨淨,水草和青苔恢復了生長。

管家才是水鳴鎮大光村黨支部書記。在一次開會時,管家才問了村民兩句話。第一句問,想不想養豬?村民答:想。又問,有沒有信心治好糞汙?大家答:有!大光村由此啟動了整改工作。

“村裡成立了由136戶養殖戶組成的養豬協會,制定了村規民約。每個養殖戶要簽訂承諾書,若違反規定就不讓養豬了。”管家才說。

養豬協會不但管理養殖戶,監管其偷排等行為,還能節約治汙成本。比如養豬協會可共建一套池子進行糞汙集中處理和沼液肥貯存。

“我們想還河流30年前的面貌,能洗澡、洗菜,小孩子愛下河玩。所以村民願意主動做事,力爭讓水清起來,腰包鼓起來,地肥起來。”管家才說道。

目前,大光村的大光河達到Ⅲ類水質標準,魚蝦回來了,孩子們又可以下河戲水了。

現在,福綿區、博白縣等地很多小河邊的村民對看得見的水質改善歡欣鼓舞,紛紛給政府的治理路子點贊。

現在,玉林市持續加快糞汙治理和資源化利用的步伐。糞汙治理和資源化信息化雲平臺、手機客戶端“肥嘟嘟”,將於近日在福綿區和博白縣開展試點。屆時,將為日後更大範圍實現糞汙低成本、快速度治理和資源化利用提供強有力的信息技術支撐。

案例解析

博白縣

30萬元種草投入 PK 400萬元達標排放設施

博白縣是廣西生豬養殖第一大縣,目前存欄生豬160多萬頭。

博白縣副縣長莊卓楷說:“和福綿區不同的是,博白縣糞汙產量較大,而需肥的地塊相對較少。如今,通過擴大需肥量大且可以用作豬飼料的甜象草種植面積,糞汙資源化有了去向,形成了良性循環機制。”

博白縣徑口畜禽開發公司董事長陳平身兼多個“第一”:上世紀90年代博白縣第一傢俬人規模化養殖公司、第一個養豬場汙水處理達標排放、第一個通過發展甜象草種植自行實現“豬—沼—肥—草—豬”種養結合生態循環。

目前公司種植甜象草120畝,帶動周垌村100多戶種植甜象草。

據測算,一畝地甜象草需要50頭存欄豬糞汙的養分。周垌村計劃今年年底前,甜象草種植達到800~1000畝,可以將周垌村4.6萬頭存欄豬產生的糞汙全部就地消納,杜絕糞汙直排。

在陳平的甜象草加工廠,記者看到,一袋袋由甜象草加工成的青貯飼料整齊地碼放在地上。陳平拿著一瓶樣品介紹說:“甜象草養豬起到節約養殖成本的作用,每公斤豬肉成本可降低兩元,售價可提高3元。”

在發展甜象草種植之前,陳平的豬場曾花費400多萬元購置一套養殖汙水處理達標排放設施,每年運行費在40萬元左右。今後,豬場所產生的糞汙腐熟後將全部用於甜象草種植,可以不再使用這套汙水處理設施了。

“用沼液肥種植甜象草,每畝地每年刨去租地等成本,還可收入4000元,並且種1年可以收割5年。”陳平介紹說。

莊卓楷說, 甜象草種植技術簡單,基本不需要維護,容易推廣,既方便實現糞汙資源化,又可產生經濟效益。

陳平算了下,發展甜象草種植只需投資約30萬元。

找到對路的治理方式,既節約了資金、治理了環境又促進產業轉型發展、實現農戶增收,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贏。

福綿區

300萬元買沼液肥收運車 OR 4億元搞禁養清拆

廣西玉林市福綿區生豬存欄26萬頭,中小散養殖場(戶)產能佔比46%,戶數佔比94%。

畜禽養殖事關扶貧攻堅和農民生計,為杜絕糞汙直排汙染,簡單實行禁養清拆不可取。不僅資金需求量大,而且群眾意見大。福綿區委書記趙志剛說:“應該給養殖業出路,而不是把路堵死。”

他表示,一個地區養分需求量最大的是土地,要把養分最大限度地留在土地裡,而不是任其流入江河。因此,應該組織和引導農戶將糞汙資源化,還田利用。

在廣西生態環境廳的具體指導下,福綿區引導百姓實施“截汙建池、收運還田”。花費300多萬元、配備30多臺沼液肥收運噴施車,分配到各鄉鎮的11個合作社,對養殖場(戶)積存沼液肥實施商業化“收運還田”。

趙志剛介紹說:“在福綿區,哪怕一頭豬的糞汙也不準外排,全部要登記在冊。收運的沼液肥主要施用於果樹、中藥材、香蕉等經濟價值較高的品種。”

據測算,一個村3000畝地,利用沼液肥種果種菜,需要一個鎮5萬頭存欄豬糞汙的養分。不僅能解決全鎮糞汙資源化去向,還可以讓農民增收。“目前不是糞汙和沼液肥用不掉,而是不夠用,我們還嫌豬少了。”趙志剛笑著說。

目前,福綿區正積極發展有機果園和菜園,打造有機村、有機縣。使用沼液肥後,產品價格提高3倍以上。在玉林市菜市場上,福綿區產的有機青菜心最高能賣到30元一斤,切實讓農民增收了。

通過投資300多萬元購置車輛組織沼液肥收運隊伍,解決了如果全部搞禁養清拆要花費4億多元的問題。

按照福綿區存欄豬26萬頭計算,每頭存欄豬政府僅投入約12元,既實現了治理,又形成了市場化長效機制,同時不需要政府長期投入資金維持運轉。

趙志剛說:“購買收運噴施車輛投入的300多萬元,實際上還是國有資產,政府相當於幾乎沒花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