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建設:三十年太久,只爭朝夕!

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5屆全球年會於11月23日至25日在廣州舉行,今年年會的主題是“新全球化·未來之路——走向共同發展的新型經濟全球化”。

11月25日下午,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5屆全球年會南沙分論壇舉行。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蔡朝林,南沙區委副書記、區長曾進澤,南沙區委常委、副區長祝丹濤出席論壇活動,並邀請到行業專家學者甄勇、蔡志堅、孫曉琴、李竹、程東躍等以“攜手共創灣區未來-南沙與港澳金融合作展望”為主題開展了圓桌對話。

三十年太久 只爭朝夕

IFF第15屆年會是南沙在一週內承辦的第三個高水平論壇,“中國人才50人論壇”和“粵港澳大灣區港口與航運論壇”剛剛結束,緊接著CNBC全球科技年會下週召開,蔡朝林解釋為什麼南沙要承辦如此多高規格的論壇,原因在“外塑形象,內強素質”,他強調南沙要“內外兼修”。這將提升南沙國際社會知名度,通過論壇活動讓世界聚焦南沙,讓南沙被更廣泛地瞭解,創作更多合作機會。

南沙建設:三十年太久,只爭朝夕!

蔡朝林在會上致辭表示,南沙將把握住廣東改革開放的重大機遇,通過發揮“兩個優勢”——優越的區位優勢和獨特的政策優勢;營造“兩個環境”——國際一流的人居環境和營商環境;建設“兩個高地”——現代產業新高地和國際化人才新高地;力爭在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南沙建設:三十年太久,只爭朝夕!

蔡朝林還說道:“昨天有一位女士向我提問,她說廣州天河區30年前還是一片荒地,經過30年建成了現在的模樣,南沙需要多久才可以建成天河區現在的樣子?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前的深圳人、廣東人、中國人,甚至是全球人,沒有一個人想象到深圳今天的樣子。南沙沒有理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加大力度,加快發展。所以,我是這麼說的,一定不會是四十年,今天我再補充說明,三十年太久,只爭朝夕。”

南沙遞給世界的五張名片

南沙區委副書記、區長曾進澤在會中作了南沙投資環境的主旨推介,向參會來賓展示了“灣區中心”“開放門戶”、“樞紐大港”、“創新高地”、“宜居城市”等南沙五張名片,以及介紹南沙金融機構集聚、金融業務創新和金融政策支持現狀,並歡迎社會各界到南沙投資興業。

南沙建設:三十年太久,只爭朝夕!

第一張名片: 灣區中心

南沙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幾何中心,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地處大灣區中心的南沙,是粵港澳重大合作平臺,被定位為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方圓 100 公里範圍內聚集了包括香港、澳門在內的大灣區全部 11 座城市及五大國際機場,隨著廣深港高鐵開通,以及虎門二橋(預計2019年5月通車)、深中通道(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地鐵 18 號線(預計2020年建成)等項目陸續建成,未來三到五年內將形成以南沙為中心的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

南沙建設:三十年太久,只爭朝夕!

第二張名片:開放門戶

南沙是南中國重要的對外開放門戶,正在營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南沙率先將一般企業商事登記核准制改為確認制,實施商事登記“境外營商通”,推出企業專屬網頁,實現了企業註冊 1 天內領到營業執照,企業開辦便利度比肩全球效率最高的國家和地區。推出了功能集成度最高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口岸通關效率全國領先;源於南沙的全球進出口商品質量溯源體系得到市場高度認可,形成“好貨走南沙”的品牌效應,推動跨境電商保稅進口額佔全國的五分之一。自貿區掛牌以來,新設企業近 8 萬家,已落戶 120 多個世界500 強企業投資項目。

南沙建設:三十年太久,只爭朝夕!

第三張名片:樞紐大港

南沙是世界第六大港口——廣州港的主力港區,航運網絡通達全球。南沙港區自今年1-10月集裝箱吞吐量1290萬標箱,同比增長 12%,預計2020 年集裝箱吞吐量將突破 2000 萬標箱。全球運力最大的中遠海運散貨全球總部落戶南沙,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國際貿易、航運交易、航運金融、海事服務體系,正加快建設世界級樞紐港區,輻射帶動泛珠三角廣闊區域融入經濟全球化大潮。

南沙建設:三十年太久,只爭朝夕!

第四張名片:創新高地

南沙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樞紐節點,正在加快建設國際化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南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點發展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海洋科技等特色創新產業。

南沙建設:三十年太久,只爭朝夕!

人工智能方面,聚集了騰訊、亞信、雲從科技、科大訊飛、小馬智行等 120 多家業內頂尖企業投資項目,率先出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指導意見,成為人工智能產業新興集聚地。

先進製造方面,正加快建設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集聚了廣汽蔚來新能源汽車總部等一批重大項目。海爾空氣生態華南中心、精雕高端數控機床華南總部等先進製造項目也即將開工建設。

海洋科技方面,落戶中科院南海生態環境工程創新研究院,正在建設國家級可燃冰總部基地,重點推動可燃冰開採和產業化,加快建設國家深遠海科技創新中心。

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形成了中科院系列、高校系列、國際合作系列等研發集群,建設運營華南技術轉移中心,正打造國際化人才特區,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新高地。

第五張名片是:宜居城市

南沙是聯合國“全球最適宜居住金獎”城區,生態人居環境一流。南沙山、城、田、江、海交相輝映,今年 PM2.5平均僅26,形成了獨具魅力的城市生態底色。引進了香港科技大學、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省中醫院等優質教育醫療資源,正加快建設大灣區教育醫療高地。南沙也是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地方,郵輪出入境旅客量全國第三,正在建設亞洲頂級的廣州國際郵輪母港。這裡將建成“AI+智慧城市”的優質樣本,打造成綠色智慧宜居的廣州城市副中心。

南沙建設:三十年太久,只爭朝夕!

南沙與粵港澳金融合作展望

在南沙區委常委、副區長祝丹濤主持下,圓桌論壇圍繞“攜手共創灣區未來-南沙與港澳金融合作展望”主題展開了深入研討。現場氣氛熱烈,嘉賓的觀點前沿獨到,深入淺出,為南沙與粵港澳金融合作提供了創新性、價值性的思路和建議。

南沙建設:三十年太久,只爭朝夕!

澳門大學蔡繼有書院院長甄勇在會上表示,南沙的金融和產業發展需放在新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進行設計規劃和佈局,要具備前瞻的眼光;香港尚乘集團主席兼總裁蔡志堅在論壇中提到“未來香港與南沙在金融與經濟方面的合作將持續拓展,希望能通過南沙發展國內的事業,也能夠反過來配合南沙,配合粵港澳,配合內地更多的企業助力打通在同行端市場的連接,打通中外的聯動合作,走向國際市場。”

南沙建設:三十年太久,只爭朝夕!

粵港澳大灣區產融投資公司董事局執行董事、首席運營官孫曉琴以“吸收”和“溢出”兩個關鍵詞對南沙功能、定位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歸納了“六容”,從前期的擴容到中期的兼容,以及後期的包容,從舉措政策要包容,做實內容,到做實政容,提出了南沙與港澳金融合作實踐的新思路。孫曉琴還提到產融結合的問題,在世界幾大灣區中,不管是哪個灣區,金融和產業都會有有一個對接。比如紐約,是華爾街+醫藥+先進製造+汽車;硅谷是風投+科技;東京是銀行+先進製造業;而在粵港澳大灣區則是金融資源+高端製造+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所以產和融的結合才是真正優化資源配置的通道和渠道。實際上,南沙對外扮演著展示者的角色,對內扮演著探路者的角色。最後,孫曉琴還說到,非常有信心,願意為南沙在粵港澳大灣區這個黃金邊界上的一個閃亮明珠做出貢獻。

南沙建設:三十年太久,只爭朝夕!

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夥人、中關村天使投資聯盟名譽主席李竹提出“南沙應在金融科技、監管科技,以及區塊鏈的應用方面搶佔高地”;中國融資租賃(西湖)論壇執行主席程東躍分析了灣區建設中融資租賃發展機遇,並對融資租賃助力大灣區建設提出可行性建議。

三十年太久 只爭朝夕

願南沙的建設會越來越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