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收購摩托羅拉的聯想還比不過華為?

發哥85645


聯想屬於貿易和資本運營公司,聯想高層重商主義嚴重,不注重自主研發,由於研發投入嚴重不足,聯想並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通過收購摩托羅拉手機業務來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也是無奈之舉。由於摩托羅拉手機業務連年虧損,研發投入也是捉襟見肘,是摩托羅拉的一大塊負資產,即使聯想高價併購,依然無法阻止摩托羅拉手機的衰敗。聯想收購摩托羅拉手機業務是一大敗筆,弱弱聯合更加加速了聯想手機的衰敗,根本無法和研發實力強大的華為相比。

聯想屬於貿易和資本運營公司,收購摩托羅拉手機業務更多的還是基於資本運作的考慮

聯想精於貿易和資本運作,聯想高層通過資本大挪移將聯想這個純粹國企變身為少數人控股的民營企業,國有資本流失嚴重,而個人卻獲利頗豐。摩托羅拉手機業務連年虧損,基本沒有什麼價值,但聯想高價接盤,其中的貓膩恐怕只有聯想高層清楚。

聯想高層重商主義嚴重,研發投入嚴重不足,收購摩托羅拉手機業務加速衰敗

由於聯想高層重商主義嚴重,研發投入嚴重不足,聯想因此陷入困境,由於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加上收購同樣面臨困境的摩托羅拉手機業務,聯想的手機業務必將加速衰敗,和華為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聯想高層因為重商主義嚴重,過分依賴於貿易和資本運作,雖然目前規模較大,但由於缺乏核心技術,大而不強,聯想即使收購摩托羅拉手機業務,聯想手機依然很難擺脫困境,和華為、ov、小米的差距也將越來越大。


智慧新視界


聯想收購摩托羅拉並不是為了做好摩托羅拉,而是為了他的專利,所以在收購摩托羅拉獲得專利紅,摩托羅拉就被放棄了,之後看聯想自己手機做不起來,就稍微復活了摩托羅拉,但是也並沒有做好。


一、聯想收購摩托羅拉是為了專利

聯想收購摩托羅拉是為了他的手機專利,因為在2014年聯想曾經在中國佔據了手機出貨量第一的寶座,但是這主要是在國內市場,國際市場上聯想根本就沒有話語權,這才是收購摩托羅拉的關鍵,專利就是其中一個。

二、聯想當時還是出貨量思維,沒有很好的產品整合

聯想一直做的是運營商渠道的低端機,而且不重視智能機市場,當時摩托羅拉也不好過,賣給谷歌後智能機一直做不好,所以谷歌才賣,而聯想還是賣更多的出量思維,聯想和摩托兩個都不怎麼樣的手機品牌當然不可能像電腦裡面的聯想+ibm,自然就沒落了。

三、聯想思維落後

楊元慶並不瞭解移動互聯網,做出來的手機也根本不是性價比思維,所以聯想手機一直髮展不好,更重要的是根本就不好用,可以說聯想手機落後是思維的落後,導致發展不能,當原始人獲得火藥,他也根本不可能造出槍械。

你認為聯想併購摩托羅拉失敗,誰該負責?我先來,柳傳志


毛琳Michael


因為戰略選擇的差異,加上用人哲學的差異,導致了聯想比不過華為。

從聯想的幾個收購案說起,有戰略意義,但只是業務收購,不是技術兼併

聯想早些年,先是收購了IBM PC業務,後來又收購了IBM的X86服務器部門,要知道當時這樣的收購案在中國企業界可以說是驕傲,要知道當年是2004年,聯想作出這樣的收購案,對於中國企業界、經濟界、以及國際地位來說都有很好的正面作用。

後來聯想又從谷歌手裡收購了大名鼎鼎的摩托羅拉移動,不過這次收購是2014年,收購IBM個個人電腦業務十年之後,同樣也算是給中國企業非常提氣的一次操作。

聯想對於IBM個人電腦品牌、以及對於摩托羅拉的收購,幫助聯想迅速的打開了國際市場,具有很重要的戰略意義,畢竟Thinkpad、Motorola這兩個金子招牌在全球數碼產品商業界那也是大名鼎鼎的。聯想這一波操作打開的是國際市場,並且奠定了聯想全球供應鏈端的實力,這是正向價值。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兩筆收購都是業務收購、而不是長期戰略上的技術收購,IBM和Google並沒有把專利給到聯想,也就是說,聯想從IBM和Google手裡分別只是拿到了Thinkpad的品牌、以及Motorola的品牌使用權,但是核心專利已經提前在被收購前就被兩大企業給掏空了。

真正決定華為、聯想差距的,還是創始人和掌舵人的戰略理念以及用人理念的差距

真正決定華為、聯想差距的還是落到戰略和用人上面。

聯想,柳傳志給聯想定下的戰略是,先做大再做強,貿工技高於技工貿,這就導致了在戰略上,聯想更多的是業務驅動,而華為是技術驅動。當年華為的利潤還不到聯想的十分之一,現在當然反過來是數十倍的差距,沒有核心技術終究走不遠。華為剛好走了另外一個方向,雖然吃了苦,但是最終在核心技術方面有了很大的積累,最終不僅做強了還做大了。

在用人理念上,任正非善於用能人,比如餘承東就用得非常合適,比如在使用榮耀總裁趙明上,雖然老爺子最開始懷疑過,但是還是用人不疑,只要有能力就扶上馬,試一試,最終敢於用人,恰巧用好了人。

柳傳志用人就比較保守,能力次之,聽話關鍵。楊元慶就是這樣的人,楊元慶沒辦法作出開創性、革命性的戰略決策,當政期間,柳傳志還兩度出山救楊元慶。

因此,戰略以及用人策略的不同,導致了最終結果就不同。柳傳志是優秀的企業家,但是任正非更是偉大的企業家,聯想是很好的企業,但是華為才是民族科技的脊樑。


EmacserVimer


要明白王者和青銅在一起不見得就能雙劍合璧,勇往直前了。有時反而會出現相反的效果,比如,摩托被聯想拖下水,再比如聯想也可能毀在摩托羅拉這兒……

聯想這邊,當時聯想收購摩托羅拉網上和客戶的反應絕大多數是負面的。並且聯想更是直接從盈利模式走向虧損狀態。

出現這樣的情況第一而且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市場的問題,聯想自己的各方面在國內沒什麼過人之處了。本來手機部門就有點兒崩的趨勢,加上是PC端市場也是份額不斷萎縮。

面對這樣的情況,聯想的對策就是尋求新的血液灌注進來,於是找來了摩托羅拉,以為有了個“神隊友”就可以度過難關。

而且摩托羅拉當時在市場上對聯想的幫助真不少。

可是最後的結果還是適得其反,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收購摩托羅拉聯繫虧損的還可以少一點,摩托羅拉也能再繼續輝煌下去…

其實聯想當時行駛這個決策方向是正確的,可是對於公司來說,技術差距太大反而駕馭不了。

所以,有很多本身很有發展前景的公司被收購之後便容易被埋沒。摩托羅拉只是其中之一,就連阿里這樣的大企業也出現過好多次。

聯想當初就是性子過急,急於求成了。華為這邊當然也急,但人家急著更新自己的技術。

所以說與“王者”之間的抗衡最佳方式是讓自己變成王者,而不是和王者一起去打另一個王者……


鎂客網


在聯想做過半年多的開發工程師,知道聯想越來越沒落的一點內幕:

其實聯想軟硬件方面都沒有核心技術的,深圳研發中心沒有完全屬於自己的技術鏈,連個小小的簡單的用戶技術支持系統,一個人3到6個月可以完成的事情,都要美國人定奪,或者依照美國人的建議花重金去別的國家買一個不開源的但美國人認為好的CRM系統來做二次開發,自豪的說是支持多語言國際化,就需要多語言這種簡單的功能卻複雜做的結果是定製開發和維護是多麼的不靈活,功能不滿足需求,性能差,開發效率低,維護難只有苦逼的碼農知道,後果是不但技術受制於人,而且自己沒有技術積累。不重要的小應用系統尚且如此,何況其它大系統,美國是聯想的親爹,任何項目都由美國人起頭,由美國人出方案並做基礎框架的編寫,掌握著項目的生死大權,美國那邊把沒有技術含量、不願意做的低端苦逼的業務功能丟給中國區來做,中國區的工程師只是去套模板填空,知道聯想為什麼這麼怕美國了吧,依賴過度。聯想中國是總公司,卻經常讓美國的分公司來給指點培訓,經常喜歡找老外來搞培訓,基本上每個星期都有,有時連續培訓好幾天,被培訓的人在裡面打瞌睡,有很多聽不懂英語的,就差打呼嚕了。聯想北京總部技術部門的技術含量如何尚不清楚,深圳研發中心上到技術總監,中到技術經理,下到開發工程師的技術是很差的,差到什麼程度呢,只會用WPF做客戶端UI,互聯網相關的技術壓根不會,在裡面工作多年的老員工,連數據庫都不會用,項目經理不懂技術,裡面有不少女項目經理更不懂技術,喜歡踢皮球。工程師的任務是一個星期改兩個bug,閒得蛋疼,聯想的工程師出來找工作,估計很困難。當然也有優點,英語口語很好,這可比技術好多了,口語好的基本能混到中高層,項目經理和部門負責人英語非常好的,不然坐不到那個位置,口語不好永遠只能在底層,無論技術有多牛,因為內部郵件,各種文檔,與美國人的交流都得用英文,英語讀寫水平不好的在裡面工作很辛苦壓抑,因為看不透文檔,就不能精確理解需求的精確意思,等查詞典把英文文檔基本意思翻譯出來的時候,換做看中文,開發進度進展一大截了;寫不出文檔,就不能與其他成員更流暢的交流,所以工作效率特別低。聯想很少有技術大牛,跟英文環境有關係,因為技術好的開發工程師英文大多不好,英文好的工程師技術又不行,技術好英文也好的不會去。總之,聯想若沒有一批敢於創新敢於改變的新高層和工程師來替代現有的高層和技術部門,不來一次大換血,不自己掌握核心技術和核心繫統,不創新不研發靠組裝,繼續依賴於美國的技術,話語權決策權和核心技術掌握在美國人手裡,聯想難發展。

這些是在聯想工作9個月的一點心得,在裡面荒廢了,不想繼續墮落下去,3個月前已從聯想離職。


IT民工黑貓


收購摩托羅拉後,聯想手機業務還比不過華為手機?摩托羅拉表示不背這個鍋。聯想的問題在於,從2G時代到準5G時代,把所有的行業機會全部錯過,還把所有的坑一個不漏全跌過,所以聯想手機業務淪落到今天的地步,就是神仙也救不了,和收購摩托羅拉沒有直接關係。

看到了每一次機會,但每一次都錯過

華為2003年成立手機業務部門,2004年推出手機產品。聯想起步比華為早,2002年2月聯想花9000萬元人民幣買下廈華電子的手機業務,成立聯想移動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當時,聯想的當家人還是柳傳志,他本人對手機的戰略地位的認識應該說是比較超前的,認為手機是聯想進入無線領域、開展無線通訊信息終端和數據通訊終端融合的產品和服務的重要入口。

按理說,當家人指出了企業發展的戰略方向,下屬的職責就是想方設法把戰略落地。然而管理班子竟然對手機業務明顯不上心,每月高層例會,16個副總裁參加,手機業務負責人發言時,除了楊元慶和CEO阿梅里奧在聽,其他人都心不在焉。

在聯想,資源向手機業務傾斜自然是沒有的,還像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

  • 2007年將聯想移動以1億美元賣給弘毅投資;

  • 2009年又以2億美元將聯想移動買回來;

  • 小米帶動互聯網手機新模式時,聯想照貓畫虎成立ZUK互聯網手機品牌,乾的稍有起色,你猜聯想幹了什麼?竟然把ZUK取消了。

戰略搖擺,執行不力,搞了一大堆品牌,卻鮮少有賣點,好不容易整出個模塊化手機的賣點,卻又是被谷歌和LG證明模塊化賣點沒什麼卵用。

既然題主說到華為,你看華為是怎麼搞執行的,定了的戰略一定要辦,辦的不力一定要撤換,所以華為手機每一次機會都趕上了,趕上了“中華酷聯”時代,趕上互聯網手機品牌大爆發,搞出榮耀。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每次手機業務遭遇挫敗,聯想竟然懷疑是內部有“奸細”,理由同樣讓人哭笑不得:每每在聯想手機有起色的時候,便立即遭遇失敗,似乎內部隱藏著奸細,不想聯想手機業務順利發展。

結果,手機業務負責人換了一茬又一茬,仍不見起色。

總之,聯想做手機16年等於一個圈,根子還在自身,和收購摩托羅拉沒有直接關係,相反收購之後,摩托品牌還讓聯想在海外高端市場刷了一波存在感。


段馬樂諮詢


聯想其實很不錯的,現在服役了兩年的樂檬X3除了後置攝像頭不能對焦以外其他方面很良好,系統也流暢。給大家分析一下

聯想手機本來群眾基礎是有的,當年智能手機剛剛開始普及的時候,跟隨運營商的腳步,賣出去很多,後來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品牌出現後,聯想也在積極跟進,推出了樂檬的品牌,產品設計能力也挺不錯,推出了很多不錯的產品,再後來推出的ZUK更是口碑良好,ZUK的產品性價比十足,設計很漂亮。


再到後來,收購了moto.主打高端路線,想利用moto的口碑和品牌影響力提升自己品牌的含金量,本來計劃是很不錯的,奈何moto在國內難堪大任,已經日薄西山,國內的新品牌成長迅速,已經快速站好位置了,想虎口奪食已經很難了。

聯想的失敗在於品牌定位不明確,三天兩頭換品牌,放棄了本來可以發展很好的樂檬,ZUK.把重心全部放在moto上,moto雖好,但是外觀設計不討人喜歡,價格也不親民,沒有主推的賣點,自然行不通。


反觀華為,同樣的中華酷聯,早期一樣有運營商渠道,後來一樣的學小米線上營銷,再後來也是一樣的推出自己的互聯網品牌榮耀,但是人家一直沒有換品牌,沒有朝秦暮楚,成功把華為做成高端品牌,不斷創新,外觀漂亮,有賣點,自然能成功。

最後希望聯想能振作起來吧


收媳婦情人失足少女


要說老手機品牌復興,做的最好的還是諾基亞。

不過諾基亞復興也是走了不少彎路,也有人說是戰略,比如諾基亞6,高通驍龍430賣1500+,在國內都在罵,但是這款手機除了處理器沒有別的短板。

而在今年諾基亞一口氣發佈了三款新機,無論是配置還是硬件還是價錢都很帶勁,起碼市場反響還是很不錯的。而且有了情懷的諾基亞,打起情懷牌也是穩得,復刻了諾基亞3310,賣得也不錯。

再看看摩托羅拉,直接被聯想打造成了高端,每年都是叫好不叫座。

比如moto有摔不壞的屏幕,楊元慶當眾摔手機,然後呢?告訴我們要賣5000多,感覺很棒,但是沒用。因為現在換個屏才幾個錢,換手機是因為屏幕嗎?、

MOTO現在在做模塊化,這個是不是未來的方向還不清楚,但是總體情況不樂觀。首先為了模塊化就必須吧手機做薄,這樣就會導致電池容量小,續航時間短。第二,套上模塊化之後體驗不如專業的設備,好處就是攜帶方便。

第三,價格昂貴。

有這個錢為什麼不買專業的呢?就是有錢的不需要,沒錢的買不起類型。MOTO還是不適合大眾,而諾基亞卻做的很好。


TASTER


哎其實我在頭條系垂直主攻的還是NBA的,就無聊隨便答了一個問題。沒想到我在數碼方面的驚人才學還是被廣大群眾發現了,那我就來回答一下問題吧。

當初微軟跟諾基亞合作,外國的高管說他們兩個火雞變不成一隻雄鷹。同理摩托羅拉跟聯想合併也是,兩隻麻雀變不成一隻鳳凰。

1x1=1,首先當時的聯想跟摩托羅拉都屬於日薄西山的狀況,一般合作能成功不是強強聯手,就是大吃小。你很難看到兩家不受待見的公司合作後完成蛻變。



聯想一直以來被稱為美帝的聯想,相比其他公司國內低價、國外高價的策略,他是反過來的。在推崇民族自豪感的今天,此等忽略人民情感的做法當然受不到消費者的喜歡。

第二說說聯想的管理層,這可能是電子界最混亂的管理層了。在沒有了集體採購,依靠終端消費者的今天,他讓我們看到了落後的一面。事實證明會爭權不一定會做事。

品牌制度混亂,今天一時興起創立這個品牌,第二天又隨性把他關閉,做事跟過家家一樣不帶思考的,隨性而來。沒錯我說的就是zuk。



可怕的是萬萬沒想到最後聯想連自己都否定了,直接放棄了自己的品牌,主打起了摩托羅拉。沒有消費者會去買這樣一家混亂不堪的廠家的產品的。

再來說說摩托羅拉,n年前我的第一臺安卓智能手機就是摩托羅拉的里程碑。那時候確實吊,秒殺蘋果的3gs。摩托羅拉在安卓時代最輝煌的估計也就那陣子了,里程碑加上戴妃火的一塌糊塗。


結果很快蘋果推出了跨時代的iPhone4,三星也推出第一款爆款9100。摩托羅拉隨之迎來了漫長的衰弱期。很長一段時間他們再也沒有了拳頭產品,然後他們被谷歌收購了,然而谷歌看重的並不是他的手機項目,而是他的專利。

收刮完專利後谷歌就不想再養這個部門了,這時候接盤俠聯想來了,開開心心的把人家不要的手機部門娶了回家,然後當仙子一樣捧著。

然後推出了一系列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模塊手機,以為能引領新一代的潮流,隨之消失在了全面屏的大潮中。


這樣一家如此混亂的公司如何能戰勝華為?

相比聯想華為的策略十分的明確,為了對付線上銷售的小米推出了榮耀系列,現在的榮耀系列直接成為了互聯網銷售第一品牌。相比聯想他們不會憑著感覺,憑著一時興起去做事。

何況相對其他國內的廠家華為擁有最大的優勢就是他們的麒麟處理器,正是憑藉著它華為登上了國內第一的寶座。

只有擁有自己的芯片才不會被制約,小米就是最好的例子。每一代小米旗艦都要跟三星去搶處理器,可問題是三星是代工廠,高通的處理器自然悠閒給了他。這樣的結果直接造成了小米前期的產能嚴重不足,缺貨、耍猴成為了制約小米最大的瓶頸,等到小米掌控處理器產能時,該處理器已經滿大街了。這種PPT手機嚴重影響了小米前期衝量的可能。

所以如果國內廠商無法在處理器上取得突破是沒辦法去戰勝華為的。聯想?根本就沒有人在乎他。

歡迎關注我!我會在評論回覆你的發言的。


機智的林半仙


收購是拿不到核心技術的,自古以來就沒有買來的技術,只能靠自己研發。聯想收購摩托羅拉能拿到什麼?專利和技術都在谷歌手中,聯想就買來個品牌而已。谷歌還是會做生意,整體買了摩托羅拉,然後將作用不大的品牌資產部分再扔給聯想,聯想就是個撿破爛的。無論是諾基亞還是摩托羅拉,都是功能機時代的產物,早已不適應智能機時代了。

華為的研發投入

1996年,華為就給自己定下了紀律,按照銷售額的10%提取研發費用。尤其是在5G上,華為更是投入重金。華為2009年就開始了相關的研究,2018年華為5G研發相關的投入約50億元。在全球10多個城市,華為有超過5000名研發人員進行5G產品開發。所以2018年2月25日,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為發佈世界第一款5G芯片和終端也就不奇怪了。

聯想的研發投入

為什麼最近一兩年,聯想似乎在走下坡路,市場份額被蠶食,全球PC的霸主地位不穩固。筆者覺得根本原因是聯想在研發上面的投入變少了。根據一些統計,從2006年至2015,聯想在研發上的投入從沒有超過3%。聯想以前也是有總工程師崗位的,但是在1995年給撤銷了。

聯想的買買買

聯想似乎信奉收購,最早通過收購IBM的PC業務進軍全球化,一度奪得全球PC霸主的地位,但是好景不長。現在人們的注意力轉向了移動端,PC的市場在逐漸萎縮,聯想的收入也在萎縮。為了在移動時代有所作為,聯想又收購了摩托羅拉,可惜這次收購沒能讓聯想進入前列,收購這一招不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