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塑料”來製作炮彈!中國製造再次驚豔會展,繼德國後率先推出

在前不久的航展中,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可謂是“誠意滿滿”,不僅展示了中國最新的武器裝備,還拿出中國對外出售武器進行展覽,不過更讓人激動的還在後面,

有細心的軍迷在展覽會中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發現了中國最新的坦克炮彈—BTS8型125毫米PELE彈,就是這個不起眼的炮彈讓網友“炸開鍋”了!

用“塑料”來製作炮彈!中國製造再次驚豔會展,繼德國後率先推出

有人可能就會問了,這不就是一個普通的坦克炮彈嗎?有什麼好驚奇的!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們都知道,用來衡量一個彈藥的性能的兩大標準,其一就是炮彈的“縱深”也就是穿甲深度,其二就是穿甲之後的殺傷力,我們稱之為“後效”。而現在的坦克炮彈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兼容性,尾翼穩定、彈道平穩的穿甲彈能輕鬆擊毀厚重的裝甲,而對上裝甲並不是很厚重的“輕型裝甲車”。

用“塑料”來製作炮彈!中國製造再次驚豔會展,繼德國後率先推出

炮彈通常都是以“打個對穿”的方式直接穿過。一時間,如何選配坦克炮彈竟成了業界難題,而現在輕型裝甲車都裝備上了“反應裝甲”,這讓裝甲車本就能讓穿甲彈變成“低後效”的同時,還能抵禦“縱深”不超過260毫米左右的炮彈。

隨著“反應裝甲”的普及,這讓一些坦克車組選裝彈藥時“頭大”,裝備穿甲性能較強但價格昂貴的貧鈾彈,對輕型裝甲車又是“打個對穿”無傷通過,裝備針對於輕型裝甲車的炮彈,對敵方的主戰坦克又是“撓癢”。

用“塑料”來製作炮彈!中國製造再次驚豔會展,繼德國後率先推出

因此,世界各軍工巨頭都在研製有著足夠的“縱深”和足夠“後效”的炮彈,此次之前,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就曾在穿甲彈Dm33上,對性能已經不足以滿足現代戰爭需要的彈頭進行改造升級,Dm33外層依然是高密度金屬材料不變,但把作為彈芯的鎢棒給替換成塑料、鋁等低密度材料填裝。

在彈頭擊中敵方坦克時,由於彈芯的慣性作用,使彈體迅速碎裂,此時彈體內部的複合材料在以橫向進行膨脹碎裂,因此Dm33穿甲彈又被稱為“橫向效應彈”。從萊茵公司公佈的測試結果來看,採用塑料、鋁等複合材料填充的穿甲彈,能輕鬆擊穿200毫米左右的裝甲,其“後效”絲毫不弱於採用昂貴价格製作而成的穿甲彈。

用“塑料”來製作炮彈!中國製造再次驚豔會展,繼德國後率先推出

而中國在珠海航展中領先於世界各國率先推出BTS8型125毫米PELE彈,再次讓西方“炸鍋”,據官方介紹,此炮彈填裝是採用輕型複合材料+重金屬碎片的填裝方式,在保持穿甲彈彈道性能穩定的同時還能提高“後效”。中國製造的“橫向效應彈”製造成本低、殺傷力大,可想而知,在現在世界還在為選裝坦克炮彈而“頭大”時,中國外貿125毫米橫向效應彈市場前景必會十分廣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