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北宋统治者对燕云十六州念念不忘,你怎么看?为什么?

肖湖乐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图中红色虚线所圈出的这片区域就是幽云十六州,十六座城池:

幽州:今北京 顺州:今北京顺义

儒州:今北京延庆 檀州:今北京密云

蓟州:今天津蓟州区 涿州:今河北涿州

瀛州:今河北河间 莫州:今河北任丘北

新州:今河北涿鹿 妫州:今河北怀来

武州:今河北宣化 蔚州:今河北蔚县

应州:今山西应县 寰州:今山西朔州东

朔州:今山西朔州 云州:今山西大同

也就是山西北部(雁北地区,大同及朔州)、河北北部(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北京及天津的部分地区。

再来详解一下它的地形:

幽云十六州其实是可以分成两块区域,即雁北地区和华北平原,分界线就是太行山脉。西边的雁北地区差不多就是今天的大同市及朔州市,因为在雁门关以北,所以叫雁北地区。这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地带,内多山脉和盆地海拔较高。而东边就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从燕山山脉一直到黄河边,除了有部分河流之外,没有其他的阻碍。

幽州、顺州、蓟州、涿州、瀛州、莫州、檀州这七个州位于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

儒州、新州、妫州、武州、蔚州、应州、寰州、朔州、云州这九个州位于太行山以西的雁北黄土高原。

好了,幽云十六州的地理情况介绍完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北宋和辽的行政版图:

上图中的黑线是澶渊之盟后北宋和辽的边界。澶渊之盟签订后,宋辽约定以白沟河为边界(上图中海边到太行山的那一段黑线),辽归还宋莫、瀛二州。所以,实际上北宋是占据了幽云十六州的其中两个州的,辽国占据了另外十四个州。涿州左边红虚线和黑实线围成的那一块三角形的区域是易州,是澶渊之盟宋让给辽的。

那么,说到这儿,宋朝面对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再上一张图:

终于看见宋朝国都开封了,位于黄河以南。这张图已经非常清楚得表明了开封的位置有多糟糕:

首先是宋辽边界,图中很明显得可以看出,从渤海到太行山脚下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没有任何阻碍(华北的河流冬季都会结冰,白沟河及滹沱河没有抵挡作用),敌军可以选择这条线上的任意位置突破,界河也就是个形式。

过了宋辽边界就是宋军在北方的三座军事重镇——真定,中山及河间。真定,现在叫正定,防守的主要是从太行山西边(一般是来自太原)的敌军。中山,现在叫定州,与河间(瀛州)一起防御着南下攻宋的军队。

看似有这三座城池在,应该可以抵挡敌军军,其实屁用都没有。原因无他,地处大平原,如此开阔的地形和距离根本没法做到相互照应,敌军可以利用围点打援(不知道的百度一下,这里不细讲)的战术将其一一攻克。以宋军的野战能力加上骑兵的匮乏,这三座城也就能拖延一下时间。

下面以金军南下攻宋为例来说明这片从平原和山地行军的差异。

金军攻陷燕京后,第一次南下攻宋的路线入下图:

东路军:由完颜宗望率军,从幽州出兵,先后攻克中山、真定等重镇,然后一路南下,抵达开封城下,开始了第一次开封围城战。

西路军:由完颜宗翰率军,从大同出发,进攻太原。但是未能攻克,于是便让部下继续围攻,自己前往开封。这便是太原之战。

战争的结果是宋金议和,宋答应割让太原、中山、河间,金军撤兵,留下一部分继续围攻太原。

金军第二次南下攻宋的路线如下图:

第二次比第一次糟糕的是,太原终于被攻破了,并且西路金军一路南下,攻克了上党地区及西京洛阳,切断了潼关内外的联系,把最精锐的西路军(把西夏揍得落花流水)挡在关外,使其无法前来勤王。两路军在开封城下会师,这就是第二次开封围城战。

战争的结果是,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

这场战役很好地说明了地形对于作战的重要性,处在山间盆地的太原依托有利地形(山脉中狭窄的地带)阻挡了金军的南下,相比起金军骑兵在华北平原上纵横驰骋,山地地形显然更适合防守。真定、中山及河间看似稳固,实则完全没有起到作用。

好了,说了那么多,再回到幽云十六州本身。幽云十六州到底有多重要?如果宋朝有了幽云十六州会具备哪些优势?

幽云十六州又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一点,那就是它的界线本身是长城的一部分:

图中黑色虚线就是长城的路线,除了渤海到紫荆关的这一段,其他都和长城重叠。长城在靠近居庸关的位置分成两道,北部的叫外长城,也叫边墙,南部的叫内长城,也叫次墙,内外长城围成的区域就是前文说的雁北地区。

内长城在山脉缺口处设了关口,图中就是几个最著名的关口,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合成内三关。偏关、宁武关、雁门关,合称外三关。

其实我认为,宋朝并不需要完整的幽云十六州,只要能拥有华北平原上的七个州就能使局面得到彻底的逆转。其实大家都已经发现了,控制了华北平原,宋朝就等于完全控制了内长城,即拥有了完整的太行山脉——外三关防线,原来北部边界上那么大的一个缺口被太行山脉给堵上了,不明白的我再上一张图:

这是我照上面的YY绘制的夺取华北平原的宋辽边界图。宋朝原先需要防守一个面,现在只要防守几个点就行,这个差别是巨大的。

首先,原先的“面”地处平原,防守难度大,投入兵力多不说,骑兵还很容易利用机动性的优势逐一攻破,宋朝的步兵根本无力抵挡,这一点前文的参考战例已经说明了。

现在,新的边界完全位于山脉之中,地势险要,不利于大规模骑兵展开。而且,由于防守的是几个“点”,宋朝只要将原先养大量禁军的经费用来加固这几个重镇,用少量兵力(相较于之前)重点布防,再修几段长城就行。如果不出意外,以当时游牧民族的攻城能力来看,很难对长城内构成威胁。

如果宋朝有了全部的幽云十六州呢?那就更好了,雁北地区既可以作为战略纵深而存在,先行抵挡游牧民族的进攻,也可以作为向草原进军的桥头堡,甚至当中原王朝强盛时,可以以此作为夺取河套地区的跳板,西夏可能早就承受不住宋朝的打击而亡了。此外,雁北地区是产马区,宋朝如果掌握了这块地区那就可以自产军马了,这也是一个不小的优势。所以皇帝对其念念不忘


百晓生说历史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简单说来,你家防盗门被别人抢走了,你说你心里着急不?

关于燕云十六州对于北宋王朝的作用,静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曾有详细分析,概况起来:

燕云十六州是一个具有北宋特色的国防阵地!

为什么这么说呢?

1、契丹:创业立国早半百

契丹,是一个抢走北宋防盗门的狠角色!

唐朝的灭亡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因为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兼收并蓄的王朝,少数民族入朝从政掌军的不计其数,使得唐朝成为我国封建时代的最高峰。

伴随着少数民族的前来,唐朝的先进科技因为人员的流动扩散到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文明的进步。

从长远来看,民族融合是大势所趋,少数民族的科技进步有利于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巩固大一统局面。但是对于北宋而言,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灾难。

因为从唐朝灭亡,中原王朝还在经历重新洗牌的半个多世纪时,契丹已经在北方建国了!而且因为长期吸收中原先进文化,契丹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游牧民族政权,而是一个封建化的游牧民族二元制帝国!

听起来很牛,实际上确实很牛。因为占据了北方大部分地区,而我国地形又是自北向南倾斜,所以对整个中原形成了高屋建瓴的威胁!

936年,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

燕云十六州本来不是什么战略要地,特别是唐朝时期。但是因为契丹占据了整个北方,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因此此时位于交界处的燕云十六州就不得不成为“大门”!

燕云十六州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共十六州。包括了今天的北京市全部、天津市北部,以及河北省北部、山西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地区等。北为崇山峻岭,南为大平原,地理位置非常险要。

对于北方游牧民族而言,占据这里可以加强汉化,同时作为跳板入侵中原;而对于中原王朝而言,拥有这里可以依托长城防线抵御游牧民族骑兵冲击,对于保卫华北平原以及江淮江南都有重大意义。

但是,辽国捷足先登,北宋陷入先天没有防护的尴尬境地中!

2、北宋:重文轻武很坑爹

虽然燕云十六州很险要,但是决定战争成败的根本原因还是人,也就是说,只要军队实力足够强,总有夺回防盗门的一天!
但是宋太祖赵匡胤,不怕军队夺不回防盗门,而是怕夺回大门的同时,把自己的皇位也给夺了!所以心存忌惮的他将整个军队进行了改革,形成了“重文轻武”的格局。

至此唐朝以来文武并重的局面不复存在,文人彻底取代武将成为朝廷的主角。

应该说,赵匡胤的出发点是好的。如果不这样改革,北宋会成为继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这对于中原地区而言将继续生灵涂炭的灾难。本着稳定第一的原则,身为武将的赵匡胤选择了文官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并通过“杯酒释兵权”实现了对武将军权的瓦解!

然后,北宋军队的战斗力也迎来了瓦解!虽然武人当国不复存在,但北宋也彻底陷入“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怪圈中,并深刻影响了其后明朝的政治结构!

文人基本没有扛过枪,对军事可谓一窍不通,而恰恰这样的群体还掌握着生杀予夺的权力,这让武将很愤怒,但也很无奈,北宋就在这样诡异的结构中延续了下去。

而这样的军队的战斗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针对丢失的燕云十六州,赵匡胤制定了赎买和武力夺取两个路线,而到了宋太宗赵光义,则直接向辽国发起了挑战,但是两次北伐均惨败而归,并从此让北宋朝堂得了恐辽症。

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王朝重要的养马基地,有了骑兵,中原王朝才能有效打击游牧民族。本来除了燕云十六州,西北的河西走廊地区也是优良的养马基地,但1038年西夏的独立让北宋彻底失去了河西地区,北宋的战马来源被彻底断绝!

没有骑兵严重制约了北宋战斗力的发挥,士兵们平时只能骑木马进行训练,这样窘迫的境况,也昭示了北宋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悲惨结局。

事实正是如此,宋徽宗时期,宋金结盟,北宋进攻燕云十六州,结果被辽军打得一败涂地!

可怜终北宋一朝,始终没有彻底收复燕云十六州!而这片土地也直到1368年才彻底回到了中原王朝怀抱!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燕云十六州,又称为幽云十六州。

这十六州,一直以来是中原华夏政权之土地。在五代时,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借契丹之兵,灭了后唐,建立后晋政权。公元938年,割幽云十六州予契丹。

此后,中原政权曾多次出兵,试图夺回燕云十六州,但此时的契丹(辽)国力强盛,军事力量也很强大。周世宗柴荣曾大举北伐辽国,不幸在攻打幽州时染病,只得退兵,不久因病去世,遂使北伐事业付诸流水。

大宋开国后,宋太祖把主要精力放在扫荡地方割据势力上,一时间腾不出手解决燕云十六州的历史遗留问题。他曾经想过以购买的方式收回中国失地,为此建了一个“封桩库”,就是一个钱库,打算积蓄到一定数额后,向契丹人购回土地。倘若契丹拒绝购地计划,则以钱库的储备,作为北伐的军费。

宋太祖去世后,公元979年,宋太宗灭掉北汉,消灭最后一个军阀割据政权,便挟胜利之威,欲一鼓作气,收回燕云十六州,把契丹这个异族势力彻底逐出中国境内,这才算真正完全统一大业。在灭北汉后仅半个月,宋太宗便下诏伐辽,目标是夺取幽州、蓟州,进而光复被契丹所占领的全部土地。然而,此役宋师大败,宋太宗落荒而逃。

在此后几年,北宋多次出击攻击幽燕,均未有大的进展。公元986年,宋太宗发动规模空前的雍熙北伐,却以惨败收场。

其实,燕云十六州之地,并非完全被辽国占领。在瓦桥关以南之地,在周世宗柴荣北伐时收复,后来也成为大宋的领土。到了宋真宗时,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实现两国和平。当时辽国提出一个条件:要求索取关南之地。辽国人的看法是,他们得到燕云十六州是完全合法的,既不是偷也是抢,因此大宋必须把关南之地归还。

这个条件,宋真宗无法答应。大宋帝国继承后周的政治遗产,从开国始,关南之地就属于大宋,怎么可能割让呢?谈判陷入困局了。怎么办呢?最后,宋真宗做了妥协。首先,皇帝明确一点,土地问题,决不可割让,否则只能血战到底了;其次,大宋帝国每年可以提供一定数额的金帛给辽国,以换取和平。

最后,辽国萧太后开出一个不低的价码:大宋帝国每年向辽国交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澶渊之盟终止了宋辽两国战争,嬴得了长期和平的局面,和平的代价就是帝国雄心的丧失,从此,收复燕云十六州便遥遥无期了。

直到北宋末年,宋与金达成海上之盟,相约攻辽,并约定打败辽国后,大宋帝国将收回后晋石敬塘割让给契丹的土地,也就是幽云十六州。

然而,大宋帝国在军事上的表现实在太蹩脚了。在整个灭辽的战争中,大宋军队根本没有像样的表现。由于受方腊起义的影响,宋师并没有如期发动进攻;后来,宋师大举出兵攻打燕京时,没有按约定通知金国;宋师虽然出了兵,几乎没打什么胜仗,燕京乃是金人凭借自己的力量攻下来的。

现在大宋要接收大片被契丹辽国侵占的燕云十六州,金国显然认为吃亏了。

在土地问题上,宋、金之间的争议骤起。宋朝廷要求收回所有沦陷的汉地,而金太祖谴责宋朝方面失约失期,只肯交还燕京以及蓟、景、檀、顺、涿、易六个州的土盘。这么一来,双方的口水战不可避免了。

宋徽宗派赵良嗣使金,金太祖毫不客气地指责说:“数年相约夹攻,而宋国不出师,复不回报,今将如何?”他还不无讥讽地说:“为何寡人到燕京师,竟不见贵国一兵一卒呢?”

不仅如此,在移交燕京之事上,金国方面条件也很苛刻。金太祖表示,燕京移交后,其州县所得的租税归金国所有。对此赵良嗣大为震惊,提出异议说:“土地与租税岂能一分为二呢?”就在这时,金国大将完颜宗翰喝斥道:“我得燕京,税赋自然应归我。”

在土地问题的谈判上,宋朝处处屈于劣势。

别看大宋国土辽阔,在军事上很难称为强国,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作为后盾,在外交上岂能折冲樽俎呢?经过双方的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妥协:宋国接收燕京及六州之地,每年向金国输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金国不再提出收取租税,作为补偿,宋朝另外年输一百万缗的“燕京代税钱”。

即便是收回的六州之地,也只是昙花一现。不久后,宋金战争爆发。不要说燕云十六州,整个淮河以北都丢掉了。直到明代,中原汉政权才又重新夺回幽燕之地。


君山话史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以后,曾于公元986年率军全力攻辽,结果在今河北涿州一带战败,损兵二十余万。此后,宋对辽取守势。

公元1004年,宋真宗与宰相寇准在澶渊击退契丹前锋,毙其大将萧达凛。辽国萧太后与宋朝和谈,订立《澶渊之盟》。此后两国维持和平达120年之久,直至辽被金国灭亡。

说北宋皇帝念念不忘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是必然的。谁当皇帝都会这样想。但终未收复,固然有实力原因,也与北宋皇帝中缺乏雄才大略如汉武帝者以及《澶渊之盟》有关。

欢迎点评。


WM晓奇


北宋统治者对燕云十六州念念不忘,实在是因为燕云十六州对赵氏王朝来说,太重要了。

今天的读者要想了解宋辽金关系,就一定要对燕云十六州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

燕云十六州,也称为幽云十六州,最初是指在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位于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个州,到后来泛指五代以来被陷于辽之长城南部诸州的一个统称。

燕云十六州的范围大致以太行山为界,位于太行山东南方向的有七个州,分别是的方幽州(今天的北京市)、檀州(今天的北京密云地区)、顺州(今天的北京顺义地区)、蓟州(今天的津蓟县)、瀛州(今天的河北河间地区)、莫州(今天的河北任丘北地区)、涿州(今天的河北涿州)七州,当时在北宋通常称 为山前七州。辽帝国拥有此七州,便可沿平原直冲河、洛,直插中原汉民族心脏,拥有随时南下的便利,而位于太行山西北有九个州,分别是儒州(今天 北京延庆地区)、新州(今天的河北涿鹿地区)、妫州(今天的河北怀来地区)、武州(今天的河北宣化地区)、蔚州(今天的河北蔚县)、应州(今天的山西应县)、寰州(今天的山西朔州东)、朔州(今天的山西朔州地区)、云州(今天的山西大同地区),当时通常称这九州为山后九州。

山前山后互为依托,就形成了历代中原汉民族统治者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一道最佳天然屏障,而北宋在立国之前的五代中原大乱,辽帝国趁中原大乱占据了燕云十六州,北宋帝国从建立伊始就赤裸裸地暴露在辽帝国的铁蹄下。

拥有燕云十六州让辽帝国的基本经济结构从畜牧业为主转向半畜牧半农耕化。而军事上,据有燕云十六州契丹人在与大宋王朝的对抗中就处于可攻可守,可进可退的极佳战略地位。

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中原的扛鼎者又且能不知,所以无论是周世宗柴荣,还是结束五代十国之乱建立大宋王朝的赵氏王朝,都企图收复燕云,宋太宗统一中原后马不停蹄召集二十万大军北伐旨在收复燕云,却以惨败告终。

之后辽宋你征我伐几十年,皆以燕云为核心争夺目标,最后辽发动长途奔袭逼北宋签下城下之盟,保住了燕云十六州,还每年让宋人上贡岁币,无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占据了上风。

辽宋虽然达成了百年和平,但宋人对燕云十六州一直念念不忘,宋神宗搞变法,就是想富国强兵,收复燕云,他死前甚至立下遗训,复燕山(指燕云十六州)者,虽异姓亦可封王。所以后来当辽帝国落毛凤凰不如鸡的时候,宋人又起了心思,走出了联金灭辽,以图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臭棋,结果引狼入室招来了靖康之难灭顶之灾。

归根结底,都是燕云十六州这真肥肉惹的祸。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夜狼文史工作室


燕云十六州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结合带,易守难攻。游牧民族得到他作为积累力量南下的根据地,农耕民族得到他也可以屯田凭借显耀据守。这是一个可攻可手的战略要地,北宋拿不下华北平原就没有保障,游牧民族骑兵很容易一打就到黄河边,让他没有安全感。你说这么一块重要地方,能不念念不忘嘛。


乘风152440129


因燕云十六州除原是中原政权固有领土外,在战略地位上很重要。失了燕云十六州,就失去了中原政权的卫护屏障。


萧孙申子


赵官家心惧藩镇旧事,不敢收复燕云,此乃北宋灭亡和南宋积弱之根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