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限高杆死亡的13歲男孩,藏著家庭教育的最大漏洞

撞限高杆死亡的13歲男孩,藏著家庭教育的最大漏洞

幾天前,一段名為“江西一少年將身體伸出轎車天窗撞限高槓身亡”的視頻,引起了網友關注。

視頻裡,一名男孩坐在一輛高速行駛的小轎車頂兜風,下半身在車內,上半身在天窗外。

開車的,是男孩父母的好朋友。

當車輛途經一處彎道時,遇見了一根車輛限高杆,車裡的大人和孩子似乎都毫無意識:

孩子沒來得及將身體縮回,車輛也沒有減速。

孩子頭部與限高橫槓直接發生了猛烈撞擊,不幸當場死亡。

撞限高杆死亡的13歲男孩,藏著家庭教育的最大漏洞

後車拍下的畫面 / 現代快報

後方行使的車輛拍下了這起事故,也引來了網友指責:

“為什麼後車不提醒前車?為什麼不拼命追上前車逼停?有空拍視頻沒空追上去提醒一下前車?

太沒有道德了、沒有惻隱之心。”

撞限高杆死亡的13歲男孩,藏著家庭教育的最大漏洞
撞限高杆死亡的13歲男孩,藏著家庭教育的最大漏洞
撞限高杆死亡的13歲男孩,藏著家庭教育的最大漏洞

更多人表示,這是司機和家長的失職。

“一車的成年人對孩子盡不到監管的義務。”

“管束不了孩子,就不要把他接上自己的車。”

“沒有安全意識,真的好可怕。”

撞限高杆死亡的13歲男孩,藏著家庭教育的最大漏洞
撞限高杆死亡的13歲男孩,藏著家庭教育的最大漏洞

專家表示:這不是一起交通事故,從道德角度,後車可以提醒,從法律角度,他沒有過錯。

因為後車和前車上的人沒有隸屬關係。

至於許多人提起的公路管理部門是否有責任,還要看限高杆是否設置得符合規定、安全警示標是否安裝到位。

這件事情中,應當承擔責任的,主要還是男孩和他的監護人,以及,沒有盡到提醒乘車人義務的司機。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七條第四款規定:

機動車行駛中,不得干擾駕駛,不得將身體任何部分伸出車外。

每一個通過了交規考試、成功拿到了駕照的司機,都不該不知道這個常識。

撞限高杆死亡的13歲男孩,藏著家庭教育的最大漏洞

一道駕考題目 / 駕照網

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後車是否應該去提醒。

因為誰也說不準,後車如果鳴笛警示,會不會讓孩子轉頭看後面或者受到驚嚇,以致於無法躲避限高杆。

應該關注的是“如何讓孩子意識到,他的做法是錯誤的,馬路不是玩耍的地方。”

每每看到這樣的新聞,就會有人感慨:

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實際上,有一些悲劇,完全能早早避免,只需要家長和孩子都具備最基本的安全常識。

2

安全教育

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功課

幾乎每位家長都會在孩子出門前習慣性叮囑一句:注意安全。

這句話,常常只是一句“空話”。

一份關於“兒童意外傷害”的調查報告顯示,意外傷害是造成0-14歲兒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導致兒童意外死亡的,則包括安全教育缺失、家長安全意識不到位。

正確細緻的安全教育是家長和孩子都必須惡補的一課。

有時候,一些看似簡單的小常識,很可能就是給自己和孩子最好的護身符。

1、出行安全意識

“馬路”向來事故高發,但總有人懷抱僥倖心理。

最為可恥的,是帶著孩子,還不遵守交規。

江蘇南京的一位媽媽,帶著女兒過馬路。

對紅燈視而不見,結果母女兩人被車輛撞到,住進了醫院。

廣州一位奶奶為了省事,牽著孫子從沒有斑馬線的地方橫穿馬路,導致孫子被過路車輛撞飛。

更令人心痛的,還有在馬路上還不肯放下手機的家長。

一位廣西的媽媽在孩子過馬路時盯著手機,孩子從馬路對面跑向她,被車輛撞倒在地。

撞限高杆死亡的13歲男孩,藏著家庭教育的最大漏洞

類似的事故,早就發生過無數起。只是明知危險,仍然有家長不把這些當回事。

父母將孩子視若珍寶,孩子卻常常因為父母的“疏忽”受傷。

這背後,是父母安全意識的缺失,以及對生命的漠視。

有些事,真的不能拿命去賭。

2、玩水安全意識

電視劇裡,溺水後的人都會不停地拍打水面,呼喊救命。

現實裡,真正的溺水者是發不出太大聲音的。

撞限高杆死亡的13歲男孩,藏著家庭教育的最大漏洞

圖源:《如懿傳 》中,富察皇后落水

溺水時,溺水者往往呈站立姿態,沒有支撐,頭在水面上下起伏,眼睛睜著,嘴巴半閉。

在生理上,多數溺水者是無法呼救的,因為他們不能呼吸。

如果沒有人施救,他們一般只能掙扎20秒到60秒左右。

撞限高杆死亡的13歲男孩,藏著家庭教育的最大漏洞

溺水後人的表現 / GLSPR

因此,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只有掙扎呼救時才是遇到了危險。

許多時候,危險都是無聲的。

某溫泉世界曾發生過一起事故。

一名四歲男孩玩耍時,不小心從淺水區進入了深水區,監控拍下,男孩出現溺水反應後掙扎了大約三分鐘。

孩子母親,當時就在不遠處背對著孩子看手機。

撞限高杆死亡的13歲男孩,藏著家庭教育的最大漏洞

每年暑假,都會有孩子在江河湖海水庫等地溺亡的事故。

所以家長總提醒孩子:千萬不能去河裡、湖裡游泳。

但是,溺水不僅僅會在戶外發生,家裡的浴缸也可能會成為“殺手”。

美國政府統計了1999年到2006年溺水事件的發生場所,其中31.0%發生在自然水域;

在非自然水域中,有14.5%發生在游泳池,另外還有9.4%發生在浴缸中。

美國一位23歲的新手爸爸給5個月大的兒子洗澡時出了事。

他將寶寶放進浴缸,打開了水龍頭後,也許是因為等水注滿浴缸的過程太慢,便回到房間玩起遊戲。

沒想到,這位父親太過入迷,忘了孩子還在浴缸中。過了一個小時想起時,孩子已經溺斃。

一時的粗心,葬送的孩子的生命。

作為父母,孩子在水中時,就應該目不轉睛地盯著孩子,時刻留意孩子的狀態和表現。

3、生活安全意識

不久前,鄭州一戶人家,一名2歲男童從20樓墜亡。

因為裝修時陽臺上少一塊玻璃,家裡人也沒有及時修補。

撞限高杆死亡的13歲男孩,藏著家庭教育的最大漏洞

這種因疏忽導致的意外,尤其讓人痛心。

家裡,對幼小的孩子來說,並不是一個百分百安全的地方。

據統計,僅今年8月份,全國消防部門共接報火災1.42萬起,亡90人,傷57人。

對孩子來說,因保暖物引發的燒傷燙傷也不在少數。

去年12月,株洲縣廉女士1歲的女兒,被熱水壺內的水燙傷,情況嚴重。

好在家長及時送醫,孩子的傷勢得到了控制,沒有危及生命。

有些家長卻對“傷勢應急處理”沒有足夠的安全常識,甚至迷信偏方給傷口塗醬油、牙膏、冰敷,導致傷情惡化。

撞限高杆死亡的13歲男孩,藏著家庭教育的最大漏洞

事關生命安全,“事後救火”是來不及的,只能提前將所有安全隱患一一消滅:

不要在窗邊放置可供攀爬的桌椅等物品,要安裝防護欄,並且定期檢修;

刀具、剪刀等危險物品,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不能讓孩子隨便玩火柴、打火機、蠟燭;

不能溼手觸碰開關,能引起燙傷的熨斗、暖爐都要遠離孩子……

這些“顯而易見”的危險,最應該引起父母注意。

4、人身安全意識

所有家長都會告誡孩子:小心壞人、不要跟陌生人說話、陌生人給你東西不能以拿……

可“識別一個人是不是壞人”或者“抵抗住所有的誘惑”對大人而言尚且不容易,更何況是孩子。

數據顯示,從2017年10月24日起,“寶貝回家”網站平均每天有11個新註冊的家庭。

最多的一天,註冊量達到了193。

最容易失蹤的年齡段,是4到7歲。

撞限高杆死亡的13歲男孩,藏著家庭教育的最大漏洞

圖源:澎湃新聞

電影《找到你》裡,丟了孩子的姚晨絕望無助。

現實中,經歷這些折磨的家長還有無數。

撞限高杆死亡的13歲男孩,藏著家庭教育的最大漏洞

圖源:《找到你》

譴責聲討,也常常無法彌補丟失孩子的痛苦。

孩子還小時,儘量不要讓他一個人待在戶外或者家中;

稍大一點,要教會他與人說話、交往時,待在“安全線”以內。

蔡少芬在參加《不可思議的媽媽》時,節目組設計考驗兩個女兒。

工作人員拿糖果玩具引誘孩子開門。

女兒緊閉安全鎖,堅持又禮貌地說,“對不起,媽媽說一定要擺在門口。”

撞限高杆死亡的13歲男孩,藏著家庭教育的最大漏洞

圖源:《不可思議的媽媽》

工作人員繼續引誘時,女兒謹慎地說,那你嘗一口。

工作人員謊稱給媽媽打電話。

她還是機智試探,讓工作人員說出媽媽的電話號碼。

撞限高杆死亡的13歲男孩,藏著家庭教育的最大漏洞

圖源:《不可思議的媽媽》

孩子的表現讓蔡少芬倍感欣慰,但安全測試最後還是出現了“意外”。

女兒在看到工作人員離開後,立刻開門把糖果和玩具拿進屋裡。

如果放在現實事件中,陌生人沒有真正離開,那麼孩子的安全依然受到威脅。

蔡少芬沒有粗暴批評女兒的做法,她跟孩子講清楚可能存在的危險,也做了適當的獎懲,讓孩子牢記。

撞限高杆死亡的13歲男孩,藏著家庭教育的最大漏洞

圖源:《不可思議的媽媽》

不守規則的父母,教不出懂規矩的孩子。

父母有了足夠的安全意識,才能教會孩子應對危機、保護自己的方法。

安全這場人生必修課,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

3

安全口訣是空的

安全教育需要長期身體力行

之前看過一則視頻,是杭州一個7歲小孩的報警記錄。

這天晚上他正在家裡看遊戲視頻,抬頭一看爸媽不見了,他感到害怕,立刻選擇報警。

撞限高杆死亡的13歲男孩,藏著家庭教育的最大漏洞

整個過程中,孩子思路清晰,目的明確。

一上來,他就亮明瞭自己的身份:我是個小孩子。

提醒對方,我是個小孩,說話或許會不流暢,但我不是來搗亂的。

對話剛開始時,孩子的聲音還帶著哭腔,十幾秒之後,他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能準確地回答警察提出的問題。

在敘述報警原因時,他的邏輯很清楚:

“我發現自己被父母丟在家裡了。

我嘗試聯繫他們,發現他們的手機都在家裡。

所以我拿媽媽的手機,撥打了110。”

不管是報家庭地址還是報名字,孩子都能以最短的語句回答重點。

末了,在警察做出允諾馬上過來時,他還有禮貌地連說了2次“謝謝”。

一段記錄,足以看出平時孩子父母對安全教育的用心。

大家欣賞這個孩子的安全意識,其實這樣的教育必然來自父母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培養。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王大偉教授說,媽媽們領著孩子去學鋼琴、學舞蹈,恐怕沒人會選擇平安課。

有些家長本身就缺乏安全常識,因此更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還有一些家長忽視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總覺得那些事故離孩子很遠。

消極的態度,無疑是將孩子的安全歸為“憑運氣”。

無法預料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所以不能等安全事件發生在身邊時,我們才去重視。

讓孩子背誦安全口訣,操作簡單,卻往往收效甚微,在危機時刻,孩子也很難靈活運用。

這是因為安全教育沒有真正融入到孩子心中。

家長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將生活的每一天都當成演習場。

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家居環境;

帶孩子出行時,以身作則遵守規範;

靠近水域的地方,必須牢牢看住孩子……

通過點滴細節言傳身教,反覆強化,讓安全意識成為“肌肉記憶”,才能真正成為孩子的保護符。

安全一事,怎麼謹小慎微都不為過。

父母不是名詞,而是動詞。

生育孩子,不僅是擁有了“父母”身份,更是開始了學習如何做父母的動態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