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高校成為下一代互聯網的「人才庫」,微信的耕耘和收穫

帮助高校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人才库」,微信的耕耘和收获

小程序是微信當下最重要的事,它承載的不僅僅是騰訊連接一切的願景,更重要的是它承載著未來的可能性,那個從一款聊天工具成長為不可替代的生態平臺的未來。

小程序作為微信為自身能力拓展搭建的平臺生態,不斷完善開發環境、培養開發者氛圍自然就成了核心要務。

在上線的這一年半時間裡,微信始終在不遺餘力地通過能力的釋放和迭代來優化開發環境。更值得注意的是,微信對於開發者和潛在開發者的培養和聚攏。先後成立中國高校微信應用教育聯盟、和 Udacity 合作推出開發課程,以及舉辦高校微信小程序開發大賽和 WeGeek 等各種小程序開發大賽。

事實證明,當擁有著微信這樣龐大的用戶基數和場景滲透率時,這類開放者大賽帶來的效果和影響力也得到了充分釋放。

開發環境,生態競爭的勝負手

沒有開發者做基礎的生態無異於一片無人耕種的土地,再寬廣再肥沃也終將是一片荒涼。

而從社交電商到小遊戲,在微信將小程序的商業路徑正式跑通之後,谷歌、蘋果、百度、阿里、國內手機廠商……一眾「輕應用」生態的玩家都開始了新一輪的重整旗鼓。

在移動互聯網應用的馬太效應越發明顯且難以打破的時候,巨頭和創業者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放在了小程序、輕應用上,這類依託現有的頭部超級 App 打造的場景化應用生態,利用頭部 App 既有的用戶基礎,通過各種免安裝的小程序服務不同的場景,滿足用戶各種各樣的需求。

小程序或許真的將成為移動互聯網的未來,不過在那之前,如何獲得更多開發者的支持,佔住開發者生態的高地,是大家需要面對的挑戰。

在當下的互聯網時代,想要構築一個應用生態有很多不同的手段和路徑,但沒有哪一種能夠繞開對於開發環境的培養。手機端操作系統從側面給出了例證,iOS 和 Android 之所以能夠從眾多 OS 中脫穎而出,兩者對於開發者生態的搭建和優化功不可沒。再如 TensorFlow、PaddlePaddle、PyTorch、Caffe2 這些 AI 浪潮中的主流深度學習框架 ,無一不是將吸引開發者、優化開發環境作為第一要務。畢竟對於一個生態而言,開發者的基數和活躍程度才是能讓一切生態徹底火起來的關鍵。

不過微信的生態並不同於上述兩者,微信有著更完整的先天生態,而小程序扮演的角色也更多是微信能力的延伸,這一點可能使微信始終不會變成操作系統,但同樣需要開發者生態的支撐。

開發者的介入能夠直接且快速使一個生態繁榮起來,因為只有一個生態上有了足夠多種類、足夠優秀的產品和工具,這個生態也才能夠吸引用戶,而用戶進入帶來的商業價值也才能夠刺激開發者產生持續產出。

微信小程序作為目前走在最前面的生態體系,同樣早早開始了自己的開發者生態的培養。

小程序作為一個新興事物,設立獎項的開發大賽無疑是最好的冷啟動助推器,但微信的「野心」遠不止於此。

對於促進小程序的生態建立,微信做出過諸多努力,包括髮布開發助手、推出開發課程、內購不分成的扶持政策、開發者大賽……其中兩個為期數月的開發者大賽倍受矚目,分別是面向職業開發者的「WeGeek 微信小程序職業開發大賽」,以及面向大學生的「高校微信小程序應用開發賽」。

帮助高校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人才库」,微信的耕耘和收获

在一個生態剛起步時,舉辦開發者大賽往往是最好啟動器。首先,明確可期的獎金收益能迅速聚攏一批開發者;同時,也通過開發者的集思廣益產生一批優秀產品。

而對於小程序這樣基於場景化服務的應用生態,尤其是在微信的社交網絡中,其開發和運營的結合非常關鍵。如何更好的激活長尾流量、更好的發現應用場景、更好的利用微信的關係鏈優勢…… 這些都不是靠微信自己就能找到解決方案的。

像是 5 月份剛結束的 WeGeek 大賽,微信通過畫出明確的賽道,在信用卡服務、跨境電商、快消品牌 CRM、健康工具……等 8 個不同領域都收穫了優質的小程序作品。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微信也能夠可控的將這種影響力擴散到想要推動的小程序領域,用這些優質案例作為模板,啟發和帶動更多的開發者,讓小程序整體的生態更健康地發展。

而如果談到剛結束的首屆高校微信小程序應用開發賽,這無疑顯示了微信更大的野心和更長遠的打算。

這次歷經四個月的大賽中,從全國 8 個賽區中公誕生了 1800+件作品,而最終來自清華大學的 yars 代表隊憑藉「參觀清華」小程序項目獲得特等獎,「雙生小日記」、「聽說無憂」和「電針治療儀」等 20 多個項目分獲一二三等獎。但不同於 WeGeek 大賽,微信可能並不奢望從這次大賽中誕生多少個擁有巨大商業價值的爆款小程序,而是更看重其在高校中產生的開發氛圍和長遠的影響。

帮助高校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人才库」,微信的耕耘和收获
收穫特等獎的 yars 團隊

因為作為一款聊天工具,即使微信如今坐擁超過 10 億的月活,但這並不代表它就能始終屹立不倒。一款聊天工具,其生命週期始終存在,正如當初微信能夠超越 QQ,未來也很可能會出現新的社交工具來取代微信,這是一個無法避免自然週期。而想要跳出這種週期,保持不被替代,那微信自身必然需要自我迭代,為用戶產生更多價值。

馬化騰曾經表示,Windows 在體驗上並比不上 iOS 和 Android,但它卻可以保證不死,正是因為它構建了一個龐大的生態。有太多的軟件、應用、服務提供商基於 windows 設計,而這些軟件、服務才是與人息息相關的,正是這些服務讓 Windows 有著不可替代性。

小程序是幫助微信跳出社交產品生命週期,從而變得不可替代的關鍵。馬化騰說「我們要把微信做成一個開放平臺,讓很多年輕人喜歡這個產品的服務,由別的公司開發,在微信裡能夠使用。通過小程序搭建新的生態環境。」因為小程序是一套騰訊獨立提供的開發工具,專有的代碼集,是獨立於 H5、iOS、Android 的一套全新開發環境。某種意義上來說,小程序是一種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創新產物。

這種全新的應用生態吸引了更多的年輕開發者參與其中,再加之微信在國內移動互聯網中所扮演的角色屬性,小程序很自然的成為了在全新一代開發者人群中的熱門之一。微信也順勢開始了自己和高校的諸多合作,包括這次的開發者大賽。

如今參與高校小程序開發大賽的這些大學生,幾年之後都可能將會成長為撐起微信小程序甚至其他類小程序應用的開發生力軍。

比賽之外,產學結合是盤更大的棋

漸漸的,因為小程序開發本身在高校的火熱,再加上微信的合作催化,國內的眾多高校似乎都在成為這類新生態的人才基地。

其實微信在高校中的佈局早已非常充分,早在 2017 年 9 月微信就和教育部新聞中心一起上線了 30 所高校的小程序。其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部分高校也已初步「試水」,北京大學「校園導覽」、武漢大學「智慧島」等小程序都已經成為依託微信的一站式校園信息服務載體。而在信息服務之上的教學、校園服務、校務管理等也都是小程序可以覆蓋的場景。

帮助高校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人才库」,微信的耕耘和收获

今年 1 月 23 日,微信又聯合了教育部軟件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聯合成立了「中國高校微信應用教育聯盟」。其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十所高校都是第一批成員。根據微信官方發佈的數據顯示,在已有的小程序的開發者中,20 歲以下的開發者佔比達到了 5.5%。這也給了微信足夠的信心。

校企合作、課程改革的路徑正在因為微信和小程序而變得越來越清晰。通過騰訊這樣和高校的合作案例中,企業將技術和趨勢帶向校園,促進學校中的教學課程改革,同時讓學生在學校中就接觸企業和業界技術的最新發展。這次高校開發大賽組織委員會的主任劉強老師也表示「把微信小程序這樣的技術和理念來引入到學校的課程裡,進行課程改革,同時也在做師資培訓,讓老師來接受和消化這些技術。」

大學校園就像一個微縮版小社會,有著完備的生活場景和足夠多用戶樣本,同時更擁有相對封閉穩定的環境。在這樣的合作模式讓企業和學校雙方都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理想環境,進行引導,激發學生們的潛力和激情,並將思維帶入實際的場景中去解決實際問題,並在解決問題中進行創新。

大學校園中從不缺乏創新,也是很多創新和時代的起點,因為這些年輕人對於潮流往往有著更敏銳的感知。從國外的 Facebook 和 Snapchat 再到國內的餓了麼和 ofo,都是從校園發跡,從而抓住了一個時代的代表。而如今在微信鋪開這個小程序生態中,大學生們面對著同樣多的機遇,但卻有著更成熟和完備的環境支持。

因為微信本身具有著令人豔羨的流量紅利,除此之外,小程序本身的快速迭代和能力開放也在創造更優質的開發環境;更重要的是,微信在逐步開放了廣告分成讓利,甚至是針對於小遊戲的月流水 50 萬以下不分成的扶持政策…… 這些刺激創新、鼓勵開發的政策無疑將會因為微信和高校的這一系列合作而在象牙塔內發揮更好的效果。

讓大學校園成為一片完美的「實驗田」,也正是真正意義上的 產學結合。而開發者大賽則更像是一次促學的行動,是檢驗高校學生小程序學習成果的舞臺。這次開發大賽之後,微信又發佈了小程序「U 計劃」和「校園實訓營計劃」,這兩個計劃旨在投入資金和配套資源支持校園微信生態建設和人才培養。

如果小程序真的是移動互聯網的下一步,那微信和高校的這一系列合作則是起了個好頭,關於如何幫助年輕人更高效參與其中,以及如何更好的抓住這個未來。 ■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極客公園”,作者早優夫斯基。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