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日本的技术就没有华为手机?你以为全球化是说着玩儿的?

10月23日,在第十五届中国制造业国际论坛,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在演讲环节讲到,华为手机现在发展的这么好,是因雇佣日本人做研发,采用了日本的技术。他说:“任正非这个人很聪明,他不是把人家的生产线买下来,而是把人家的头脑买下来。”该言论一经发表,就引起了非常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执己见,拼命“厮杀”,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大家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是一个

全球化的时代,从小学开始,我们就被告知了“地球村”的概念,这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的。

没有日本的技术就没有华为手机?你以为全球化是说着玩儿的?

如果一个品牌仅仅只是因为它的某个研发项目的专利不是该品牌自己所有的,就说这个品牌是别人的,未免也太肤浅了点。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韩愈曾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意思就是懂得真理,先后不同,专业各异,擅长不同。

没有日本的技术就没有华为手机?你以为全球化是说着玩儿的?

这一点放在今天这个时代是再合适不过的,首先,华为是一个国产品牌这是毋庸置疑的,它在全球各地都设有自己的研发中心,为了做出最符合自己品牌要求的内容,并不单单只是在日本有研发中心,美国、印度、英国、德国等都有华为的研发中心,可谓是“集百家之大成”。

没有日本的技术就没有华为手机?你以为全球化是说着玩儿的?

其次,要知道,华为是一个全球品牌,这就注定了华为的内部人员、所使用的技术零件等不可能只有中国人,做同类型技术研究的人,也不可能只有中国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择优而取”不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吗?这既是对品牌负责,也是对消费者负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就做不出日本人所掌握的技术,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毕竟,曾经有近百年的时间,我们都处于落后的地步,但是,我们却从未想过放弃,于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们重新回到了历史这个大舞台上,跟这个比起来,一个技术问题又有何难得呢?

没有日本的技术就没有华为手机?你以为全球化是说着玩儿的?

再者,全球化背景下,工厂被分散到世界各地,每个国家电网地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部分,都有自己最拿手的“绝活”儿,就说说中国,以前包括现在都有很多人都在说“made in china”,这难道不是一种特别的能力吗?要知道,不是随便一个地区或国家都能做组装的,更何况,中国如今不仅仅只能做组装,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谁又能说的清呢?。就拿福特汽车来说,其主要部件生产商分布于美、欧、亚三大洲20多个国家,要按照徐静波的观念,那福特还指不定是哪个国家的品牌呢?苹果、耐克也是一样的道理,特别是耐克,连自己的工厂都没有,研发也大多是委托或收购全球的顶级设计公司来负责,这又该怎么算?

没有日本的技术就没有华为手机?你以为全球化是说着玩儿的?
没有日本的技术就没有华为手机?你以为全球化是说着玩儿的?

最后,品牌是什么意思?品牌更多的是一种信誉、一种理念,它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你为什么愿意去消费这个品牌?除了品牌背后的产品值得你去消费以外,这个品牌本身的价值、理念是符合你的期望的。也就是说,品牌除了要做好产品,提高产品的美誉度外,还要增强品牌本身的核心价值。一个知名品牌,特别是国际知名品牌,对于这一点要尤其在意,既然能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产品质量自是不用多说,这时候更应该注意的不是产品的技术、组成零件这些,这些东西已经步入正轨,自有一套程序;如何增强品牌的竞争力才是更需要去把握的。举个例子,花瓶之所以被称为花瓶,就是因为它外表美丽,这时候,想要不被淘汰,就必须要保证自己的外表不受损害,大家觉得呢?当然,如果这个花瓶想要永远不被淘汰,最好还是还是给自己增加点儿内涵才好。

没有日本的技术就没有华为手机?你以为全球化是说着玩儿的?

看了很多大家对于徐静波这个言论的评价,也看了很多的自媒体文章,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少人都把国产技术与国外技术进行比对,然后,一部分站国产,一部分站国外。站国产的人列举了港珠澳大桥、矢量发动机、量子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火箭炮等一系列的技术作为依据,而站国外的则说:为什么别人的优点我们就不能认可呢?双方都没错,每个人都有自己坚持,都有自己的理由,只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的“站队”本身就是就是一种偏颇,从本质上来说,与徐静波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全球化的大格局里,不管你站队的理由是什么,到最后,你都可能被“打脸”,你凭什么保证国外的先进技术,中国就一定不会突破它,掌握它,甚至是超越它?同理,你又凭什么保证中国目前比较领先的技术,就不会被其他国家超越?全球化带来的不只是竞争,还有合作与共同进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择其优而不俗者,兼收并蓄者而从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在这个时代生存应该明白的道理,不管你是政府工作者也好、科研从业者也好、还是工商业者、普通民众,都最好知道知道它。

没有日本的技术就没有华为手机?你以为全球化是说着玩儿的?

最后,看见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给大家分享一下:企业买了材料,先去找设计师设计好,再去找工厂造出来,最后,请问这产品是谁的?答案很明显,只要三观正确都知道产品是属于企业的,但是,现在总有那么些人喜欢“独辟蹊径”,非要说产品是设计师的,或者说是工厂的,真是“与众不同”,就想知道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说?难道是企业没有给设计师和工厂付钱吗?这个还真指不定,但是,我也这么做又有什么意思呢?好玩吗?搞笑!企业自己买的材料,提出自己的要求,然后与设计师、工厂进行等价交换,就是在这等价交换中,企业就获得了产品的所有权,这才是最正的思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