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竿稍是否都要入水,那麼竿稍入水有什麼好處呢

臺釣竿稍是否都要入水,那麼竿稍入水有什麼好處呢

在臺釣中,我們拋竿入水後一般多是調支架和水面的角度,基本上以大把託到竿掛上,竿稍能壓水就算可以了,一般壓水的距離大約是15~20釐米左右,當然也有隻壓水5~10釐米的,那麼問題就來了,是否一定要竿稍入水,如果竿稍不入水會有什麼後果。

臺釣竿稍是否都要入水,那麼竿稍入水有什麼好處呢

當然,這個問題一般釣齡豐富的釣友通過實戰就知道竿稍入水壓水線的好處,但是不少新釣友可能實戰也是這樣操作,但是具體為啥這樣操作可能就有點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所以這裡首先確定一個說法就是其實只有臺釣壓水線,傳統釣是可壓可不壓,溪流釣法完全不壓水線,海竿、路亞竿、磯竿是沒有壓水線這個概念的。

臺釣竿稍是否都要入水,那麼竿稍入水有什麼好處呢

在釣法上,溪流釣、傳統釣均以鉛墜到底底釣為主,而溪流釣更是多打多拋,基本上不怎麼使用架杆;而傳統釣雖然有時也釣浮,但是大多數是長竿短線鉛墜在底,這樣是不需要考慮壓水線防止走漂;而磯竿、海竿、路亞竿說白了都是手上動作,並不擔心鉤餌被水流沖走,所以自然也沒有壓水線這個功能了。那麼臺釣為什麼需要竿稍入水呢?其實無外乎以下幾個原因了。

臺釣竿稍是否都要入水,那麼竿稍入水有什麼好處呢

原因一、臺釣釣組是等竿長、懸墜釣法,也就是說在浮漂調整完畢之後,鉛墜是懸浮在水面的,而竿稍到漂座的這部分大線,我們一般俗稱是風線,也就是說一旦起風后,水流會帶動浮漂飄移動,因為此時風線是不受力的;所以竿稍入水壓水線之後浮漂要移動的話就要克服風線入水到竿稍入水這段距離的阻力,非常有利於漂組在水中的穩定性。

臺釣竿稍是否都要入水,那麼竿稍入水有什麼好處呢

原因二、竿稍入水,因為竿稍到水皮下,再到漂座這段距離因為我們引入了阻力,會讓風線相對處在一個比較緊繃的狀態,當我們提竿刺魚時,訊號傳導是非常快速的,如果不壓水,風線鬆弛的漂在水面上,一旦魚吞鉤,提竿後要先想辦法把風線繃直了才能提魚,跑魚幾率人為給提高了。

臺釣竿稍是否都要入水,那麼竿稍入水有什麼好處呢

那麼竿稍入水後,一般插入水皮底下多深比較合適呢?這個問題其實是有意義的,壓水太深,提竿後竿稍就會承受水中的阻力,如果動作太猛,拉斷竿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入水太淺,稍有微風就能吹動浮漂,完全就起不到穩定漂組的作用,所以我們壓風線主要還是要看風力,微風或者無風狀態,入水個5~8釐米就足夠了,但是如果風已經起浪了,則要入水深一些,但是也不適合長過一支浮漂的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