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大数据杀熟?

王振华


目前大数据产业具备良好基础,发展前景广阔。在消费零售领域,它能够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行为以及个人隐私,计算出消费者的偏好、兴趣,可以对老顾客提供更加智能与个性化定制的商品与服务。

但如果遭到商家滥用,随意超越边界,通过某些应用方式或者方法将其转化成商业利益,就会损害到消费者利益,像曾曝光的“大数据杀熟”现象,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项服务,互联网厂商显示给老用户的价格要高于新用户。就我自身的体验,同一段打车旅程,发现同伴的安卓手机和我的苹果手机的报价竟然不一样,同样的产品,老用户或者收入水平较高的用户却付出了更多的费用,这也表明了最容易成为大数据杀熟目标的主要是对于商家形成了路径依赖的忠实用户,另外也可能还有对价格波动较不敏感、没有时间反复比价的消费者。

从长远来看,这两类用户恰恰具有最高的留存价值,掌控和间接操作消费者,必然会导致用户流失,商家的“杀熟”行为自然是得不偿失的。当然大数据杀熟不仅与大数据处于中心化有关,而且还与大家思维能力集体退化有关,电商,网约车,互联网厂商定价多少我们都全盘接受,想着大家都买了,大家都在用,不会有啥问题,导致思维能力集体退化,所以大数据杀熟在当下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是我们可以主动去避免大数据杀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传统的“货比三家”,如今华为这方面做的还可以,我们还可同时做出其它企业的分析,即比较不同设备、不同应用对于同一商品或服务的报价来破解这种信息不对称,从而挑选到价格比较令人满意的商品或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