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農民對合作醫療交費的意見很大?為什麼有不想交的還有想交的?

風林中醫徐


因為農民掙錢很難,生活並不富裕,大多數都養成了節約的習慣。很多繳納合療費的人都更願意把合療視為“健康投資”,而不是“健康保險”!然後,連年投保(資),卻沒有啥收益,錢花的不明不白,感覺連年“虧損”……

原因一:連年漲價,不明情況

合作醫療的費用的確年年都有調整,並且年年高升。但大多數參合家庭都沒有大病,不需要住院甚至門診治療,根本也不知道合療報銷比例的上升,其實也沒必要去關注一個和自己利益毫不相關的事情。但是,有利益的事情(報銷)自己沒沾上,花錢(繳費)卻年年都跑不了。這錢花了,本身出於為自己健康“投資”,結果沒見到收益,還一年一清零,感覺就像填了無底洞!說合療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吧,本來不寬裕的自己,幫了誰都不知道,就會懷疑是不是被……

原因二:連年購買,沒有報銷

參合家庭一般選擇年年購買,以加強抵抗患病的經濟壓力。而大多數參合家庭並沒有報銷,保費也只有一年的有效期,其實就是做了公益。但是購買合療本心不是幫助別人,而是方便自己報銷醫療費。因此,感覺做了“虧本買賣”,自然就不願意繼續投入。

原因三:不是傳統的消費習慣

最傳統的消費方式有兩種:“以物易物”和“錢貨兩清”,都是要求付出和收益的即時兌現。大多數人都秉承著這種“公平”的消費習慣,認為這樣才是花錢的正道。“新農合”本質是一種醫療保險制度,需要大家一起“投資”,購買一種保障的可能性,而不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或者到手的利益!

至於為什麼願意交,一種可能是確實理解合療制度的社會意義,作為一種公益支持;另一種可能是需要合療報銷,減輕經濟壓力。


為了避免人們的疑慮,新農合的管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一是財務流通應當建立公開透明可視窗口,尊重參合人的知情權,便於人們的理解;二是建立多種方式的福利分發體系,比如對沒有報銷的參合家庭次年組織體檢;三是參合價格階梯制,不設統一參合費用,對上年報銷過的家庭參合費用上浮,連續參合家庭提高報銷比例等獎勵激勵制度。


歡迎關注“四時農諺”,探討更多惠民政策!


四時農諺


為什麼一些農民對合作醫療交費的意見很大?為什麼有不想交的還有想交的?

為什麼一些農民對合作醫療保險費用的意見很大?其實,這個問題我以前就已經說過了。首先,是農合的年年上漲。從10元到幾百塊,只經過十多年的時間,而農資的物價卻沒怎麼上漲,農民感覺有些入不敷出。許多農戶感覺,一家五口人,種兩畝田,要三四年的收入才夠上得一年一家幾口的農合費用。開支實在太大。

但是,為什麼有不想交的也有想交的。

我想先來說不想交的那部分人。不想交的那部分人,有很多是因為家裡實在無力承擔農合的費用;有的是因為人長期沒有在家,感覺農合可有可無;有的有繳納農合費用的經濟實力,卻覺得自己身體健康,沒必要繳納。

我們再來說想交的那部分人。這些人首先家庭條件比較好,至少有人在外務工,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對農合的繳納就不會那麼抗拒。再者,他們覺得繳納農合,也是保障自己的一種方式。天有不測風雲吧,預防一下也不錯。還有就是家中有身體不是那麼好的人,就算砸鍋賣鐵,也得先把農合買上,給自己吃一個定心丸。


某年午後


本人的經驗。去年本人母親得了猝死病。下不了樓,再說在醫院上下樓的估計也沒了。在家裡吃了四千的中藥,現在也痊癒了。兒子的紫癜花了三千多也好了。還考上了重點高中。女兒的血壓低。主治的藥才三元錢。你到醫院試試。沒有這種藥。不到一千元也好了。本人的腰間盤突出。也沒花幾個錢。都沒去醫院。到那裡這檢查那檢查。然後告訴你啥病。有這些費用病都好幾個來回了。好像那裡沒有人了。全是機器。感覺醫院是閻王殿。那裡他說啥是啥。不能還口。只要你有錢。就掏吧。半生的積蓄沒了。個人意見。提高個人的醫療保健養生的知識。就算為了家人的身體健康著想吧。戰爭時期看西醫,和平年代看中醫。祖宗的文明不是吹的。五千年的文明底蘊呀。


手機用戶50323660631


農民不是不想交,一年誰也預想不到得不,交了沒用更好,等於賣份平安。

不願交的原因不是怕用不了白交,而是年年漲,從十元漲到一九年人均220元,百姓感覺到交不起更感覺是個吭。在者就是在社區合療上報銷上就是個胡塗帳,一天賣藥報藥報銷有限定。大病在市級醫院報銷雖說能報百分之60,可出院時這藥不報那藥不報,結果報銷不到百分之50,花九千隻能報3000多,這是我親身經歷。如果合療積數年年上漲,那麼住院人應用的藥都應該按百分比報才合理,如有的藥患者必須非用,一隻藥幾十或一兩百,不用不行,用了又不在報銷之內。這些都是農民不願交的理由吧。


結緣64665172


1,認識誤差,缺少防患於未然意識。有人總認為自己身體好,整年不生病,等於白浪費。因為沒有無錢治病的經歷。我見過一個參保老人,一場大病,花了十萬元,醫保報銷了近八萬,否則他根本醫治不起。他很慶幸參加了醫保。

2,農合醫保費每年增加。其實也是經濟發展規律,物價上漲,收入增加,醫保交費自然會上漲。加上農村比較貧窮。

3,宣傳力度不大。如果有保健品宣傳力度,會好些,即便這樣也會出現願意和不願意兩種人。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心若止水168804448


不想交這個合作醫療費用也是正常的

個人以下觀點:

1 . 很多農民覺得自己交了這個醫療保險費用,農村合作醫療價格在逐年上漲,報銷比例卻沒有相應的增長,偶爾小病吃點藥就好了,真要是大病了報銷比例卻又是少得可憐。

2.有很多農民在繳納農村合作醫療期間沒有患病,就沒有直接受益的感受,沒有看病報銷,產生任何的醫療費用,總覺得這個是划不來的,交了就相當於是白交;

3.農民收入並沒有大幅上漲,倒是現在的物價上漲,房價上漲,家裡年輕勞動力掙錢都不容易,農民心理上能省則省,不給年輕人增加壓力。

4.報銷手續相對繁瑣,農民大多不會開車,年齡大一些的文化程度不高,風吹雨淋騎著個小毛驢到處收集材料找相關部門報銷,再加上現在公職人員態度惡劣,愛理不理,脾氣又大。唉,說多了都是淚啊!!做農民不易啊!



伊索英子


新農合是一家親非常好的事情,集國家和全民之力量互幫互助,然而,交費有意見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不斷上漲的繳費比例確實是有點吃不消,種糧食賣不了幾個錢,而費用現在這邊都漲到260元了。服務和報銷比例讓農民並沒有真切的感受到提高反而有縮減。

家裡老人有兩次住院的經歷,

第一次,那是前幾年繳費還沒這麼高的情況下,住院大約花了不到一萬,報銷近六千多,他是全部費用的報銷比例,非常好,你報銷比例的百分六十五。明明白白。這種形式應該是是受歡迎的,那個時候還有種叫門規的證件,只要住院確診,一些大病,比如糖尿病,心臟病長期吃藥的,同樣享受住院報銷。

第二次老人住院,花了近七千多,報銷之後三千,繳費提高了,後來問了下人家,那個單子上密密麻麻,現在是一些東西不給報銷了,人家說還是那個比例,但是,一些不給報銷的除去,剩下的才是百分六十多的報銷數目。多少有點文化的人看的那單子都一頭霧水,如果一個普通百姓還真看不明白那些。按道理,住院你花費多少總數給報銷就好了,清楚明白,如果有人願意用特別貴的自己買就是。現在是有一份無奈在裡面的,不交萬一真的有身體不舒服還是划算,可是交了,保障不多,年輕力壯的身體好好的又有點不甘,其實是一個矛盾的心裡。

新農合一定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那些能報銷,哪些不能報銷,怎樣報銷,需要很好的宣傳,盡力的用淺顯的語言,講清楚國家政策,還有一些利民條款,讓他們明明白白的看病,健健康康的有一份好的保障。


鳳過有聲


首先農民並不是對農村合作醫療有意見,而是對不斷上漲的保費產生了質疑,保費年年交年年漲,保費的支出佔了普通農戶家庭不小的比例,肯定是農民感受到保費的壓力進一步延伸到了對新農合的不滿。試想一個只靠種地而沒有其它收入的普通四口之家來說,每人220元一共880元,而一畝地一年的純收入大概也就400元左右,需要兩畝地一年的收入,可能他們一共只有四五畝地,他們也要生活,還要其它方面的開支,由此可見新農合的保費肯定是超出農民一般家庭戶的承受能力,但又怕後續有什麼意外病症,心裡很矛盾。

再就是不存在有的人想交有的人不想交這個問題,都是想交的,只不過超出了他們的承受範圍,所以選擇了拒交。為什麼新農合剛開始實施的時候,老百姓都拍手稱快,而現在卻有了牴觸情緒,值得我們的專家們深思。

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


農人傻阿君


我是農村老農民,我實踐過程中,看到了很多難以理解的問題,交費從10元交到幾百元,從村幹部上門收費,直到今年農民到銀行排隊去交,有的甚至排了幾次隊才能交成,比如我自己,家人多在外地,我用身份證複印件為家人辦交費,二次排隊到銀行窗口,經辦講有講沒有都辦不了,我最後經手幾戶都不交了。在我們農村至今好多人連醫療卡都未辦到。用收款發票在醫院報銷也麻煩,好多費用也不能報,不知負責方面是為誰服務,給農民造成很大的麻煩,所以還是不交為好!


不平之見B18


樓主您好,農民朋友不想交這個合作醫療費用也是很正常的,因為很多農民覺得自己交了這個醫療保險費用,那麼在今年一年當中並沒有看病報銷,產生任何的醫療費用,所以總覺得這個是划不來的,因為這個錢好比就相當於是白交。

但是買一份保險實際上就相當於買一份安心,那麼即使自己看病就醫產生醫療費用了,那麼也完全可以通過這個醫療保險來產生報銷的比例,自己自費的壓力就相當小。所以說購買一份醫療保險還是很重要的,因為誰都保證不了自己永遠不得病,那麼一旦要看病就醫的話,那麼高額的醫療費用如果不可以報銷,就意味著需要全額自己支付了。

而且這個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也就是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每年交費僅僅只有220元左右,他的費用並不是很高,而且這220元就可以保障一年的醫保報銷,實際上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