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些外科重點名詞,這裡有一番解釋!

1.【休克】

是機體在多種病因侵襲下引起的以有效循環血容量驟減、組織灌注不足、細胞代謝紊亂和功能受損為共同特點的病理生理改變的綜合症。

2.【洗手護士(器械護士)】

直接配合的護士直接參與手術,主動配合手術醫師完成手術全過程。主要職責是負責手術過程中器械、物品和敷料的供給。

3.【潔淨手術室】

通過一定的空氣潔淨措施,是手術室內的細菌數目限制在一定的範圍,空氣潔淨程度達到一定的水平。

4.【外科手術熱】

手術後由於機體對手術創傷的反應,術後病人體溫可略升高,但一般不超過38℃,臨床上稱之為外科手術熱或術後吸收熱。

5.【外科感染】

是指需要外科手術治療的感染,包括創傷、燒傷、手術、器械檢查或有創性檢查、治療後等併發的感染。

6.【癤】

是指皮膚單個毛囊和所屬皮脂腺的化膿性感染。常見致病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

7.【危險三甲區】

鼻、上唇及其周圍的癤受到擠壓時,病菌可經內眥靜脈、眼靜脈進入顱內,引起顱內化膿性海綿狀靜脈竇炎。

8.【苔蘚樣變】

又稱苔蘚化,皮膚慢性炎症或長期搔抓使皮膚肥厚粗糙,皮嵴增高,皮溝加深,狀似皮革。

9.【癰】

是由多個相鄰毛囊和所屬皮脂腺、汗腺及其周圍組織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常見致病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常發生於頸項部、背部及上唇部。

10.【急性蜂窩織炎】

是皮下、筋膜下、肌肉間隙或深部蜂窩組織的一種急性瀰漫性化膿性感染。致病菌多為溶血性鏈球菌。

對於這些外科重點名詞,這裡有一番解釋!

11.【丹毒】

是皮膚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又稱網狀淋巴管炎。常見致病菌為β-溶血性鏈球菌。

12.【破傷風】

是由破傷風桿菌經體表破損處侵入組織,大量繁殖併產生毒素,引起局部及全身肌肉陣發性痙攣或抽搐的急性特異性感染,實質是毒血癥。

13.【氣性壞疽】

是由梭狀芽孢桿菌引起的一種嚴重的以肌組織壞死或肌炎為特徵的急性特異性感染,實質是毒血癥。

14.【燒傷】

是由熱力(火焰、熱水、蒸汽及高溫金屬)、電流、放射線以及某些化學物質作用於人體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損害。

15.【酒窩徵】

癌腫侵及Cooper韌帶(乳房懸韌帶)使其縮短,癌腫表面皮膚凹陷。

16.【橘皮徵】

癌細胞堵塞皮下淋巴管被癌細胞堵塞,可引起淋巴迴流障礙,出現真皮水腫,乳房皮膚點狀凹陷。

17.【衛星結節】

癌細胞侵犯大片乳房皮膚時表面出現多個堅硬小結或條索,呈衛星樣圍繞原發病灶。

18.【鎧甲胸】

衛星結節彼此融合,瀰漫成片,可延伸至背部及對側胸壁,致胸壁緊縮呈鎧甲狀,病人呼吸受限。

19.【連枷胸】

多根多處肋骨骨折可出現反常呼吸運動:即吸氣時,軟化區的胸壁內陷;呼氣時,該區胸壁外凸。

20.【疝】

體內任何臟器或組織離開其正常解剖部位,通過先天或後天形成的薄弱點、缺損或孔隙進入另一部位。

對於這些外科重點名詞,這裡有一番解釋!

21.【腹外疝】

腹腔內臟器或組織離開了原來的部位,經腹壁或盆腔的薄弱點或缺損向體表突出。

22.【易復性疝】

又稱單純性疝,站立或腹內壓增高時疝內容物突出,平臥或用手推送時疝內容物容易回納入腹腔。

23.【難復性疝】

疝內容物不能或不能完全回納入腹腔內但不引起嚴重症狀。

24.【嵌頓性疝】

當疝環較小而腹內壓突然增高時,疝內容物可強行擴張疝囊頸而進入疝囊,隨後因疝囊頸的彈性收縮,又將內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納。

25.【絞窄性疝】

疝內容物不能回納,合併嚴重血運障礙,疝內容物變黑、壞死。

26.【腸梗阻】

腸內容物由於各種原因不能正常運行、順利通過腸道。

27.【術後出血】

術後短期內從胃管不斷引流出新鮮血液,24小時後仍未停止,甚至出現嘔血和黑便。

28.【胃排空障礙】

又稱殘胃蠕動無力,常發生在術後7-10天,病人在改為進食半流質或不易消化得食物後發生上腹飽脹、鈍痛和嘔吐,嘔吐物含膽汁。

29.【傾倒綜合徵】

系由於胃大部分切除術後,失去對胃排空的控制,導致胃排空過速所產生的一系列綜合症。

30.【直腸肛管周圍膿腫】

是指直腸肛管周圍軟組織內或其周圍間隙發生的急性化膿性感染,並發展成為膿腫。


31.【肛瘻】

是肛管或直腸下端與肛周皮膚間的感染性管道,經久不愈、反覆發作是其特點。

32.【肛裂】

是齒狀線以下肛管皮膚全層裂開後形成的小潰瘍,好發於肛管後正中線上。

33.【Mirizzi綜合症】

(由於解剖因素引起)膽囊管與肝總管伴行過長或膽囊管與肝總管匯合位置過低,持續嵌頓於當囊頸部的較大的膽囊管結石壓迫肝總管,引起肝總管狹窄,反覆的炎症更導致膽囊肝總管瘻,膽囊管消失,結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總管。

34.【Murphy徵陽性】

檢查者將左手平放於病人的右肋部,拇指放置於右腹直肌外緣與肋弓交界處,囑病人緩慢吸氣,使肝臟下移,若病人因拇指觸及腫大的膽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氣,稱為墨菲氏徵陽性,是膽囊結石特有的體徵。

35.【Charcot(夏柯)三聯徵】

當結石阻塞膽道併發生繼發感染時,可表現為腹痛、寒戰高熱、黃疸。

36.【Reynolds(雷諾)五聯徵】

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AOSC)的典型症狀是在Charcot三聯徵的基礎上出現休克和意識障礙成為五聯徵,劍突下有明顯壓痛和肌緊張。

37.【顱內壓增高】

由於各種顱腦疾病使顱腔內容物增加或顱腔容積減少超過顱腔內可代償的容量,導致顱內壓持續高於1.96kPa(200mmH2O),並出現頭痛、嘔吐和視神經盤水腫。(一個條件二種病因三大症狀)

38.【Cushing綜合症】

即收縮壓升高,脈壓增大;脈搏緩慢、宏大有力;呼吸深慢等

39.【骨筋膜室綜合徵】

由於骨折部位骨筋膜室內壓力驟增,使骨筋膜室內肌肉和神經缺血、水腫,血液循環障礙而導致的一系列的嚴重的病理改變,好發於前臂掌側和小腿。

40.【Colles骨折】

骨質疏鬆的中老年人跌倒時手掌撐地,導致骨折遠端向背側及橈側移位,具有典型的畸形:側面觀呈“餐叉樣”畸形,正面觀呈“槍刺樣”畸形。


41.【股骨幹骨折】

指股骨小轉子以下、股骨髁以上部位的骨折,多見於青壯年。

42.【脛腓骨幹骨折】

發生於脛骨平臺以下至踝上部位的骨折,以青壯年和兒童多見,為長骨骨折中最常見的一種。

43.【腰椎間盤突出症】

是指腰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突出,刺激或壓迫馬尾神經根所引起的一種綜合徵。

44.【斑疹】

指侷限性的皮膚顏色改變,既不凸起也不凹下,直徑大於3釐米者稱斑片。

45.【丘疹】

為侷限性、實質性、隆起性損害,直徑<1cm,位於表皮或真皮淺層,由炎性滲出或炎細胞增生所致,其形狀、顏色、大小不一。

46.【斑塊】

是丘疹擴大或融合而成,直徑大於1cm。

47.【結節】

炎性浸潤、代謝產物沉積或腫瘤引起的侷限性實質性損害,大小不一,病變位於皮下及皮下組織。

48.【水皰】

含有液體、高於皮面有間隙的損害,直徑0.5cm以內稱水皰,0.5cm以上稱大皰。

49.【膿皰】

含有膿液的皰,可由水皰轉變而來,周圍常有紅暈、水腫,常見於感染性疾病。

50.【風團】

是侷限性、暫時性、水腫性隆起的的皮膚損害,其大小不一,形狀不定,常呈淡紅色或蒼白色,可突然發生,迅速消退,不留痕跡。


51.【囊腫】

為含有液體或半液體的囊狀結構,一般位於真皮及皮下組織。

52.【鱗屑】

即將脫落或已脫落的表皮角質層細胞,大小、厚薄、形態各異,可由表皮角化過度或不全引起。

53.【浸漬】

皮膚在較長時間浸於水中或處於潮溼狀態下使之表皮發白、起皺,易剝脫形成糜爛。

54.【糜爛】

皰皮破潰或浸漬後摩擦引起表皮或黏膜的侷限性缺損,病變在基底層以上,愈後不留瘢痕。

55.【潰瘍】

皮膚或黏膜的侷限性缺損,可深達真皮或皮下組織,癒合留有瘢痕。

56.【皸裂】

皮膚線狀裂口,可深達真皮組織,關節、掌蹠、口角處多見,常因皮膚乾燥、彈性降低和角質層增厚而形成。

57.【抓痕】

搔抓或摩擦導致真皮淺層以上的損害,常為線條狀,表面覆有漿液性痂或血痂。

58.【痂】

皮損處的漿液、膿液或血液與脫落組織及藥物混合、乾涸而結成的附著物。

59.【萎縮】

皮膚退行性改變,表皮萎縮時,外觀菲薄呈淡紅色、透明,皮紋消失;真皮萎縮時,局部皮膚凹陷,表皮紋理正常。

60.【瘢痕】

真皮及皮下組織缺損後,經新生結締組織填充及新生表皮覆蓋形成的組織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