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們後天的能耐是怎樣練成的

老闆之所以成為老闆,很大程度,源於他們的與眾不同的觀察、思考、見解、習慣和行動力,以及現實世界中一貫積累起來的學習力,這可能是老闆最厲害的稀缺資產。

→老闆做事的目的性很強。

可以這麼說,天下幾乎所有有點能耐的老闆,做事的目的性都很強,他們知道優先秩序。這是因為,老闆們知道自己最想要什麼,過程必須捨棄什麼,知道有麻煩,或許還有更多不可預知的事情,他們都比較理性,懂得如何以較小的成本,最短的時間,先拿到比較容易實現的東西,然後,再集中力量,直奔做事的目標。他們不會去考慮過程當中兼顧不到的利益,而是抱著“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最終得到自己最想要的東西。

老闆們的目的性,以及成本與效益,在他們眼裡,通常都這樣想:我這麼快拿下這樣東西,雖然花了一些錢,成本大了點,但時間短,見效快,可以馬上啟動項目,只要抓住時機,把做事的費用,全部攤到項目中去,最終拿下項目,市場開花,效益自然是很可觀的。俗話說得好“羊毛出在羊身上”,老闆們多半會這樣算賬。

我舉一個例子。90年代初,我在廣東一家地方投資的大型電子企業做高管時,就遭遇到企業因缺乏電視機裝配許可證批文,而不能以自有品牌裝配出口的麻煩事。怎麼辦?活人不能被尿憋死,老闆是個聰明人,他一邊厚著臉皮求港商的有牌照許可證的港資企業幫他做代工製造(OEM),繼續借船出海,拓展海外市場;一邊第一時間組織人員跑北京公關拿批文,兩條腿一起走路,結果是,這邊港商生產線幫老闆做足6個月的貼牌生產,那邊半年的政府公關,批文也拿到了,什麼都沒耽擱。

如果老闆做事的目的性不強,而是按照傳統企業,一切等拿到許可證批文時,再開始裝配生產,估計黃花菜都涼了,銷售旺季過去,還有什麼經濟效益?

老闆們後天的能耐是怎樣練成的

→老闆做事很講效率。

可能很多外行人,看不清老闆的一些做法是矛盾的。為何有時老闆們特別捨得花錢,有時又非常得省錢?這是為什麼?其實就是一個投入與產出的效率比問題。我還是舉一個手機與彩電生產線的作業效率的例子。

廣東有一家很有名的彩電和手機生產大廠,高層在討論是純粹進口手機和彩電生產線好,還是購買國產品牌手機和彩電生產線好時,出現很大的分歧,有的說便宜是硬道理,可以節省大量的資金成本,把剩餘的錢用到更多的地方去,有的說,進口的生產線雖然貴,但質量好,壽命長,算下來也虧不了多少。

最終還是老闆請來採購專家及運營專家,一起計算採購成本與運營效率的本益比,最終老闆拍板,全部購買進口的生產線,理由就是進口生產線,單班產量可以高3-4倍,而且,使用壽命長,維修成本低,效率就是金錢的口號。可能就是這樣來的吧。

老闆們後天的能耐是怎樣練成的

→老闆做企業懂得迂迴前進。

記得成語裡,有個詞叫“曲徑通幽”,哲學上也有一個“螺旋式上升”的理論,甚至民間還有“九九歸一”的說法,我想,都不外乎說一個道理:凡事真的需要迂迴曲折,繼續向前。我想,老闆們對這個規律,一定玩得淋漓盡致。

政府裡的人和事,很多可以用迂迴前進來形容,可謂恰如其分。但現實中,有一家企業的例子,可以說,是最能詮釋“迂迴前進”這句話的。

這也是廣東的一家超大型企業,早年原本是一間很不起眼的地方集體所有制企業,後來做大了,地方政府為了公司治理,打造地方品牌,激勵管理層進一步做大做強,就鼓勵企業改制,一來可以激勵管理層,二來政府有業績,也算是好事。但地方國有資產改制,國家、地方、管理層,這塊肉怎麼分,還是有很多講究的,是一塊燙手的山芋,有很多紅線,是不能逾越的。政策把握的水平,還是要很高才行的。大家雖然緊張,但更多的是興奮。

該怎麼分呢?其實,老闆們心裡早已有譜,早就知道怎麼玩的。首先,老闆們把公司存量資產切出來,不去動它,然後,每年新增的資產,也計算出來,把它放在一邊。兩塊資產,一舊一新,全部拿到政府常務會議上討論,原則通過一個分肉的想法。儘管方案通過了,不一定就立即實施,還要放個2-3個月,聽聽下面的意見才行的。

儘管這樣,新增的國有資產,因為是國家的,怎麼定價,也是頭痛的問題,是地方政府說了算,還是省政府說了算,都說不好的。又要擱置2-3個月,看看動靜,及上上下下的反應,老闆們,都知道,急不得,得迂迴前進。因為,有太多人的眼睛,叮著這塊肥肉。甚至還有人到上面告狀,但整個改制工作,盡在老闆掌握之中,總體還是往前走的。

後來,市委、市政府急了,書記、市長聯手,一起下企業推動改制,還拉著老闆去省政府遊說,為企業站臺,唱讚歌,搞到從省級大領導,到地方書記市長一把手,都表態,大力支持企業加快改制步伐,絕對不給企業發展拖後腿。

最後的結果,自然是皆大歡喜,改制成功完成,管理層提前繳稅買保險,不到三年,企業整體上市。

所以,這種“一波三折,迂迴前進”的策略,只有眼光超前,懂得政策,又知道中國式遊戲規則的老闆,才能運用得爐火純青。

老闆們後天的能耐是怎樣練成的

→老闆很懂現實中增長才幹。

好多時候,我常常感歎和驚訝,為何有不少沒有多高的學歷,一輩子沒讀過多少書的大老闆,思維方式以及行動能力,一點不比高學歷的老闆以及知識分子差,甚至很多人的商業直覺,真的令人稱奇,我想,這完全有賴於這些老闆,經年累月的實踐中,增長的才幹和智慧。

這讓我想到了香港新鴻基郭炳湘三兄弟的老母親鄺肖卿,真是一個現實世界打拼出來的奇女子,也沒有讀過多少書,但卻是一個實踐中增長才乾和智慧超群的巾幗英雄。在香港,只要提到新鴻基,沒有人不知道鄺肖卿老太太的,不但把郭家財產分得很好,還把三兄弟管制得服服帖帖。真是有什麼樣的男大當家的,就有什麼樣的優秀女主人。我看,新鴻基房子做得這麼好,還有三兄弟的管理企業才能,也是母親言傳身教的吧。

現實中,有不少學歷不是很高,只是本科教育程度,但卻很善於學習的老闆,比如任正非、馮侖、王石、馬雲、李書福、王傳福、馬化騰、李東生、劉強東等等。還有幾乎沒有讀多少書的老闆,也是不得了的現實智慧,和商業悟性,比如陳發樹,曹德旺等,都是現實中國企業真正的“網紅寶貝”。

看來,老闆之所以成為老闆,很大程度,源於他們的與眾不同的觀察、思考、見解、習慣和行動力,以及現實世界中一貫積累起來的學習力,這可能是老闆最厲害的稀缺資產。

- END -

作者 / 周海平 來源 / 世界經理人 文章來源於公眾號:3158創業寶,3158創業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