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晚年最大的錯誤——事業的輝煌與慘敗都由此而來!

近代史上,張作霖是東北地區最有名的軍閥。張作霖起於草莽,由一個小小的獸醫發展為國家元首(“安國軍”總司令),其人生大起大落,可謂波瀾壯闊。但是,綜觀張作霖的後半生最重要的決策“入關稱霸”,我們會發現其事業的輝煌與慘敗都由此而來!

張作霖晚年最大的錯誤——事業的輝煌與慘敗都由此而來!

一 六大高手輪番出動,究竟誰能阻擋張作霖入關稱霸的決心?

張作霖在做了奉天督軍,成為“東北王”之後,入關稱霸便成為他念念不忘的夢想。第一次直奉戰爭,慘敗於吳佩孚之手,張作霖非常不服氣,積攢實力,積極準備捲土重來。然而,這再次入關爭霸的夢想,面臨著諸多阻力,可以說內部的重重阻力完全不亞於外部吳秀才的壓力。

第一,結義大哥馬龍潭竭力勸阻張作霖入關稱霸。其主要理由便是——停止內戰,一致對外!馬龍潭認為,日本鬼子虎視眈眈,侵略中國的野心越來越大,而且也暴露的越來越明顯。所以,為國著想,應該團結吳秀才乃至南方諸路割據群雄,聯合發展,一致對外。在張作霖與吳佩孚直奉大戰前,馬龍潭親到奉天,陳說利害,可利慾薰心的張作霖不但不聽從勸告,反而更加重了對馬龍潭的疑忌,怕這位深孕眾望的結義大哥公開反對內戰,破壞其稱霸計劃,將他調以閒職。

張作霖晚年最大的錯誤——事業的輝煌與慘敗都由此而來!

第二,“財神爺”王永江力諫張作霖入關稱霸。王永江是張作霖一手提拔的東北理財高手,曾任奉天省財政廳廳長兼東三省官銀號督辦、奉天省長。他清廉奉公,一心為民,為東北攢下了厚實的家底。一看張作霖入關稱霸,王永江心疼錢,覺得本來東北已經實現財政大幅度盈餘,如果不打仗老百姓能過上幾年好日子,一打仗全破壞了。面對戰爭對東北經濟的破壞,王永江給竭力主戰的張作霖心腹楊宇霆寫信,說:"將來不待外力來侵,已成自殺之策,其危險視外力來迫相等,此豈圖存之道!恐不過一年後,即自索於枯魚之肆矣!不速圖挽救,危險即在目前。"但是,張作霖一意孤行,為了自己問鼎中原的貪慾,不肯聽從王永江好好搞民生建設的提議。王永江憤筆寫道:"英雄見與書生異,書生抱負濟何事?"後來他辭職以示抗議,並在憂憤吐血而死。

張作霖晚年最大的錯誤——事業的輝煌與慘敗都由此而來!

第三,“主將”郭松齡武力阻止張作霖入關稱霸之舉。郭松齡曾參加過同盟會,深受孫中山思想影響,思想進步,堅決反對張作霖入關稱霸的做法。張家父子,特別是張學良對郭松齡有恩,聞知郭造反,張作霖怒罵:“郭鬼子這個鱉羔子,到瀋陽來,打個行李捲,只有兩個茶碗還有一個沒把的。小六子說他是個人才,能吃苦耐勞,我一次就給他兩千塊大洋,給他安家。那時候他感激的把他媽給我當老婆他都願意……”郭松齡自己也承認這一點,他對張學良說“漢卿軍長均鑑:松齡自受知遇,以至今日,一身所有,皆公所賜。”

張作霖晚年最大的錯誤——事業的輝煌與慘敗都由此而來!

但是,郭松齡多次反對張作霖入關稱霸的勞民傷財之為,他曾向張作霖力陳:“我們在東北有這樣大的地方,經濟富庶,人口有三千多萬,儘夠我們乾的。”看到張作霖積習不改,繼續推行的關內稱霸之舉,他決心以武力反抗,說:“張作霖為了個人的權利,不顧一切,出賣國家……我是個軍人,以身許國,不是個人的走狗,我不能昧著良心服從亂命。”之後,郭松齡武力反奉,由於郭松齡為張作霖之子嫡系,所部七萬盡是精銳,一直打到新民府,逼得張作霖方寸大亂,一度準備下野,最後靠出賣主權利益請日本關東軍助戰,再加上吳俊升黑龍江騎兵趕到,終於險勝郭松霖,但從此奉軍銳氣盡失,客觀上已無稱霸天下之本錢。

第四,長子張學良諫止張作霖入關稱霸。張作霖的長子張學良是個較有愛國心的軍閥,他竭力勸說張作霖放棄稱霸,用的理由和馬龍潭類似,即防止日本人侵略,他說:“說日本人盼著我們打,不要我們向前打,日本人抄了我們的後路,我們打不過日本人,要吃苦頭的。”沒想到,張作霖拍案大怒,叫道:“我就不信你小子的話,你是膽小鬼……我們兵工廠裡有二三十萬支好槍,有一千多門迫擊炮,天上有飛機下蛋,地上有四條腿的騎兵……我就是不怕日本子,日本子在南滿頂多有1萬3,我要打日本子,先叫藏式毅(奉天省省長)召集南滿鐵路(長春至旅順)沿線各縣縣長、公安局長開個會,定個日期,一夜之間就把鐵路都給扒了,咱東北軍有30萬,重兵先佔領旅順大連,1萬多日本子就交待了,咱怕日本子幹啥呢?”

張作霖晚年最大的錯誤——事業的輝煌與慘敗都由此而來!

第五,常凱申用北伐阻止張作霖稱霸。“批判的武器不能阻止武器的批判”,真正打消張作霖稱霸關內野心的還是擁有槍桿子的軍閥,先是孫傳芳率五省聯軍大敗奉軍,將其一路逐出南方;後有常凱申率領的北伐軍勢如破竹,大敗奉軍等北洋軍閥。一向支持張作霖的日軍再次出動,濟南事變中武力攻擊北伐軍。但奉軍終於大勢已去,張作霖借日軍攻擊郭松齡獲勝的伎倆不能再現,北伐軍高歌猛進,一路逼進北京,張作霖猶豫再三,只得黯然退場,決定息爭罷戰,退兵關外,回奉天做個東北的“土皇帝”。

張作霖晚年最大的錯誤——事業的輝煌與慘敗都由此而來!

第六,倭寇用暗殺阻止張作霖稱霸。為對付郭松齡反奉,張作霖借了倭寇的“高利貸”——將國家主權出賣給日本人,換取日本關東軍幫忙。滅了郭松齡後,王永江看看張作霖答應的條件,心痛不已,張作霖安慰他說自己到時候只說是以個人名義籤的,給他來個不認帳。沒有想到,倭寇的“高利貸”是不好賴的,在逼迫張作霖宣佈東北獨立並委身賣命不從後,倭寇大怒,給張作霖來了個肉體消滅。

張作霖晚年最大的錯誤——事業的輝煌與慘敗都由此而來!

至此,張作霖終於灰飛煙滅,帶著他的“皇帝夢”去見閻王了。臨死前,張作霖醒悟,日本人才是最大的敵人!他當初為了對付郭松齡卻做了個“把良心賣給魔鬼的人”,這筆買賣不划算啊!臨死前的張作霖大叫:“我受傷太重了,恐怕不行了;告訴小六子以國家為重。好好幹吧!我這臭皮囊不算什麼,叫小六子快回瀋陽。”經整理後公佈的遺囑則說:“此係日本人陰謀無疑,我的生命已難救;惟宜嚴守秘密,不使外人得知,一面力持鎮靜,維持秩序;召小六子回奉主持政事,希望諸人輔助小六子,亦猶輔助我一樣。”

二 為什麼張作霖不適合入關稱霸?

亂世之中的梟雄大多有一顆稱王稱霸的不羈之心,而那些只想守著一畝三分地踏踏實實過日子的軍閥多被人蔑視,如劉表被曹操罵作“虛名無實,非英雄也”,張世誠被朱元璋罵作“此自守之賊也”。但是,為什麼張作霖的入關稱霸之舉遭到如此重多的反對,以致於內外交困呢?這主要有如下原因:

第一,東北地區最重要的問題是民族矛盾。

曾任民國首位大總統孫中山見張學良時劈頭一句話就是“你們東北處於紅白兩個帝國主義之間……”,民國次任大總統袁世凱接見張作霖時,給他的首要任務也是保住東北主權,但是不能引發和俄日的戰爭。這麼嚴重的任務,全力經營還完不成,哪有閒心去問鼎中原,稱霸天下?

張作霖晚年最大的錯誤——事業的輝煌與慘敗都由此而來!

事實證明張作霖太低估了日本人,太高看了自己。他說什麼“先叫藏式毅召集南滿鐵路沿線各縣縣長、公安局長開個會,定個日期,一夜之間就把鐵路都給扒了,咱東北軍有30萬,重兵先佔領旅順大連,1萬多日本子就交待了,咱怕日本子幹啥呢?”但是他沒想到他手下的藏式毅、張景惠等人都是漢奸,指望這些人與日軍作戰,豈不是與虎謀皮?後來,張學良帶主力嫡系入關,關外的張景惠等人大都投降了日本鬼子。

正因為張作霖太低估日本,所以他才敢在郭松齡事件中,給日本人簽訂賣國協議,做個將靈魂賣給魔鬼的人,被日本人勒住脖子越來越緊。儘管他後來掙扎反抗,叫嚷什麼“日本人不夠朋友,竟在人家危急的時候,掐脖子要好處,我張作霖最討厭這種辦法!我是東北人,東北是我的家鄉,祖宗父母的墳墓所在地,我不能出賣東北,以免後代罵我張作霖是賣國賊。我什麼也不怕,我這個臭皮囊早就不打算要了!”但是,他終歸是沒逃過日本人的魔爪。

第二,張作霖沒有先進的思想理念。

民國軍閥諸如袁世凱、段祺瑞、閻錫山等都是新軍起家,張作霖卻是巡防營舊軍起家。新軍的思想相對較新,舊軍的理念仍多是結拜兄弟、同鄉、親屬等為紐帶,思想落後。所以,奉軍經常打不過北洋軍閥,第一次直奉戰爭被吳秀才壓著打,幾乎喘不過氣來,充分證明了這支綠林軍的腐敗無能;第二次直奉戰爭在馮倒戈將軍的幫助下獲勝,然而很快便被孫傳芳率領直系的五省聯軍打得屁滾尿流。

張作霖的綠林軍連吳秀才、孫傳芳等北洋軍都打不過,更不要說常凱申手下被更先進思想武裝起來的國民革命軍了。值得注意的是,長江水後浪推前浪,認識到紀律敗壞的綠林軍的弊端後,張作霖讓兒子張學良以講武堂等新式學堂畢業生為主,打造了奉系的新軍。不過,由於張學良無能,這些新軍的實權幾乎全握在郭松齡手裡。郭松齡一向反戰,見張作霖冥頑不靈,反戈一擊,奉軍的更新換代遂告終止,再也無人能主持並完成。所以,缺乏先進理念的張作霖最終也無法領導奉軍,稱霸天下。

第三,內部矛盾重重,分崩離析。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作為一代梟雄,掌管東三省已經是張作霖的極限。奉軍繼續擴展,必然分崩離析。張作霖的綠林兄弟是舊派,軍師楊宇霆是洋派(是指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奉軍將領,也稱士官派),主將郭松齡是土派(畢業於中國陸軍大學等本土軍校,也稱大學派)之別。舊派中的吳俊升、湯玉麟、張宗昌等都想南下搶地盤,洋派中的楊宇霆也是一丘之貉,他們以張作霖為靠山;但舊派中的馬龍潭、土派中的郭松齡堅決反對南下稱霸,同時政府中的王永江等有識之士也支持其主張,他們以張學良為後盾。

幾派勢力爭權奪利,鬧個沒完,連張作霖也按壓不住,收拾不好。舊派的張宗昌勢力擴大,尾大不掉,張作霖已經漸失控制。而王永江、郭松齡反對關內爭霸,張作霖更是無法挽回,只得氣憤地說:“郭松齡用槍桿子伐我,王泯源是用筆桿子伐我呀。”郭松齡則大罵:“鄰葛(楊宇霆字)用那麼多留學生,把東北的事情都弄糟了。”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郭松齡立了大功,沒想到聞知張作霖分贓不均,將好地盤江蘇給了楊宇霆,自己沒撈著一塊。郭松齡怒斥:“真是可笑,搖羽毛扇的軍師跑到第一線去擋頭陣,簡直不知這是什麼安排。”

後來楊宇霆、姜登選將蘇、皖丟失,郭松齡氣憤地對張學良說:“東北的事都叫楊宇霆這幫人弄壞了,安徽、江蘇失敗,斷送了3個師的兵力,現在楊宇霆又纏著老帥,給他們去打地盤子,這個炮頭我不再充當了。要把東北事情辦好,只有把楊宇霆這幫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趕走,請少帥來當家。”張學良沒有在意,但當年11月21日晚,郭松齡即發出討伐張作霖、楊宇霆的通電,提出三大主張:一是反對內戰,主張和平;二是要求禍國媚日的張作霖下野,懲辦主戰罪魁楊宇霆;三是擁護張學良為首領,改革東三省。

所以,綜合來看,張作霖確實應採取馬龍潭及王永江息兵安民,力保東三省之策,而不應該入關稱霸。如此,既打壓野心勃勃的楊宇霆、張宗昌為大位傳子打下基礎,又得一心保境安民的馬、王、郭之鼎力相助發展基業,更能抵制日本入侵,維護國家主權。所以,入關稱霸,實為張作霖此生最大的失誤。忠心耿耿的王永江所勸(“現在潮流所趨,日重文化,此後以中國人與中國人鬥,勝者不足榮,敗者不足辱,且適足以騰笑列國.雖據全勝,亦不過取列強於一嗤,不足以稱豪於一時,反足以貽害於國家而已。……當極力主張縮減軍備,共圖文化,他日使奉省為莊嚴燦爛之強省,不當使奉省為焦頭爛額之奉省,即大有造於桑梓也。”)實在是遠見卓識、金玉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