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农民对合作医疗交费的意见很大?为什么有不想交的还有想交的?

风林中医徐


因为农民挣钱很难,生活并不富裕,大多数都养成了节约的习惯。很多缴纳合疗费的人都更愿意把合疗视为“健康投资”,而不是“健康保险”!然后,连年投保(资),却没有啥收益,钱花的不明不白,感觉连年“亏损”……

原因一:连年涨价,不明情况

合作医疗的费用的确年年都有调整,并且年年高升。但大多数参合家庭都没有大病,不需要住院甚至门诊治疗,根本也不知道合疗报销比例的上升,其实也没必要去关注一个和自己利益毫不相关的事情。但是,有利益的事情(报销)自己没沾上,花钱(缴费)却年年都跑不了。这钱花了,本身出于为自己健康“投资”,结果没见到收益,还一年一清零,感觉就像填了无底洞!说合疗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吧,本来不宽裕的自己,帮了谁都不知道,就会怀疑是不是被……

原因二:连年购买,没有报销

参合家庭一般选择年年购买,以加强抵抗患病的经济压力。而大多数参合家庭并没有报销,保费也只有一年的有效期,其实就是做了公益。但是购买合疗本心不是帮助别人,而是方便自己报销医疗费。因此,感觉做了“亏本买卖”,自然就不愿意继续投入。

原因三:不是传统的消费习惯

最传统的消费方式有两种:“以物易物”和“钱货两清”,都是要求付出和收益的即时兑现。大多数人都秉承着这种“公平”的消费习惯,认为这样才是花钱的正道。“新农合”本质是一种医疗保险制度,需要大家一起“投资”,购买一种保障的可能性,而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或者到手的利益!

至于为什么愿意交,一种可能是确实理解合疗制度的社会意义,作为一种公益支持;另一种可能是需要合疗报销,减轻经济压力。


为了避免人们的疑虑,新农合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一是财务流通应当建立公开透明可视窗口,尊重参合人的知情权,便于人们的理解;二是建立多种方式的福利分发体系,比如对没有报销的参合家庭次年组织体检;三是参合价格阶梯制,不设统一参合费用,对上年报销过的家庭参合费用上浮,连续参合家庭提高报销比例等奖励激励制度。


欢迎关注“四时农谚”,探讨更多惠民政策!


四时农谚


为什么一些农民对合作医疗交费的意见很大?为什么有不想交的还有想交的?

为什么一些农民对合作医疗保险费用的意见很大?其实,这个问题我以前就已经说过了。首先,是农合的年年上涨。从10元到几百块,只经过十多年的时间,而农资的物价却没怎么上涨,农民感觉有些入不敷出。许多农户感觉,一家五口人,种两亩田,要三四年的收入才够上得一年一家几口的农合费用。开支实在太大。

但是,为什么有不想交的也有想交的。

我想先来说不想交的那部分人。不想交的那部分人,有很多是因为家里实在无力承担农合的费用;有的是因为人长期没有在家,感觉农合可有可无;有的有缴纳农合费用的经济实力,却觉得自己身体健康,没必要缴纳。

我们再来说想交的那部分人。这些人首先家庭条件比较好,至少有人在外务工,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对农合的缴纳就不会那么抗拒。再者,他们觉得缴纳农合,也是保障自己的一种方式。天有不测风云吧,预防一下也不错。还有就是家中有身体不是那么好的人,就算砸锅卖铁,也得先把农合买上,给自己吃一个定心丸。


某年午后


本人的经验。去年本人母亲得了猝死病。下不了楼,再说在医院上下楼的估计也没了。在家里吃了四千的中药,现在也痊愈了。儿子的紫癜花了三千多也好了。还考上了重点高中。女儿的血压低。主治的药才三元钱。你到医院试试。没有这种药。不到一千元也好了。本人的腰间盘突出。也没花几个钱。都没去医院。到那里这检查那检查。然后告诉你啥病。有这些费用病都好几个来回了。好像那里没有人了。全是机器。感觉医院是阎王殿。那里他说啥是啥。不能还口。只要你有钱。就掏吧。半生的积蓄没了。个人意见。提高个人的医疗保健养生的知识。就算为了家人的身体健康着想吧。战争时期看西医,和平年代看中医。祖宗的文明不是吹的。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呀。


手机用户50323660631


农民不是不想交,一年谁也预想不到得不,交了没用更好,等于卖份平安。

不愿交的原因不是怕用不了白交,而是年年涨,从十元涨到一九年人均220元,百姓感觉到交不起更感觉是个吭。在者就是在社区合疗上报销上就是个胡涂帐,一天卖药报药报销有限定。大病在市级医院报销虽说能报百分之60,可出院时这药不报那药不报,结果报销不到百分之50,花九千只能报3000多,这是我亲身经历。如果合疗积数年年上涨,那么住院人应用的药都应该按百分比报才合理,如有的药患者必须非用,一只药几十或一两百,不用不行,用了又不在报销之内。这些都是农民不愿交的理由吧。


结缘64665172


1,认识误差,缺少防患于未然意识。有人总认为自己身体好,整年不生病,等于白浪费。因为没有无钱治病的经历。我见过一个参保老人,一场大病,花了十万元,医保报销了近八万,否则他根本医治不起。他很庆幸参加了医保。

2,农合医保费每年增加。其实也是经济发展规律,物价上涨,收入增加,医保交费自然会上涨。加上农村比较贫穷。

3,宣传力度不大。如果有保健品宣传力度,会好些,即便这样也会出现愿意和不愿意两种人。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心若止水168804448


不想交这个合作医疗费用也是正常的

个人以下观点:

1 . 很多农民觉得自己交了这个医疗保险费用,农村合作医疗价格在逐年上涨,报销比例却没有相应的增长,偶尔小病吃点药就好了,真要是大病了报销比例却又是少得可怜。

2.有很多农民在缴纳农村合作医疗期间没有患病,就没有直接受益的感受,没有看病报销,产生任何的医疗费用,总觉得这个是划不来的,交了就相当于是白交;

3.农民收入并没有大幅上涨,倒是现在的物价上涨,房价上涨,家里年轻劳动力挣钱都不容易,农民心理上能省则省,不给年轻人增加压力。

4.报销手续相对繁琐,农民大多不会开车,年龄大一些的文化程度不高,风吹雨淋骑着个小毛驴到处收集材料找相关部门报销,再加上现在公职人员态度恶劣,爱理不理,脾气又大。唉,说多了都是泪啊!!做农民不易啊!



伊索英子


新农合是一家亲非常好的事情,集国家和全民之力量互帮互助,然而,交费有意见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不断上涨的缴费比例确实是有点吃不消,种粮食卖不了几个钱,而费用现在这边都涨到260元了。服务和报销比例让农民并没有真切的感受到提高反而有缩减。

家里老人有两次住院的经历,

第一次,那是前几年缴费还没这么高的情况下,住院大约花了不到一万,报销近六千多,他是全部费用的报销比例,非常好,你报销比例的百分六十五。明明白白。这种形式应该是是受欢迎的,那个时候还有种叫门规的证件,只要住院确诊,一些大病,比如糖尿病,心脏病长期吃药的,同样享受住院报销。

第二次老人住院,花了近七千多,报销之后三千,缴费提高了,后来问了下人家,那个单子上密密麻麻,现在是一些东西不给报销了,人家说还是那个比例,但是,一些不给报销的除去,剩下的才是百分六十多的报销数目。多少有点文化的人看的那单子都一头雾水,如果一个普通百姓还真看不明白那些。按道理,住院你花费多少总数给报销就好了,清楚明白,如果有人愿意用特别贵的自己买就是。现在是有一份无奈在里面的,不交万一真的有身体不舒服还是划算,可是交了,保障不多,年轻力壮的身体好好的又有点不甘,其实是一个矛盾的心里。

新农合一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那些能报销,哪些不能报销,怎样报销,需要很好的宣传,尽力的用浅显的语言,讲清楚国家政策,还有一些利民条款,让他们明明白白的看病,健健康康的有一份好的保障。


凤过有声


首先农民并不是对农村合作医疗有意见,而是对不断上涨的保费产生了质疑,保费年年交年年涨,保费的支出占了普通农户家庭不小的比例,肯定是农民感受到保费的压力进一步延伸到了对新农合的不满。试想一个只靠种地而没有其它收入的普通四口之家来说,每人220元一共880元,而一亩地一年的纯收入大概也就400元左右,需要两亩地一年的收入,可能他们一共只有四五亩地,他们也要生活,还要其它方面的开支,由此可见新农合的保费肯定是超出农民一般家庭户的承受能力,但又怕后续有什么意外病症,心里很矛盾。

再就是不存在有的人想交有的人不想交这个问题,都是想交的,只不过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所以选择了拒交。为什么新农合刚开始实施的时候,老百姓都拍手称快,而现在却有了抵触情绪,值得我们的专家们深思。

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农人傻阿君


我是农村老农民,我实践过程中,看到了很多难以理解的问题,交费从10元交到几百元,从村干部上门收费,直到今年农民到银行排队去交,有的甚至排了几次队才能交成,比如我自己,家人多在外地,我用身份证复印件为家人办交费,二次排队到银行窗口,经办讲有讲没有都办不了,我最后经手几户都不交了。在我们农村至今好多人连医疗卡都未办到。用收款发票在医院报销也麻烦,好多费用也不能报,不知负责方面是为谁服务,给农民造成很大的麻烦,所以还是不交为好!


不平之見B18


楼主您好,农民朋友不想交这个合作医疗费用也是很正常的,因为很多农民觉得自己交了这个医疗保险费用,那么在今年一年当中并没有看病报销,产生任何的医疗费用,所以总觉得这个是划不来的,因为这个钱好比就相当于是白交。

但是买一份保险实际上就相当于买一份安心,那么即使自己看病就医产生医疗费用了,那么也完全可以通过这个医疗保险来产生报销的比例,自己自费的压力就相当小。所以说购买一份医疗保险还是很重要的,因为谁都保证不了自己永远不得病,那么一旦要看病就医的话,那么高额的医疗费用如果不可以报销,就意味着需要全额自己支付了。

而且这个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也就是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每年交费仅仅只有220元左右,他的费用并不是很高,而且这220元就可以保障一年的医保报销,实际上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