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感覺到孤獨又不想隨便找人聊天,這是什麼心理?為什麼會這樣?

簡娥菊


人的群居天性鐫刻在基因中,深入我們的骨髓。我們都需要他人的理解,都在內心深處害怕孤獨。但並不是和人在一起就能免除孤單,如果我們從他人身上感受不到想要的關注、溫暖與理解,那麼內心可能會更加難過與失落

多重複幾次這樣的經歷,我們就會開始漸漸地對與他人進行連結抱有懷疑和謹慎態度——我們太不願意去品嚐那種充滿著期待打開心扉,湧進來的卻是一股失望的冰冷與苦澀的滋味。所以,久而久之,可能就會出現那種“通訊錄裡百千眾,夜半深處無人語”的情況。

我非常理解越長大越孤單的道理,人過往經歷的事越多,越會使他成為一個獨特的個體,這種獨特就像一道屏障那樣橫在人與人之間,必須要以深入的溝通和用心的理解才能跨越。

但現代社會節奏越來越快,焦慮熾盛,時日苦短。大部分人應付完每天的生活之後,唯餘躺在床上刷手機的心力,得到他人的潛心理解與真誠關懷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

但是,我們又真的非常需要與他人的深度連結,無論是得到理解還是付出關懷,都能將我們從孤單的深淵中拯救出來。所以,當我們覺得孤單時,不要只是單純坐等著他人的接觸。咬咬牙,克服一下心裡那股阻滯的力量,選擇一個你覺得值得與之交流的朋友,主動發起連結吧

但一定要記住,每個人都有自己當下的實際情況,如果對方回應得不盡如你意,不要輕易就給他貼上“放棄”的標籤。問問他現在是怎麼了,表達一下自己的關心和期望,也許我們就能在這段關係上更往前走一步。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諮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係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六萬多人,堅持定期回覆私信,無私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諮詢,諮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誌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歡迎關注我的個人自媒體(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知乎、頭條號)。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我不感到孤獨,也不會隨便找人聊天,自己的事自己知道怎麼調節,有時跟人說心裡話反而是負擔,有的人是懂你的傷痛,有人是往你的傷上撒鹽,所以經歷過的人最有體會。所以那不是我。但我可以給句忠告那些愛孤獨愛找人聊天傾訴的朋友:孤獨時找個自己喜歡的愛好去分散注意力,或聽歌,看書,看電影,找人傾訴這事必須選好人,要不然,呵呵自己的苦楚最後淪為別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切記吧!



妙音_蕊


因為沒有人能懂你。而能懂你的人,因為不太熟,所以不知道如何開始,或是聊到什麼程度合適。所謂不確定帶來的焦慮感和自我回避。

孤獨往往被人理解成內向或是不善言辭。其實不是的,孤獨的人只是沒有找到好的交流對象罷了。一旦找到,他們就會徹夜長談,互傾彼此。

孤獨的人,不會畏懼在大眾場合交談,他們的演講往往具有深度和自我思考。當然,因為懂得時間的價值,所以他們特別珍惜時間。


小麥心理


因為沒人能夠理解啊,和你聊天的人也未必能夠感同身受,說出來也就那樣,還浪費時間,不如刷刷頭條來的實在,既能打發時間,還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許能夠碰到共同的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