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羊肉泡馍很难走出陕西吗?为什么?

苦行的摄影师


我西安人,好不夸张的说,地地道道本地人,我刚上大学,我宿舍一个湖南,一个广东的,让我带他们去吃当地特色小吃,我带他们去吃泡馍,要了两个馍,这俩哥们,一看那碗真心吓住了,不知道怎么吃,拿住筷子把上面几片肉吃完了,我则兴高采烈大快朵颐吃完了。



看了他俩表情,由于刚开始不熟悉,不好多问,他们也不好多说,就不了了之了,随后带他们吃了酸菜炒米。总算让他们满意了,后面的凉皮,镜糕,桂花糕,各种小吃都特别满意。时间推移,我们研究生毕业了,临走一个去了上海一个去了云南,聚会时候我问了他俩。


当时泡馍的感受,他们说:没见过那样吃饭的,受不了那股味。这么多年过去了,想起来也颇有意思。我还待在这里,还深深爱着这口,每次吃泡馍都会想起我这两个哥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要要求每个人都喜欢你家乡的饮食文化。毕竟他们没有在这里生长,也只是这个城市的一个过客。


商丘身边事儿


西安羊肉泡馍产生于北宋初期,最早是人们炖煮过羊肉后,把馍掰碎,然后浇上煮过羊肉的汤汁,觉得吃起来咸香可口,又比较耐饥,就慢慢发展成羊肉泡馍。

如今,这个小吃在陕西差不多已有上千年历史了,不容易走出陕西的原因,其实显而易见,总结起来,主要有这么几个。



其一,羊肉泡馍地域特色太强,并且口味重,偏咸香,只适合本地人吃。

一个地方的小吃都是在漫长历史中形成的,也都是为本地人的生活服务的。经过本地人不断改进和完善,在口味上已经跟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形成默契,让外地吃起来,一下子不容易那么接受。就如同桂林米粉在西安开店,当地人去吃的不多,难以在西安形成气候,并发展起来。

并且,羊肉泡馍里边各种调料放得多,口味较重,北方人或许能接受,但对以清淡为主的南方人来说,很难接受。



其二,装羊肉泡馍的碗大,一大碗泡馍太实在,并且里边没有菜,人吃完后消化慢,胃长时间处在饱胀状态。

过去,陕西人是为了省出时间多干些活,吃饭时才拿大老碗来吃,吃一碗能长时间不饿,所以,这种吃法就一直流传下来。

羊肉泡馍的肉是卤肉,用的馍是死面馍,是用沸腾的羊肉汤煮熟而食用的,里边也基本没什么蔬菜,吃了这些东西不太容易消化。并且,羊肉泡馍的颜色看着也不是太好,对外地人来说,看到这个小吃容易影响食欲。



其三,羊肉泡馍做法复杂,并且每个步骤都必须做好,否则,会影响整体口味。另外,做出好味道,还跟本地方的水质,气候有关。

这个大家都能想通,把北方的特色小吃拿到南方去做,即使做得再好,还是跟原地的在口味上有差别。这是不同地方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不可改变。除非根据当地人的饮食习惯进行改良,但会丧失它本来的味道。


鸿鹄迎罡


董先生个人观点:

一,外地人会觉得羊肉泡馍贵,性价比不高。几块切碎的烧饼,几片肉快30块钱不如吃菜。

二,羊肉泡馍要想好吃油得厚,可是这样会油腻,外地人不容易接受。

三,很纳闷,为什么非得让地方小吃走向全国呢?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四,全国各地都有卖羊肉泡馍的,只是你没有注意罢了。

五,美食还是去原产地吃吧。




大声叫我董先生


羊肉泡馍很难走出陕西,其实正是陕西小吃成熟的标志。

一般来说,一种小吃的地域性越强,越是难以离开当地,走向全国。相反,如果一种小吃没什么特色的话,反而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典型的就是沙县小吃:清汤馄饨、各种能保证人们吃饱的盖饭,还有汤。所以自从有了沙县小吃,就很容易在很短的时间里复制到全国。

另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烤香肠、臭豆腐,这类食物由于保质期长,成本较低,而且经过高温烹调以后也吃不出问题,所以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走向全国。所以真的是我们选择了我们能吃什么吗?其实不是的,真正能够风靡全国,到处都在卖的小吃,其实是商贩们共同的选择。

说回羊肉泡馍吧。

羊肉泡馍在上个世纪30年代这个全国小吃开始泛滥的大时代就已经开始成型并且已经有了相当的知名度。所以在建国后,由于北京的小吃实在太难吃,boss通过批示一次性在北京成立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饭店,其中就有老西安饭庄这个以羊肉泡馍为主的小吃。而在当时成立的餐厅基本上都入选了国宴,所以基本好多友人,比如那个年代人们熟悉的西哈努克亲王,也一定是吃过的。

当大家也不要认为国外的boss们会像我这种老陕一样,抱着一个海碗吸吸溜溜的吃,其实羊肉泡馍通常是作为一道主食,在国宴这种高级别的场合,最后上一小碗而已,但其实能守住最后一道关口,具有中国特色小吃,还真不多,让川普去啃热干面,怎么都会觉得怪怪的。

然而,羊肉泡馍这种小吃由于只是一份纯主食,对于今天饮食要求多元化的人们来说,看起来是比较单一,但像我和扬扬爹这样的,一般俩人吃一顿泡馍,通常还需要搭配半斤腊牛肉、两个凉菜再来点啤酒什么的,根本不单调,认真吃一顿饭本身就是对生活最大的尊重。

但是,就我所能够目测的范围来讲,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由于大家压力大,工作频率快,大家吃饭都以外卖为主。传统的外卖又显得特别油腻,羊肉泡馍这种清秀脱俗,至少没那么油腻,还有羊肉汤(顺便提一句,羊肉泡馍的汤底和羊汤的不同,羊肉泡馍的汤底一定是清亮的),其实是很多人的选择。至少我在北京住过的几个地区,都会有羊肉泡馍的外卖,而且即便是不做打折活动,生意也相当不错——这对于竞争激烈的餐饮业来说,这就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至于有些人说什么羊肉泡馍价格高啊,一碗里都是馍没几片肉啊什么的,我的建议是如果兜里没钱就不要瞎BB了,一个东西贵不贵是特别主观的事,想便宜的人,吃煎饼都觉得贵。武汉热干面便宜,也没走出武汉啊,走出去的热干面你看武汉人本地人吃不吃。

所以话其实就“撂这了”,羊肉泡馍走出陕西成为全国人民人人都爱吃的小吃,这个基本不可能。但是羊肉泡馍在一线城市里能够站稳脚跟,肯定不成问题。至于有些吃不起的人说它没性价比,没人逼他们吃的,爱吃不吃。


酒骑风


我不知道羊肉泡馍,但是我一个朋友是卖葫芦头的。葫芦头不知道是什么自己百度吧。葫芦头主要就是煮肠子,而且一年四季是有四个方子的,具体我就不知道了,这个属于行业秘密,而且每家的方子好像还有点出入,所以口味上是不太一样的。一般情况下,食客吃到的大肠都是头一天晚上煮好的,而不是现煮的,现煮刚出锅的白肠,即便是不加任何佐料都是很好吃的。放一夜后味道还是有变化的。我朋友曾经准备在东北开一家葫芦头,但是怎么调整,煮出的白肠都没有关中的味道,于是只能作罢。我朋友总结经验的时候,也想了很多方面,最后还是觉得是水的问题。就像茅台只有在贵州才有茅台的酱香,其他地方就不会有,就是水的问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在深圳也吃过羊肉泡,还真不是个味道。所以,想要吃正宗陕西小吃,就要到陕西来才行啊!


轮回的刻度


中国的饮食,从西到中部到东部。对吃饭的口味由重是逐步递减的,热的地方习惯清淡,潮湿的地方喜欢辛辣。干冷的地方偏爱热量高,味口重!

南方和北方饮食习惯又截然不同,北方普遍缺水以小麦为主,南方水网丰富以大米为主食。

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所以,牛羊肉泡馍在西安能落地生根,成为西安地方特色饮食的的一张名片。


在西部,中部北方的城市还是能喜闻乐见的。只是数量少而已。

牛羊肉泡馍,牛羊肉小炒。牛羊肉水盆。


这三种都是和牛羊肉挂钩的。传统的是牛羊肉泡馍。现在比较流行的是牛羊肉小炒。酸辣口味的。外地朋友可以推荐一下,尽可能吃牛肉的,这样或许能好一点,或许一句味轻,辣子少,油少,让你能接受这一小吃?总之,只有吃过才知道对不对自己胃口?欢迎外地的朋友到西安来。


九州神行


吃过西安的肉夹馍后,觉得味道不错,可能是运气好遇到了正宗的。肉肥而不腻,调的味道也不错,馍的表皮烤的很香脆,热乎乎的吃下去真是享受。

后来知道了西安还有羊肉泡馍,满怀欣喜的吃过一次羊肉泡馍之后,避而远之。

羊汤很清淡很清淡,里面的肉只有零星的几片。单纯的馍泡汤味道并不怎样,吃几口就吃不下去了。

那么正面来回答这个问题,西安的羊肉泡馍很难走出陕西?

第一、毕竟地方小吃,很大程度上它的口味以及食用方式是当地人的习惯,走到别的地方有可能并不适用。

第二、味道,不能让味蕾和胃接受的食物,怎能让消费者买单。有噱头但是味道不好的食物,只是一次性消费,而且会降低消费者对这种食物整体的影响和期待值。

第三、性价比,羊肉泡馍在外面都卖的挺贵,而且肉的分量并不多。消费者喜欢性价比高的消费,羊肉泡馍的分量和价格如果让人觉得不值,销量很难上去。

有种说法是:嫌贵的人买个馍都嫌贵。但也不排除,确实有性价比的原因让人觉得不值。

如果羊肉泡馍走中高端路线,保持现有价格,努力在食材、口味和营养度上面下功夫,注重品质和味道,同时打造舒适的环境。肯定会很受喜欢健康生活和养生人士欢迎,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打开新的市场、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


卖天津特产的广告酱


任何当地特色小吃的形成,离不开当地居民的支持,从小到大,耳喧目染,味道感觉早心扎根心中。


说到难以走出陕西,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一口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换了地方,难以适应当地群众口味,没有足够的客流,店面难以生存。二技术发展,虽说西安有羊肉泡店上千家,但由于各家对于煮肉熬汤的办法各有理解,视若珍藏,总怕别人学去,缺乏足够交流,致使在技术上发展更新不大。三思想,西安历来为富庶之地,天灾人祸较少,不缺吃穿,古往今来,缺乏创劲,虽不乏个别弄潮儿,但大部分人缺乏外出艰苦创业的意识,这一点,距浙商,沙县小吃都有一定差距。四后备人才少,过去做个厨师不缺吃喝,都争着去,现在当龄年青人,家里大都一个孩子,对于常年烟熏火燎的职业,选之少少。

专注陕西小吃葫芦头,爱猪蹄,感恩关注,欢迎交流。


发现葫芦头


在西安十几年,大大小小的泡馍馆也吃过不少,关于西安的泡馍,其实我也可以简单的说一下!

泡馍为什么很难走出陕西!

这个很好回答,首先是我国各地人的口味不一样,比如山东偏咸,川菜偏辣一样,走出陕西,不见得能被当地人接受,而且泡馍本地人也不见得都喜欢,比如我身边的朋友,同等价格,吃串串火锅去了,而且现在泡馍价格飞涨,不划算,其次羊肉泡也不适合每天吃,吃多了腻,一个月吃一次就可以,但是类似兰州牛肉拉面,南方的米粉一类的,每天或者隔天都要吃一次,而且定位就是快餐,便宜,实惠,这种食物接受的人群更多!但是也有走出陕西的,比如肉夹馍,凉皮,但是为了符合本地口味,都经过改良,比如我在北京,吃过的肉夹馍里面加了香菜和青辣椒,味道还不错!所以我认为走不出去的原因就是,口味(外地人不见得能接受),价格(价格偏贵),特色(保留的话,能不能被当地人接受,改进的话不伦不类),必需品(泡馍不能作为每天必吃的必需品,吃多了腻)!所以,我觉得泡馍走出去,有点困难,面和肉夹馍倒是很容易!


喂丶三百斤的蜀黍


我在西安和洛阳都吃过西安羊肉泡馍,我感觉泡馍有:咸、油腻、稠糊、馍硬、烫嘴、量大、价格偏高等特点,能够习惯这些特点的人可能只有关中的一部分人吧,所以难以走出去,但外地也有。

十来年前,洛阳王城广场旁边的小街,有两家卖西安羊肉泡馍的店,而且对门。我在这两家都吃过几次,因为我就是陕西出生长大的。当时羊肉泡馍八元一碗,价格虽不算高,但比起洛阳随处可见的五元一碗的牛、羊、驴肉汤还是贵一点。

现在洛阳牛羊肉汤起步价还是五元,另外要一元钱馍也就是六元起步。但目前感觉在洛阳已经找不到西安羊肉泡馍店了。前两年去西安吃了碗,十五元。说实在的,我现在很喜欢洛阳的汤而不习惯吃泡馍了。

当然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令当地人喜欢和自豪的饮食,就像陕西羊肉泡馍难以走出去一样,洛阳的汤也不容易走出去,据说洛阳去外地开汤馆的大多赔钱,因为外地喝汤人少,在洛阳可以薄利多销,但在外地定价低了不赚钱,定价高了喝汤的更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