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两百多年积累的体制弊病,早已积重难返,病入膏肓。同时,无法抑制权贵集团的土地兼并,难以逃脱“三百年王朝周期律”,终于内忧外患,难以为继,用直接推翻明朝的李自成的话说,就是“气数已尽”。

明朝是驱逐胡族、重光华夏而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作为远东霸主雄踞东亚大陆二百多年,立国长久也保证了政权的合法性十分稳固。

然而,就如哪怕体质再强健的人,衰老也照旧是不治之症,就算有名医施以巧手,让这个老人显得一度身体康复,但终归还是要寿终正寝,只是多撑了点时间。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由于明朝疆土的庞大和体制的稳固性,种种弊端一代代薪火相传了二百年后,各方利益集团已经盘根错节,每项政治举措都必然是牵一发则动全身。

所以当政者纵有高远见识,也只能得过且过,甚至包括“大改革家”张居正在内。其实他的所谓改革,也只是一场比后世李鸿章更高明些的裱糊匠把戏,根本不涉及变革明朝体制根本。这就是张居正改革令明朝一度国力复兴,“回光返照”的真相。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就在张居正刚去世不久,在辽东深山老林,一个名叫努尔哈赤的年轻酋长,已经开始了他统一女真各部的征战进程,只为实现其裂土一方的勃勃野心。三十多年后,万历皇帝调动举国各方的十万精锐,分兵合进挥师进剿,却被努尔哈赤次第歼灭,一个新生的强大敌对政权,就此崛起于辽东。

当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明朝坐拥上亿人口,对比努尔哈赤区区几十万人口的后金政权,依旧是庞然大物。既是家大业大,不肖子孙要败光家产,总不能是一朝一夕,需要一定的历史过程。

又过了近三十年,唯利是图的权贵集团,已经将这个庞大帝国的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尽数挖空,国家机器已经彻底朽烂,统治集团集无能、内斗、腐朽、昏聩于一身。

一边是人口激增、土地兼并严重,帝国绝大多数财富集中于权贵集团,一边是国家财政窘迫,甚至连维系中枢正常运转的基本税收都收不上来。

只因中枢财政崩溃,国库一贫如洗,更因为发不出粮饷,让九边重镇几十万缺衣少食的边军将士,从本该是维系帝国边防的精锐武力,变成了一群卖儿鬻女、典妻乞讨来维系生存的乞丐奴隶。

西北流民遍地,边军饥寒交迫的同时,却是江南地区富甲天下,莺歌燕舞,复社和东林党的所谓“正人君子”们,一边有“秦淮八艳”红袖添香,诗词联话,嘴上忧国忧民,满口道德文章,浑然不知他们的惬意生活,潜藏着中原大地的雄雄怒火!

朝堂党争不止,外部天灾不断,满清军队更多次越过长城,出入华北地区如入无人之境,掳掠大批人力物力。无数活不下去的老百姓揭竿而起,遍地流寇,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屡战屡败的辽东战争,令明朝的一支支机动野战军团在历次军事失败中遭到毁灭性打击,要么被彻底歼灭,要么叛国投敌,要么正在瓦解中,所剩无几的军队也基本军阀化了。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所以,李自成以数万兵马从西安挥军东征时,几十万明朝边军竟卷甲而降,拥戴着李自成去向朝廷“武装讨薪”。李自成军得以连破雄关天鉴,几个月就兵临北京城下,逼得崇祯帝上吊殉国。

而此时,满清政权由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父子两代枭雄,经过在关外近三十年经营,已打造出了强有力的国家机器,组建了军民合一、组织力极强的八旗军集团,通过“三丁抽一”的强大动员力,有能力一次性在华北地区投入超过10万人的机动兵力,而且还是携带多门红夷大炮的步兵、骑兵、炮兵协同作战的大兵团,乘着崇祯帝自尽,吴三桂开关,更以泰山压顶之势,席卷中原,兵锋势如破竹。

三百多年之前的南宋王朝能偏安江南,延续社稷,是因为北宋王朝本身就一个建国只有一百多年的政权,政府体制还能正常运转,军阀化军队和藩镇割据势力更不存在,只是因为君主昏聩,战略决策失误,才被外敌意外斩首中枢。因此,新成立的南宋政府依旧民心所向,万众所归,便能迅速掌控广大南方地区,一直到南宋末年,仍然有充足的财源,控制战斗力充足的军队,坚持抵抗蒙古大军入侵数十年。

北京城破后的各个南明政权呢?延续了明朝体制的一切弊端,政治腐朽,财政破产,内争不止,军队军阀化,而且战斗力低下,既没有能用之财,也没有能听命作战之兵,面对满清帝国这样组织力和动员力超强的强敌,不亡何待?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南明竟然能坚持抗争数十年,已经是亿万汉人百姓、也包括李自成、张献忠余部农民军将领的朴素民族主义,对满清的种种暴戾政策去竭力抗争的结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