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被疑由莆田系醫院通過倫理審查,這是否屬實?

丿魚丶尕灬羙


什麼是倫理審查?

由於臨床研究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在人體進行臨床研究之前,必須進行倫理審查,以保護受試者的安全與權益、保證藥物臨床試驗倫理合理性。倫理委員會由多學科背景的人員組成,從試驗的科學性、安全性、公平性、受試者保護、知情同意文書及知情同意過程、利益衝突等問題進行充分討論。

人類基因組的干預在國際範圍內都十分忌諱

我們知道,基於人類對基因認識不足,無法保證基因技術的安全性。然而,基因技術對許多疾病的治療有極大的前景。所以,許多國家允許進行人體胚胎的基因研究,但國際生物倫理學委員會卻呼籲:“對人類基因組的干預應該只被允許用於預防、診斷或治療,不能進行任何影響後代的修改。”

目前國際範圍內對人體胚胎基因編輯都十分忌諱。我國2003年的《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中第六條規定,進行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必須遵守以下行為規範:(一)利用體外受精、體細胞核移植、單性複製技術或遺傳修飾獲得的囊胚,其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 14 天。(二)不得將前款中獲得的已用於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任何其它動物的生殖系統。即,可以進行人體胚胎的基因編輯研究,但不允許將胚胎植入生殖系統。即使合法,這項試驗也有許多在倫理上值得商討的問題。如經過基因編輯的嬰兒的人權問題、試驗的風險與獲益、基於基因編輯技術可能帶來的“人種改良”問題的討論等等。

網上曝光的這個試驗的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中我們看到,申請者不提這項技術的危害,一味強調這個研究可能帶來的獲益,諸如“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超越2010年諾貝爾獎”。而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給出的審批意見是“符合倫理規範,同意開展”。而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聲明,並未審批該試驗的倫理申請。

如果事情屬實,意味著這個研究未經倫理委員會充分討論,其發生可能是基於研究者自己的利益衝突,這可能導致受試者不能對試驗風險有充分認識,作出違背其本來意願的決定,而這個新聞將成為國際性的科學醜聞!


藥師方健


我相信肯定沒有通過。


1. 法規

首先第一中國本來就缺少對於使用人類胚胎進行科學研究這方面的倫理論證和相關的法案,在歐洲一些國家,比如英國,她們這方面進行過常年的討論,有很多的倫理委員會等等,曾經出行了限制技術應用的領域和範圍的法案的,比如說英國可以使用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但是要求這個胚胎在早期第XX周之前就要把這個胚胎給銷燬掉,不允許它進一步發展成一個完整的胎兒。

中國這方面一直是空白,這方面的科研也比較亂,隨意會使用一些胚胎進行研究,但此之前並沒有人會真正讓它變成一個生殖技術,真正生產出嬰兒來。

2. 技術

第二關於基因編輯技術本身它興起的年數並不長,CRISPR這種基因編輯技術還沒有應用於全球的各個試驗室當中。這個技術它本身是一個很好的技術,是一個對人類的歷史和生物學有突破性改變的一個革命性技術。

但是這個技術迄今為止也發現了有很多問題,在《自然》和《細胞》雜誌上有很多實驗室說它有一定的脫靶率,這個意思是說你去編輯一個目的基因,但是由於這個技術它本身不完善,可能在編輯基因的同時會把其它的一些基因也給敲除或者突變掉,甚至說,你想標註編輯的目的基因你沒有編輯成功,但是別的基因反而會對你進行影響,而且它脫靶率目前還沒有找到一個確切的規律,也就是說這個技術它本身是有一定風險的,

瞭解還是不成熟的,用在動物身上甚至都會存在一些風險,迄今為止並沒有人用胚胎來進行大規模的CRISPR的基因編輯的實驗。這個中國的研究組他用技術去編輯人類的胚胎,並且讓她出生,這本身就是一個激進的做法,

3. 醜聞

其實這個技術它並不是說只有這個試驗室能做,但是其它所有的實驗室都不敢讓她變成一個嬰兒被生出來,因為這樣“它”就變成了一個具有生命的具有人權的人類了。

因此它這個做法不負責任,從世界範圍來看是沒有任何倫理委員會會同意的,這個事情弄到現在醫院和校方分別都對這件事情進行了否認,就成了一個羅生門了,上午發表新聞認為這是一個技術性的突破,用了半天的時間就變成了整個學界公認的一個科學醜聞了。

現在就開始掩蓋醜聞,這個事情可能是真的,但是肯定校方也不會進行報道了,反正如果這兩個孩子真的出生了,她們是挺慘的,也沒有人會對於她們將來的健康進行負責,因為有很多不可知的風險……


歡迎點贊並關注“營養師顧中一”——人民日報評選的2017年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專注健康傳播11年,300萬人信賴的營養師。


營養師顧中一



今天被這個基因編輯的新聞刷了屏。本來這是專業問題,應該讓專業人士來做判斷更合適,但想來想去,覺得還是應該說點什麼。

首先,做這個實驗的人雖然是一個美國留學回來的正兒八經的生物學博士,但他的工作單位是南方科技大學和莆田系醫院。他們都能做這個實驗,那麼那些正規的大醫院可能也具備這個技術,只是因為受到倫理委員會的限制,所以不去做而已。

我找醫院專業人士諮詢的結果也大體上和我的推斷相符。正規的大醫院也具備這個能力,但是因為他們沒有太強的動機去做,所以這樣的實驗受到嚴格限制,甚至連用小動物做實驗,也無法通過倫理委員會的審查。

換句話說,這個技術大醫院本身也是掌握的,但他們態度比較謹慎,而賀建奎的行為實際上就是突破了這個限制,去做了這個實驗。而從他的身份和履歷來看,他這次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似乎是別有動機,並不是很多人說的所謂的推動人類科學技術進步。

技術是沒有道德的,但技術由誰掌握,用來幹什麼,這是最關鍵的,也是必須要講道德的。同樣的技術,由不同的人掌握,用途和用法可能就會完全不同。比如說核技術,既可以用來發電,但也可以用來製造核武器。


這次的基因編輯實驗是試圖通過人為改變胎兒的基因編組,來預防艾滋病。但問題是,如果這個技術被一小部分人掌握並且利用,用於控制其他的絕大多數人,那麼這個圖景可能就是非常恐怖的。就像很多科幻電影裡說的那樣,絕大多數人可能並不會從這樣的技術進步中受益,而是會失去做一個正常人的權利。

電影《雲圖》裡面,就是這樣的圖景。絕大多數人已經失去了做一個正常人的資格,沒有了自由意志,沒有思想情感,沒有生老病死,完全變成了統治者操控的機器人。

目前如果沒有人工干預,只是自然生殖和基因遺傳,精英階層的財富和權勢可以讓子女繼承,但他們的智商、體格、相貌等因素還無法直接遺傳。但如果基因編輯技術足夠成熟,發展到能夠讓精英的這些基因也遺傳,甚至可以更進一步優化,在私有制條件下,這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會是災難。

當然,這不是說這個技術已經達到了這個水平,而是說可能存在這樣的風險。比如現在的生殖輔助技術,包括試管嬰兒,雖然在法律上和倫理上都完全禁止醫院進行性別選擇,但實際上,現在仍然是有人在偷偷搞的,醫院可以確保雙胞胎,並且能夠控制性別。

原因很簡單,第一是這個技術已經很成熟,操作成本並不高,很多有這個需求的人能夠承受,第二是這個需求確實存在。所以,有人願意花錢去做,就有人願意鋌而走險去掙這個錢。而且,現在實際上是睜隻眼閉隻眼,並沒有真正禁止。


相對於基因編輯技術,在試管嬰兒過程中選擇性別,這算是非常初級的技術。實際上,還有更簡單的辦法,就是孕婦在四個月的時候,通過超聲檢查確認孩子的性別,發現是女孩,就人工流產掉,這同樣是在人工選擇性別,名義上也是法律所不允許的,但事實上禁而不止。

尤其是在目前大量存在莆田系醫院這種完全利潤導向的醫院的情況下,這種事情就更加難以避免了。因為他的行為邏輯非常簡單,有人掏錢,自己能做得到,就可以做。至於有人相信這些私立醫院不會做這種事,那就沒辦法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國家對類似的實驗控制得非常嚴格,技術研究可以,但要求非常嚴格,要通過倫理委員會的審查非常困難,乃至於出現了有些人所謂的用倫理委員會阻礙了基因編輯技術研究的進步。但反過來也可以說,在國家已經做了如此之多的限制的情況下,仍然出現了賀建奎這樣鋌而走險的人,如果沒有這些限制,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

另外,我也不認為倫理委員會的存在限制了技術進步。中國對轉基因植物技術的態度以前是積極研究,謹慎推廣,確保安全。實際上,這些年來那些反轉基因的努力並沒有阻止轉基因食物在中國的推廣應用。對於人類和動物的基因編輯技術,大概也是類似的態度。

但危險的地方也就在於,如果基因編輯技術已經真正成熟了,也許就不需要討論了,也用不著反對,因為你連反對的機會都沒有,就會直接投入應用。

所以,說到底,現在質疑這個基因編輯技術的個案,並不是因為完全反對這樣的技術研究,而是在風險未知和不可控的情況下,冒險把這個技術投入應用,更何況這還是出自一個具有商業目的的機構的研究實驗。


蕭武


所謂的倫理審查是什麼?

根據《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規定,在關於人類胚胎的相關研究中,相關倫理比如不能進行生殖性克隆人研究,不能將人的生殖細胞與其他物種的生殖細胞結合。也就是說,不能製造人獸結合體。這些醫學倫理,相信在多數國家都能獲得認可。

當然,醫學倫理也是相對的,不是每個國家都統一的,各個地區還有很多標準,比如很多國家受宗教影響,比如天主教就會影響某些國家的醫學倫理,讓墮胎、人工授精等等成為醫學倫理審查的一部分。


關於基因編輯,我們不可否認,這一定是人類的未來,現在的問題,只是技術是否成熟,是否能規避相關風險。

為什麼說這是人類的未來?因為沒有人會拒絕。

第一個層次,它未來會帶來人類社會的劇變,完全超出我們的想象。

首先,是更好的相貌,更好的身高,甚至更優良的智商和更強健的體魄。特別是對於軍事領域而言,沒有人會拒絕更強大的戰士個體。

但這也意味著人類社會發生巨大的變革,比如整容業會第一時間投入資金引入該項技術,競技體育是否能接受基因改造,民用化時,一定會產生超大規模的基因編輯公司,讓更長的壽命、更健康的身體成為一種經濟特權,當然,目前,這些東西,本來就是經濟特權,就是花更多的錢,獲得更好的教育和更好的醫療保障一樣。

沒有人能拒絕。

而到了第二個層次,當這一技術成熟化,肯定會有人追求更加激進的改造,那種改造不敢想象,絕對是突破當下所有的倫理準則,但社會的發展就是這樣,在爭議和曲折中前行。

只不過當下,我覺得還是越謹慎越好。


金融犯罪刑事辯護曾傑


新技術的出現總會有反對者,但是我覺得只要新技術風險可控,對人類有好處就應該大膽嘗試。就像當年照相機出來的時候很多人反對擔心人的魂被拍走了一樣,過於保守不利於技術的發展,新技術的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反對不去多研究怎麼合理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