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藍田畫石頭畫的人

陝西藍田畫石頭畫的人

大家且先看圖,每一副風格迥異,形象逼真的藝術並非呈現在宣紙上,而是描繪在石頭上。這石頭也並不是玉川紅門寺一帶開採出的藍田玉石,它們只是躺在河道中被水流沖刷掉了稜角,被歲月撫平了傷痕,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頑石。然而,就是這麼不起眼的東西在張永強老師手中變幻無窮,大放異彩。

張老師喜筆墨好丹青,工作之餘常和中美協、中書協書畫家兀西軍老師,市美協書畫家王曉峰老師寫生山林間,吸收大山之靈氣,追尋萬物之色彩。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有了良師益友的陪伴,方向更加的堅定,他們探討、切磋、學習……撞擊藝術的最高境界。

陝西藍田畫石頭畫的人

張老師執著於石頭畫還起因於孩子,一次他女兒的手工課要求在石頭上畫畫。為了應付孩子,張老師一家人開車去灞河拾了好些石頭回來。然而,在石頭上畫畫並非易事,拿回來的石頭孩子完成不了,作為一位會畫畫的父親自然得幫助孩子來完成。可是,他那支在紙上靈巧自如的畫筆落在石頭上竟然變得愚鈍而笨拙,近乎於女兒的塗鴉。他忽然想起曾見到一位朋友的石頭畫,當時還好奇人家用的是什麼顏料。看來自己也得在石頭上下功夫,給孩子做一個表率,先把這石頭畫美了。於是,撿石頭成了張老師的嗜好,一撿不可收拾。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年後,張老師的畫筆落在堅硬光滑的石頭上和落在輕薄柔軟的宣紙上一樣靈巧自如,山水、人物、飛禽走獸……隨石頭形狀而變化,磨禿了的畫筆如神筆般奇異。

陝西藍田畫石頭畫的人

石頭畫的製作成本低廉,可根據形狀不同構思著筆,輪廓完成後,還要將石頭刨光,等待顏料風乾後,再罩上幾遍清漆,有光澤且不掉色。自從學校開展“書畫風采展覽”以來,不少親朋好友知道石頭在張老師手中可以變寶貝,都希望能得到他的石頭畫。人難免抗過一個“情”字,張老師只好在閒暇之餘盡心盡力的為親朋好友畫好每一幅作品。還有一位朋友的荷蘭老師過來遊玩,相談甚歡。對於遠道而來的友人應該準備一份禮物以示敬意!張老師便把自己心愛的石頭畫送給荷蘭朋友作為紀念。

畫畫的人都是精神富足的人,心中無紛擾,全神貫注地投入,極力的把眼裡的美渲染成藝術,久而久之提升為一種境界。張老師就像那平凡的石頭,被歲月打磨得稜角全無,卻依然執著於自己熱愛的事業與藝術。畫畫是一種美學,畫家的要求都是苛刻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張老師還要精益求精,力求完美,走得更遠。

陝西藍田畫石頭畫的人

說句題外話,這石頭畫可不能隨便討要的。里爾夫說“在油畫的後面,跳動著畫家的脈膊,在塑像之中,呼吸著雕刻家的靈魂”,可見一幅作品要傾注多少心血才能“活”起來?不是一個“送”那麼簡單的。據說,作石頭畫的人並不多,根據圖案價格少至一百,高至幾千。

石頭畫將趨於流行趨勢,熱衷於時尚潮流的年輕人很是喜愛,此物件兒不管送人還是收藏都是經得起歲月磨礪的,若干年後它依然憨態可掬,栩栩如生。

陝西藍田畫石頭畫的人

希望張永強老師的石頭畫能走出藍田,把石頭畫發展成家鄉的一個產業,讓更多的老百姓能受益。願我們藍田書畫藝術愛好者的明天更燦爛!

魏娟妮,藍田人,《藍天文苑》主編。不管你身在何方,文字會縮短我們的距離。

陝西藍田畫石頭畫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