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終人未散:民國梨園那些角兒

曲终人未散:民国梨园那些角儿

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楊小樓、馬連良、餘叔巖、周信芳、俞振飛、馬師曾,不愧旦角偉男子;劉喜貴、孟小冬、露蘭春、白玉霜、袁雪芬、筱丹桂、常香玉、嚴鳳英,亦是伶界奇女子。因為戲曲,所以傳奇;因為愛情,所以纏綿。他們萬般才情,卻只是剎那芳華;他們絕色傾國,卻又終究愛恨痴纏。在舞臺上,他們或演繹紅塵,或沉寂亂世;在舞臺下,擦去脂粉的豔麗,他們仍然有動情的演繹。時光沾著芬芳飽滿的墨汁,書寫了一段如夢如幻的綽約歷史。這些民國梨園裡的名角兒,漸次粉墨登場……

曲终人未散:民国梨园那些角儿

梅蘭芳是四大名旦之首,名瀾,字畹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生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臺。20世紀30年代,梅蘭芳繼承並發展了梅巧玲的梅派藝術。通過不斷地努力,梅蘭芳融合青衣、花旦、刀馬旦行當為一爐,創造出一種新的表演形式和唱腔,稱為“梅派”。梅蘭芳是中國旦角創藝立派的第一人,是當之無愧的京劇表演藝術大師。當時《順天時報》將梅蘭芳選為"伶界大王",梅派對後世影響很大。

曲终人未散:民国梨园那些角儿

程硯秋,字御霜,初名程菊儂,後改為程硯秋,滿洲正黃旗人。程硯秋在京劇表演中眼神、身段、步法、指法、水袖、劍術等方面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注重戲劇情節和人物情緒的發展變化,表演細緻認真,恪守音韻規律,並結合自己的嗓音特點,創造出了一種婉轉多變唱腔風格,形成“程派”。程派中的角色,多風雅嫻靜,清峻出塵,講究美感。

曲终人未散:民国梨园那些角儿

尚小云,名德泉,字綺霞,早年其青衣戲十分出色,被公認為“青衣正宗”。尚小云中氣充沛、調門高勁圓亮,故有“鐵嗓鋼喉”之譽。由他創立的尚派,講究文武並重、歌舞兼長、清新英爽、灑脫大方。1962年,尚小云在山東講學,《我赴山東教學的講稿》中留下了他對京劇藝術基本原理的分析和總結,頗多精闢之論。其中,尚小云明確指出五法即口、手、眼、身、步,為京劇表演五法之首。尚小云是程硯秋以外唯一如此明確、系統闡述的京劇藝術大師。

曲终人未散:民国梨园那些角儿

荀慧生,字慧聲,號留香,原名秉超,後改名秉彝,又改名為荀慧生,藝名白牡丹,是中國京劇荀派的創始人,與楊小樓、尚小云、潭小培一起稱為“三小一白”。荀慧注重道白藝術,要求表演者吐字清晰,聲情並貌,他擅長上滑下滑的裝飾音,韻調俏麗輕盈。1952年荀慧生榮獲第一屆戲曲觀摩大會老藝術家表演獎。

曲终人未散:民国梨园那些角儿

楊小樓,名三元,京劇武生演員,楊派藝術的創始人。楊月樓之子,安徽懷寧人。在當時和梅蘭芳、餘叔巖並稱為“三賢”,成為京劇界的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師”的盛譽。楊小樓的嗓音清脆洪亮,唱唸均遵“奎派”風範,咬字清楚真切,間有京音,行腔樸直無華。唱唸注意準確表達角色的感情。楊小樓武打步法準確靈敏,無空招廢式,更能恰當貼切地表現人物的性格,著力體現意境,追求神似,也即“武戲文唱”的楊派特點。

曲终人未散:民国梨园那些角儿

餘叔巖,男,京劇老生。湖北省羅田縣人,生於北京。譜名第祺,字小云,官名叔巌,巌與巖通,巌字筆畫太多,所以常用“巖”代替。余三勝之孫,餘紫雲之子。餘叔巖在全面繼承譚(鑫培)派藝術的基礎上,以豐富的演唱技巧進行了較大的發展與創造,成為“新譚派”的代表人物,世稱“餘派”。

曲终人未散:民国梨园那些角儿

周信芳,名士楚,藝名麒麟童,浙江慈溪人。七歲開始學戲,並以七齡童藝名在杭州演出。“五四”運動前後,受新文化思想影響,藝術上勇於革新創造、反對默守陳規;博採孫菊仙、譚鑫培、汪桂芬等諸家之長,融會貫通,加以變化,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麒派”其主要特色是從劇情和人物出發,表演自然真實,富於時代感,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曲终人未散:民国梨园那些角儿

馬連良,回名尤素福,原籍陝西扶風,生於北京,字溫如。中國著名京劇藝術家,老生行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馬派”藝術創始人,京劇“四大鬚生”之首,民國時期京劇三大家之一,扶風社的招牌人物。代表劇目有《借東風》、《甘露寺》、《青風亭》、《四進士》、《失空斬》等。20世紀,他與餘叔巖、高慶奎、言菊朋並稱前“四大鬚生”;後三人去世,他又與譚富英、奚嘯伯、楊寶森並稱後“四大鬚生”。

曲终人未散:民国梨园那些角儿

孟小冬,京劇女演員,又名孟若蘭、孟令輝,藝名小冬。人稱冬皇,師承餘叔巖,是餘門惟一的女弟子。晚年自署凝暉閣主,生於上海,祖籍山東。出身於梨園世家。祖父孟七(清同光時期的紅淨名角)和父親、伯、叔均為京劇演員,她5歲學藝,7歲登臺,先後向姑父(又說為舅父)仇月祥和譚鑫培的琴師孫佐臣學習鬚生,宗孫派(孫菊仙)。12歲在無錫正式掛牌公演,14歲隨仇等在上海、浙江、濟南、漢口、福建以及菲律賓等地與粉菊花、露蘭春、姚玉蘭等同臺演出。因童聲嗓音高亢,戲路以高嗓老生為主。尤以在上海大世界演出較久,孟曾籍機向同臺老演員何順奎、潘仲英、沈雲祥等多方面請益文武老生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