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竿稍是否都要入水,那么竿稍入水有什么好处呢

台钓竿稍是否都要入水,那么竿稍入水有什么好处呢

在台钓中,我们抛竿入水后一般多是调支架和水面的角度,基本上以大把托到竿挂上,竿稍能压水就算可以了,一般压水的距离大约是15~20厘米左右,当然也有只压水5~10厘米的,那么问题就来了,是否一定要竿稍入水,如果竿稍不入水会有什么后果。

台钓竿稍是否都要入水,那么竿稍入水有什么好处呢

当然,这个问题一般钓龄丰富的钓友通过实战就知道竿稍入水压水线的好处,但是不少新钓友可能实战也是这样操作,但是具体为啥这样操作可能就有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所以这里首先确定一个说法就是其实只有台钓压水线,传统钓是可压可不压,溪流钓法完全不压水线,海竿、路亚竿、矶竿是没有压水线这个概念的。

台钓竿稍是否都要入水,那么竿稍入水有什么好处呢

在钓法上,溪流钓、传统钓均以铅坠到底底钓为主,而溪流钓更是多打多抛,基本上不怎么使用架杆;而传统钓虽然有时也钓浮,但是大多数是长竿短线铅坠在底,这样是不需要考虑压水线防止走漂;而矶竿、海竿、路亚竿说白了都是手上动作,并不担心钩饵被水流冲走,所以自然也没有压水线这个功能了。那么台钓为什么需要竿稍入水呢?其实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了。

台钓竿稍是否都要入水,那么竿稍入水有什么好处呢

原因一、台钓钓组是等竿长、悬坠钓法,也就是说在浮漂调整完毕之后,铅坠是悬浮在水面的,而竿稍到漂座的这部分大线,我们一般俗称是风线,也就是说一旦起风后,水流会带动浮漂飘移动,因为此时风线是不受力的;所以竿稍入水压水线之后浮漂要移动的话就要克服风线入水到竿稍入水这段距离的阻力,非常有利于漂组在水中的稳定性。

台钓竿稍是否都要入水,那么竿稍入水有什么好处呢

原因二、竿稍入水,因为竿稍到水皮下,再到漂座这段距离因为我们引入了阻力,会让风线相对处在一个比较紧绷的状态,当我们提竿刺鱼时,讯号传导是非常快速的,如果不压水,风线松弛的漂在水面上,一旦鱼吞钩,提竿后要先想办法把风线绷直了才能提鱼,跑鱼几率人为给提高了。

台钓竿稍是否都要入水,那么竿稍入水有什么好处呢

那么竿稍入水后,一般插入水皮底下多深比较合适呢?这个问题其实是有意义的,压水太深,提竿后竿稍就会承受水中的阻力,如果动作太猛,拉断竿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入水太浅,稍有微风就能吹动浮漂,完全就起不到稳定漂组的作用,所以我们压风线主要还是要看风力,微风或者无风状态,入水个5~8厘米就足够了,但是如果风已经起浪了,则要入水深一些,但是也不适合长过一支浮漂的距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