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時,中亞五國明明不願獨立建國,俄羅斯為何卻主動拋棄了它們?

雲石君


亞洲中部地區,狹義上的中亞國家包括五國,即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但廣義上的說法也包括阿富汗斯坦及曾屬中國的俄羅斯聯邦的圖瓦共和國。



關於“中亞”這一地理概念在學者中認識並不統一。此地區的居民多為突厥語民族,所以中亞也有中亞學者稱其為突厥斯坦,中亞因缺水,歷史上都是貧瘠之地。


俄羅斯跟前蘇聯一樣,是個嗜土地如命的國家,怎麼可能主動拋棄中亞五國呢?這個問題提得太沒水平了,蘇聯解體時,俄羅斯已獨立出去了,而中亞五國一直就不屬於俄羅斯的,所以根本不存在主動拋棄中亞五國之說法。


說到中亞五國,我覺得必須得說一下圖瓦共和國,1921年圖瓦共和國因外蒙宣佈獨立後,成了中華民國的一塊海外飛地,之後圖瓦共和國也獨立建國,以上是圖瓦共和國發行的郵票,1944年被蘇聯吞併,圖瓦共和國只存在23年,現在屬俄羅斯聯邦。




湘平古珍郵館


從俄羅斯方面

819事件後蘇聯徹底失控,葉利欽把蘇共和俄共全部財產歸俄羅斯政府所有,按照當時葉利欽的思路,蘇聯解體後,按照原則再搞新的聯盟。可問題卻出在了烏克蘭身上,別看它現在窮的叮噹響,在當時它是繼承了蘇聯的工業基地,不願意和其它國家共享,堅持獨聯體保持不變,最後只得妥協,中亞五國與俄羅斯分道揚鑣。

而蘇聯成立之初就是一個由十五個國家共同組成的聯邦制國家,它的憲法規定了國家性質,註定不能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權,本身主要的能源資源大部分集中在俄羅斯地區,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武器裝備以及大部分的經濟基礎設施,所以它的綜合實特別是武器裝備方面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與美國抗衡的國家。而中藥五國就不一樣了,資源匱乏基礎設施條件極差,當時俄羅斯帶他們就像拖油瓶一樣。

從中亞五國方面

當時蘇聯解體最初企業是俄羅斯宣佈獨立,但其中也離不開歐共體和北約的煽風點火,以及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積極參與,在各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之下最終蘇聯這個超級大國走向了土崩瓦解。俄羅斯宣佈獨立是在一九九零年夏天而蘇聯解體是在一九九一年的冬天,其中時間差在一年半左右。有很多人認為是波羅的海三國最先宣佈獨立,其實這種看法不完全準確因為三國之中,宣佈獨立有先有後依次順序是:立陶宛,以及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當時為了控制這種土崩瓦解形式的趨勢,立陶宛最先宣佈獨立之後蘇聯立即對其進行政治封鎖,最後它被迫撤消了獨立法案。


品讀武器裝備


1.中亞五國對於俄羅斯是五個拖油瓶。中亞五國多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缺少降水,地形也非常複雜,農業發展受到限制。中亞五國在蘇聯時期,工業也不發達,經濟較為落後。在整個蘇聯時期,每年中亞五國都需要蘇聯中亞的給予鉅額的補貼。蘇聯之所以解體,經濟發展停滯是重要原因之一。剛剛從蘇聯獨立出來的俄羅斯,經濟上也不寬裕,繼承了蘇聯的570億美元的外債,而當時俄羅斯的GDP總量也僅僅是5000多億美元。這樣一筆鉅額外債,俄羅斯直到2017年才還完最後一筆1.252億美元。本來就不寬裕的俄羅斯,自然不願意再帶著中亞這五個“拖油瓶”!

2.中亞五國的民族與宗教信仰也與俄羅斯不同。蘇聯是在繼承沙皇俄國領土的基礎上而成立的,一共有15個加盟共和國。蘇聯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可以看做是一種民族自治制度,在俄羅斯加盟共和國,就是俄羅斯人為主體;在烏克蘭加盟共和國,就是以烏克蘭人為主體;在白俄羅斯加盟共和國,就是以白俄羅斯人為主。同樣,在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都各有主體民族,其中哈薩克斯坦人、土庫曼斯坦人、烏茲別克斯坦人、吉爾吉斯斯坦人屬於突厥語族,塔吉克斯坦人屬於波斯語族,並且都信奉伊斯蘭教。而俄羅斯人屬於斯拉夫民族,信奉東正教。民族與宗教不同,也是俄羅斯主動放棄中亞五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哈薩克斯坦人

3.葉利欽放棄中亞五國也有向美國表忠心的意味。葉利欽之所以能夠蘇聯解體過程中興風作浪以及後來在與俄羅斯國家杜馬的鬥爭中取得上風,主要是背後有美國人的支持。蘇聯解體以後,葉利欽希望獨立以後的俄羅斯能夠融入西方社會。蘇聯其餘9個加盟共和國都成為了獨立國家,葉利欽如果留下中亞五國,在美國看來是還有恢復蘇聯的雄心!葉利欽為了顯示向美國投誠的忠心,也就不會留下中亞五國!

葉利欽與美國第42任總統克林頓

歡迎大家討論,蘇聯解體是不是俄羅斯人最大的損失?


美國觀察室


有人說,放任中亞五國獨立,那是因為當年葉利欽愚蠢。葉利欽是不是愚蠢?這個要放在歷史的長河中來判斷這個事情。

如果中亞五國不獨立,繼續留給俄羅斯成立小蘇聯(或者叫歐亞聯盟也好)。這五國2016年人口6800多萬,大部分人口是穆斯林(蘇聯時期,伊斯蘭信仰是被壓制的很厲害的,尤其像哈薩克和吉爾吉斯這兩個民族,由於接受伊斯蘭信仰的時間很短,對伊斯蘭信仰並不虔誠,中亞五國獨立後,為了凸顯民族性,強化了伊斯蘭信仰,所以這些年宗教極端主義在強化),中亞穆斯林人口增長率很高,人口增長速度接近四十年人口翻一番。俄羅斯自身人口1.42億,近年接近負增長(其中俄羅斯族佔比81%,穆斯林占人口比例接近10%,且穆斯林人口占比逐年增長)。那麼,如果中亞五國不獨立留給俄羅斯,四十年後,中亞加俄羅斯本土的穆斯林人口翻一番超過1.4億,而俄羅斯族則不到1.3億,你猜猜會出現什麼現象?😊然後一人一票的選舉你猜會出現什麼結果?😊

呵呵,葉利欽愚蠢麼?正好相反,我認為葉利欽從歷史的角度講很聰明,把貧窮的人口瘋狂增長的中亞包袱甩掉了,不但減少了人口已出現瘋狂增長的中亞人口包袱,也減輕了俄羅斯每年大量輸血給中亞的經濟負擔,同時又讓中亞五國留在俄羅斯的勢力範圍內(比如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基地,現在仍然很便宜的租給俄羅斯,而且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還與俄羅斯建立了關稅同盟)。如果當初俄羅斯更聰明一點的話,是應該讓中亞四國獨立,留下一個哈薩克斯坦。哈薩克地廣人稀,資源富饒,1990年時,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族人口和哈薩克族人口相當(哈薩克獨立二十幾年來,俄羅斯族人口迴流俄羅斯很嚴重,1988年哈薩克斯坦俄族人口占比37.5%,現在不到21%,如果不是烏克蘭、中亞、波羅的海等地的俄族人口迴流,俄羅斯本土的人口下降現象會更嚴重),而且哈薩克人對伊斯蘭的信仰時間很短,哈薩克各地普遍信伊斯蘭教不到三百年,不虔誠,方便同化。事實上,當年蘇聯時期哈薩克族已經被俄羅斯族同化得很厲害了(小學二年級開始俄語就是主課),即使現在哈薩克斯坦已經獨立了二十幾年,普通中年哈薩克人的俄語還比哈薩克語流利。


朝陽東風笑


蘇聯解體前夕,中亞對於莫斯科來說就是個沉重的包袱,中亞五國在宗教和民族上與俄羅斯格格不入,並且俄羅斯每年還得給中亞大量的補貼

中亞地區自古就是四戰之地,匈奴人、突厥人、漢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相繼控制過該地區。

其中突厥人對中亞的影響最大,突厥人原本是來自蒙古高原的黃種人,在征服中亞的過程中漸漸的同化了當地白種土著,形成了現在中亞的黃白混血人種。

(哈薩克斯坦排球美女——莎賓娜,在她身上兼具白種的深邃和黃種人的嫵媚)

到17世紀之後,中亞民族意識興起,相繼建立了哈薩克汗國、布哈拉汗國、希瓦汗國等民族國家。但是從18世紀開始,隨著沙皇俄國的入侵,這些汗國相繼覆滅。最終在19世紀末,中亞被沙俄全部兼併。

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後,新生的蘇聯根據民族分佈,在中亞成立了: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5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中亞五國)

這5個國家雖然名義上都是加盟共和國,在主權上與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是相同的,但實際上還是受到俄羅斯人的緊密控制。

由於中亞地廣人稀和資源豐富,這裡逐漸成為了蘇聯的核武器試驗基地和航天發射基地,也是蘇聯南下印度洋的橋頭堡。

(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中心,這裡直到今天都是俄羅斯主要的航天發射基地)

蘇聯政府為了鞏固在本地區的統治,一方面強力打壓伊斯蘭教,另一方面大量遷移俄羅斯人來此定居,以改變當地的民族結構。

蘇聯政府的這一系列政策確實起到了穩定局面的效果,中亞五國對於蘇聯的認同度是非常高的。

不過由於經濟基礎較差,中亞五國的經濟發展十分落後,每年都需要中央財政大量的補貼。

並且這些錢主要是俄羅斯的口袋裡掏的,這讓俄羅斯方面很是不滿。

而到了80年代以後,蘇聯在跟美國的軍備競賽中國力持續下滑,各加盟共和國的日子都不好過,分離主義情緒日益蔓延。

特別是在蘇聯生命的最末期,主張獨立最活躍的不是別人,正是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國——俄羅斯。

以葉利欽為首的俄羅斯政府早已不滿蘇聯的存在,並積極策劃解體蘇聯。

要知道,蘇聯的15個加盟共和國中第一宣佈獨立的是立陶宛,而第二個就是俄羅斯!

(位於土庫曼斯坦境內巍峨的清真寺,中亞五國普遍信仰伊斯蘭教,這與俄羅斯信奉的東正教格格不入)

俄羅斯作為蘇聯的主體,它宣佈獨立幾乎就是終結了蘇聯的生命。

而這時的中亞五國對於國家的動盪卻十分地不安,畢竟這五位爺吃低保這麼多年了,要是中央政府突然沒了這日子還咋過。於是中亞五國聯合向中央表態願意繼續留在蘇聯境內。

可是,這五國對蘇聯政局的影響實在是有限,還不等它們反對,俄羅斯就在1990年6月12日宣佈獨立了。

中亞五國無奈著望著克林姆林宮飛揚的俄羅斯三色旗,帶著對蘇聯最後的一絲忠誠,撐到1991年方才相繼獨立。而作為中亞地區面積最大的哈薩克斯坦更是最後一個獨立的加盟共和國。

在1991年12月16日,隨著哈薩克斯坦獨立,蘇聯徹底解體。


千佛山車神


首先要搞清楚,中亞五國不願獨立是想維護的蘇聯,並非俄羅斯。

看看當時中亞五國的總統,最反對蘇聯解體的土庫曼總統尼亞佐夫劣跡斑斑,簡直和歷史昏君沒有區別。他們只是想維護的自己的權利。國家搞的一團糟,不但喝國內人民的肉,還要喝蘇聯的血。



生前,尼亞佐夫自封“土庫曼之父”,酷愛為自己立雕像。在全國範圍內為自己樹立了14000座雕像,其中一座位於首都市中心一座高達75米的鍍金雕像。朝太陽方向緩緩旋轉,在新總統上臺後,宣佈三個月內清除所有雕像。你就知道這些人有多不得民心了。

支持獨立的大多是富裕國家,政治清明,而不支持獨立的大多是貧窮的一塌糊塗,靠領救助金生存的國家。俄羅斯當時自顧不暇,還哪有能力管他們。

葉利欽當然面對的最大敵人是蘇聯的保守派,葉利欽要求蘇聯停止一切在俄羅斯的行動,面對的阻力很大。他要想使俄羅斯獨立,最好的方式就是肢解蘇聯。蘇聯若不解體,俄羅斯怎麼可能獨立。

1991年12月7日,葉利欽前往白俄羅斯,瞞著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獨自與烏克蘭、白俄羅斯領導人在別洛韋日簽署了協議,宣佈蘇聯停止存在,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取而代之。

中亞五國要無條件併入俄羅斯,俄羅斯當然歡迎。但是他們想的是恢復當年的蘇聯,繼續維護自己在國內利益。


漁耕樵讀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建國,有很多加盟共和國宣告獨立,不再接受俄羅斯統治。

新的俄羅斯和前蘇聯,甚至包括前蘇聯的前身舊俄羅斯,從主導思路上都是一樣的。都認為自己是歐洲國家,都會把重心放在歐洲部分。

亞洲從來就不是俄羅斯的重點,當然,他也沒有理由放棄。比如俄羅斯的遠東地區他就是沒有放棄,用普京的話說就是:俄羅斯雖然大,但沒有一寸土地可以失去。

問題在於中亞五國經濟上不獨立,只是前蘇聯經濟分工的一部分,沒有獨立的經濟體系。如果一旦獨立,就要過好多年非常困難的事。這也是中亞五國非常懷念蘇聯時代的原因。

中亞五國不被俄羅斯接受,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沒有什麼價值。

現在的國際社會早就是海洋時代和外太空時代,俄羅斯從彼得一世開始,在長達幾百年的時間裡,都在做一件事情,為俄羅斯爭取更多的出海口。

沒有出海口,就沒有機會做全球的霸主,奪取更大的領土和爭取更多的利益。

中亞五國都是陸地型國家,不能為俄羅斯提供這些戰略資源。

並且中亞五國資源比較匱乏,經濟上非常貧困,非常需要俄羅斯對他們進行救濟。俄羅斯當時自身都面臨了很多問題,自顧不暇,連自己都救不了,更談不上對中亞五國進行救濟。

也就是說,中亞五國是俄羅斯的包袱,俄羅斯怕他會拖累了自己,能甩掉就直接甩掉了。

對於現代國家來說,國土面積已不是最主要的爭取目標和戰略資源。

現代國家從本質上都在爭取成為科技和人才有競爭力的國家,另一方面就是爭奪能夠為自己提供出海口的國土,二戰結束時,蘇聯佔領了日本的北方四島,就是這個目的。

前幾年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克里米亞戰爭,也是這個目的。俄羅斯就是要奪回原本屬於自己的黑海出海口,收回屬於自己的黑海艦隊。

俄羅斯需要向西歐出口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只有佔領更多的出海口才能保證國際貿易的暢通,才能為俄羅斯爭取更多的利益。

俄羅斯所有的選擇都是出自於對自己利益的考量,中亞五國不能為俄羅斯提供更多的有利資源,自然也會被俄羅斯放棄掉。差不多就像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從戰略上來看,只能放棄。


新知傳習閣


對於蘇聯的解體,中亞五國是堅持要維護蘇聯的。但是維護蘇聯不等同於維護俄羅斯,中亞五國是希望繼續留在蘇聯內部,而不是留在俄羅斯內部,這裡有根本的差別,不存在俄羅斯主動拋棄中亞五國的問題。

中亞五國希望留在蘇聯內部,是真實的訴求。因為中亞五國基本為貧瘠之地,繼續留在蘇聯,蘇聯可以繼續展開對中亞五國的扶持。此外,蘇聯在世界上的超強地位以及強大影響力和榮耀感,也是中亞各國強烈認同的。脫離了蘇聯,中亞五國恐怕再也難以有如此國際地位了。另一方面,當時的中亞各國總統,也希望繼續在蘇聯這個平臺內進行發展,比如典型的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就是當時蘇聯的政治新星,如果不是遇到蘇聯解體這樣的事,納扎爾巴耶夫甚至可以角逐蘇聯權力高層。而隨著蘇聯的解體,中亞國家的一系列願望也就都隨之落空了。因此,中亞國家是的確想繼續留在蘇聯的。

但是如果不能繼續維持蘇聯,中亞五國也只有單獨建國了。因為相比較併入俄羅斯,中亞各國自然更願意單獨建國。在俄羅斯框架內,中亞國家是難以取得在蘇聯時代的待遇的。因為俄羅斯不是蘇聯,蘇聯是蘇聯人的蘇聯,而俄羅斯只是俄羅斯人的俄羅斯。中亞五國國民可以作為蘇聯人,但不可能被當做俄羅斯人,這就是區別。

歷史上的中亞五國是被俄羅斯吞併的區域,中亞五國最終也是被蘇聯從俄羅斯內部升級而來,作為共和國而存在的,蘇聯解體以後,中亞五國也作為正常的加盟共和國與俄羅斯分道揚鑣了。

現在的中亞五國,儘管有俄羅斯後院之稱,但是與俄羅斯的關係也並不是表面上那樣親密無間,比如哈沙克斯坦遷都阿斯塔納,也有出於防範俄羅斯的目的。中亞五國現階段與俄羅斯的交好,也只是懾於俄羅斯的強大,以及五國中的老一代領導人還在,不至與俄羅斯鬧翻。但是中亞五國與俄羅斯之間的相互防範,卻並不少見。


蘇綻


不能說是俄羅斯拋棄了他們,而是俄羅斯不再願意帶著他們玩了。


從俄羅斯人的傳統裡,中亞從來就跟自己不是一路的。

俄羅斯的自我定位一直是一個歐洲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重心都在歐洲。但亞洲他們也有廣大的領土,不過大部分都是西伯利亞無人的荒原,只有中亞是一個特例。

中亞五國,面積高達四百萬平方公里,人口多達數千萬——但是跟俄羅斯沒有相同的文化。

從人種上說,中亞是黃種人,而俄羅斯是白種人,蘇聯之所以能統治中亞,是因為在19世紀沙俄吞併了中亞。但歷史也不過兩百年,在俄羅斯的漫長的歷史中,沒有中亞的地位。中亞傳統上信奉伊斯蘭教,而俄羅斯信奉東正教,從宗教感情上,二者也混不到一起去。

把俄羅斯置於和中亞五國平等地位,只是因為蘇聯存在而已。
(蘇聯時期的中亞婦女)


中亞對於蘇聯非常重要,對於俄羅斯,則沒那麼重要,至少對於1991年的俄羅斯不重要。

雖然文化、宗教種種不同,但蘇聯一直努力的對中亞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蘇聯雖然實行信仰自由,但對於宗教總體上是比較壓制的,蘇聯政府大規模宣揚無神論,也堅決打擊宗教極端化思想,所以事至如今,雖然中亞五國都是伊斯蘭教國家,但宗教色彩始終很淡,沒有影響政治,這是蘇聯的功勞。


(中亞的蘇共婦女幹部,可以看出明顯的黃種人特徵)

中亞對於蘇聯最大的意義是戰略意義。中亞位於亞洲的中心,向南可以插手南亞次大陸,向東可以威脅中國西北,蘇聯通過經營中亞來將自己的影響力廣泛擴張。

尤其是對於中國,西伯利亞鐵路運力有限而且不夠穩定,一旦被切斷,蘇聯無法維持西伯利亞方向的駐軍。但中亞方向,蘇聯可以囤積大兵而沒有那麼嚴重的補給困難,可以直接威脅中國西北。在中蘇交惡時期,中亞的的地理位置更加重要。


向南,中亞可以向印度洋方向擴展影響力,沒有了中亞的俄羅斯,對於印度洋的影響力也近乎為零了。

基於這種考慮,蘇聯對中亞進行了大量的援助。因為中亞土地貧瘠而且資源匱乏,所以蘇聯為了維持中亞的社會發展水平,援助以海量的財富和大量的人才,這些財富都是從歐洲方面輸送過來的。

但是在蘇聯時期,由蘇共中央做出的援助決定誰也不敢有異議。但蘇聯一倒,則俄羅斯迅速的想甩掉這個包袱。俄羅斯不再願意援助中亞,因為中亞能帶給俄羅斯的實在有限。

1991年蘇聯解體時,葉利欽已經鐵了心走親西方的路線,結束冷戰了。一旦俄羅斯決心放棄冷戰,那麼中亞的戰略意義則毫無價值。而且蘇聯解體導致的經濟崩潰和實力大損,也讓俄羅斯無力再維持對中亞的援助。

所以,雖然中亞百姓的不情不願(當然了,蘇聯倒了誰援助他們?),但俄羅斯不再願意當這個冤大頭。加上中亞領導人的個人野心(比如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當年就是蘇共的哈薩克斯坦黨委書記),中亞還是在蘇聯解體的大潮中順勢獨立了。


小約翰


自1721年,俄羅斯先後經歷過兩次崛起,一次是19世紀上半頁時,俄羅斯帝國以歐洲憲兵的身份威震歐亞大陸,一次是20世紀40年代,即二戰後,蘇聯成為了世界超級大國,開啟了近半個世紀的與美國的世界爭霸之路。

歷史浮浮沉沉,到1991年,蘇聯被解體為15個國家,曾經依賴俄羅斯的紛紛選擇了脫離它的獨立之路。東歐國家暫且不論,畢竟那裡靠近西歐國家,可以受更先進的文明輻射,而像中亞五國這樣的內陸落後的國家,也選擇了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這又是為什麼?

俄羅斯經營中亞地區也有數百年之久,獨立後的中亞五國要想完全和俄羅斯切割乾淨,擺脫俄羅斯的操控,不是簡單的獨立建國就能解決的事情。雖然,俄羅斯沒了蘇聯時代的風采,但還是有那個能力將中亞五國牢牢控制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儘管,中亞五國不甘於成為俄羅斯的附庸,但面對現實,他們也不得不低頭。

就拿美版的阿富汗戰爭來說,美國想趁機將勢力深入到中亞,通過顏色革命一度籠絡了烏茲別克、土庫曼兩國。但好久不長,在俄羅斯的深耕之下,烏、土兩國又回到了俄羅斯的懷抱。

這裡就有個問題,一方面俄羅斯的實力早已今非昔比,另一方面有美國的強勢進入,按理說,俄羅斯是無力拉回硬要靠向美國的烏、土兩國的心的。也就是說,有很大部分原因,烏、土是出於自願重新跟隨俄羅斯這個舊主。而像中亞最大的國家,哈薩克斯坦一直以來也是俄羅斯最忠實的跟隨者。

那麼,為什麼政治獨立後的中亞五國,仍舊甘心於追隨日落西山後的俄羅斯呢?雲石君將做具體分析。

從地緣結構的角度看,中亞板塊在前蘇聯的版圖中,是一個比較突兀的存在。蘇聯——俄羅斯橫貫歐亞大陸北部,整個國土在平面視角上,呈東西向的類長方形。

俄羅斯橫跨歐亞大陸,從地圖上看,可以明顯的看出,俄羅斯的領土十分完整,呈類長方形。而中亞位於俄羅斯領土南部,是凸出在類長方形之外的一大塊區域。而俄羅斯要將自己的文明輻射到中亞五國,只有由俄羅斯的南面,中亞的北面進入。而中亞五國中只有哈薩克斯坦與俄羅斯相鄰,這也就意味著其它四國更難受到俄羅斯文明的輻射。

而俄羅斯的本部核心區又遠在東歐,佔據國土四分之三以上的亞洲地區本就屬於內部偏遠地帶。俄羅斯的內部地緣格局,又大大的加劇了控制中亞的難度。俄羅斯本部是以東歐核心區沿西伯利亞鐵路這個歐亞第一大陸橋為主軸,由西向東釋放自身的緣影響力,以最大限度掌控本國的廣袤區域。

但是,位於俄羅斯南邊的巨大的凸起部分,中亞五國在俄羅斯地緣影響的主軸線之外,如此一來,這五國便有了極強的經濟、文化的獨立性。

而中亞離東歐核心區相對較近,而俄羅斯在亞洲部分的最大本部核心板塊,烏拉爾工業區又靠近中亞,中亞西北部又臨近伏爾加格勒(即斯大林格勒)為中心的南俄工業區。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在蘇聯時期,中亞被納入到蘇聯版圖內。

不過,俄羅斯對中亞的影響力也只是有相對優勢。地緣結構上,中亞的獨立屬性依舊很大,分散了俄羅斯對中亞影響力的牢固性。

在蘇聯解體,俄羅斯的整體衰落後,中亞五國便獲得了獨立。

不過,中亞五國的獨立並不是完全自願,而是受到了俄羅斯一定程度的逼迫。

寫到這裡,不少人都會疑惑:自俄羅斯誕生開始,其對土地的熱愛程度從來沒有改變過,怎麼會自動放棄400萬平方公里的中亞地區呢?

不過,有舍才有得,事實上,這是俄羅斯最明智的選擇。

在地緣結構上,中亞遊離於俄羅斯整體格局之外,又不在東歐核心區範圍內,呈現出俄羅斯不同的文明特質。在人種上,中亞地區土著多為泛突厥系民族;在文化上,該地區主要信奉伊斯蘭教;在經濟上,中亞整日發展水平都較落後,經濟結構也相對獨立,與俄羅斯主體部分的關聯度不大。

在這樣的局勢下,俄羅斯要維持對中亞的統治,在政治和軍事上就不得不實行強力威懾政策,來壓制該地區的分裂主義傾向,同時,在經濟上,還要補貼民眾,來緩解貧富矛盾。可是,這些都需要鉅額花銷,在蘇聯時,俄羅斯還可以不用眨眼撥出一大筆費用,然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也面臨了經濟崩潰的邊緣。如果那時,俄羅斯還要強行將中亞留下,在內部都自顧不暇的環境下,俄羅斯豈不是又要多找一些大麻煩。

蘇聯解體後,烏拉爾、南俄兩大工業區也在深度衰退,俄羅斯的整體實力又大不如前,對中亞的地緣影響力也就逐漸變弱。而此時,中亞各民族的分裂主義傾向嚴重。如果在這樣的局勢下,俄羅斯不得不大幅增加軍事開支以及經濟補貼,來繼續統治中亞。這對俄羅斯而言,如同泰山壓頂般,重負難堪,最後,反而被中亞拖入到無盡的深淵。

幾經思量之下,俄羅斯最終選擇主動放手,讓中亞五國走上獨立之路。

如果當時俄羅斯舍掉中亞還有幾分不情願的話,那麼,到了後來,受兩次車臣戰爭的影響,俄羅斯損耗巨大。如果那時還抓著中亞不放的話,若中亞步車臣的後路的話,俄羅斯豈不是到了萬劫不復的地步。

俄羅斯讓中亞五國獨立,通過自己殘存的地緣影響力,來事實控制中亞,才能在中亞獲得最大限度的利益。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中亞地區是內陸封閉之地,對於中亞五國而言,俄羅斯是與其相距最近的世界主要經濟體,且有一定的交流渠道。而依附俄羅斯,中亞五國才有獲得相對更好的發展機會。

而中亞最大的國家,哈薩克斯坦,因其內部在地緣結構上四分分裂,需要依賴俄羅斯來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同時,中亞五國也面臨著來自伊朗和阿富汗塔利班的外部威脅,放眼四周,只有俄羅斯才有能力保護中亞五國。

如此看來,俄羅斯讓中亞五國獨立,對自己而言是有利無害的。一則,中亞獨立後,俄羅斯不必對他們施行經濟援助,也不用為中亞的經濟衰退而買單;二則,中亞獨立,避免了因種族等各方面的矛盾衝突,提升了俄羅斯在中亞地區的好感度。再則,中亞獨立後,俄羅斯成為了其實際操控者,五國對其依賴程度十分高。

而中亞在封閉地理環之下,跟隨俄羅斯才是他們最好的出路。

而因這種基緊密的地緣關係產生的依附性,遠在西半球的美國就算再強力進入中亞,最多隻能拉攏他們一時,卻不能成為他們最終的依附者。

不過,如今,中亞也並非只有俄羅斯可依賴,還有崛起的中國。那麼,中亞會對中國做何反應?俄羅斯又會是什麼態度呢?

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188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