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與上市“脫鉤”,好事!

【原創】幼兒園與上市“脫鉤”有利化解入園難、入園貴

(非特別標註,文章皆為譚浩俊原創)

201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發佈。《意見》指出,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

這也意味著,民辦幼兒園上市的路徑被徹底阻斷。今後,試圖通過創辦民營幼兒園上市融資、特別是海外融資已經沒有可能。不僅如此,上市公司投資民營幼兒園以及將民營幼兒園作為概念來融資的路也被阻斷。民營幼兒園只能是資產化,而不能資本化、證券化。


幼兒園與上市“脫鉤”,好事!


為什麼要作出如此規定,從根本上講,是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從目標來看,《意見》明確規定,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也就是說,要想實現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的目標,就必須控制營利性幼兒園的規模和比重。因此,規定也明確,到2020年,全國公辦幼兒園的比重原則上要達到50%。而按照有關方面提供的數據,截至2017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5.5萬所,其中,民辦幼兒園16.04萬所,佔比為62.9%。要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將公辦幼兒園的比重提高近13個百分點,難度非常大。

很顯然,要提高公辦幼兒園的比重,除了加大對公辦幼兒園的投入力度之外,就是要控制民辦幼兒園的盈利能力,弱化民辦幼兒園的資本思維,禁止將民辦幼兒園資本化、證券化。一旦民辦幼兒園的資金來得太過容易,民辦幼兒園的硬件高出公辦幼兒園太多,要想提高公辦幼兒園的比重,難度會更大。

事實也是,隨著資本大量進入民辦幼兒園,以及民辦幼兒園資產證券化,民辦幼兒園的硬件越來越豪華,佔用的社會資源也越來越多,收費越來越高。公辦幼兒園因為條件所限,大多條件比較簡陋。因此,在如何讓孩子上幼兒園問題上,也出現了相互攀比現象,導致學前教育負擔越來越重,很多家長甚至不讓孩子上幼兒園。顯然,這是與教育發展的方向相背的。更重要的,從幼兒園開始就“拼”錢、“拼”經濟實力,也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產生了“恐生”的心理。為什麼放開二胎,生育狀況仍然不理想,上學貴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幼兒園與上市“脫鉤”,好事!


學前教育也是家長最為重視的教育階段之一,特別是學前半年階段,更是受到絕大多數家長的關注。如果放任資本對幼兒園的衝擊,其對學前教育的規範和發展是相當不利的。在居民收入保持平穩增長、消費也處於平穩狀態的大背景下,幼兒園決不能成為高消費場所,成為影響居民消費預期的因素。如果幼兒園消費動輒每月數千元甚至上萬元,對居民消費結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也是會影響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的。同時,也會給投資者形成資本市場和消費市場兩頭拿好處的現象,形成惡性競爭。

學前教育必須以公平為基本準則,以普惠為基本原則,讓所有符合條件的幼兒都能享受平等的學前教育,而不是從學前教育開始,就出現嚴重的不公平、不平等、不規範。尤其是普通居民家庭,也必須享受到較好的學前教育資源。如果因為規則的不平等,資源配置的不合理,造成人為的地位不平等、待遇不平等,對於整個社會的均衡發展、和諧發展、有序發展是相當不利的。

強調學前教育的重要性,首先要保證學前教育的公平性。沒有公平性,就無法體現重要性。讓幼兒園與上市“脫鉤”,決不是否定社會投資辦幼兒園的作用,也決不是不允許社會資本辦幼兒園。“脫鉤”的目的,是不想讓幼兒園被資本綁架、被投機傷害。一些資本對幼兒園的投資,出發點並不是辦學,而是投機,是想借助幼兒園這個平臺,為自己謀取不當利益。如一些民辦幼兒園發生的老師傷害學生事件,就是隻注重用硬件吸引家長而不注重軟件提供服務的結果,也是投機而不是投資的表現。


幼兒園與上市“脫鉤”,好事!


對那些旨在辦學、心在教育的社會投資者,還是積極支持和熱情歡迎的,也是沒有作出限制的。通過一定手段提高辦學規範程度及門檻等,是國家重視學前教育的充分體現,也是國家倡導公平正義和平等法治的表現。所以,無論是公辦幼兒園還是民辦幼兒園,辦學的目標都要明確、動機要端正。民辦幼兒園可以體現營利性,但也一定要突出公平性,要讓幼兒園成為教育的平臺而不是撈錢的工具。

tanhaojun19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