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能大致看懂中文吗?

苏枫樱


大致可以,因为日语本来就是从汉语中演变出来的一种亚文化文字,因此他在使用的过程中掺杂着大量的汉字在里面,而且很多汉字都还保留着古汉语的发音和意思,所以很多大多数日本人都能熟练的看懂中文,甚至有的年纪大的日本人还能写得一手好书法,这不得不让我这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感到汗颜。

日语起源于汉语,这意味着日本人想要学好日语,就必须要学习汉字。

中华文化在古代的亚洲地区属于最顶尖的文化体系,因此在古代的日本和韩国,汉字、汉语的说写都是贵族才能享有的权利,这在很大程度上助涨了汉文化在日本、韩国的传播,日本贵族都以说汉语、写汉字为荣,这在日本历史上是有这清晰记载的。

我们都知道,日本文化是中国汉文化流传到日本之后,在那里融合本土文化形成的文化体系,可以说日本文化和韩文化一样,都时属于中国汉文化的一个亚文化体系,其中最主要的证明,就是这两个文化体系在进行书写的时候,会用到大量的汉字。

等到了近代以后,汉文化在亚洲出现了整体性的衰落,但是由于汉文化在亚洲历经千年,早已根深蒂固,

所以即使是在中日对抗时期,日本人也没有放弃对中国汉文化的向往,因为日本国内的历代史书全部都采用汉字书写,一旦完全废弃,日本人就将会失去历史。


虽然日本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废除汉字的动议。比如在1945年美国在接管日本之后,就提出了废除了汉字,改用拉丁文字书写的建议,目的就是斩断日本历史和文化记忆。

后来美国还专门在日本做了一个关于汉字的测试,发现日本国民有超过98%的人,都会熟练的书写汉字,结果这一废除汉字的动议也就不了了之,因为根本就废除不了。

所以今天的日本人想要不学汉字是不肯能的一件事情,因为韩国在这件事情上早有教训,在上世纪6~70年代朴正熙执政期间,韩国就出台法案禁止使用汉字,该为专门使用朝鲜“颜文”,结果在推行几十年以后,韩国人连自己的历史都看不懂了,闹出了很大的笑话。最后不得不被迫决定在2019年开始重新恢复汉字教育。

日语起源于汉语,这就使得日本人只要能熟练使用日语中的汉字假名,就可以互相进行交流,预示着汉字在日本的强大生命力。

最近在日本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文化交流方式,就是将日文全部清除掉,然后只留下汉字假名,然后居然还可以互相进行交流。这种纯粹使用古汉字的交流方式,已经逐渐开始在日本青少年之间流行起来。

这种在日本年轻人之间流行的汉语言交流方式,昭示这汉语言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包容性,它是一个极为科学文化传载手段,理应值得人们广为传播。

在2011年,日本文部省关于汉字的使用问题,在日本国内进行了一项调查,其中有72.4%的日本人认为,“汉字是书写日文必不可少的重要文字”,有60.1%的人认为“汉字更有助于阅读”,有52.5%的人认为“应该踏踏实实学好汉字”。

在2007年日本举办的日语汉字能力检定考试中,日本参加考试的人数突破270万,超过了当年报考英语能力检定的人数。此外还有2009年出版的《看似会读实则不会读的易错汉字》还登上当年畅销榜首。同期如《六角猜谜》等汉字谜语类电视节目也以高收视率挤进娱乐节目排行前三。


落下m



我与他们的对话,那么说呢


1213684389


我觉得,中国人和日本笔谈的话,一般没什么问题,日本人可以大致读懂中文。我就我的经历谈谈我的看法。我到日本之前,在国内学过几天日语,仅仅是学完了“标日”初级的上下册,单词量少得可怜,大概也就是七、八百的单词量。

而我在刚到日本的第一份工作是送报纸,送报等电梯的间隙,会大概浏览一下报纸上的内容。我惊讶地发现,虽然当时我的日语水平还根本不过关,但报纸上的很多内容却基本能看懂,特别是一些新闻的大标题,能知道新闻事件的大概。同时,我还发现,日本报纸上的很多词,就是汉语词汇。当时很是感慨,日本真的是从中国学去了很多文字词汇,真的是同文共种啊!然而,随着对日语学习的深入,以及视野的逐步开拓,发现很多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并不是中国原来固有的,而是从日文当中学过来的。

这就要追溯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时代了。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提出了脱亚入欧的国策,全面向西方学习,就像当年的遣唐使一样,派出了大批留学生赴欧洲国家学习先进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这些留学生回到日本以后,将在国外获取的资料翻译成日文。然而,日本也是汉字国家,虽然一些词汇可以用假名的音译来代替,但汉字作为表意的文字符号,有些内容如果仅用外来音译的话,明显不如翻译成表意的汉字更为通俗易懂。因此,也就产生了大量的新汉字词汇。比如说,医学、哲学、经济、政治等等,这些词汇在中国古汉语中是找不到的,即使能找到意思也是大相径庭。

而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后,很多有识之士赴日求学,由向西方学习转向为向日本学习,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们,像孙中山、鲁迅、郭沫若、蒋介石等人,他们都曾经留学过日本,同时,他们也带回了大量的、中国人不曾见过的日语词汇,内容涵盖了方方面面。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版是陈望道从日文版翻译过来的。这在中日交流史上被称作“文化反哺”。

一直到今天,中日之间的词汇交流还在不间断地进行着。但有些词的意思到了中国以后多多少少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暴走族”,在日语中主要是指飞车党,而汉语的暴走却是急速快走的一种新生运动。再比如,“写真”,在日语中就是照片的意思,而汉语中的写真多多少少有些另类照片的意思。还有一些直接音译过来的网络语言,比如卡哇依(可爱)、纳尼(什么)等等。

有人说,现代汉语中的80%的词汇都来自于日语,没日语就没有现代汉语。有人则持反对意见,认为这个数据实在是太夸张了。无论怎样,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从秦朝的徐福东渡,直到今天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始终在持续着。


综合文摘


作为一个专业日语系的学僧,我想说以前稍微古老一点的日语,中国人是可以看懂的,但是现在当下潮流的日语,中国人越来越难看懂了。同理,汉语对日本人也同样如此。

为什么会这样?众所周知,日语的汉字都是借用的中国字,现在日语里也有大量的汉字,每年日本都会统计汉字字数,每年其实是在递减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日本人现在越来也喜欢实用片假名,比如说我爱你,日本年轻人已经不怎么说“爱してる(a i shi te lu)”而是开始说“アイ ラブ ユー(I love you),这是根据英语的音译来进行造词的方法。这个如果没有学过日语的人肯定就是不认识的。

日语五十音图

而且,日语里面有很多假名,这些假名很多事表示否定的。比如“ない”这个词是接续在一句话的后面表示否定,如果你不知道日语,就会把一句话的意思完全弄反。也许你会说,那记住这些符号不就完了么。哪有那么简单。

除了这个表否定之外,还有很多词是表示否定的,比如“ません”,是接续在动词的后面,表示否定。当初清朝末年的时候,梁启超为了让中国人尽快的看懂日本的书籍,通过日本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他发明了汉文和读法,就是整理了一套原则,让你知道那些词语在日语里是表示什么意思。但梁启超并没有搞清楚否定的用法,翻译了很多东西最后都风马牛。

日本人是否能看到汉语呢?显然也不怎么能看懂。因为中国字很多日语里面是没有用的,而且日语的系统和汉语系统也不一样,日语是粘连语,一句话有各种助词,但汉字完全没有,一句话里哪些是一个词怎么分开完全是靠经验的,日本人可能能认识一个个词,但是一句话甚至一段话就很困难了。


兮兮说事儿


以我接触的大多数日本人来看,大叔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

中国人大致能看懂日文的汉字,但是日本人绝对看不懂汉字!

日本人用汉字只不过是借来缩短一下他们的假名,只是借了个外形和部分古代原始含义充其量能说是借“词”,不是借“语言”中文和日文是两种语系,中文孤立语,一个句子之中的元素和元素之间的关系靠前后顺序和平时使用经验来决定。

打个比方:我吃饭

这个句子里,我 是 主语,吃是谓语或者说动词,饭是宾语。完全根据前后顺序来决定 我在吃之前,所以我是主语,饭在吃之后,所以饭是宾语

日语是粘着语,一个句子里的元素和元素之间靠专门的助词(格助词)来确定之间的关系

日语写我吃饭是 私はご饭を食べる

私=我,后面跟的は就是助词,这个助词的意思是告诉你,它前面的部分(私)是整个句子的主语

ご饭=饭,后面跟的を也是助词,意思是告诉你它前面的部分是整个句子的宾语动词食べる吃放在最后

这是日语的表达方式。所以以日本人的角度,中文那种一个助词都没有的语言,他们根本不明白句子里哪个是主语,那个是宾语,哪个是谓语。即使有些词能看懂,意思也是不明白的。

至于你能靠汉字猜出个别简单日文句子,也只是靠“脑补YY”。简单句子还可以,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就完蛋


以上几点希望能帮到你。萌太大叔爱每一个爱学习的人~

老孙来也


日本人受教育程度不同,理解中文的能力也不同。

大体上,高中毕业时,需要掌握2000出头的汉字,这在“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属于2级(1级最高),这样一来,认识一些中文字,多少可以蒙一下。

另外,高中教学过程中,还会教大家以日本的方式来读文言文。要进大学的时候,无论文科生理科生,都必须考汉文阅读。下图是2015年东大入学试验真题

文章出自《阅微草堂笔记》,难度比我国高考差不多。

我们可以注意到,汉字旁边还有一些符号,日本人叫训点,目的是帮助阅读者用日语来理解。这些符号又分为两种,一种标记语序的(日语叫“返り点”),另一种是补充用日语理解必要的语法部分。比如我们读“一客来谒”,马上就理解了。日本人的理解方式是 “一客の来り謁し”,就是日语了。

下图简单地说明了这种阅读方法:先依靠“返り点”,把“我向京都”转换为日语语序,“我 京都 向”,然后加上日语的语法助词: [-wa标记主语] 京都 [-ni标记目标] [-kau 标记动词时态]。到了这里,日本人就都能理解了。

也就是说,在有这些训点的帮助,日本的高中毕业生都应该具有相当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积累一定经验以后,即使没有训点的帮助,学生也应该能自己加上训点。我们看日本电视节目,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法学、医学的学生,就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给文言文加上训点,并翻译出来。

当然,如果高中不好好学习,汉文训读没有掌握好,这样的日本人要理解汉文就比较困难了——就像很多中国人中学时英语不知道在学什么……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在野武將


以胡哥和日本演员沟通的经验来看,大段文字他们是看不懂的。

以前胡哥就犯过一个特别低级的错误,以为日本人用汉字,那么也应该能看懂我用汉字写的脚本。

结果脚本发过去之后他们全都看不懂,最后只好拿回来慢慢翻译。

后来和日本演员接触得多了,发现他们在某些特定的词上面是能够看懂的。比如“前进”、“钱”、“科学”等等。但整个一句话全是汉字的话他们就看不懂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在胡哥看来原因在于两国使用汉字的方法不同。

中国人用汉字是用每一个字来表达一个意思,因为汉语是分析语,每一个字基本都代表一个语素,也就是一个含义。

而日语是黏着语,每一个字都只是一个字母,像英文字母一样,要组合在一起才能清晰表达一个含义。

古时候日本没有文字,在汉字传入之后用汉字来给自己的语言注音。

所以,在日文里面,汉字已经失去了在汉语里的读音。

比如说织田信长,汉语拼音是“zhi tian xin chang”,但日语的发音就变成了“Oda Nobunaga”,如果用汉字注音的话就是“哦大诺不那噶”,和汉语完全不同。

嘿老外的签约演员日本小哥手塚隆文,日语的发音是“tezuka takafumi”,如果用汉字来注音,就成了“特租卡塔卡夫米”,感觉完全是两个人了。

而且日本在学习了汉字之后不久,将汉字的偏旁部首简化成平假名和片假名,以此为字母来书写。如图:

在日本,有的汉字也需要用假名来注音。

所以说不会中文没有系统学习过汉字的日本人是看不懂汉字的。

但这对中国人来说问题不大,以胡哥去日本旅游的经验,只要有汉字我就不会迷路也不会找不到饭馆和酒店。

因为就算是汉字的用法不一样,但基本意思还在,猜也能猜到这个地方具体是干嘛的。

你还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关的话题呢?欢迎向胡哥提问!

长得好看的都点赞了,你还在等什么呢?

【看老外,找胡哥!想看更多老外在中国的逗比生活,欢迎关注嘿老外头条号!】


嘿老外


现在的年轻日本人不行!

在上个世纪刚开放国门的年代!也就是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中期,国内某厂引进设备出现了问题!只好去邮局发挂号传真给日本厂方,但由于大部分是简体汉字,日本厂家虽不完全明白文字的详细内容,但根据所能了解到的文字内容以及自己生产产品的特点,基本上也明白所出现问题的情况和缘由。但日本厂方犯愁的是公司里没有会写简体汉字的人,没有办法只好请回了年纪较大,且早已退休在家的营业本部的老本部长回厂,就此纂写了一个由繁体汉字的文言文(中国的呦)的传真商函。结果没想到中方的工厂接到回复传真后,还真就读懂了!把所出现的故障给解决了。因此说,在无论中国人在日本或日本人在中国,就算是不刻意学习对方的语言。稍加时日,基本上日语假名或简体汉字意义也都大体上了解一二了!


别问我为何知道,我不仅在日生活过,回国后依旧在大商社从事技术经济的贸易咨询工作!


野渡自渡人70256867


日本政府规定《当用汉字表》公布的1850个汉字,为现代日本国语中日常使用的汉字书写范围。

也就是说日本常用的汉字一共有1850个,在这个范围内重复组词使用。其实大家可能想不到的是,近代科学的很多抽象汉字词汇都是从日本出口转内销传回到中国的。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大量学习欧美的新科技,这其中接触到的物理,化学,政治,哲学等学科用当时现有中国词汇无法表达,于是日本人就造了很多新词,比如说下面这些词汇都是首先出现在日语里。

白夜、半径、饱和、保险、保障、备品、背景、编制、班级。采光、参观、常识、场合、场所、成分、成员、承认、乘客、出口、出庭、储藏、储蓄、传染病、创作、代表、代言人、德育、登记、登载、敌视、抵抗、发明、法律、法人、法庭、反动、反对、分配、分析、封锁、否定、否决、服务、服用、、概括、概略、概念、概算、固定、固体、故障、关系、广告、广义、归纳、干部、化石、化学、化妆品、集团、集中、、机关、机械、积极、基地、计划、记号、记录、建筑、鉴定、讲师、讲坛、讲习、讲演、讲座、教养、教育学、阶级、接吻、节约、结核、解放、紧张、进度、进化、进化论、进展、经费、经济、经济学、经验、精神、景气、警察、剧场、决算、绝对、介绍。科目、科学、可决、客观、客体、课程、肯定、空间、会计、扩散、劳动、劳动者、劳作、累减、类型、理论、理念、理事、理想、理性、理智、力学、立场、临床、领海、、领空、领土、论理学、论坛、论战、落选、脉动、漫笔、漫画、漫谈、盲从、媒质、美感、美化、美术、民主、敏感、明确、、命题、母体、母校、目标、目的、内阁、内幕、内勤、内容、内在、能动、能力、、偶然、派遣、判决、陪审、批评、平面、评价、骑士、企业、气体、气质、前线、强制、侵犯、侵略、勤务、、清算、情报、权威、权限、权益、权利、人格、人权、人文主义、人选、日程、商业、社会、社会学、社会主义、社交、社团、身分、失效、时间、时事、时效、、思想、死角、所得税、、探险、探照灯、特长、特务、同情、同计、体操、体育、、唯心论、唯物论、卫生、文化、文库、文明、文学、无产者、舞台、物理、物理学、宪法、相对、想象、象征、消防、消费、消化、宣传、宣战、选举、学府、学会、学历、学士、学位、演出、演说、演习、义务、议决、议会、、艺术、意识、意义、银行、银幕、、元素、园艺、原动力、原理、愿意、原则、运动、运动场、原子、杂志、展览会、战线、哲学、政策、政党、支部、支配、支线、知识、直观、直接、直径、直觉、直流、制约、质量、终点、仲裁、主动、主观、主人公、主食、主体、主义、资本、资本家、资料、自律、自然淘汰、自由、宗教、综合、总动员、总理、总领事、组成、组阁、组合、组织、最惠国、左翼、作品、作物、作者、座谈等等。  

还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共产党,等政治名词及诸如无线电、发电机、蓄电池、干电池、电压、电流等科技名词都是日本词汇。

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几个日语跟汉语里意思完全不一样,甚至相反的例子。

汉语里面的“娘”,在日语里是“女儿”的意思

汉语里面的“手纸”,在日语里是“信”的意思

汉语里面的“勉强”,在日语里是“学习”的意思

汉语里面的“无理”,在日语里是“不可能”的意思

汉语里面的“顽强”,在日语里是“加油”的意思

日语汉字写“切手”,其实是“邮票”的意思

日语汉字写“床屋”,其实是“理发店”的意思

日语汉字写“面白”,其实是“有趣”的意思

所以说,虽然日本人能看懂很多汉字,但是因为有很多意思完全不一样,所以在他们看来密密麻麻的汉字就跟天书一样,其实大家找来一本台湾的繁体字书来看,基本也会有一样的感觉。

最后,想了解最in的日本情报,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或者搜索微信公共号“东京房源速报”,不管是迪斯尼的打折票,还是螃蟹海鲜宴的打折券,总之来日本玩记得找我哦。


司马看日本


即使是毫无日语基础的人,有的时候在看日语文章时,也会猜出个大概,原因是里面有大量的汉字。这个汉字都是和繁体汉字更为相近,不过也有很多汉字的写法和我们的繁体字也有所差异。现在我们的日常使用的文字都是简体中文,但是很多人对于繁体字还是有一定的辨识度的,但是日本人反过来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在以前如果给他们给一篇全是繁体字的文章,也许还能大概理解出是什么意思,但是现在的话,我们使用的简体字对他他们很陌生,而且很多的汉字在意义上也会有所差异,像手紙(てがみ),在日语中是“信”的意思,和我们的手纸差距还是有些大的。二,对汉字的理解程度也是要分人的。

这个是日本初中生写的作文,绝大部分都为假名

这个是高中时期的作文,汉字和之前相比有的很大的增加

这个是大学的论文,汉字已经占了很大的数量,可以看为是很多中国人可以猜出大概内容的文章了。

所以也并不是所有日本人都能看懂很多汉字,还是和受教育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的。

不得不说,汉字的数量还是给了中国学生很多福利的,例如J TEST的时候,写阅读时文章大部分都是汉字,所以即使有的时候单凭看汉字,对于文章的了解也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是我们学习日语的最大优势之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