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空基地真金白銀扶持軍民融合企業發展

近期,西安航空基地最新制定出臺了扶持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西安航空基地軍民融合優惠政策十條(試行)》(以下簡稱《政策十條》)。這是基於西安航空基地政策制度體系的完善創新,也是真金白銀扶持基地入區企業發展的切實舉措,將有力助推區域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態勢加快形成。

結合發展實際量身打造

政策助力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西安航空基地堅持“航空引領、市場導向、體制創新、軍民互動”的發展理念,以突破“民參軍”機制創新和“軍轉民”開放創新為目標,不斷加強互聯互通,加強與區內航空企事業單位合作,全力保障重點型號研製和軍轉民產業發展的同時,深入推進民營企業進入航空產業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

近年來,基地已先後促成西飛民機、西飛亨通、西飛鋁業航材等一批優質軍轉民項目落戶,大力推進軍工科研成果轉化,建成三沃民用膠粘劑、康本碳纖維生產線等一批軍轉民項目。特別是在積極推進地方資本參與軍工央企股權多元化改革方面,促成陝西航空產業發展集團參股重組西飛民機公司,加快推進新舟700項目研製。

截止目前,西安航空基地註冊企業超過1100家,其中民營企業佔比超過85%,300餘家企業從事航空相關業務,已取得軍工資質並從事軍民融合產業的“民參軍”企業60餘家。作為航空軍民融合的生力軍,區內“民參軍”企業以“自主研發、配套生產、轉包合作”等方式涉足航空產業,30餘家企業已成為航空工業系統的供應商,部分民企成為航空關鍵部件供應商,軍民融合不斷邁向深入。

三大領域給予大力支持

最高給予2000萬元獎勵

西安航空基地以軍民融合為核心推進航空產業發展,立足“構鏈、補鏈、擴鏈、強鏈”不斷探索和總結。近期,結合航空產業軍民融合實際,以及入區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個性化需求,認真研究制定出臺了《政策十條》。政策從軍轉民、民參軍、公共平臺等三個領域入手,以具備吸引力的具體措施,鼓勵區內軍民融合企業加快發展。

在鼓勵“軍轉民”方面,西安航空基地重點支持軍工企事業單位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制改革,以及整體搬遷落戶,最高可獎勵2000萬元。另外,對於民品銷售佔比超過70%的軍工企事業單位,還將給予最高30萬元的“軍轉民”項目獎勵。

在鼓勵“民參軍”方面,基地對“民參軍”、取得軍工資質、成長性較好和承接軍工科技成果轉化的企業,均給予不同金額的扶持獎勵。特別是針對區內產業配套率提升,西安航空基地鼓勵軍民融合企業就地實現產品配套,最高可獎勵30萬元。

在“公共平臺”建設獎勵方面,西安航空基地鼓勵企業創建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臺、公共技術平臺,對資源共享、產品發佈的企業也將進行獎勵。另外,軍民融合工作開展優秀的示範企業,將予以授牌表彰或資金獎勵。

構建全方位軍民融合服務體系

推動航空產業高質量發展

隨著《政策十條》的出臺,西安航空基地以政策突破為引領、以貼心服務為保障,持續推進全方位軍民融合服務體系建設,步穩蹄疾助力航空軍民融合企業發展。

政策上保障融合推進。構建了“三年行動方案—制度政策支撐—產業政策配套”的軍民融合政策體系,先後出臺了《軍民融合三年行動方案》《加快人才發展暫行辦法》《加快航空與先進製造業發展的若干政策》《鼓勵扶持企業上市辦法》等一攬子政策,為軍民融合提供政策保障。

機制上加快融合落地。設立軍民融合專門機構,強力推進軍民融合政策全面施行。全力推進軍工生產“四證”聯合審查和集中辦理工作,加大培訓指導,方便企業取得相應資質,儘快參與軍品生產。建立軍民融合專家智庫,聘請行業領軍人才為軍民融合出謀劃策。

服務上優化融合環境。定期與國有軍工單位和科研院所加強合作信息的溝通對接,共同研究融合路徑方法,暢通融合渠道。為入區企業開展上門精準服務,以問題為導向,量身解決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將服務企業的好經驗、好做法複製推廣,打造環境優渥、創新驅動、人才引領、協作共贏的航空軍民融合新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