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是自己居住好還是和兒女在一起好?

傑130319142


老人是自己居住好還是和兒女一起好,我是一個年輕人。通過身邊事例回答下:

我爺爺,以前身體硬朗的時候,一直一個人住。我父母,叔叔伯伯,輪流去他屋裡坐一會!這兩年身體不好,一個孩子家半年,其實我爺爺是個很小氣的人,從小到大,我們從來沒有拿到過他一毛錢零花,甚至,不管誰家忙到顧不上吃飯,我爺爺都不會幫一點忙。但是這麼多年,大家在贍養照顧上從來沒有鬧過矛盾,我媽媽說,老人只要不添亂添麻煩,就是好長輩,我們晚輩就應該好好照顧!

我鄰居一家,父母都有退休工資,在孩子家幫忙帶孫子,出錢出力!家裡時常雞飛狗跳!婆媳不和矛盾多多,婆婆見人就叨叨自己付出了多少,媳婦不感恩。媳婦呢,見人也念叨,觀念不一樣,生活習慣不一樣,怎麼遷就都不行!

綜上所述,個人覺得,老人有老人的過法,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活法!有條件的話,沒有必要住一起!距離產生美!分開住,常走動,是最好的方式!


王小能


我是一個老人,我覺得自己居住好,

自己退休了,老伴去世了。只要有房子,有點退休金,自己生活是最好的,自由又隨便,吃,住,生活習慣儘自己興趣來。

和兒女住不方便,侷促,多少有點壓抑。

因經歷不同,年齡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在一起生活時間長了,總會有些小矛盾,久而久之,不諒解的話,會產生不愉快,甚至大的矛盾。

有條件同住一城市最佳

年齡大了,有個生病就麻煩,兒女有工作有擔當,想麻煩他們也不好,如果距離遠了,兒女照顧不方便,最好分開住,距離近一點也好照顧。

老人和兒女分開住或一起住看條件或個人感受,合適自己就好。你認為呢?



劉金子


雖然我不是大爺大媽,但還是談談自己的看法。

老年人生活能夠自理,自己居住比較好。當身體機能下降,自己一個人生活較困難時,應該和兒女住一起有個照顧。

我姑媽就是一個人居住,曾經有兩年表姐不放心,覺得老年人年紀大了,讓姑媽一起生活居住,結果換來老年人的無數抱怨,最後只得放姑媽出去一個人住。老年人和年輕人經歷的是不同年代,思想觀念,生活習慣都不一樣,所謂三年一個代溝,如果是三輩人一起,這個代溝就太多了。比如,姑媽就覺得,年輕人睡懶覺看不慣,年輕人把衣服湊一堆擺那裡看不慣,吃了東西不及時洗碗看不慣,晚上出去玩很久看不慣……一堆的生活瑣事看不慣,乾脆不住一起,眼不見為淨。

如果遇上強勢的老年人,喜歡讓別人按照她/他的生活節奏,那家庭就會矛盾重重,影響家庭和睦,有嚴重的還會害得子女離婚。老年人和兒女分開住,給彼此一個空間,其實更有利家庭和睦。

如果老年人身體不好,那需要和子女住,方便照顧。但這種情況下,老年人還是要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年紀大了已經是退休的人,不要去過多幹涉子女的生活。

不住一起的,兒女應該多去看望父母;住一起的,相互給彼此空間,不要盯的太緊。切記,家和萬事興。


薪121562351


老人是自己居住好還是和兒女一起住好?有書君覺得大多數情況下,分開住比一起住好。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年齡和身體狀況來分階段選擇。


一、兒女新婚,分開住。

雖然你會覺得養了20幾年的孩子就要離開你了,心裡會捨不得,但是父母對子女的愛不就是以分離為目的嗎?再說此時是新婚夫妻正膩歪的時候,他們覺得和你住在一起受拘束,你可能也會覺得看不順眼。


而且此時"老人″也還不老,很多還沒退休,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和孩子住在一起,父母往往把家務包了,孩子會產生依賴心理。為了孩子能適應新的小家庭生活並得到鍛鍊,為了各自的心理空間,分開住是最佳選擇。


二、老人升級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了,住一起還是分開住,看需要選擇

退休後,在孫輩嬰兒期,如果需要你幫助帶孩子,可以在一起住一段時間。孩子幾個月大後,可以白天去幫助帶,晚上不住在一起。

不和兒女住一起,一是我們自己可以得到休息,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二是可以讓孩子體驗到養育孩子的艱辛;三是讓當父母的多陪孩子,減少隔代教育造成的寵溺。


如果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住得近,還可以協商好輪流幫忙。


如果此時老人沒退休,那隻能盡力能幫則幫,但不能大包大攬,還是以請月嫂保姆為主。

三、孫輩上學了,分開住

這時候只需要幫助接送孩子就行了,甚至可以只負責接,因為分開住,早晨不負責送。

見過不少甩手父母,把接送孩子,輔導孩子功課,孩子的吃喝拉撒洗等所有的事情都甩給老人包辦。孩子病了,怪父母照顧不周;孩子學習不好,怪父母沒有認真輔導;孩子性格缺陷,怪父母寵溺,教育不當。

老人天天累死累活,還吃力不討好。所以這個時候你再疼孫輩,也不要住在一起,孩子讓他們自己去養育、教育。實在有事可以偶爾把孫輩帶身邊住幾天,或者過去帶幾天也行,但是不要一起住。

四、喪偶初期一起住,生活自理有困難一起住

人老了總有一個先走的,剩下一個人會很孤單,不適應,這個時期要和兒女住在一起一段時間。

過了這個特殊期,如果身體狀況還不錯,還可以獨立生活,還是自己一個人住好。


當年齡越來越大,身體越來越差,做家務有困難,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可以考慮去敬老院或和孩子一起住,讓孩子放心。


當然所有這些選擇,都要以經濟狀況許可買兩套房子為前提條件。像北上廣深上千萬元一套的房子,普通人家買一套已經是非常吃力了,想買兩套分開住困難太大。

綜上所述,有書君覺得:總的來說,分開住的時間要比住一起的時間長。

如果條件許可的話,退休後買或租在孩子同一棟樓的對面或上下樓層,那就最好了。不行的話,可以選擇距離在步行十五分鐘以內,這樣分開住在附近,照顧孫輩也很方便。

老倆口和小倆口分開住,孩子願意的話,可以一起吃飯。這樣生活習慣、作息習慣不同才不會互相影響。

舉個簡單例子,公公和兒媳、丈母孃和女婿住一起,夏天每天都要衣冠整齊,不能隨便穿睡衣吧?這樣家的舒適性就大打折扣了。網上就有很多兒媳婦吐槽公公住一起不方便的尷尬。

現在還有很多孩子在遠離父母的其它城市成家立業的,他們的父母在身體尚好時差不多都選擇分開住。一年中可能會去孩子家住一小段時間,真正老到生活自理有困難了,才會考慮去和孩子一起住或者入住兒女所在地的養老院。

做為老人,你會怎麼選擇?做為子女,請你說說你願意和老人一起住嗎?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我前幾年曾經聽父親說過一句話: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他說這句話時,我已經將二老接到城裡生活十幾年了,但是還是因思鄉與葉落歸根情結所致,父母重回老家鄉下去了。儘管我捨不得父母回去,想留他們在身邊儘儘孝,但是二老皆鐵定了心要走。

後來在和母親通電話中,我說了自己的遺憾,而母親也終說出二老內心的真實想法:一是老家空氣好、水好、遠鄉近鄰都特別親近,人情味極濃;二是住在兒女家裡,感覺自己老而無用了,不想拖兒女後腿;三是人上歲數了,葉落歸根的想法越來越強烈,就想將來死在這塊故土上。聽著母親說這三條理由,哪一條我都無法拒絕,唯有尊重他們的想法。

或許你從我家老人口中所說的幾點有所悟吧?人老了,如果身體康健,觀念開明,對兒女依賴心理不重,最好不要和兒女生活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久了,兩代人的矛盾不可避免要暴露出來。就如我的父母,我多年前之所以把他們接到身邊,就是因為他們辛苦操勞了大半輩子累了一身病。於是一樣一樣治療,直到把二老身上的大小病都治好。因為我堅信一點,想讓父母晚年安康,必須要有一個好身體才行。

或許老人實在沒得選擇才和兒女生活在一起,如寡居老人身體原因不能照料自己,在這樣的情況下,建議和兒女生活在一起,至少有一個家的親情溫暖和照料。但如果家人有對老人不孝者,那不如想辦法讓老人去敬老院,如果你有這個條件的話。否則,老人生活在這個家裡,內心是非常壓抑和苦悶的,有些心理話不願意說,生怕給兒女帶來家庭矛盾。


韓國成老師


首先,我不是大媽也不是大爺😂😂

但我是女兒,是兒媳婦,也是媽媽。

我的個人觀點就是:每個人都需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老人和我們的生活習慣肯定不一樣,多少都有代溝,長時間住一起難免有小小的磕磕絆絆,會產生不愉快,這樣影響大家的心情,都不利於以後的生活。



但是老人老了也需要親人的陪伴和照顧,如果住的太遠又不利於孩子經常去探望和陪伴。

最好的距離就是:孩子工作太忙不想做飯了可以隨時去蹭飯,孫子想爺爺奶奶了週末也可以隨時去看望爺爺奶奶,但是又不會24小時生活在一起。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是在一個小區住著,門對門兩套小房子也行,這樣也有私人空間給小年輕,也不影響照顧和陪吧老人!


傲然於世


我覺得,老人還是不要跟子女一塊住好,容易引發很多矛盾,特別是跟兒媳婦之間的矛盾. 雖然,很多兒子都希望自己跟老人一塊居住,老人也希望跟子女一塊居住,大家都好有一個照應,但實際上,多數老人還是跟子女分開居住的,特別是跟兒子與兒媳婦分開居住,我之所以也建議老人不要跟兒女在一起居住,原因有下:

1、減少一些矛盾。在一塊居住,總會出現一些磕磕碰碰,兒女還好一點,自己的子女,不管是子女說老人,還是老人說子女,說說,一家人,也就過去了,但兒媳婦就不一樣,中國式大多數兒媳婦跟婆婆有一種天然的難以相處,容易引發一些矛盾,這裡面有婆婆對兒媳婦一些高要求的,也有一些兒媳婦對婆婆挑剔的,總之,就相互看不順眼,不管是在說話做事等方面,可能婆婆會管的太多,引發跟女媳婦之間的矛盾。


分開居住,則會減少這些矛盾。

2、子女會覺得輕鬆一些。子女在父母眼中,永遠是沒有長大的孩子,小時候管的太多了,長大成人後,也還繼續管,讓自己有壓抑感,不想父母管的太多,想過自己輕鬆愉快的生活,過不想繼續在父母籠罩,關愛下的生活,想要自由的飛翔。

如果父母還跟子女在一塊生活,則會家中子女的那種壓抑感,或者放不開。

舉個例子:兒子出去吃個飯,回來晚了,父母可能會說,子女喝酒了,父母也會說,管的太多,就會讓子女有反彈反感心理,而分開居住,則會變得輕鬆一些,想幹嘛就幹嘛,當然了,是在媳婦允許的前提下。

兒媳婦也一樣,如果出去應酬多了,夜間回來晚了,公婆也會說,如果不居住在一塊,則不存在這些問題。


3、會給雙方更多的私人空間。子女和父母在一塊,特別是兒媳婦跟公婆在一塊,會顯得空間狹小,這裡的空間,有房屋佈局的空間,也有生活空間。

舉例:兒媳婦要給孩子餵奶,公公在,不方便,在家裡,不能隨意穿睡衣,不能不穿胸罩,顯得很不自由,甚至在臥室給孩子餵奶的時候,可能公公不敲門就進入,會比較尷尬等等。空間小、自由就小,而公婆不在的時候,則不存在這些問題,想幹嘛幹嘛,想穿啥穿啥。


4、有距離,才有美感。長時間在一塊相處,太近了,反倒不香,有一句話:距離產生美、遠香近臭。隔一段時間在一塊,見見面,反倒是一件好事,會很親切,長期在一塊生活,時間長了,反倒覺得膩了,不會那麼親切了。

當然了,這個也不是絕對的,如果父母年齡大了,且其中一方又是喪偶,加上體弱多病,生活無法自理,那就需要跟子女住在一起,好有個照應。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只要身體允許,老人還是選擇自己居住最好,當然也不要距離兒女太遠。其實人年紀大了,時間挺難打發的,每天買買菜、做做飯,再找人打打牌、下個棋之類的,閒下來的時間還是有很多,然後就想念兒女,去找兒女吧,結果見了又煩,就是這麼個狀態。你說要是天天和兒女們待在一起,年紀就是代溝,很多生活理念都不一致,到時候你看了肯定就會不順眼。就像作息時間似的,老年人喜歡早睡早起,年青人反過來了,喜歡晚睡晚起,老人們看著就來氣,但是又不好管,還是“眼不見心不煩”吧!不跟他們住在一起,咱們互不干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間。想他們的時候呢,就去看看,或者一個電話給他們招過來,反正離得又不遠。


崔大乘


在我身邊,現在大部分的老人一般都是和兒女一起去住,尤其是單身老人,因為如果是父母都健在的話,一般會選擇在較近的城市去處,這樣比較方便兒女照顧,但是如果是一個人的話,通常都是接到兒女的家中照顧。

獨居老人不易生活

獨居老人一般來說,會比較不太方便,當然也有部分家庭會選擇請保姆去照顧,但是也有很多新聞都在爆料說,保姆照顧的事情頻發,可能沒有子女那麼盡心盡力,甚至可能在之後還會想方設法的騙去老人的財產。雖然請人照顧也是一種辦法。但我覺得畢竟還是親生子女更加負責,請保姆照顧的話,肯定會比自己照顧粗糙,但是有一點比較好,就是自己可能因為工作時間的問題不在家的時間會比較長,而保姆,可以全天候的照顧老人,時間上會比較長。所以其實也可以接到自己家中,如果情況允許的話,你可以再請保姆。

總之,儘量不要讓單身老人一個人生活這樣,他的生理上起居上可能會比較困難。二是長期一個人生活可能會對他的精神上造成一定的壓迫,不利於其身心健康。

以前在我家附近的一個院子裡就發生過一起事件,因為兒女都在外地,獨居老人一個人生活,並且和周圍的人聯繫較少,所以老人突發心臟病,卻沒有來得及及時就醫,而去世了。

和兒女一起生活 狀態更好

一起生活,雖然說會有一些生活習慣上的差異,但畢竟是可以調節的。當然,我並不否認在老一代和年青一代的兩輩的這種生活習慣中,確實會有非常大的差異。比如說他們的作息時間以及他們的飲食習慣。所以就需要兒女更好的去適應,去調解。

和兒女一起居住的話,對老年人來說,他的安全性就得到更大的保障,並且從更深層次的方面來說,他的精神會更加的好。每天和兒女在一起,或者是和孫子孫女在一起,他可以有更多的機會享受這種天倫之樂,所以對他的精神狀態來說,肯定是能夠起到更好的作用的。


尊重老人自己的選擇

在西方國家有很多老人會自願去敬老院,當然這是一種照顧他的辦法,但是在中國碰到這種情況,現在來說還不是非常的普遍,需要尊重老人自己的意見選擇。可能有些老年人會覺得敬老院裡面都是老人。她有一些比較豐富的娛樂活動的,反而能夠打發時間充實生活。但是也可能會不太喜歡這種氛圍,所以還是要根據個人情況,尊重其自己的選擇,不是一味的去學習西方的這種方式。

百善孝為先,別讓老人感到孤單!


繁華墨塵


如今,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們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也相對增大,為了減輕年輕人帶孩子的重擔,有許多老年人離開自己的老窩,背井離鄉幫助遠在身邊的子女帶小孩兒,甚至有的為此夫妻分開不能住在一起。有的雖然不願意和兒女一起過,但又捨不得小孩因而陷入了為情所困不由自主的陰影之中。與兒女一起過大多數老年人都不習慣,但是為了孩子而無可奈何。其實,老年人是喜歡帶孩子的,也願意為兒女分擔一些家務。無非就是與成家的兒女生活在一起對雙方亦有諸多不便,極易產生摩擦,還是各自分開過好,其理由如下:



第一,無法溝通和交流。人是需要溝通和交流的,否則容易產生誤解和猜疑。而老年人和年輕人由於代溝所致,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明顯的不同,具體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難免引發各種矛盾。由於老年人和年輕人看問題的角度觀點和出發點不同,沒有共同語言,很難溝通和交流,久之矛盾積累,量變到質變,舊的矛盾沒解決,新的矛盾又出現,很難收場。

第二,老年人和年輕人生活規律不一樣。老年人因為沒有了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晚上也沒有什麼應酬和活動,通常早起早睡,一日三餐比較守時且已形成習慣。而年輕人為了工作,平日應酬較多,有時很晚才回家,睡得比較晚,平日上班非常辛苦,趕上雙休日,早上多睡一會兒覺是很難得的,也是非常正常的。而老年人起得早,逛完市場買菜回來還要做飯,飯做好了快要涼了,孩子們還沒有起床,等吃完早飯都快到中午了,因而老年人和年輕人有的時候連飯都吃不到一塊兒,特別是患有糖尿病的老人,飲食習慣和飲食規律的改變,對血糖的穩定極為不利。時間久了都會感到很彆扭,還不如各過各的有自己獨立的生活空間,老少兩相宜。



第三,老年人和年輕人飲食習慣和興趣愛好不同。老年人喜歡清淡飲食和五穀雜糧,而年輕人注重口味,喜歡吃燒烤麻辣燙和加工的肉食品及外賣。由於飲食習慣和興趣愛好的不同,在一起生活,非常牽強。

第四,老年人大多從苦日子裡走過來的,養成了勤勞樸素節儉的習慣。而年輕人講究生活品位,喜歡去飯店,出門就打的,花錢大手大腳,相互看不慣。

第五,老年人和年輕人在一起生活,各自都感到很不方便,相互受約束。不能隨心所欲,甚至連說話都變得十分謹慎,萬一哪句說不好,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容易產生誤解而引發矛盾,日久天長由於壓力激素的作用,老年人和年輕人各自都不開心。



如果實話實說的話,大多數老年人和年輕人,都喜歡自己過,即使是在一起生活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例如年輕人需要老年人幫忙帶孩子,而沒有老伴和穩定收入的老年人投奔兒女是無二選則。其實說到底,老年人與兒女保持一碗湯的距離同城分過比較好(但兒女在房價高的大城市就很難,退休老人普遍養老金少,別說買房,租房都租不起)。老年人都喜歡隔輩人,心甘情願帶小孩,無怨無悔。老人帶孩子是一種天倫之樂,同時作為老人在兒女最需要的時候幫助一把,也體現了老人的愛心和自身存在的價值。但保持一碗湯的距離,各過各的,老人既能帶小孩,又相互有個照應兩全其美。因為距離產生美,親戚遠來香。舌頭為啥總碰牙,牙又為啥咬了嘴唇?是因為太近。它咋不咬耳朵呢?因為太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