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Tech蘇建成:反欺詐沒有一招打遍天下

金融的核心是什麼?嚴謹的金融從業者,答案必是風控。在消費金融行業中,風控貫穿了從貸前、貸中直至貸後的全部過程。而優秀、專業、經驗豐富的風控人員是保障行業血脈暢通的根基。

10月27日,MinTech首席風險官蘇建成先生受邀擔任"互聯網信貸風控模型搭建及核心技術應用專題班"導師,向百餘位風控從業者傳授互聯網信貸反欺詐模型開發經驗,現場互動熱烈。

作為風控領域的資深專家,蘇建成曾在美國第一資本銀行Capital One、花旗銀行、摩根大通長期擔任消費金融業務高階管理工作,曾管理百億美元信用卡資產的全流程風控。此次,他從互聯網金融的欺詐風險、大數據+AI時代的反欺詐、如何開發有效反欺詐模型、反欺詐模型案例分析等四個層次,帶領學員循序漸進破解風控命門。

MinTech蘇建成:反欺詐沒有一招打遍天下

消費金融爆發之際反欺詐盛行

幾年來,中國消費金融市場發展迅速。雖然消費信貸滲透率(短期消費信貸/消費支出)仍遠低於美國等成熟市場,但市場潛力巨大,預計短期消費貸款市場2020年有望突破10萬億元。然而,伴隨著消費金融的蓬勃發展,風險控制面臨重重挑戰。

蘇建成介紹到,中國是全球身份欺詐最高發地區之一,互聯網金融一半以上的壞賬風險來自欺詐風險。在銀行、支付、電商、消費信貸等不同領域,欺詐方式和手段各有不同,甚至形成了有組織的黑色產業鏈。

普惠金融覆蓋的人群多數遊離在傳統徵信系統之外。而且消費金融需要考慮用戶體驗,需要在短時間內,迅速作出判斷。這都無形中直接增加了風控的難度。

大數據+AI時代的反欺詐

"做反欺詐沒有一招打遍天下的。"在蘇建成看來,反欺詐之戰不是某一種技術或方法的單打獨鬥,而是一場集數據、技術和機制於一體的綜合防禦戰。其中,"大數據+AI"是拯救風控行業的最大想象力。

他談到,消費金融中的反欺詐廣泛依賴模型化和自動化,去進行反欺詐預防和信用管理。可以說,數據是反欺詐的基礎,模型是核心競爭力,系統架構直接影響用戶體驗及欺詐識別。

其中,反欺詐常用的大數據信息包括授權信息、申請表信息、內部歷史數據、徵信數據和黑名單等。對此,蘇建成強調,要強調對客觀數據的分析和應用,科學謹慎的使用第三方數據,不可一味依賴外部的數據源。第三方數據的來源不同、質量不同、信息多元化,互金公司應根據自身的業務需求、用戶特點等,安排專人評估測試,並逐步搭建自身數據庫。

同時,他還按照模型設計開發流程,詳細與學員們分享瞭如何有效搭建反欺詐模型,並指出數據問題往往被忽略,而最終成為模型失敗的重要原因。

現場互動熱烈

培訓會現場,學員們就蘇建成的分享反饋熱烈,大家紛紛就"模型設計開放流程"、"預防警示"、"電話號碼反欺詐"、"汽車金融的風險控制"等實操問題展開積極討論。

蘇建成表示,目前,新型欺詐手段不斷滋生,金融欺詐風險不斷升級,金融機構應把被動的反欺詐防禦方式變為主動預警,嚴把風控關。信貸反欺詐模型的底層技術和原則是一致的,但在不同金融場景中需注意差異化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