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誘殺韓信的時候,韓信的親兵為什麼沒來救他?

捌卦局


當然不會有,因為韓信在被殺時,就不可能有“親兵”。

韓信被殺時,在朝中沒有職位,以淮陰侯的爵位閒居,他的死去,實在從齊王遷楚王,又廢楚王爵位之後多年。

他被廢楚王爵位,見《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韓信)為王,徙楚,坐擅發兵,廢為淮陰侯。

也就是廢黜他楚王爵的罪名是“擅發兵”,這時候,劉邦沒有殺他。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

漢十年,陳豨果反。上自將而往,信病不從。陰使人至豨所,曰:“弟舉兵,吾從此助公。”信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欲發以襲呂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報。

翻譯一下, 就是陳豨在漢高帝十年反叛,劉邦親自帶兵征討,韓信因為生病沒有從軍。韓信偷偷派人到陳豨處,告訴他,你舉兵造反,我在關中幫你的忙。

韓信就策劃,讓自己的家臣晚上作偽詔,赦免長安各個官署的刑徒和官奴,武裝起來襲擊呂后和太子,部署完畢後,等待陳豨的回覆。

可見,此時韓信謀反,也沒有所謂的“親兵”幫助,而是用他淮陰侯國的家臣,矯詔發刑徒。

而他的謀劃被自己的舍人的弟弟舉報,呂后和蕭何就要平叛,解決方式是:

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彊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

翻譯一下,就是呂后想召韓信入宮,又怕他的同黨不讓他入宮,所以和蕭何一同設謀,詐稱劉邦派人報捷,說陳豨已經被抓獲殺死,讓列侯群臣都去朝賀。

蕭何特意對韓信說,哪怕病著,你也得勉強入宮朝賀,等到韓信入宮,呂后讓武士束縛韓信,將其斬殺在長樂宮鈡室。

注意,韓信為什麼會被忽悠入宮呢?

不是因為和蕭何關係好,而是如果消息是真的,陳豨敗死,他在長安的謀反計劃根本成功不了,而且,此時也不具備即時發動反叛的條件,即沒有辦法偷偷赦免那些刑徒,也就是他手裡沒人。

所以,在蕭何的逼迫下, 不得不入宮。

至於說有些人想象的,韓信作為統兵大將,帶兵多年,身邊就沒有親兵嗎?

恰恰相反, 他手裡的親信力量真的少得可憐,一方面是西漢的制度不允許列侯有兵甲,比如日後周亞夫被抓的理由之一,就是他兒子買了一堆陪葬用的鎧甲,這些鎧甲就是樣子貨,還要汙衊他謀反,地上不反,地下要反。

韓信這個重點監控對象手中,哪怕有兵,也沒有武器。

而之前韓信領軍的歷史上,種種跡象表明,他連親信的兵都沒有。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

漢王跳,獨與滕公共車出成皋玉門,北渡河,馳宿修武。自稱使者,晨馳入張耳、韓信壁,而奪之軍。乃使張耳北益收兵趙地,使韓信東擊齊,漢王得韓信軍,則復振。

這裡說的是漢三年時,漢王劉邦和夏侯嬰一起詐稱使者,早上馳入韓信軍中,奪兵權。

更細緻的過程見《史記·淮陰侯列傳》:

六月,漢王出成皋,東渡河,獨與滕公俱,從張耳軍修武。至,宿傳舍。晨自稱漢使,馳入趙壁。張耳、韓信未起,即其臥內上奪其印符,以麾召諸將,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漢王來,大驚。漢王奪兩人軍,即令張耳備守趙地。拜韓信為相國,收趙兵未發者擊齊。

劉邦出成皋,渡黃河,就和夏侯嬰倆人,在張耳、韓信駐軍的修武,夜宿驛站,早上自稱漢使,進入了軍營,當時兩人未起床,就在其“臥內”,也就是臥室,奪其印符,又召見諸將,變更部署,等倆人起床,才知道漢王來。

細思極恐吧?如果劉邦是來砍韓信和張耳腦袋,直接在臥室一刀下去就夠了,所謂的防禦完全形同虛設,只能說明, 韓信身邊的所有戍衛力量,都是劉邦的人,對他隨時生殺予奪。

最重要的是,這是一次,等到垓下之戰打完,劉邦又一次馳入齊王壁,奪齊王軍,也沒有受到任何阻礙。

這一切都說明,韓信雖然打了很多勝仗,其兵權,自始至終,都實際掌握在劉邦團隊手中,隨時都能拿走,而他也沒什麼真正的親信兵馬。


劉三解


誘殺韓信是呂后做的事,並非劉邦。劉邦當時帶兵去平定陳豨叛亂去了,回來呂后就已經誘殺了韓信。至於韓信的士兵部下為何沒來救他,那就更簡單了,在垓下之戰後韓信就被劉邦奪了軍權。



項羽自刎於烏江之後,劉邦到了定陶。就直入韓信大營,收繳了他的兵權。而且把把韓信改封為楚王,楚國是項羽的地盤,韓信作為滅楚的大功臣,肯定是沒人擁護他的。


後來因為鍾離昧投靠韓信,韓信把他殺了,把首級獻給了劉邦。劉邦就綁了韓信,韓信說:“果如人言,狡兔死 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天下已定,我固當烹”。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劉邦也不好意思殺他了,就把他貶為淮陰侯。

後來韓信挑唆陳豨叛亂,劉邦親自帶兵征討。韓信託病沒有跟從,策劃叛亂。後來被人告發,呂后聲稱劉邦已經平定了叛亂,請大臣們上前來祝賀。


要說韓信腦子也瓦特了,你都打算叛變了,還來祝賀什麼。就這樣韓信傻乎乎就去了,到了地方蕭和就命人綁了韓信。並在長樂宮誅殺了他。


漁耕樵讀


漢六年十二月,劉邦接到舉報,說楚王韓信謀反。

遠在關中的劉邦倒吸一口涼氣,對於韓信的本事,劉邦是清楚的,就在大約半年前,劉邦還曾當著群臣的面,把韓信一頓誇,劉邦當時的原話是:

「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可見,在劉邦心目中,韓信的本事該有多大,本事這麼大的一個諸侯王謀反,劉邦該怎麼辦呢?劉邦獨自解決不了,便把韓信被舉報謀反的事拿到朝會上去談,當初跟著劉邦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將,幾乎眾口一詞地說,打他韓信。

對於這個結果,劉邦並不滿意,所以,劉邦又去請教高參陳平,陳平給劉邦出了一個計策,叫劉邦假裝遊覽雲夢,於陳地會會諸侯王,作為諸侯王的韓信,必然會去,到那時,只需要一個大力士,就能把韓信給擒住。

劉邦覺得,陳平果然沒讓他失望,又給他出了一條好計策,就按陳平說的辦。

而可憐的韓信,也正如陳平預料的那樣,被劉邦擒住,韓信被擒後,總是在囚車中喊冤,說劉邦對他進行殘酷地政治迫害,說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敵國破謀臣亡,他韓信功勞太大了,因此理應被烹殺。

韓信整天叫喊,把劉邦叫得心煩意亂。

那麼,問題來了,韓信無端地被劉邦誘捕,為何韓信的心腹沒有來救韓信呢?

說起來,這個問題可能比較殘忍,事實的真相怕是,當時的韓信還沒有得力的心腹。

從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來看,韓信這一生,參軍前所扮演的只是一個被人討厭的角色,在項羽軍營中的時候,也只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的執戟郎而已,幾乎沒什麼朋友,在漢軍中突然被提拔為大將軍,也成了其他將軍眼中的攔路虎,縱使後來,韓信通過自己的能力證明了,他的確是那個出類拔萃的人,但那些跟在他身邊的將軍們,也只是佩服他的能力罷了,更要命的是,跟在他身邊的將軍們,幾乎都是劉邦的心腹。

也就是說,在韓信從底層走到人生巔峰時,幾乎沒什麼朋友,更談不上心腹。

當然了,韓信的人品不爛,要說一個朋友也沒有,那也是不客觀的,據記載,曾在霸王項羽帳下效命的將軍鍾離眜,便是韓信的好朋友。

可惜啊,在有人舉報韓信謀反時,鍾離眜正在韓信的王府中當座上賓,而當韓信得知劉邦將會諸侯於陳的消息後,便把鍾離眜的腦袋砍了,拿去獻給劉邦了。

韓信如此對待好友,還會有人拼死為韓信效命嗎?還會有人在韓信失勢時拼死營救韓信嗎?不可能的。

參考資料:《史記·高祖本紀》、《史記·陳丞相世家》、《史記·淮陰侯列傳》


遙望燕園


首先,這個問題存在錯誤,誘殺韓信的不是劉邦,而是蕭何欺騙,陳平設局,呂后滅殺。劉邦當時正在外面親率大軍討伐叛將陳豨,回來之後才知道韓信被殺的事。

至於韓信親兵未至,首先要考慮兩個問題:

一、韓信被殺的歷史背景

公元前196年,是漢初最血腥的一年,這一年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先後被殺,漢初的三大軍事頂樑柱全部都被劉邦清洗。這是劉邦一場有預謀的政治變局,但他因為在征伐英布之後,次年也離開了人世。呂后當權,宗室傾微,這才這一年完全體現出來。



公元前196年9月,陳豨正式自稱代王,對抗朝廷。劉邦率領大軍親征陳豨,此時京師空虛,精兵強將大多已被劉邦抽走。《史記》上記載,韓信曾與陳豨密會過,讓陳豨在外面起兵造反,自己在京師內解放刑徒,攻打皇宮,裡應外合。

後來,由於韓信的家臣告密,呂后與蕭何欺騙韓信入宮,在長安未央宮被殺。這一一系列的策劃都是在秘密中進行的,外人根本不得而知。就算韓信的家臣想要反難,也早已被御林軍剿滅。家臣在漢代已經變了味,早已沒有春秋戰國時代士為知己者死的覺悟,甚至侵佔主人家產或私通小妾,漢代有很多權臣人物莫不是栽在這上面。



韓信這個人有嚴重的性格缺陷,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他的驕傲來自於他的能力、他的戰功,對待劉邦舊部(豐沛集團)非辱即罵。即使被廢為淮陰侯,也不知道收斂性子,夾著尾巴做人。比如在街上遇到樊噲,樊噲起身禮拜,甚為恭敬。他依舊當起楚王範,對樊噲辱罵。早知道,現在的韓信爵位與樊噲相同,而樊噲是當權者呂后的妹夫,皇親國戚,又手握實權,正是春風得意之時。韓信不過是官場失意,還處於危險期、觀察期,這種行為很容易得罪人。

而這時的漢朝,武將的地位已經下降,儒生的地位急劇上升。那些開國功臣並沒有完全佔據朝廷大權,還有第二批不是和韓信一同出道的當權者,自然不會對韓信感冒。



韓信是一個愚忠的人,他感謝劉邦的知遇之恩,蕭何的推薦之恩。所以,對於這兩個人是毫無保留的信任。即使當時到了楚漢戰爭關鍵期,他可以三分天下,也都毅然站在劉邦這邊。其實,個人而言,韓信之前的所有功勞已經完全抵消掉劉邦、蕭何二人的恩情。但他依舊選擇相信劉邦,直到死後才後悔明白當時手下的用意。

而劉邦三奪其兵權,廢其王位,在雲夢澤傻乎乎被擒,他依舊相信劉邦,因為這幾次都是他能成功起事的機會。蕭何騙他進宮朝見,他依舊相信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二、韓信的部將、親兵去哪兒了?

韓信一生有三次被劉邦奪取兵權。第一次是攻滅魏趙,收編降兵。當天還在睡覺中,劉邦蔥彭城戰場逃回來,收繳了韓信的兵權。第二次是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這是韓信軍事生涯的巔峰,此戰剛滅掉項羽十萬大軍,還未清掃戰場,追擊餘孽,當天夜裡就收繳了韓信的兵權。還把韓信從齊王改封為楚王,奪走了他手下訓練有素的嫡系部隊。

第三次是劉邦借陳平之計巡遊天下,到了楚國把韓信捉拿,廢為淮陰侯,韓信的親兵徹底斷絕,還搭了好友鍾離昧的性命。劉邦三奪兵權,讓韓信沒有了嫡系部隊。任由他軍事才能再卓越,沒有人也起不來大風大浪。



韓信的手下在歷史上記載不多,大多是豐沛集團的人作為他的部將。而豐沛集團的人只是敬佩韓信,效忠的是劉邦。樊噲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曹參、灌嬰、孔聚、陳賀等都是曾是韓信的老部下,對主帥韓信還是比較尊重的。即使韓信落難,也不敢對其不敬。

如常山王張耳是韓信的副將,韓信又表薦他為趙王,兩者關係不錯,可惜張耳年齡很大,在公元前202年就去世了。而繼任者張敖又是劉邦呂后的女婿,在公元前199年因貫高謀刺被廢。趙相陳豨是韓信的老部下,聽信韓信之謀起兵造反,牽制了漢軍的主力,可惜兵敗被殺。所以說,趙王一系早已不成氣候。



韓信手下有兩大謀士,一個蒯通,一個是李左車。蒯通在楚漢戰爭關鍵期苦心勸說韓信自立,因為韓信不接受他的意見,擔心日後連累,便離開了韓信。李左車是趙國名將李牧的孫子,在韓信滅趙後被招為幕僚。李左車是被低估的軍事家,韓信對他推崇備至,從諫如流。後來,劉邦為了分解韓信的勢力,把他調到太子劉盈的門下,教太子訓練兵馬。韓信被殺後,他也退出了朝堂,過起了隱居生活,可見他與韓信的深情厚誼。在當時的軍事家中,除了韓信,無人能及。


慵懶國王


話說韓信的一生是“生死兩婦人,成敗一蕭何”。

韓信的母親生了韓信,呂后卻殺了韓信。

韓信的成功是蕭何力薦給劉邦拜了大將軍,而韓信的徹底失敗,同樣也是因為蕭何。蕭何給呂后獻策,誘騙韓信入長樂宮,在鍾室被呂后斬殺。

韓信被殺時,他的親兵為什麼不來救他呢?因為韓信被呂后斬殺時,他們根本就不在場,也不知道消息,也就不會來救韓信了。即使來救,也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按照《史記·淮陰侯列傳》的記載,韓信在楚王任上,因為收留項羽舊將鍾離眛的事件,已經被劉邦完全奪了兵權,被降為淮陰侯,軟禁於當時的漢都城洛陽。

韓信在洛陽與陳豨密謀造反。陳豨果然造反,劉邦御駕親征,韓信託病未去。

韓信在洛陽,與家臣密謀響應陳豨。他們準備在夜間假傳聖旨,赦免“諸官徒奴”,一起去襲擊呂后和太子。由此可見韓信家臣親兵並不多,所以,才要聯合“諸官徒奴”。

韓信謀反的事情,被人告發給了呂后。

呂后知道後,就想召見韓信問明情況,但“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呂后對韓信的黨羽,包括親兵家臣已經早有防備了,才找蕭何密謀。

呂后聽從了蕭何的建議,準備誘殺韓信。她假稱劉邦已經平息了陳豨叛亂,讓百官朝賀。韓信到賀時,呂后自稱生病,讓蕭何把韓信宣入長樂宮接見,並趁機“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之後又“夷信三族”。

呂后斬殺韓信是預謀好的,並且行動果斷迅速,韓信的親兵家臣在韓信死的時候毫不知情,當然也就不會前往營救了。

韓信造反存疑

很多人研究過韓信之死的歷史後,認為韓信在洛陽並沒有造反之心,完全是劉邦想借呂后之手除掉韓信。

韓信和陳豨密謀之事,都是“欲加之罪”,而司馬遷處於漢朝,即使知道了實情,也不得不按照當時的官方認定來寫。

如果韓信真的沒有造反之心,那麼呂后讓他去朝賀,更是一點戒心都沒有了,那麼他的親兵更不會有所行動了。

歷史真真假假,但是韓信被呂后算計了,應該是千真萬確的。而韓信的親兵,在韓信死後,應該也被解散或者收編了。


奕天讀歷史


世人都知道一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最大的失誤是不聽其謀士蒯通言,最終死於婦人之手。

韓信實際上是被呂雉、蕭何誘殺,劉邦授意。


(韓信)

劉邦對韓信的殺心在滎陽的時候就埋下了。當年項羽因為糧草不足與劉邦議和,但是劉邦在項羽走後馬上就殺了個回馬槍,命彭越,韓信與自己三面夾擊項羽。當時劉邦因為過於急功近利被項羽圍困在了滎陽,而此時韓信攻下齊地,派人前來與劉邦說“齊人反覆無常,無王侯鎮之,恐生不測,望漢王封我為假齊王鎮之。”當時劉邦聽了當即怒從中燒,日夜盼著他來救援,卻等來了他討封的使者,正要開口罵他祖宗十八代,一旁的張良馬上附耳過來說“眼下形勢,救援事大,封王事小,漢王不如賣個順水人情封其為齊王,替您管理齊地,再命其調遣軍隊以解當下之急。”劉邦當即恍然大悟改口對韓信使臣說“既已平定齊地,大丈夫封則為真王,何為假王?!”於是封其為齊王。也是此次,韓信有股子落井下石的意思令劉邦心懷嫉恨。等到劉邦與韓信於垓下聚殲項羽後,馬上沒收了韓信所有軍權,轉封其為楚王,讓他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楚地去。




(劉邦)

當時,劉邦打敗項羽後,項羽敗將鍾離昧轉投了韓信,韓信與之頗為交好。但是劉邦素來怨恨鍾離昧,覺得韓信與鍾離昧意圖不軌,便以遊覽楚地為由打算討伐韓信。韓信與鍾離昧準備聚兵抵抗,但是韓信又感念劉邦知遇之恩,覺得劉邦不會偏聽偏信懷疑自己,於是與鍾離昧商量此事,鍾離昧從韓信言辭看到了韓信悲哀的結局,婦人之仁,於是自殺。韓信提了鍾離昧人頭見劉邦,但是還是被劉邦以意圖不軌為由緝拿。此時韓信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

“果然如世人所言:漢室興,良臣滅;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劉邦則以有人密告其謀反為由,將其押解回洛陽。但是,劉邦並未對韓信痛下殺手,而是赦免了其一切罪行,貶為淮陰侯,謫居洛陽。

可以說,劉邦是不懷疑韓信的忠誠的,但是忌憚其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克的能力,把韓信帶回洛陽也有圈禁他的意思。

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後,為免其再遭劉邦猜忌,明哲保身,稱病不朝,也不伴駕,為防遭小人構陷,對結黨營私敬而遠之,加上韓信性格孤高自傲,不屑與俗人為伍,所以,其在洛陽,鮮有親信,死時封地楚國千里迢迢,鞭長莫及。

後劉邦帶兵外出平陳豸希叛亂時,韓信被殺。至於被殺原因我們無處知曉。

有一事可以確定,必定與陳豸希有關。其曾為韓信部將,惟韓信馬首是瞻,大概是有人對劉邦吹了什麼風說韓信將與其裡應外合造反,於是劉邦為以防萬一,授意呂雉與蕭何殺掉韓信。韓信曾被劉邦封為齊王,有五不殺的特權,“頂天立地於天地,未有刀斧加於身!”,既能見到天的地方不殺,腳踩著地的地方不殺,能見到劉邦的地方不殺,沒有捆他的繩,沒有砍他的刀。

因此有學者說劉邦礙於天子一言九鼎,所以當初從楚地捉他的時候沒殺他。現在恐生不測,授意呂雉、蕭何,讓他們用計策殺了韓信。

(蕭何)

計策為以頗得韓信信任的蕭何為引,假借有使臣從陛下處歸來“陛下誅殺了陳豸希,召群臣朝賀,淮陰侯您雖多病,還是應該朝賀,免去陛下聽信陳豸希與您勾結的疑慮。”


(呂雉)

韓信一進宮,就被呂雉關在鍾室,密不透風,上不見天,鋪滿地毯,下不見地,被一大群宮人圍毆至死,懸掛於大鐘之下。可謂是應了五不殺的諾言。


不書公子


糾正一個錯誤,韓信不是被劉邦給殺掉的,而是呂后聽了蕭何的建議後殺死了韓信。

下面我們說說,呂后為何要殺韓信?韓信的親兵為何沒有來救他?

在漢朝的時候,諸侯王是有自己的軍隊的,像比王低一級別的侯爵,是不可以養軍隊的。在韓信被殺的時候,那時候他的官職是淮陰侯,也就是說,那時候的韓信手裡根本沒有兵。

韓信有的頂多是幾百個家奴而已。所以,在他被殺的時候,肯定就沒有親兵來救他的說法了。

那麼呂后為何要殺掉韓信呢?

根據史記上的記載,說的是韓信要謀反。

韓信到底要怎麼謀反呢?

史記上記錄的是,韓信聯合陳豨一起造反。

據說,當年劉邦讓陳豨去代地當相國的時候,陳豨見了韓信一面。

韓信就告訴陳豨,你去的那個代地,是兵家必爭之地。在那個地方任職,很容易引火燒身。而陛下又是一個多疑的人,當第一個人向陛下說你陳豨要謀反的時候,陛下可能不會相信。

但是,第二個,第三個都來告你謀反的時候,那陛下肯定會親自率領大軍去討伐你的。

陳豨最佩服的人就是韓信,因為韓信是料事如神的大將軍,他早已把韓信視為了偶像級的人物。

聽韓信這麼說,他就問韓信,若是以後事情真像你所說的這樣,我該怎麼辦呢?

韓信告訴他,那你就真的反了,到時候我也會在都城配合你。

一旦劉邦帶著大軍去討伐你之後,我就會集結家裡的傭人,然後趁著長安城防守薄弱的時候,殺進城去把姓劉的都給殺光。這樣我們的大事就成了,漢家的江山就斷送了。

這不是在漢十二年,陳豨果然反了,然後,劉邦帶著大軍去討伐陳豨,期初劉邦是有讓韓信一起去的,韓信說身體有病去不了,劉邦也就沒有在堅持。

劉邦出發不就,呂后就得到了韓信要謀反的消息。

原因是韓信手下的一個家奴犯了法,被韓信抓了起來,關進了監獄。但是,不知怎麼,這個家奴竟然跑了,還跑到皇宮告訴呂后,韓信要謀反了。

呂后得知情況,十分的著急。她立刻把蕭何給叫到了宮中,商議對策。

蕭何告訴呂后,其實這件事也挺容易辦的,就說陛下已經滅了陳豨,凱旋而歸了。為了慶賀,需要讓文武百官全部來到宮中給皇帝道喜。只要韓信一來,派幾個大力士把他給捉了,殺害不就行了嗎?

呂后一聽,這個計策確實不錯,但是,韓信會相信嗎?

呂后一連派了幾波人去請韓信,韓信都不去,說自已身體有病,不能外出。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蕭何親自出馬去叫韓信了。

別人的面子韓信可以不給,但是蕭何的面子他不能不給,因為若不是蕭何當年推薦他,他也就當不了大將軍,當不了大將軍也就沒有建功立業之說了。

所以,當蕭何來到韓信的府上之後,韓信就跟著蕭何到了末央宮。韓信之所以相信蕭何,是他認為蕭何是自己的好朋友,不會加害於他的。

可是,當韓信的腳一踏入到末央宮,他就被抓了。

這時候他在回頭看蕭何去,蕭何跑的早已無影無蹤了。隨後,韓信被呂后滅了族。

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雖然史記上是這樣記錄韓信因為謀反滅的族,但是,史學家一般都不相信這件事。因為即使當年韓信和陳豨有商議謀反,那也是他們兩個人之間的事情,最後兩個人都被殺了,司馬遷是如何知道的這件事。

所以,很多人推斷,這可能就是徹徹底底的一場陰謀。你覺得呢?


史學達人


呂后和蕭何干的事,關遠在北方平亂的劉邦什麼事?


劉邦去平叛,不知道呂后主謀殺韓信。劉邦是有殺異姓諸侯王的心思,只是找不到合適的機會,一時下不了手。呂后殺韓信,再殺彭越那可是鐵板釘釘的事。

劉邦在雲夢捕捉韓信,只用了幾個大力士就把韓信捆梆起來象棕子。楚國那麼多兵將,動都不敢動,為什麼,這是設計好了的程序。後來被降為淮陰侯。從此,韓信稱病,大家都曉得是怎麼回來,只是這層紙沒捅開而己。


呂后與蕭何密謀,讓蕭何去告訴韓信:皇帝在前線打了勝仗,所有的臣下都要去祝賀。你雖然有病,但這種事也要抱病去走一趟才是為臣之道。韓信一聽,也就二話不說,就去了。這時的淮陰侯是又無權又無勢正受眾人白眼的人。去祝福皇帝大捷,也帶不了幾個人。到了宮門,慣例是隻有他一個人入內,其餘的人留在外面。人一進,門一關。完了,該捉該殺,門外乾著急,大多數是一同燴了。還能救他韓信?後來的宦官殺何進,王允殺董卓,門一關,縱有兵將也奈何不得。


劉一千五


“驚堂木一響,有書君開講!”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有書君。


上回我們說到劉邦殺掉韓信之後是否很後悔?這回我們要討論的話題是:


劉邦誘殺韓信的時候,韓信的親兵為什麼沒來救他?兩個問題都是劉邦殺韓信,看來題主咬定是劉邦下旨除掉韓信的了。


但是歷史上真正殺掉韓信的是呂后,誘殺之計的創造者是蕭何,兩者都與劉邦無關(劉邦:朕不背這個鍋)。



不過可能是更多的人認為如果劉邦不在背後默許,即使是呂后、蕭何之流又怎麼敢私自對開國功臣韓信動手呢?

這個問題我暫且放下不談,單講韓信被殺之時,為什麼他的親信們沒有來救他?其實我感覺這個問題問的略有毛病。


因為韓信是被呂后和蕭何騙到長樂宮殺掉的,而誘騙韓信的藉口是:劉邦已經平息了國內的一些叛亂,讓文武百官前來道賀。


這樣的場合,韓信的親兵自然是不可能進出的。而且就算是能進出,他們又不知道韓信此次一行會丟掉性命,又怎麼可能會提前準備跟隨前往呢?


而等得到韓信被殺的消息之後,就算是想救也晚了,如果過去報仇相當於自尋死路!


為什麼說韓信的親兵如果替韓信報仇是自尋死路?韓信曾在洛陽的時候與自己的心腹密度造反,要讓陳豨為先鋒,他們再接應。


結果陳豨是個直爽人,果然就造反了,劉邦親自出徵帶兵鎮壓。韓信一看,我要是去了我幫誰啊?這老陳的脾氣也太急了!乾脆裝病吧。於是假裝託病沒有跟隨劉邦去出征。



後來韓信覺得明著幫陳豨是行不通了,不如暗著來。


他們想趁夜假傳聖旨,釋放獄中那些對朝廷有恨意的獄卒,然後共同除掉呂后和太子。結果不巧這計劃又被人傳給了呂后。所以明的暗的都沒反成,最後自己賠掉了性命。

如果說韓信的親兵數量真的是很多的話,以他的戰鬥力完成可以起義造反,朝廷應該會像對待祖宗一樣供著他。


但是他造個反又得聯合陳豨,又得和親信密謀放出獄卒一起來幹,可見韓信根本沒有多少親兵。


所以在韓信被殺之後,就算是他的家臣和親兵們有報仇的心,也沒有報仇的膽!


有書博物館


這個過程是這樣的。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先策動陳豨造反,他準備接應。但是他的造反的計劃被門人的弟弟揭露了。

(韓信)

於是,蕭何和呂后合計除了韓信。當時,劉邦帶兵去打陳豨,不在長安。蕭何找到了韓信,欺騙他,劉邦已經得勝班師,就算有病,也應該帶病去祝賀,這是討便宜的事呀。韓信也是死催,有條件時不聽蒯通之言,對蕭何倒是言聽計從的。

韓信就這樣被騙到皇宮,進皇宮自然不能帶人,所以一進去就被武士抓了起來。然後,呂后讓人把韓信殺死在長樂宮的鐘室內。



傳說,劉邦曾與韓信有商定:對韓信“三不殺”:見天不殺,看法不殺,見鐵器不殺。所以,在韓信吊在長樂宮的鐘室,用竹槍刺死。當然,竊以為,在中室殺人,比較大的動靜也可以“掩人耳目”,不讓宮中的韓信的同黨警覺,順利除掉韓信。

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