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任秋:策動廖運周起義使黃維兵團崩潰

靖任秋(1905—1996),江蘇銅山人。他於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南昌起義、北伐戰爭。大革命失敗後,在西安、北京等地從事地下工作。後來,在周恩來直接領導下,潛伏於國民黨軍隊,十多年中始終處於國民黨特務搜捕、監視之中,鬥智鬥勇,屢歷險境。他曾經參與策動數次起義,除策反何戒僧失敗外,其餘都獲得成功,並且影響極大,是中共隱蔽戰線上的傳奇人物。

靖任秋:策動廖運周起義使黃維兵團崩潰

靖任秋

策動王道部起義——偽軍中第一個起義的

1941年8月,靖任秋被國民黨軍閥送進了監獄。經過周密的計劃,他在1943年5月19日晚上成功越獄。而後,晝伏夜行,風餐露宿,經歷了無數坎坷,於7月前後,回到老家徐州。靖任秋是從這個監獄唯一成功越獄的倖存者。

在老家,靖任秋從報紙上知道有個熟人叫王道的,當上偽軍旅長。1934年王道在北平讀書時,就與靖任秋有來往。王知道靖是共產黨員,靖也知道王不是陰險歹毒之輩,尚有愛國心。於是,靖任秋決定做他的策反工作。

靖任秋化名搞了個良民證,到益都找到王道。王道一眼就認出來他,說:“你是靖任秋。”說著拉著靖到他小老婆的住室密談。王道不想死心塌地當漢奸,也不願繼續反共,誠心邀請靖任秋留下來。

此時,國民黨也派人策動王道“反正”。此人叫王景羊,是國民黨黨務專員,50多歲,留個山羊鬍子,像個老先生,與王道是老朋友。靖任秋與王景羊住在一間房裡,慢慢地也互相瞭解了彼此的情況和意圖。他們吃住一起,有時也一起出去,卻是各搞各的,互相競爭。王景羊曾聲稱,如果靖任秋把王道拉到八路軍那邊,他一定把王道再拉回國民黨這邊。不過,王景羊沒有陰謀陷害靖任秋的意思。

策動王道起義,由一支偽軍變成人民軍隊,畢竟不是件容易事。不過,靖任秋頗有信心:首先,王道是學生出身,尚存愛國心,當漢奸總不好聽,還會給兒孫留下惡名;其次,這時日本侵略者已走下坡路,從個人前途著想,找個容身之地,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再次,整個華北基本上是八路軍一統天下,國民黨在敵後也有部隊,但不成氣候,而且多少都和日、偽有勾結,得不到人民的擁護與支持。

在一段時間裡,靖任秋和王道朝夕相處,慢慢地說服動員,既講大道理,也講小道理。王道聽進去了,思想也開始發生變化。當然,要起義,他也不是沒有顧慮。兄弟姐妹有無危險?家產如何?他知道共產黨當時不搞土改,但以後如何呢?這些問題,他都要考慮。

做王道的工作是個慢工夫,無法計日逞功。到了1944年夏,王道終於下定決心。看到時機成熟,靖任秋前往日照,向中共山東分局領導彙報,一起商定了王道部隊起義的時間、行動路線。山東分局還派人到王道部隊協助工作。

靖任秋又回到壽光,跟王道見面,傳達了山東分局關於起義的意見。在一切都佈置好了之後,1944年7月20日,靖任秋離開了王部。第二天,王道按山東分局的安排,把部隊拉到了鐵路線,山東軍區派部隊接應。由於過鐵路地點選擇得當,防守的日軍沒有發現,起義部隊順利地到達根據地。

靖任秋到達太行不久,就接到王道從山東分局發來的電報,告訴他已經勝利地到達山東解放區。這封電報是鄧小平轉交靖任秋的,鄧還要靖任秋回一個電報鼓勵鼓勵王道。

當年8月,《新華日報》和延安《解放日報》刊登了王道起義的消息:偽山東滅共救國軍暫編第一師第八旅王道部(原吳逆化文的暫編第一師第二旅)於7月21日,在王道率領下,一千六百餘人光榮反正,現已安抵我根據地。王道部帶出機槍二十八挺,戰馬百餘匹,汽車一輛,機器二部,兵工器材糧草約值三百餘萬元,並將壽光偽公安局解決……我軍乘勝掃除了廣(饒)益(都)線及王部防區附近大小據點二十餘處,收復國土九千九百平方公里。

關於這次起義,靖任秋在回憶錄中寫道:王道是在抗日戰爭中,偽軍第一個起義的。他的起義對偽軍影響很大。到根據地後,他的部隊照舊歸他帶領,憑這一條,他又給我們策動了另一偽軍部隊起義,那就是1944年夏秋,駐益都莫振明旅的起義。莫過去是他的部下,這個旅的起義也成功了。

策動高樹勳新八軍起義——產生連鎖反應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剛剛勝利,戰爭的硝煙還沒有散盡,蔣介石便挑起內戰的烽火。10月中旬,根據蔣介石的密令,國民黨第十一戰區司令官孫連仲派遣所部第三十軍、第四十軍和新八軍等部共4萬餘人,在戰區副司令長官兼新八軍軍長高樹勳等人的率領下,沿著平漢線向我晉冀魯豫解放區進犯,妄圖打通平漢路,配合空運和海運的國民黨軍進入華北地區,進而搶佔東北。

10月16日,劉伯承、鄧小平下達平漢戰役作戰命令。晉冀魯豫軍區野戰軍從冀魯豫等地源源不斷開赴平漢線,準備與蔣介石的北進之敵一決雌雄。在軍事打擊的同時,各部隊還適時展開了瓦解敵軍的工作,尤其是對高樹勳部加強了政治攻勢。在八路軍的軍事壓力與政治攻勢下,高部的部分官兵開始動搖,高樹勳也感到焦慮不安,他當著幾個老部下的面說:“不能再繼續打了,照這樣打下去,我們全軍一萬多人的性命就要斷送在老蔣的手裡了!”於是,他派出使者王定南,帶上自己的親筆信,潛赴太行,去找當年同他有過交往的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聯繫。

幾經周折,王定南在晉冀魯豫軍區指揮部見到劉伯承、鄧小平。他彙報了高樹勳的矛盾心理,並請八路軍派人前去談判。隨即,劉、鄧決定派晉冀魯豫軍區參謀長李達和聯絡部負責人靖任秋前去和高樹勳談判。劉伯承還寫了一封信,讓李達帶給高樹勳,代表他和鄧小平向高樹勳問候致意。

10月27日,李達、靖任秋冒險穿過火線來到新八軍軍部,與高樹勳見了面。李達首先代表劉伯承、鄧小平向高樹勳致以問候,並拿出劉伯承的親筆信。高樹勳看罷說:“多謝劉、鄧二位將軍的關照。此次進犯解放區,並非樹勳本意,實為他人所逼。”然後強作鎮靜地說:“先吃餃子,吃了再談。”

這時,國民黨軍已進入我軍預先準備的口袋陣中,無險可守,無路可逃,面臨被殲滅的下場;然而,若宣佈起義,高樹勳一時又下不了決心。

那個晚上,三個人談了整整一個通宵。李達曾是西北軍的老人,也認識高樹勳,但交往不多;而靖任秋與高卻很熟,交情很深,所以,主要就由靖任秋來談。

靖任秋一條一條地進行分析:其一,蔣介石發動內戰違背了人民的願望。過去八年,大家團結抗戰。抗戰勝利後理應和平建國,讓人民安居樂業。然而,蔣介石卻發動大規模內戰,這完全違揹人民的願望,廣大人民群眾是堅決反對的。其二,這是蔣對付雜牌軍的一貫手法。蔣介石讓你們三個軍打頭陣,進攻華北解放區,打通平漢路,實際是讓你們試探一下。試探嘛,無非兩個結果,一個成功,一個失敗。你搞成了,蔣介石得好處;失敗了嘛,被八路軍消滅的是你們雜牌軍,蔣介石無損毫毛,樂享其成。其三,華北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八路軍在抗戰八年中建立起來的,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八路軍在對日作戰中尚能生存發展,建立並擴大根據地,這就說明他有力量;如今打敗敢於來犯之敵也是易於反掌,前不久的上黨戰役就是明證。當前,你們前進的陣地正在滏陽河河套的多沙地帶,無險可守,平漢路兩側都是我們的軍隊和廣大民兵,你想通過平漢線到平津,肯定是難於上青天。

這一夜,靖任秋同高樹勳翻來覆去地講道理,替他分析形勢,請他慎重考慮。靖任秋的兒子靖叔平回憶:文革前夕,我問父親如何做國民黨軍隊的起義說服工作,父親吐了四個字:“曉以利害”。

這時,新八軍全線都與八路軍有了接觸,均吃了虧。再沒有猶豫的時間與餘地,高樹勳在屋裡徘徊了一夜,最終打消顧慮,下決心起義。

緊接著,雙方就起義後的具體問題進行了磋商。28日晨,李達和高樹勳告別後,返回指揮部。靖任秋仍留在高部,繼續協商具體工作。

1945年10月30日,國民黨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高樹勳率所屬新八軍和一個縱隊通電起義。此時,北進的國民黨軍已成驚弓之鳥,準備突圍逃跑。劉、鄧隨即指揮各部,對國民黨軍多路攔截,四面圍攻。經過激戰,三十軍和四十軍大部被殲,並俘獲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四十軍軍長馬法五等高級軍官。11月2日,平漢戰役勝利結束。

為了擴大對高樹勳起義的宣傳,中共中央於11月12日專門下發了《關於擴大高樹勳起義宣傳的指示》,號召開展“高樹勳運動”,在不少國民黨將領中產生了連鎖反應。

 策動廖運週一一○師起義——使黃維兵團全線崩潰

開展“高樹勳運動”以後,各大軍區更重視做國民黨軍隊的工作。高樹勳起義部隊中有一位原河北民軍總指揮叫喬明理。靖任秋與之談話獲知,武漢黃埔分校的廖運周,此時在湯恩伯部隊的一一○師當師長。

得到這個重要線索,靖任秋喜出望外。

廖運周原在齊魯大學學醫,北伐時期,投筆從戎,當了黃埔炮兵的學生。1927年,北伐軍佔領武漢,在武漢成立中央政治軍事學校武漢分校。靖任秋任政治部黨務股長兼特別黨部主任委員。廖運周是他的工作對象,經常在一起活動。1927年3月,經靖任秋介紹,廖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廖運周與中共失去了聯繫,也失去了組織關係。也是在這一年,他升任國民黨少將旅長、副師長,1942年成為了一一○師的師長。抗戰勝利後,蔣介石要打內戰了,就把他調到前線。

靖任秋將此情況向鄧小平彙報,鄧指示要加緊做廖運周的工作。

靖任秋遂派徐仁著手執行。靖任秋親自給廖運周寫了信,談了過去的關係,講了當前形勢,希望他當機立斷。徐仁扮作販菸草的商人,通過秘密關係到安陽見到廖運周。廖當時還兼著安陽城防司令,看見靖任秋的信,異常激動。他表示堅決不打內戰,同意起義,條件只有一個,恢復他的黨籍。徐仁回邊區彙報,廖派他本家弟弟廖宜民隨行,同時帶來一份國民黨軍機密情報《1946年全軍軍事工作總結與1947年軍事工作計劃》。

薄一波代表邊區黨委,批准了廖運周恢復黨籍的要求。徐仁又帶了其他4位同志(有專搞電臺的)一塊兒再回廖師。這時,靖任秋奉調到民主建國軍(即改編後的新八軍)工作,徐仁還繼續在廖處。這一時期,廖運周曾多次請示,要求率部起義。鄧小平的最終答覆是:積極準備,耐心等待,在最有利的時機發揮最大的作用。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最有利的時機終於等來了。

1948年11月25日清晨,中野各縱隊經過連夜的戰鬥,已經將黃維十二兵團的十幾萬人馬合圍在了位於宿縣西南、東西不到10公里、南北約5公里的狹小地區內。不甘心失敗的黃維決定集中4個師齊頭並進,向雙堆集東南方向突圍。但是令黃維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廖運週一一○師以“突圍”為名,舉行了戰地起義,使得黃維兵團全線崩潰,被我全殲。

在淮海戰役中,廖運周率部起義的意義無法估量,這次起義不僅讓十二兵團的突圍計劃告吹,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失敗方式,讓黃維兵團的將士們在心理上遭受了沉重打擊,喪失了抵抗的意志。

以後,廖運周又策動了他的堂兄廖運澤在戰場率部起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