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嘯虎:風口是自然起來,不是想追就能追

朱啸虎:风口是自然起来,不是想追就能追

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曾被喻為站在風口上的投資人,他投出滴滴、映客、ofo、餓了麼、小紅書等眾多明星項目,在直播、共享經濟等曾經的熱門風口中都有他的身影。

近日,朱嘯虎接受新京報專訪,面對“風口論”,他認為,風口是自然而然起來的,證明大家都看好這個方向,並不是想追就能追。

他表示,互聯網風口三年一換,未來五年企業服務是其持續看好的機會,金沙江每年都要投十幾家企業服務領域的公司。

談模式創新

中國一直不缺微觀創新

新京報:怎麼看待這一年來中國互聯網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

朱嘯虎:商業模式上有不少創新,比如在新零售、社交電商上。中國一直不缺微觀創新,包括在社交產品上,今年也有很多新產品出來。能不能成功我不知道,但是這種前赴後繼的創業精神值得鼓勵。

新京報:產業互聯網還會催生出下游哪些新的商業模式?

朱嘯虎:產業互聯網的機會非常多,在美國,企業服務的公司估值幾十億美元的一大把,雖然它們解決的問題很小。其實中國也是一樣,一個很小的問題上,如果企業願意付費,都有可能是一個很大的機會。

新京報:這一年以來的商業創新項目,你們都投了哪些?

朱嘯虎:社區拼團方面,我們投了長沙的興盛優選。社區拼團的邏輯非常清晰,以前電商需要給每個客戶一對一發貨,現在有了社區拼團以後就可以把整個小區的貨集中在一起發出來,大大節約了物流成本。而且我們不需要獲取用戶,是當地團長自發地獲取用戶,然後一起分成。它的經濟模型很容易算出來。

今年我們還投了一個項目,叫看看社保,能夠實現遠程社保認證。一些地方制度不夠完善,需要老人每半年或一年到指定的地方現場認證,現在只需每個月在家掃一次臉就能認證。這雖然只是一個很小的點,但需求非常強。

過去三年我們一直在看企業服務、教育,消費互聯網也在重點關注。它們的共同點是解決很多痛點、剛需。

新京報:幾年以前就已經興起過的社區拼團和現在的有什麼區別?

朱嘯虎:這個裡面有很大的差別點,以前是在一二線城市做,比如說上海、北京,但這些城市的消費者選擇面非常廣泛,用戶黏性沒有這麼高。現在是在二三線城市興起的,消費者的選擇沒有這麼多,它的用戶黏性和復購率相應也就高很多很多,這是本質上的差別。

談2B業務

持續看好企業服務

新京報:未來五年的機會有哪些?

朱嘯虎:就是企業服務的紅利。另外一個就是微觀創新還是非常多,未來有很多機會。但大的機會還是企業服務,我們每年都投十幾家。

新京報:和巨頭相比,創業公司2B的機會大嗎?

朱嘯虎:有很多機會。它可以做很多水平的服務,比如做SaaS,也有很多垂直向的機會。也許在外面看不起眼,但是鑽進去看還是大有可為。

新京報:具體來說,企業服務有哪些細分的機會?你會關注哪些點?

朱嘯虎:各種各樣細分的機會都有。能不能賺到錢是我們關注的點,免費的企業服務是不行的。

另外在獲客方面,我們要考慮的不僅是成本,還有時間。時間如果特別長的話,我們覺得這個創業公司也很難爆發。對企業服務來說,變現本身是對它產品及服務的考驗,所以投資人會特別看重變現能力。

新京報:為什麼創業公司在2B領域沒有長成獨角獸?

朱嘯虎:這只是過去十年,未來十年肯定不一樣。一個大的變化是過去十年人力成本比較便宜,大家不願意為軟件花錢,很多軟件都是PC端以及盜版的。今天的軟件都是基於雲端,必須花錢買。

再一個,以前大家覺得一個軟件有需求,很多人都來做,就容易激起價格戰。現在都是基於人工智能、大數據,門檻比較高,有先發優勢以後別人再追很難。

新京報:企業服務是不是很難標準化?

朱嘯虎:還是可以標準化的,而且一定要標準化,不標準化的產品沒有意義。

談教育行業

技術門檻永遠不存在

新京報:你們的被投企業火花思維剛剛獲得2018年度中國創客,投火花思維是一個怎樣的過程?

朱嘯虎:首先創始人羅劍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創業者,其次數學是一個剛需大市場。VIPKID在英語上做得很好,那在數學上肯定同樣有機會。

新京報:有一種觀點是說,教育領域裡面,在線教育這種模式不行,未來的機會還是AI+教育?

朱嘯虎:AI的教育還是有點早,長期來看是對的。但是未來,大公司都會把AI技術當做公共服務來提供,教育公司AI化很容易。

新京報:技術門檻是不是壁壘?

朱嘯虎:在互聯網應用層面,技術門檻永遠不存在,任何一個牛的技術最多半年時間,別人就能趕上來,沒那麼神奇。我覺得說技術優勢就是吹牛,說數據我還相信,說技術我不信。

新京報:你投資教育類的公司主要關注哪幾個點?

朱嘯虎:首先是團隊的執行力怎麼樣。羅劍在趕集網上的創業確實是證明過的。另外,這個方向要確定是有機會的。我投了數學而沒有投STEAM,因為我們的基本判斷是數學大賽道,而STEAM目前是沒有被證明的。

談風口

互聯網風口三年一換

新京報:有觀點認為互聯網的下一個機會還是要看流量,你怎麼看?

朱嘯虎:說實話今天已經很難再找到流量紅利了,除非有新的平臺和機會出來。當然有流量紅利是最好的,這樣才容易爆發。關鍵是現在看不到流量紅利,所以企業服務就會更穩一點。現在我們看到的紅利是2B2C,甚至是2G2C的,這裡面還有一些成本比較低的流量。

新京報:流量下沉還有機會嗎?這種紅利是持續的還是短暫的?

朱嘯虎:當然還有機會,像我們投的看看社保就是下沉的機會。但也都是有窗口期,流量紅利不會一直存在。

新京報:今日頭條、趣頭條這類資訊平臺興起,當年你也錯過了,現在對推薦算法和編輯主義有怎樣的思考?

朱嘯虎:我覺得二者都需要。當年在PC互聯網時代有很多人其實做過個性化新聞,全都沒成功,當時我想的是在PC互聯網端沒成功的,為什麼在移動互聯網上就能成功呢?

不過,張一鳴確實和我們投的其他CEO氣質不一樣,我們喜歡的CEO都是鋒芒外露,他比較含蓄,今天看還會錯過。每個投資人都有他自己的基因和偏好,有些創業者我們確實是把握不住的。

新京報:你說共享經濟的風口已經過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看法?

朱嘯虎:中國互聯網每三年一個風口就過去了,就像現在沒有人做PC遊戲、PC電商是一樣的。

有時候風口你是想追也追不到,它是自然而然起來的,是因為在這個方向開始看到機會,很多創業者往裡面去嘗試。為什麼今年這麼多創業者做社區拼團?因為它的邏輯很簡單,單位模型也很容易算,邏輯很清晰,大家覺得這個方向是對的。

新京報:移動互聯網下半場會不會重蹈之前的紅利?或者說之前的風口又出現?

朱嘯虎:像智能手機這樣新的平臺型機會出現才有可能。如果沒有新的展現形式,可能性不大。

新京報記者 萬珮 張姝欣 編輯 魏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