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黄芪和生黄芪有什么区别?

用户5709009020368


欢迎阅读!请点击关注,分享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常识。

影响中药饮片质量有两个关键,一个是药村产地,另一个是炮制加工,道地药材与遵古炮制是中药饮片质量的基本标准。尤其是中药饮片的炮制加工,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能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与作用,在临床用药中,十分重要。对此,国家药监管理局以及各省药监管理局,均颁布了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药饮片的炮制,有娇味,减毒,增效,改变药性的作用,如地黄,生用清热凉血,但经炮制加工后,药性改变为滋阴补血。黄芪亦如是,下面就生黄芪与炙黄芪的功效与作用,作一个简述,供大家参考。


炙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炙黄芪是用生黄芪配比一定量的蜂蜜炒制而成,经蜜制以后,药用功效已改变,已由生黄芪的益气固表改变为补中益气,主治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证,如属中气下陷的内脏下垂,属中气虚弱的食少便溏泄泻,属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崩漏等。例如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归脾丸,十全大补丸,方中所应用的就是炙黄芪。


生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生黄芪主要有益气固表,托疮生肌,利尿消肿的功效,主治卫气不固的自汗,阴虚盗汗(须配滋阴药同用),以及气血亏虚无力托毒排脓的痈疽疮疡,气虚失运的水肿尿少。如中成药玉屏风颗粒(丸),虚汗停颗粒,应用的都是生黄芪。

以上是炙黄芪与生黄芪的功效差别,大家可选择使用。若有卫生不固,自汗多汗,易患感冒,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选择服用生黄芪。若有中气不足,内脏下垂,气虚倦怠,食少便溏泄泻,可选择服用炙黄芪。另请注意!现在网络资讯发达,有不付合药理,不安全的信息存在,提醒大家,在购药时一定要咨询住店药师,不可盲目服用。

谢谢阅读!


三七8113


黄芪是临床上很常用的一味中药饮片,它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一般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经过晒干切厚片得到的就是生黄芪。而炙黄芪是生黄芪片加入炼蜜炒至不粘手而得。

生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诸证。

而炙黄芪作为黄芪的炮制品,它跟生黄芪一样性温味甘,归脾、肺经,也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消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作用。

生黄芪和炙黄芪作为黄芪两种不同的炮制品,两者的功效也有一些偏重,其中生黄芪擅长于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排脓等方面,多用于卫气不固、表虚自汗、体虚感冒、水肿、疮疡不溃或久溃不敛等,其中用于利水消肿是应用大剂量;而炙黄芪主要偏重于益气补中,临床上多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等。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作为用药依据,请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有什么疑问或者观点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评论。


药事健康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内蒙古、山西等地。以条粗长、断面色黄白、 味甜、有粉性者为佳。黄芪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功效。主治:

1.脾气虚证。

2.肺气虚证。

3.气虚自汗证。

4. 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

黄芪入药一般生用或者蜜炙。

黄芪生品长于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尿退肿,常用于表卫不固的自汗或体虚易于感冒,气虚水肿,痛疽不溃或久溃不敛;

蜜炙黄芪长于益气补中,多用于脾肺气虚、食少便溏、气短乏力或兼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以及气虚不能摄血等出血证。


豫健洋意人生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为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药用部位主要是其根部。味甜,嚼之有豆腥味。可以说是补气药里面最常用的中药,我常将“党参、黄芪、白术”称为补气三健将,药用食用俱佳。

黄芪性微温,味甘。入脾、肺经。有补气键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脱毒生肌之功。临床主要运于脾肺气虚证、气虚自汗证、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敛等证。被称为“

治气虚水肿之要药”,适用于疮疡的早、中、晚期,被誉为“疮家圣药”。在痹症、中风等疾病中,也经常使用本药。用量从几克到几十克,甚至上百克。

单从补气的角度来说,黄芪的补气之力不及人参,无党参的补血作用,又无白术的燥湿之功。但前三味药都没有黄芪的补气键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脱毒生肌之功。

黄芪的作用众多,但也有不适宜它的地方,比如:实证、阳证、以及阴虚阳盛等证,都不可使用。

现在谈下黄芪的炮制,中药材作用的优良,和炮制密切相关。生黄芪就是黄芪的根,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后的药材;炙黄芪就是生黄芪和蜂蜜按一定比例,炒制而成。那么它们的区别在那呐?

生黄芪偏于益卫固表,利尿,脱毒生肌;炙黄芪偏于益气补中。经过炮制之后,生、炙黄芪作用各有特长,更加适宜于临床应用。

黄芪可以单独用来泡水喝、炖鸡、煲汤,也可以于绿茶、山楂、菊花、枸杞子、决明子等药配伍,作为茶剂长期服用。只要适合黄芪的治疗范围都可使用它。

黄芪作用虽好,并非人人可用。中医学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类,有的体质也是不适合服用的,不可道听途说、不明真伪拿来就服,最好先咨询下医师,然后服用这样或许才有更好的疗效。

各位微友感觉可以的推荐一下,如有疑惑可以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