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軍事力量有多強?

晌午曰


大唐最為強盛的時候可是很任性的,一般國家不敢惹,但誰不服就打誰,打到稱臣為止,以至於被四方尊為天可汗!

大唐全盛時期的中國版本空前遼闊,當年的史書是這麼記載的,被唐朝聲威教化的州有三百三十一個,被唐朝控制的州有八百個,即使是全盛時期的西漢也不能與之比肩。而這麼遼闊的疆域,當然不可能天下掉下來的,而是大唐軍隊一個一個打下來的。

唐太宗即位後,突厥侵入邊境。以往中原王朝為了避免北部遊牧民族的入侵,都是採取修築長城、興建城堡的方式,進行邊防鞏固。但是當大臣如此建議的時候,唐太宗李世民卻說,朕正計劃去掃清北漠,何必要讓平民辛辛苦苦去修築邊防要塞呢!

這句“掃清北漠”透露出了,李世民想要一舉平定四方的王霸之氣。從此大唐軍隊開啟了東征西討的軍事序幕……

629年,大唐攻打東突厥,一戰勝之。首領頡利可汗被活捉押送長安,東突厥滅亡。頡利押到長安後並沒有被處死,反而被賜田賜宅,授官右衛大將軍。五年後可汗去世,唐太宗用突厥的習俗將其火葬。

公元630年,李世民派遣李靖出兵塞北,滅亡東亞的霸主東突厥。

公元634年,吐谷渾王國侵犯邊界,李世民派李靖、侯君集、王道宗等出擊。戰而勝之,吐谷渾的伏允可汗逃入沙漠,後來這個可汗被國人殺死。吐谷渾王國歸順唐朝,李世民另立吐谷渾國王。

公元639年,大唐出兵討伐高昌。次年,原國王麴文泰病死,其子麴智盛繼位,投降唐朝。於是大唐在高昌首府設置安西都護府,西域各國皆到長安朝貢。

公元644年,西域焉耆國王龍突騎支背叛大唐、投奔西突厥。唐國大將郭孝恪率三千名騎兵,突襲焉耆,活捉龍突騎支。

645年,薛延陀首領多彌可汗拔灼開始和唐朝軍隊作戰。次年,唐軍反擊並打敗拔灼後,薛延陀的附庸回紇出兵,將他殺死。拔灼的堂兄向唐軍投降,薛延陀滅亡。

公元647年,焉耆復國,並以唐朝為敵。648年,大唐軍隊活捉並斬首焉耆國王。隨後唐軍在褐城大敗龜茲王5萬聯軍,攻下龜茲的都城。

大唐軍隊大敗四方夷族的輝煌戰史,可謂是數之不盡。

大唐軍隊大敗四方夷族的輝煌戰史,可謂是數之不盡。《新唐書》記載,唐朝初年時期,四方民族的首領來到長安城,在宮殿前請求唐太宗李世民做天可汗,但是李世民表示我現在已經是大唐的天子了,還需要做天可汗嗎?此時大唐的文武群臣以及四方夷族的首領都齊聲呼拜道:“萬歲!”。

於是,大唐的君王李世民也被尊為——天可汗!從此各國君王也只有經過唐朝冊封,才能繼位、管理國家。一旦四方夷族膽敢不遵從大唐旨令,大唐二話不說就是軍隊出兵討伐。所以,天可汗的尊稱也是唐朝軍事實力的體現。


協虎戰爭史


舉個例子吧,據《舊唐書》記載阿拉伯人入侵波斯薩珊王朝,波斯的王子跑到長安向大唐求救,希望提供軍事援助。於是,大唐便在那裡設立了波斯都督府,任命那個王子為都督,隸屬於安西大都護府。波斯都督府所在的地方就是現在的伊朗扎博勒,在現在的世界地圖中是這樣的:

據說那個王子是波斯帝國薩珊王朝最後一個君主的兒子,當時波斯被阿拉伯帝國所滅亡。畢竟那個時候沒有聯合國,那個王子走投無路,於是率領親信來到了長安。此時正是唐高宗時代,大唐已經是世界性的強國,盛行“海納百川、自服四夷”的方針。從太宗皇帝到玄宗,唐朝是不分華夷的,很多外國人都能在唐朝做官。加上唐太宗被稱為天可汗,波斯亡國之君來投大唐,豈能坐視不管。波斯都督府使得大唐帝國東有高麗,西盡波斯,北至西伯利亞,南至越南的大國。



歷史是什麼



唐朝的軍事力量是經過了一個流變的過程的,伴隨著的是均田制度的瓦解與地方豪強勢力對中央力量對比的不斷變化。當這種力量對比發生質變了之後唐朝就解體了。

總的來說,初唐時期唐朝軍制是均田制基礎上的府兵制,全國分佈有500到800個折衝府,可考的有627個。府兵制的特點是兵農合一,初期是鮮卑軍事貴族的組織手段,後來逐步演化為中原農耕民族的常見兵制。府兵制下的農民武器、裝備、馬匹自備,平時生產,閒時軍訓,戰時出戰。折衝府負責選拔、操練兵卒,分為三等,分別有府兵800到1200人不等。初唐時期,全國兵力也就60到80萬,其中作為李唐皇室起家的主力,為關內道的約300個折衝府,擁有25萬兵力,是唐王朝最精銳的力量。

經過武周與開元盛世,均田制瓦解,府兵制度也逐漸敗壞。同時由於唐王朝開邊距離越來越遠,難以從內地徵發農民從軍,因此李唐皇室的主力軍隊逐步演化為募兵制,募兵的主要對象還是原關內道的高素質兵員,以及各路少數民族。募兵加上距離統治中心遙遠,直接指揮的軍事體制顯然已經不合實際,因此天寶元年作為委託指揮、軍政合一體制的九節度使區正式形成。

在九節度使區域中,兵力最多的一般是范陽、平盧、河東節度使,其中范陽節度使下轄9軍,平盧節度使下轄2軍,河東節度使下轄4軍,共有軍力17萬人。此三鎮也是後來安祿山叛亂的本錢,主要負責對後突厥、庫莫奚、契丹、室韋作戰;而負責對吐蕃作戰的則有河西、涼州兩個節度使,共有軍力15萬人;負責對北方突騎施作戰的則為朔方、北庭節度使,共有軍力8萬人;而負責對阿拉伯帝國作戰、打了著名的怛羅斯之戰的安西四鎮節度使則有兵力2萬人。此外還有李唐皇室最後反擊本錢的劍南節度使,駐成都,主要負責鎮壓西南少數民族,有兵力3萬人,還有負責經略當今廣州一帶的嶺南五府經略使,有兵力2萬人。除此之外還有帝國禁衛軍12萬人(吃空餉嚴重),加起來盛唐的軍力也就60來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目前知道的盛唐時期的軍力,只計算了單純的戰兵,而由於唐朝生產力極為發達,戰兵出征都帶有僕從負責攜帶裝備、飼養馬匹等等,而依附於唐朝的各路少數民族在戰時也往往作為獨立軍事力量(被稱之為城傍、蕃兵)跟隨正規軍出戰,比如安西四鎮出戰阿拉伯帝國時就有大批葛邏祿騎兵協同。因此,盛唐時期軍力顯然比60萬戰兵要龐大的多,血跡斑斑的“天門嶺、渡瀘、磧石之役,數十萬人亡於異域”也就成了現實。


軍武次位面


先不說軍事實力的對比,從一件事就可以看出唐朝的國力如何?

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出使中印度,不想之前與唐朝交好的統治者戒日王去世,屬下阿羅那順篡奪了王位,因為擔心唐與吐蕃交好威脅其安全,便在半路伏擊了王玄策的使團,使團成員盡沒王玄策倖免而逃。

逃出生天的王玄策,怒火中燒,盛世大唐還未曾受過如此侮辱,便向松贊干布借兵一千,途徑尼泊爾時又向其借兵數千人,就這樣王玄策率領著借來的近萬人馬,裹挾著仇恨殺向印度阿羅那順的領土。


在阿羅那順的都城茶博和羅城外,王玄策用“火牛陣”一舉擊潰數萬象軍。阿羅順那大懼,只得守城不出。玄策一心報仇,拿出唐軍攻城的各種手段——雲梯、拋石車、火攻,猛攻多日。茶博和羅城很快兵潰城破,阿羅那順棄城而逃。王玄策率軍一路追殺,印度兵將落水溺斃者一萬多,被俘一萬一千,阿羅順那逃入中印度。 王玄策乘勢攻入中印度,併發誓要盡滅印度。 而中印度兵將與王軍甫一接觸便潰不成軍,阿羅順那隻得棄國投奔東印度,求得東印度王尸鳩摩派兵增援,同時招集殘部準備反攻。玄策、師仁分兵,用計引阿羅順那上鉤,一舉擊敗阿羅順那殘部。阿羅順那逃至恆河邊,正準備渡河逃命,蔣師仁率軍趕到,一戰下來,阿羅那順被擒,男女一萬兩千人被擄,並得到牛馬大象等牲畜三萬頭,至此王玄策軍全勝。蔣師仁留下阿羅順那,餘眾盡屠以報前仇。 不久,阿羅順那妻子擁兵數萬據守的朝乾託衛城也被蔣師仁攻破,遠近城邑望風而降,中印度滅亡。由於東印度曾援助阿羅順那,王玄策準備順勢再滅東印度。尸鳩摩嚇得魂飛魄散,忙送牛馬萬頭,弓刀纓絡財寶若干,向王玄策謝罪,表示臣服大唐帝國。



通過此事件我們可以看出,王玄策僅僅是一個收到追殺的落敗使者,便能向遠在大唐千里之外吐蕃和尼泊爾借到兵馬,大唐的國威遠播千里充分說明了其軍事力量的強大。


東河


近日,有網友提著:國外有很多唐人街,而不會稱為“秦人街”、“漢人街”、“明人街”。據說,原因是唐朝時的國力十分強大,尤其是軍事實力天下無二。那麼,唐朝的軍事力量到底有多強呢?

其實,唐朝的軍事是唐初奠定基礎的,主導者無疑是唐太宗李世民,後在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的努力,大唐收穫了一系列的武功戰績。

1、天可汗想打誰就打誰

《新唐書》曾記載,四夷君長詣闕請上為天可汗,上曰:“我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群臣及四夷皆稱萬歲。是後以璽書賜西北君長,皆稱天可汗。

這裡是說,唐初四方夷族首領入長安,在宮闕前請求唐太宗做天可汗,唐太宗說:“我做大唐天子,還要做天可汗嗎?”此時,唐朝的文武大臣、四方夷族首領齊呼“萬歲”。此後,唐太宗給各族首領的璽書中全部署名為“天可汗”。

為什麼唐太宗被四方夷族首領尊稱為“天可汗”?對此,《新唐書》中也做了說明:唐初四裔有弗率者,皆移兵討之,蹶其牙、犁其庭而後已。

原來在唐朝初年,四方夷族膽敢不遵從唐朝旨令,沒有二話,全部發兵攻打,剿滅對方軍隊,犁庭掃穴,徹底打敗對方才告終。唐太宗想打誰就打誰的結果是,“蕃夷君長,待唐璽乃能國,一不賓輒遭夷縛。”夷族的首領,只有唐朝冊封才能繼位管理國家,稍有不尊敬之處就會被綁到長安。

2、唐朝初年對外用兵攻不無克

唐太宗繼位後,曾遭受過“突厥寇邊。朝臣或請修古長城,發民乘堡障,上曰突厥災異相仍,頡利不懼而修德,暴虐滋甚。骨肉相攻,亡在朝夕。朕方為公掃清沙漠,安用勞民遠修障塞乎!”

因為邊境被突厥兵侵入。大臣中有人請求重新修復古長城,徵發平民修建城堡,以此為鞏固邊防。唐太宗說:“我聽說突厥的天災很多,頡利可汗不積德行善,卻暴虐無常,使骨肉相殘,滅亡的日子很近了。朕正計劃為你掃清北漠,打敗突厥,何必要讓平民辛苦去修築邊防要塞!”

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中原防備北部邊患的辦法就是修築長城。但是唐太宗面對同樣的邊患,明確拒絕重修長城,而是用“掃清沙漠”這樣輕描淡寫的語言,傳遞出一個信號:我要收拾四方夷族了。這正是因為唐太宗的這句話,大唐從此開啟了東征西討的軍事序幕……

說到做到,下面就是大唐初年具有代表意義的武功戰績:

之一:629年,李靖、李績領兵,與薛延陀可汗夷男等攻打頡利可汗,一戰勝之,頡利被活捉押送長安,東突厥滅亡。頡利押到長安後並沒有被處死,唐太宗賜田賜宅,授官右衛大將軍,5年才死於長安,唐太宗用突厥的習俗將其火葬。

之二:突利可汗不戰而降。突利本是頡利的侄子,在李靖、李績兵發東突厥前,突利與頡利決裂,歸順唐朝。東突厥被滅後,其故國被納入大唐版圖,設有順州、裕州、化州、長州、定襄、雲中等。突利被任命為順州都督。1年後,突利病卒。

之三:640年,高昌國王麴文泰佔據道路之便,斷絕西域各國與唐朝的商路,唐太宗召其入朝問責,麴文泰稱病不去。唐將侯君集率兵來攻,高昌國新國王麴智盛約西突厥來救援。面對強大唐軍,西突厥去選擇“西逃千餘里”,麴智盛被活捉,高昌國滅亡。

之四:644年,西域焉耆國王龍突騎支叛唐,投奔西突厥。唐將郭孝恪率3000名騎兵,上演斬首行動,突襲焉耆,活捉龍突騎支。野史記載,龍突騎支當晚酒醉,直到唐軍把他押送到郭孝恪軍帳時,都沒有酒醒。

之五:因為焉耆復國,並以唐朝為敵。647年,突厥族的唐將阿史那·社爾同郭孝恪徵龜茲。648年,活捉並斬首焉耆國王薛婆阿那支。隨後在褐城大敗龜茲王5萬聯軍,攻下龜茲的都城,夜行600百里,在大撥換城生擒龜茲王。

之六:646年,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等五路大軍,兵發薛延陀,由李績統一指揮。李績率200名騎兵招降達敕勒九姓部落,薛延陀酋長梯真達、咄摩支歸降,後來鐵勒十一部全部歸順大唐。唐朝在漠北設十三州,置燕然都護府統轄。

之七:東突厥、薛延陀滅亡後,車鼻可汗率漠北的鐵勒各部落不到長安朝貢。唐高宗派右驍衛郎將高侃率領回紇、僕骨聯軍攻打。650年,車鼻戰敗被活捉,押送到長安,唐高宗也沒殺車鼻,封其為左武衛將軍。

之八:661年,回紇與唐朝為敵,唐高宗李治以鄭仁泰為主將、薛仁貴為副將,兵出天山攻打九姓鐵勒。薛仁貴在陣前連發三箭,射殺回紇三名驍將,九姓鐵勒10萬聯軍大敗,回紇葉護三兄弟全被活捉。

之九:679年,突厥十姓可汗叛亂,唐將裴行儉率30萬人馬攻打,略施計謀連戰連勝,突厥可汗阿史那伏念與阿史德溫傅反目,最終“盡平突厥餘黨”。

之十: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唐朝還出了一個借兵打仗、一人滅一國的文官。唐玄奘從天竺取經回來,唐太宗派右衛長史王玄策到訪中天竺國,發生王位更替的中天竺國以兵刀相待。王玄策與隨從10餘人不敵2000人,最終只有王玄策、副使蔣師仁逃脫。

深感無法回國覆命的王玄策,夜奔泥婆羅國,以吐蕃王松贊干布的名義借泥婆羅國兵7000人、吐蕃兵1200人,一戰攻破中天竺國都城,活捉國王阿羅那順,中天竺國580座城市望風而降。王玄策把活捉的阿羅那順及其王妃、王子等12000人押送到長安。

3、唐玄宗承接雄風,現大唐盛世

經過李世民、李治、武則天的持續經營,唐朝的軍事實力和影響力天下無二。打敗龜茲後,設置了安西都護府,統轄于闐、碎葉、疏勒等地。

活捉車鼻可汗後,突厥各部落的首領都成為唐朝將軍,設置了單于都護府,統領狼山、雲中、桑乾三都督和蘇農等24州。又設置瀚海都護府,統領金微、新黎等七都督和仙萼、賀蘭等8州。還設置了松漠都督府,統領達稽、紇便等部落。

党項羌族的首領拓跋赤辭不到長安朝貢,劉師立深夜到訪拓跋赤辭的營帳,一番勸說後使其心悅誠服,馬上到長安請罪朝貢。設置松州為都督府,於是自河首積石山(今青海積石山)以東地區全部納入唐朝版圖。

鐵勒十一部歸順後,把回紇部安置在瀚海,多覽葛部安置在燕然,僕骨部安置在金微,拔野古部安置在幽陵,同羅部安置在龜林,思結部安置在盧山,各設置都督府,並以燕然都護府進行統一管轄。

後來,燕然都護府改名為瀚海都護府,其後遷到古云中城,又被稱之為“雲中都護府”。史載,經唐高宗、武則天連年用兵,大唐雄威名振四夷,主要戰績如下:

之一、蘇定方率500精騎打敗西突厥,兵至蔥嶺各部,諸國先後被平。破百濟,活捉百濟國王義慈、太子隆和次子泰。滅高句麗,活捉高句麗國王藏、太子建,176座城市、“都督府者九,州四十二,縣百”盡數納入大唐版圖,設置安東都護府。唐朝的版圖西至中亞鹹海,國境與波斯相接,東至朝鮮半島南部。

之二、688年,吐蕃作亂攻滅安西四鎮。692年,唐將王孝傑奉武則天之命,兵發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大敗吐蕃,收復安西四鎮,重新在龜茲設置安西都護府。

之三:契丹首領孫萬榮叛唐,武則天發兵,王孝傑戰死,最終唐將張九節將其圍困。孫萬榮被家奴斬殺獻降,孫萬榮的首級被張九節傳送到東都洛陽。

之四、開元、天寶年間,唐將高仙芝兵出蔥嶺,征討小勃律,一戰活捉其國王蘇失利之,使大食等72國望風歸附。

平石國,活捉其國王;夫蒙靈詧征討突騎施,斬首其國王;莫賀達幹在回紇擊攻突厥白眉可汗,其首級傳送到京都長安,突厥毗伽可敦聞風而降;程千里追擊阿布思,諭葛邏祿葉護將阿布思活捉,獻給唐軍……

大唐盛世的版圖空前遼闊,一舉超過了漢武帝時期。史載,當時的唐朝疆域“聲教所被之州三百三十一,羈縻之州八百,信乎幅員之盛,雖西漢不及也!”

當然,如此遼闊的疆域,不是別人送來的,而是唐朝大軍打下來的。


指動濟南


唐朝軍事力量的強大,是經常以少勝多、隨手就能滅國。

626年秋天,《唐朝日報》的頭版頭條發佈了一條爆炸性新聞——《喜大普奔,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率6人逼退突厥可汗20萬大軍》。

大唐的百姓歡欣雀躍,厲害啊,有這麼厲害的皇帝我們就可以安心的邊吃火鍋邊唱歌了。可剛剛登上皇位的李世民,不是這麼想的。

這是突厥人的示威,我們必須要保持大唐江山永不變色。從此,這位戰神出身的皇帝厲兵秣馬,準備與突厥開戰的那一天。

事實上,這一天並沒有太遙遠。

那年頭,由於沒有空調、也沒有暖氣,一旦有冰霜雨雪天氣,對草原的打擊是致命的。不幸的是,突厥正好趕上了暴雪天氣,很多牛羊馬被凍死、餓死。

趁你病,要你命,這個道理李世民很明白。

他打了個電話叫來兵部尚書李靖:“靖兄,出征吧,拿下草原、帶回牛羊,我們就在皇宮裡吃火鍋、開party。”

李靖擔任了此次出征的主帥,統領十萬大軍北征突厥。說是十萬大軍,其實並不在一起,而是分為六路,分別從陝西、河北、山西攻擊。

經過一番你來我往的亂飛磚頭,第二年的春天,李勣說:“不如派唐儉到那裡去聯絡聯絡感情,突厥必定放鬆警惕,我們隨後去襲擊,這樣就可以平定他們了。”

李靖聽了讚歎不已,在朋友圈裡點了一個贊。

第二天,李靖率領3000騎兵連夜出發,李勣統領大軍隨後跟進。

李靖率領騎兵冒雪到了陰山,遇到5000多人的突厥部落,根本沒有二話,全部俘虜。隨後派蘇定方率200騎兵為前鋒,在濃霧的掩護下悄悄走到頡利可汗的豪宅邊。一聲令下,直接拿下。

如果這時候頡利可汗在做什麼見不得人的事,估計會產生心理陰影。

李靖率騎兵隨後趕到,突厥軍隊潰散,被殺一萬多人,俘虜男女10多萬。等到李勣率領大軍趕來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估計他在心裡吶喊:“寶寶不是來混戰功的啊。”

3000打10萬,這樣的懸殊戰績,只有唐朝能打出來。

蘇定方經過這場戰役,徹底在唐軍中嶄露頭角。

為了能夠繼續為國家立功,他沒有躺在功勞簿上吃喝玩樂,而是刻苦鍛鍊身體、鑽研兵書,時刻準備著。

655年,天空晴朗、萬里無雲。蘇定方做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程知節的先鋒,征討西突厥。

在初戰告捷後,大軍到達鷹娑川,準備拍幾張新疆的壯美風景,在朋友圈裡裝X。突然2萬突厥騎兵殺來,讓唐軍裝X大計徹底泡湯。

四萬多人的群架,真叫壯觀:磚頭飛、鋼管砸、唾沫星子到處亂竄。正打的不可開交呢,西突厥又來了2萬人。

“裁判,西突厥犯規啦。”你們放心打吧,裁判肯定吹了黑哨。

蘇定方的部隊正在十里外的小山上看風景。

看到遠處塵土飛揚,知道那邊肯定打起來了。這種時候,怎能少了我蘇大將軍。於是立刻率領部下的500騎兵,跋山涉水、翻山越嶺,終於到了敵人的軍營前。

我真的不知道蘇定方是怎麼打的,史書只記載了結果:

“西突厥大敗,唐軍追擊潰軍二十里,斬殺一千五百多人。西突厥軍所丟棄的鎧甲兵器、牛馬縱橫交錯,無法統計。”

500人,打出這樣的結果,唐軍就是這麼傲嬌。


溫乎


唐人其實軍力規模不大,大部分時間大概也就五六十萬軍力,和唐人需要對付的對手比起來,算是比較剋制了。唐人幾乎始終都要面對四個方向的敵人,但軍事效率很高,要是按照宋明的軍事效率,唐人估計養個兩百萬軍隊都不夠用。下面是個玩笑圖,唐的對手也很強大,大家別當真。



西北方的突厥系,這些人和中亞西亞交流頻繁,武力強盛,前後出現過很多勢力,如西突厥、東突厥、薛延陀、突騎施、沙陀、回鶻等。這些人和唐人雖然打仗,但也經常是唐人最得力的助手,從唐初就有人做唐朝大將,安史之亂能平定就有回鶻人很大功勞,沙陀人更是把唐人從黃巢手下解救出來。

青藏高原的吐蕃,唐人正好趕上他們興盛時期,軍事力量非常強大。唐朝很長時間都有一支大軍在對付吐蕃人,名將哥舒翰就是在和吐蕃戰爭中立了戰功。唐人在吐蕃人手裡吃了不少敗仗,安史之亂後,甚至連長安也被佔領過。在西域,吐蕃人、唐人、大食人、突厥人長期角力。

東北方向一向能戰,隋和唐初的高句麗,縷縷擊敗中原王朝,甚至導致了隋朝崩潰,讓李世民一直後悔。後來又出現了契丹、奚人,還有渤海國。所以也是個屯兵重地,安祿山就起於此地,在這裡攢了造反資本。不過他造反後,契丹的李光弼給叛軍制造了很大麻煩。

還有一個是四川面對的西南方向,西南一方面防備吐蕃打下來,另有一個對手南詔。西北是死人一桌麻將,西南則是三國殺,南詔軍隊最遠曾到達過成都。

總體來說,唐人軍事上過硬,敗仗吃了不少但沒哪次一蹶不振。和軍事相比,唐人更大的優點是外交,務實靈活,和親、封賞、羈縻等手段運用自如,所以一直有很多朋友幫唐人,錦上添花一直有,雪中送炭也不少。反觀宋明的外交,簡直就是智障。還是那句話,唐人的軍事和外交都要比宋明高效的多。唐人的對手中,起碼也都是西夏人、滿洲人級別的,真要換宋明處於唐人環境,只怕早早就趴下了。


白完公會


唐朝的軍事力量有多強,唐太宗曾經總結過。

唐太宗在討論和草原遊牧兵的戰爭時,曾經這樣總結:今中國強,戎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擊胡騎數萬!

意思是,現在我們中國正處在強盛時期,夷狄處在衰落時期,只需要一千兵馬,就能打敗他們數萬騎兵。這句話聽上去,比陳湯所說的一漢敵五胡還要霸氣。

唐朝在大多數時間裡,對周邊的國家都保持著極大的優勢。

對這種優勢體現的最淋漓盡致的戰爭,就是唐朝和日本在白村江口打的那場戰爭。

唐朝當時正處在唐高宗時期,本來唐朝和日本之間並沒有直接衝突,但是在唐朝攻打百濟的時候,百濟王子扶余風向日本求援。於是,從來沒有見過唐軍厲害的日本,派出了幾乎全國的精銳部隊4萬多人,浩浩蕩蕩向唐軍殺來。

過程就不細說了,公元前663年8月27日,兩軍在白村江口一場大戰。最終,以日軍損失士兵1萬人,船隻400艘,戰馬1000匹結束。

戰後,嚇壞了的日本人,在西部海岸線上建立了無數的堡壘,以防止唐軍乘勝攻擊。

這場戰爭,唐軍沒有乘勝追擊,而是在2年後派出了使節,表示出了和平的意願,日本也因此派出了使臣進行回訪。並且派出了大量留學生及留學僧來到唐朝學習,兩國開始了友好的的交往。

即便如此,日方對這場戰爭仍然心有餘悸,所以雖然和唐朝保持了和平友好關係,但在未來一個多世紀的時間內,日本人修築堡壘的熱情絲毫不減。比如福岡縣境內的逸夫城堡,修於公元8世紀,這座城堡一直修了12年,建成後面積2.8平方公里,並有15米寬的護城河!

(逸夫城堡遺址)

當時日本修築的,類似於上面的巨大城堡,不僅只這一座,而是有30座之多!可見日本方面對唐軍戰鬥力的恐懼。當然,極度的恐懼造成了他們對唐朝的極度崇拜。所以,一直到明清時期,日本仍然將國外的一切好東西,都要加個“唐”字。


歷史風暴


公元663年8月,朝鮮半島的白江口海域,唐軍與日軍展開了一場實力懸殊的大規模海戰,日軍依仗戰船和士兵數量的絕對優勢,率先向唐軍的戰船發起進攻。冒著來自唐軍的火器和箭雨,日軍成功登上唐軍的戰船,他們揮舞著手中的兵刃,惡狠狠的撲來,似乎看到了唾手可得的勝利。然而對於這些日軍來說,這一戰將成為他們終生的噩夢。在剛一登船的剎那間,迎面而來的是一道道駭人的寒光,將這些士兵無情的斬殺,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富有盛名的唐橫刀。唐橫刀是中國刀劍史上的巔峰之作,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制刀技術於一身,在當時最先進技術的保證下,以及唐代人對刀劍品質的極致追求,因此,唐橫刀的性能遠超同時代的競爭者。製造唐橫刀的先進工藝給它帶來了極為優良的性能,但同時付出的是不菲的造價,據記載,一把上等的唐橫刀的價格大約相當於一個七品官員半個月的俸祿,在大唐帝國的規制中,大將領兵最多是兩萬名士兵,普通將軍最多是一萬兩千五百名士兵,而在這一萬兩千五百人中,必須配備一萬把橫刀,如此昂貴又如此大的裝備數量,這種殺人利器也就成了唐軍的標配武器,這直接反映了唐朝軍事力量的強大,當然從側面也可以看出大唐帝國經濟實力的強大




麒麟110


唐朝在我國曆史上締造了無數神話,名將雲集,國富兵強,是真正太平盛世的代表。尤其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帶領下,國家勢力範圍一度達到外蒙古、西域以及裡海地區,盡顯中華神威。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軍隊武器裝備極其先進,作戰技術精良,曾一度讓西方國家聞風喪膽。那麼唐軍能夠威名遠揚其原因究竟有哪些?

首先,一個國家強大的軍事力量肯定離不開其充足的國力和繁榮的經濟,可以說經濟基礎為強軍強國提供了物質保障。而唐朝的繁榮在當時足夠令整個世界為之驚歎,再加上唐朝人丁興旺,所以選拔精兵強將,組建軍隊,為其提供先進裝備對唐朝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我們就拿就唐軍的主力部隊來說:唐軍的一個軍團主要包括約一萬兩千人的步兵和五六千的騎兵以及兩千多輜重兵組成,所以一支部隊差不多由兩萬人馬組成。當然這其中要是細分的話還有輕步兵、甲兵、陌刀兵等職能各異的兵種。當然對軍隊來說裝備也是不容忽視的,據史料記載:唐朝的陌刀兵每人至少配備一張弓,三十支箭、背後還交叉插著長柄陌刀一把和長槍一支,因此大大提高了作戰能力,光是裝備就能威懾四方,比秦漢軍隊火力強出五倍有餘。

其次,唐軍如此強大除了裝備和人馬,戰略技能也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個方面。唐朝大力改變以往傳統的作戰方式,從以防禦為主改成到主動進攻,野戰技術達到一流。

最後,在組建軍隊上唐朝也是下了一番功夫,使得士兵作戰素質極高。因為盛唐時期的部隊主要由良家子弟和年輕貴族組成,所以大都受過教育,對保家衛國有著強烈的榮譽感,再加上他們對唐王朝的崇拜,希望通過作戰立功來獲得唐對他們的肯定。因此在上述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唐朝軍隊實力非常強大,是當時世界上少有的強軍強國。(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各位軍迷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