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十大丞相,你觉得都有谁?

木剑温不胜


历史上十大丞相(排名不分先后,仅包括秦武王设立丞相之位之后人选):

1、吕不韦。吕不韦之所以入列,关键是因为他所编著的《吕氏春秋》——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融合不同流派思想(兼儒墨、合名法)、首次探索大一统治国模式(秦始皇建立秦国后,也部分采纳了《吕氏春秋》中的“行秦法,兼王道”的治理模式);

2、李斯。作为2000年帝制大一统框架的设计者,李斯有什么理由不入列呢?另外李斯著名的皇帝管理大臣方法:督责之术,也是2000年帝制中皇帝经常使用的基本管理方法。

大一统框架提供了帝国的架构形态,督责之术提供了帝国治理的实现方法,这就是李斯的贡献。

3、萧何。萧何最大的功绩就在于:汉承秦制。秦朝虽然在名义上被推翻了,但秦法基本上流传下来,从西汉到东汉,直到三国两晋时期才开始慢慢因为五胡的进入而被改变。

秦朝是灭亡了,但秦法依然流传,这就是萧何的功绩。

4、李林甫。虽然李林甫因为和唐肃宗不和而黑为以口蜜腹剑的坏名声(哪个丞相不权斗,只不过李林甫能力更强而已),但李林甫的一个建议道出了唐朝藩镇割据、宋明军事无能的本质:

“文士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党援。”

唐玄宗采纳了李林甫的这条建议,重用安禄山、史思明等胡人、寒族来对抗世族,但因为没有处理好胡人、寒族和世族两大派系(表现为安禄山和杨国忠的争斗)的利益平衡而导致安史之乱,出现藩镇割据。

宋朝、明朝吸取唐朝教训,拒绝采纳李林甫的建议,坚持用文人领兵,结果是:北宋打不过契丹、西夏,南宋打不过金朝、蒙古,明朝对蒙古无可奈何,对满洲是步步后退。

用文人打不过,但是忠诚不会谋反;用胡人、寒族打得过,但会谋反——这就是李林甫以这条建议在历史上的贡献。

5、杨炎。杨炎的两税法,一改实物税收为金钱税收,改变自古以来以人口为税基的人丁税传统,为以土地、财产为税基的资产税传统,促进了商品社会的出现和发展。

两税法,让帝国社会从实物社会转型为商品社会,这就是杨炎的贡献。

6、王安石。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一改西汉以来所形成的定性不定量管理惯例,重回秦朝法治时期的技术流派。王安石注重定量,重回秦国商鞅变法之后的量化管理模式,重视理财技术在财政危机中的解决作用。

“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王安石作为量化管理的技术流,和商鞅(商鞅没有任职丞相,所以不能列入)一样成为中国历史上独特的亮点!

7、司马光。司马光以守旧派形象出现在教科书里,但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渐进改革派。在改革人选上,坚持渐进改革的司马光,比起激进改革的王安石,更合适,更足有效果。激进改革从来只能在小国或无历史负担的国家进行,大国或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只能选择渐进改革。英国是渐进改革的典型,法国、德国、大清都是激进改革失败的代表;秦国的商鞅变法、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小国激进改革的典型。

因此,作为历史上为数不多具有清醒认识的渐进改革代表司马光,难能可贵。

司马光的渐进改革+王安石的技术流派,就是最佳组合!只是北宋走偏了,让熙宁变法流产。

8、蔡京。贪官蔡京,最大的功绩是创立了元明清都在沿用的茶引法、盐引法,保障了帝国在茶叶贸易、食盐贸易上获取了最大的利益,改变帝国财政仅仅依靠农民田赋的传统。

9、阿合台。出生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色目人阿合台是元朝时著名的理财专家,但阿合台能够入列并非因此,而是他在面对忽必烈质疑他都选用自己人时的一句话:

“事无大小,皆委之臣,所用之人,臣宜自择。”

今天的美国总统,内阁首相、内阁总理,采用的都是阿合台的这个建议。这就是阿合台能够入选的资格。中国历史上,似乎没有一个人敢如此直白的说出浅显的施政道理,也没有一个丞相或者和丞相类似的最高文官首领能够说出或者实行选用自己信任之人为职。

所谓的举贤不避亲,只有1、2个人选而已,不能和阿合台大量任用亲信之人的组阁相比。

10、最后一名,暂时想不出,大家说说。

综述

以上所选取的9个人,他们的功绩都具有穿越当朝当代,具有穿越性,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

吕不韦首次探索大一统治国方法;李斯给出大一统框架和管理办法;萧何让秦法不亡;李林甫道出了道出了文官领军根本;杨炎促进商品社会;王安石重现技术流派;司马光坚持渐变改革;蔡京让帝国财政找到田赋以外的税收来源;阿和台高喊组阁。

秦朝算2个人、汉朝1个人、唐朝2个人、宋朝3个人、元朝1个人。最后一个人,大家来凑数吧!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如果是广义上的丞相,应该包括隋唐的三省长官,宋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明清时期的大学士和军机大臣,近现代以来的国务总理。以下是我的观点,排名不分先后:

1.周恩来,新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革命家,1949年至1976年先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国务院总理。这个不用解释吧,人民的好总理,谁也无法取代他在老百姓心中的位置。

2.姜子牙,西周丞相。兴周八百年基业的开国丞相,一部封神榜更令姜子牙的大名传遍天下,妇孺皆知。

3.诸葛亮,蜀汉丞相。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为报先主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千百年后读起来仍让人惆怅不已。

4.伊尹,尹就是相的意思。商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被尊为商元圣。辅佐商王灭夏兴商,奠定了商王朝六百年的基业。

5.萧何,汉初三杰,历任丞相、相国等,刘邦在前线征战,萧何在后方建章立制,足食足兵,为大汉王朝四百年江山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6.李斯。秦代左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辅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坚决主张废分封,行郡县,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对后世影响及其深远。

7.房玄龄、杜如晦。唐初中书令,仆射,房谋杜断,贞观朝人才济济,名相辈出,而房杜是最耀眼的那两颗。

8.王安石。神宗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力主推行新法,改革旧制,虽然备受争议,但仍抹杀不了他一代名相的历史地位。

9.张居正。万历朝内阁首辅,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辅佐万历皇帝推行新政,让日薄西山的大明王朝出现了中兴的迹象,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臣。

10.狄仁杰。唐朝武周时期著名政治家,神探狄仁杰的故事家喻户晓,有东方福尔摩斯之称,但他更大的功绩是荐贤举能,存续李唐社稷,为大唐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最后,借用狄仁杰的一句台词,元芳,你怎么看?





靖远0204


🌹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时又叫“宰相”,外国叫“首相”。中国历史上,名相倍出,贤臣济济;善于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史册留名,功垂丹青。列出10位,共同交流!

📔姜尚:周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文王不满商朝的暴政而被囚禁,回国后,在岐山遇到了贫穷的钓鱼人——姜尚。两人谈得十分投机,同车而归。姜尚协助周文王推翻商朝,周文王死后,又辅佐周武王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史称“西周”。姜尚,周朝的开国功臣。

📒管仲:古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齐桓公时期的名相。协助齐桓公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李斯:秦王赢政的名相,协助秦王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建议并实施了多项统一措施。秦始皇的一系列统一政策,大多是李斯组织具体实施的。李斯——中国历史上一代名相。

📒萧何:西汉名相。跟随并协助刘邦打天下,谋略有张良,行政有萧何。西汉建立后,协助刘邦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井井有条,件件有序。

📔房玄龄:唐太宗时期名相。房玄龄富于谋略,极有远见。

📒杜如晦:唐太宗时期著名丞相。善于处理大事,敢做敢为,作风干脆。历史上把房玄龄和杜如晦称为“房谋杜断”。

📔魏征:唐太宗时期的著名谏臣。一生提出了200多次“谏言”,深受唐太宗的器重。魏征死后,唐太宗悲痛地说: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房玄龄 杜如晦 魏征等名相,协助唐太宗迎来了“贞观之治”的政治清明的局面。

📒姚崇:唐朝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名相,唐玄宗时的丞相,助力唐玄宗迎来了“开元盛世”的鼎盛局面。

📔赵普:北宋首任宰相。帮助赵匡胤取得了天下,建立了宋朝并统一了中国。

📒诸葛亮(孔明):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协助刘备建立了蜀国,蜀国的丞相。刘备死后,又辅佐刘禅治理国家。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典范。

🎍朋友们!根据规定,列举10位至此。欢迎你的参与和交流!


笑看东篱


中国历史上不但有英明的君主,更有贤良的名相。

1、姜子牙

姜子牙是西周开国丞相,他协助周武王讨伐商纣,建立了八百年周王朝,并建立了整个周朝的诸侯分封制,他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2、管仲

春秋时期齐国丞相管仲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丞相,几乎后世所有的名臣都会与之来相比,管仲把丞相这个职位诠释得炉火纯青,到现在为止是没有人能超越他的。

3、吕不韦

吕不韦作为大秦帝国的丞相,他对大清的贡献,我认为是超越了商鞅的,商鞅是从法统上确立了秦国的治国之本,而吕不韦却把秦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提高了新的高度,他为秦国能灭六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萧何

刘邦能建立大汉王朝,一半是靠韩信四处东征西讨,一半是靠萧何后方经营的结果。萧何作为大汉建国的首席功臣,他对于大汉的法律、官吏、国家制度等等的制定和管理,让中国封建王朝有了一个非常详实的范本。

5、诸葛亮

诸葛亮其实不能算是很有作为的丞相,但是在民间太过出名了,他的能力只限于偏安一隅的治理一个州府而已,蜀国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其实是没有质的飞越的,只能用不停的北伐来动员全蜀,把整个蜀国民众捆绑上战争之轮上。

6、王安石

王安石的变法其实是非常具有现代感的,只是在北宋那个朝代,王安石太过于理想化了,他的变革思想至少领先五百年,但很遗憾的是,那种理想的变革是没有土壤来实现的。

7、文天祥

文天祥应该是我们中华文化里一个特殊的符号,他的丞相才能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但他的文人气节和民族气节却是我们所有中国文人所必须的。

8、张居正

大明王朝第一首辅,这个是没有异议的,张居正的改革才是中国封建王朝里最为成功,也是最能让各方接受的温和性改革,他可以说是真正的政治家。他的存在至少让大明王朝多延续了五十年。


9、李鸿章

李鸿章是个非常有争议的政治家,但从大清末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如果没有李鸿章的东补西挡,没有李鸿章精如狐狸的各方算计和斡旋,估计大清早被列强瓜分了。

10、周恩来

这个不解释。


沉墨9527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宰相:

1、才高其天 谋深如海--秦相李斯

功过昭著的秦王朝名相,一生都在毫不伪饰地追逐功利权势。少年出道,研学帝王术,初投吕不韦,后宫帏进言,献剪诸侯,灭六国,成帝王之策,得始皇信赖,驰鹜于秦都。上《谏逐客书》、倡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创“小篆”一统文字。他也曾助秦始皇焚书坑儒,附赵高沙丘谋逆,最终为小人构陷,一代权谋大师腰斩于咸阳。

2、功冠群臣 声施后世--西汉开国名相萧何

初乃秦末一刀笔小吏,却能乘势而起,拥立沛公。劝刘邦避项羽锋芒,屈尊汉中王,徐图天下;慧眼独具,月下追韩信,使“汉兴三杰”到了刘邦一人手下。楚汉相争,留守后方,为刘邦提供充足支援;汉朝初定,治国安邦,颁法立规,更的“萧规曹随”之誉。

3、奇谋善变 不下三杰--汉初名相陈平

年青俊美,偏纳他人之遗孀,六出奇计,助高祖解白登之围,王陈并相,结交周勃,终灭吕后势力。汉初三杰,韩信受谤,被擒于云梦泽,死于钟室;萧何遭谗,曾械于牢狱;张良惧祸,托言闲游。陈平却能久居相位,且得善终,足见他官场权谋之老到,远在三杰之上。

4、一语可破天下事--初唐房玄龄

唐开国大臣,贞观名相,也是唐初居相位最久之人。他为人多智,有奇谋。被誉为“汉之萧何”武门事变是主谋,助李世民得帝位,可谓一策定乾坤,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终至辉煌,儿子当了附马,女儿作了王妃,如此功绩,如此殊荣,也不枉其为大唐天下谋尽一生。

5、千古诤臣--大唐名相魏征

以直谏扬名天下,玄武兵变,易主辅秦王,太宗时进为宰相。他有胆,敢言他人所不敢言,且不达目的不罢休,创了历史上君“畏”臣的先例,树立了历代君臣关系的典范。唐太宗有魏征,成就了天下盛世--贞观之治,难怪魏征一死,太宗大发感慨“魏征没,朕亡一镜”!

6、中国历史上最受争议的宰相--王安石

北宋神宗时名相,他领导了一场轰烈而悲壮的熙宁变法,变法前被为“当世圣人”,变法后,司马光大骂其欲谋朝篡位的大奸臣。后徽宗对他推崇备至,钦宗却把他作为北宋灭亡的魁首;朱熹斥之为心怀叵测、沽名钓誉的伪君子,陆九渊赞其为“洁白之操,寒于冰霜”;而杨慎将之数落成“古今第一小人”,梁启超称他是“三代以下唯一的完人”;列宁赞之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7、欲得天下好 莫如召寇老--北宋名相寇准

坚主抗辽,促成“澶渊之盟”,后补被奸臣与皇后倾陷,一代直臣“寇老西”郁郁而死。他“有官居鼎鼎,无宅起楼台”清正廉洁,为世代楷模。

8、北国卧龙--元代名相耶律楚材

人称“神人”,元太宗时,上谏针砭时弊的十八条,保证了江山的初步稳定,后改革税制,大力培养“治天之才”,终使“武功”盛极的蒙古统治者收到“文治”之效。

9、救时宰相--明朝宰相张居正

机巧善谋,治世有方:创考成法,整顿吏治,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治黄整淮,修整边防,功在社稷,名垂后世。主政十年,救了明王朝,而得“救时宰相”之誉。他身为帝王之师,力育天子,行非常之师德,可谓用心良苦。然其死后,被一帮小人“秋后”算帐,罢了相位,削了谥号,抄了家!舍家为国者,却成世间罪人。

10、文胆武略 官场楷模--清朝名相曾国藩

一代名相,更是个官精。曾十年七迁,连跃十级,37岁就当上了二品京官。他奉行“立言、立功、立德”,立言,他著述、家书、日记,广为流传;立功,挽救了大清朝;立德,事事以身作则。他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洋务运动领袖”“圣相”“近代史之父”。他的一生是极其成功的,名誉地位,别人所有的,他皆有,别人没有的,他也有,成了毛泽东惟独佩服的人物,成了蒋介石心中完美的老师形象。纵观其一生,他那变化无穷的谋略智慧,他那独特的修身之道,他那行之有效的权术哲学,他那居官不败的当官真经,他那一眼见底的观人秘诀,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各朝宰相的历史沿革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汉献帝时,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

唐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由于太宗曾任尚书令,以后不再任命此官,改以尚书仆射为长官任宰相职。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五代的宰相制度基本上沿袭唐代,但是也有很多自己的特色。五代基本都是以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各部尚书、侍郎及他官加同平章事均为宰相。其中例外的,只有后唐和后周。

后唐明宗长兴四年九月敕:“冯有经邦之茂业,宜进位于公台,但缘平章字犯其父名,不欲斥其家讳,可改同平章事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后周显德年间,枢密使吴廷祚曾加“同中书门下二品”的名号。其他的宰相名号仍为“同平章事”。

五代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大,宰相的权力被皇帝侵夺的同时,本身开始插手各部司的事务。宰相往往另判、领使、分管某一部门的工作,特别是一些重要的部司,几乎都是由宰相领判。与唐代相比,五代时期宰相制度的一大变化是,宰相的品级得到统一固定和提高。

后晋天福五年二月,“升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正二品”,同时规定“以中书门下侍郎为清望三品”。从此,宰相的品级提高和固定到正二品,而中书侍郎、门下侍郎一旦加同平章事为宰相,其官品也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

后晋这一宰相制度的变革,彻底改变了唐以来宰相品级较为混乱和不尽合理的局面。与唐代的宰相制度相比,最大的一个变化是,五代时期,宰相制度出现了首席宰相的制度,并被沿袭下来。后唐庄宗时,“豆卢革时为首相,故称之为首座相公”被认为是有史可查的五代首相制度的开始。

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元丰改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乾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

宋太祖建国后,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正式官名,它实际上在隋代就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领导层。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又称政事堂、都堂等,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以同平章事为长官,多由中书、门下两省侍郎担任,无定员。此外,以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行政权。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长官为枢密使,与政事堂合称东、西“二府”。“三司”(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号称“计省”,长官为“三司使”,号称“计相”,地位略低于“二府”。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

宋神宗元丰改制,废除二府三司制,以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任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任中书侍郎。

南宋初,左、右仆射加同平章事,为正宰相,不再兼任二省侍郎,两省侍郎改为参知政事。南宋孝宗以后,正宰相为左右丞相,副宰相仍复参知政事。此外宗、宁宗、理宗都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老臣或权臣担任,处理军国大事,位高宰相。

辽朝设立北南两个官制北面:北面又分北南两枢密院,北院掌军事,南院掌内政。北、南枢密院分别下设北、南宰相府和宰相。南面:南面官多仿唐制,也有三省六部、各台、院、寺、监、诸卫等官,地位与北院面一样崇高,却并无实权。是国家用来养士的崇高机构。

金朝以尚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不设中书、门下二省。以尚书令为宰相。

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清朝沿明制设内阁大学士,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晚清实施新政,仿日制设内阁总理大臣为行政机关首长。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

史上还有哪些名相:管仲、田单、魏冉、商鞅、吕不韦、李斯、萧何、曹参、周勃、周亚夫、窦婴、曹操、诸葛亮、陆逊、王猛、谢安、房玄龄、杜如晦、狄仁杰、张柬之、姚崇、赵普、寇准、王安石、司马光、文天祥、陆秀夫、李善长、于谦、张居正、李东阳、方孝孺、谢迁、刘统勋、索尼、张廷玉、纳兰明珠、索额图、和珅等。


历史非史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每个人对历史上十大丞相的看法也不一样,那么我就说说我认为的中国历史十大丞相吧!我们按照历史的发展顺序来排列,仅供参考。

1.管仲(春秋)

管仲被誉为“华夏第一相”,即便是排在第一也没人反对。管仲做齐国相邦,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在政治上实行“尊王攘夷”助齐桓公称霸诸侯。军事上讨伐戎狄,维护华夏文明。管仲即是“圣人之师”也是“华夏文明的保护者”,被誉为“华夏第一相”一点也不为过。

2.李斯(秦朝)

李斯虽然有功有过,但是对历史的进程也做了不少的贡献。李斯是秦国左丞相,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并参与制定了秦朝法律,主张中央集权,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萧何(西汉)

刘邦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战无不胜,我不如韩信。”萧何作为“汉初三杰”之一,他对汉朝的政治与安定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刘邦晚年猜忌心中,萧何能独善其身至始而终,可见其不简单。

4.曹操(东汉)

曹操虽然被誉为“奸雄”,丞相又是自封的,且还有篡汉的野心。但是他在历史上的头衔,始终是汉朝丞相,并没有称帝。在军阀割据的三国,曹操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要知道,两晋以后中原直接南下,导致“五胡乱华”。而曹操有那个魄力,足见其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还是不错的。

5.诸葛亮

诸葛亮是“忠臣”与“智慧”的化身,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那种精神,值得后世每一个丞相学习。虽然他在做蜀汉丞相期间并没有统一三国,但是在尔虞我诈的三国,蜀汉国家能保持稳定,诸葛亮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6.魏征

魏征曾是唐太宗李世民长兄李建成的洗马,“玄武门之变”前,魏征曾建议太子李建成杀了李世民,但是李建成没有采纳他的意见。“玄武门之变”后,魏征做了阶下囚,但是唐太宗见他贤能赦免了他,还任用他做谏官。魏征一生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以直言敢谏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因其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7.房玄龄

魏征在唐朝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是“秦府十八学士”,还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房玄龄都是榜上有名的。在贞观年间,房玄龄辅佐唐太宗,执掌政务长达二十余年,是“贞观之治”的直接缔造者。所以,唐太宗能开创“贞观之治”,房玄龄也是功不可没的一个大功臣。

8.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在我国历史上能推行改革的,不畏惧权臣,王安石是继王莽第二个敢于改革的人。虽然说他的改革失败,但是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使他名列“唐宋八大家”之列。

10.张居正

其实明朝在“胡惟庸案”以后,朱元璋就废除了丞相。明朝初年虽然废除了丞相一职业,但是保留了内阁首辅,其实和宰相差不多。明朝时腐败最严重的一个朝代,张居正作为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张居正有如此的魅力,在整个明朝都不多见了。


谋士说


伊尹,姜尚

管仲,

萧何,霍光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狄仁杰,姚崇


鹏程日志


关键要看政绩,在历史上起多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二十大宰相为:

1、伊尹

2、周公旦

3、管仲

4、范雎

5、李斯

6、萧何

7、霍光

8、曹操

9、房玄龄

10、姚崇

11、宋璟

12、李德裕

13、赵普

14、王安石

15、耶律楚材

16、于谦

17、高珙

18、张居正

19、多尔衮

20、曾国藩


韩韩晓晓波波


怀念周恩来,人民的好总理!


Mr麻麻高


周总理才是真正的父母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