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擾電話這個鍋到底誰來背?

王石川 中國網特約時事評論員

騷擾電話這個鍋到底誰來背?

據報道,針對迪信通通信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迪信通公司”)連續三個季度騷擾電話被舉報量居高不下的問題,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約談了迪信通公司。工信部要求該企業深入剖析原因,採取針對性措施,切實整改,加強騷擾電話管控,務求實效。

作為早在2013年底就正式獲得相關牌照的虛擬運營商,迪信通公司如今“家大業大”——統計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迪加”已建立了32家分公司、覆蓋各類迪信通門店,並建立客戶服務類門店500餘家,累計發展用戶將近1200萬,位列行業領先水平,這樣一家堪稱巨頭級虛擬運營商被約談,無疑頗具“看點”,更值得剖析。

騷擾電話這個鍋到底誰來背?

從約談原因看,並不讓人訝異——仍是老問題,即騷擾電話被舉報量居高不下。持允而論,哪個用戶沒被騷擾電話打攪過?有時不只是折騰,已經是折磨了。簡言之,騷擾電話已犯眾怒,到了必須嚴查的時候了。

問題是,騷擾電話為何屢禁不絕?一次次治理為何陷入惡性循環的悖論之中?難道就沒有辦法有效遏制騷擾電話?

整治騷擾電話並非沒有良策。對症下藥,開出三劑藥方即可:其一,攥指成拳,協同作戰。騷擾電話問題涉及面廣,既需要虛擬運營商守土盡責,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也需要三大基礎運營商盡起責任,虛擬運營商之所以能夠開疆拓土,是“佔用”基礎運營商的地盤;還需要監管部門主動介入,將該負的職責清晰標註,並不打折履行。只要有一個環節失守,哪怕有一個責任主體在實際工作中耍滑頭,不盡心,就可能導致功虧一簣,以不了了之收場。

騷擾電話這個鍋到底誰來背?

其二,依法依規嚴懲,不搞下不為例。這幾年,有多少家虛擬運營商被約談,有的虛擬運營商恐怕不止一次被約談,被約談後不能說沒有整改,但確實存在“改了再犯、犯了再改”的現象。究其因,處罰力度還不夠大。如果屢教不改就被收回牌照,還有虛擬運營商不時打擦邊球嗎?如果基礎運營商該向虛擬運營商下“通牒”時就下,虛擬運營商還會陽奉陰違嗎?

約談不是聊聊天,也不是打哈哈,而是有一定的規束作用。就像一些地方被發現環境保護不力,被生態環保部約談。約談之後呢?當地的主要官員往往被問責。如今生態環保部的約談越來越有震懾力,就在於約談不是約會,接下來要動真碰硬了,這樣的約談自然充滿威力。

觀照現實,解決問題“非不能也,實不為也”。如果真下狠招,整改不可能不見效。以阿里巴巴通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為例,今年年初,該公司因存在連續三個季度垃圾短信、騷擾電話被舉報量排名靠前並持續上升的問題,被工信部約談。隨後,該公司啟動全面清查,表示對工信部和基礎運營商明確為發送垃圾短信和騷擾電話的用戶,執行立即關停的處罰。從現實反饋看,效果不錯。

騷擾電話這個鍋到底誰來背?

其三,把關須見效,監管須前置。“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如果等到騷擾電話鋪天蓋地再治理,效果勢必不佳,一方面會帶來極大的治理成本,浪費難以估量的人力財力;另一方面也會導致民眾嘖有煩言、苦不堪言,嚴重影響工作、生活質量。把好關的一大方向就是真正施行實名制,所謂的實名不是表面上的實名,而是貨真價實的實名。

去年有媒體披露,部分虛擬運營商在落實實名制方面還是存在漏洞。比如,記者在網上很容易就買到了非自己實名的“蝸牛免卡”,其操作手法就是蝸牛移動的經銷商利用別人的身份證實名認證,然後賣給其他人。與之相佐證的是,此前,工信部曾暗訪發現蝸牛移動存在實名制違規行為。有用戶坦言,“蝸牛實名制就是個笑話,我們這兒滿大街都在銷售蝸牛卡,無需實名。”試想,這樣的實名配叫實名嗎?

騷擾電話這個鍋到底誰來背?

據報道,截至目前,獲發正式商用牌照的虛擬運營商企業共有22家。專家人士認為,相關企業通過了試點轉正的大考,可以吸引更多的資源投入,專心致力於業務創新和市場推廣,將推動移動轉售產業向更高水平發展。這當然有道理,猶記得此前虛擬運營商“攻城略地”時,有網友歡呼讓競爭來得再激烈些,讓用戶再受益些!事實上,有充分的市場競爭,才能共同進步,用戶才能不斷得利。應該看到,虛擬運營商發展得風生水起,確有現實意義,但是如果不解決備受詬病的騷擾電話等問題,遲早會被用戶拋棄。

不完全統計,我國虛擬運營商用戶總規模已突破7000萬,穩居全球第一大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的市場地位。這是好事。讓更多的民企“搶灘”虛擬運營商領域,讓競爭帶來更多紅利,讓民眾直接受益,這正是國家一直所推動實施的政策。目前看,把好經念好,讓政策發揮應有的作用,離不了監管部門恪盡職守,加大監督力度,也離不了虛擬運營商敬畏法律法規,珍惜權利。既出重拳,還打組合拳,拳拳生風,未來可期。期待制度性安排更有成效,帶來更大的多贏。(責任編輯:王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