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恩半自动步枪在当时的中国有机会装备吗?

乳酸君RSJ


二战时期,尽管主要交战国军队大都装备的还是一战时期的栓动步枪,但美军的M-1加兰得、苏军的SVT-40、德军的G-43等半自动步枪,在各自军中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特别是M-1加兰得成了美军步兵班的标配武器,对最终战胜德日法西斯贡献极大。

其实,在一战时期,中国人就率先发明了半自动步枪,但是非常可惜,由于当时中国军工技术整体落后,对一个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制造枪械的钢材和弹簧均不能自产,甚至连发射药都要从国外进口的国家来说,生产和装备半自动步枪,无疑于天方夜谭。


但不妨碍军迷想像,倘若中国军队装备了刘氏半自动步枪,将在步兵枪械上超过日军,在残酷的抗日战场上,军民的牺牲就会大幅降下来,尽管决定战争胜负最终是人的因素,但也不能否认武器对战争胜利的巨大促进作用。

1916年,陆军部军械司在北京南苑组织了刘庆恩发明的刘氏自装枪或刘氏自动枪(当年对半自动步枪的称呼)的侧试射击,被证明射击性能、可靠性等尚可。

但由于没有设计桥夹槽,采用了不可拆卸的固定弹仓,因此影响了装弹速度,最终,刘氏自动枪昙花一现,不了了之了。
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时任汉阳兵工厂总办的刘庆恩, 发明的刘氏自装枪,采用枪口集气式自动作业方式,口径7.92毫米,初速每秒780米,装上刺刀时全重5公斤,采用6发内装弹仓,射速每分钟50发。

由于汉阳兵工厂的机械设备尚不够完善,此枪是在美国生产的,共生产了12把样枪,并参与了美国陆军半自动步枪的公开征选,但遗憾最终没有结果,但据美国军械部长黑泽将军说,后来美国自主设计的M-1加兰得半自动步枪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刘氏步枪。

综上,刘庆恩率先发明了半自动步枪,但由于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即便是样枪,都是在国外生产的,国内无力制造,非常可惜,这把对栓动步枪有绝对优势的半自动步枪,就与中国军队擦肩而过,当中国军队拥有半自动步枪时,已经是在四十年后的1956年了。

刘氏半自动步枪存世量稀少,仅有的几支分别保存在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军械博物馆,中国的淮海战役纪念馆,以及部分私人收藏家手中。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没机会,刘庆恩将军步枪虽然是最早的半自动之一,但它的自动原理是枪口集气井,就是在枪口上套个罩子,然后在枪口推动一个类似活塞的玩意。活塞带动一根杆子,杆子再枪机下边通过一个杠杆把往前的力变成向后的力,向后的力打开枪机,并用一定的惯性推后。这原理巨复杂.

早期的M1加兰德和德国G41都用过这种枪口集气的自动原理,但是这种玩意非常不可靠,枪口那个集气套很容易脏了失效,战场的环境也导致这个枪口很容易卡灰尘砂砾。复进不到位常有。

而且要造这玩意,生产设备得全进口(的确问美国买了),钢材也得进口,尤其是这个枪的复进弹簧也得进口,刘将军当时送去美国试验的样枪就因为这个国产的弹簧力度问题,导致几乎无法完成复进。

综合想想枪口集气井这种复杂而且不可靠,而且最后被全世界都抛弃的自动原理,外加我们当年的工业水平和后勤能力。即使刘庆恩将军在生产设备运抵之后尚能在汉阳兵工厂主事(1919年刘将军中风,所以生产设备就这么搁置了),这半自动步枪估计都不会列装全军。


疯狗的轻武


没有啊,战争年代,没机会进行列装前的大规模试验


罗兰103877351


没有机会,原因很简单,该枪结构较为复杂,分解结合比较麻烦,小零件比较多,对于使用者有一定的要求,就当时中国军队以文盲为主且缺乏必要训练的士兵是很难用好的。更别提其高昂的采购成本了。


冷月刀22196002


没有,太贵,不适合中国战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