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建議:溼氣重的人 常喝4杯水 健脾養胃 溼氣減少

中醫理論上認為,溼氣是萬惡之邪,其產生的根源來自環境的氣候、肉食、生活習慣等原因。脾胃是負責人體水液的運作器官,當脾胃受損時,使人體堆積水液,長期如此,容易引起溼氣重,容易使肚腩增大,引起發胖。另外,溼氣重有便溏、食慾不佳、舌苔發白發黃、面部水腫等症狀。因此,溼氣是對人體健康有影響的。中醫建議:溼氣重的人,經常用它泡水喝,排除溼氣,健脾養胃不發胖。

中醫建議:溼氣重的人 常喝4杯水 健脾養胃 溼氣減少

一、茯苓:茯苓味甘,性平,可入脾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止瀉、寧心安神等作用。茯苓有著利尿的作用,溼氣重的人,經常用茯苓泡水飲用,可使人體尿液增加,從而幫助排出堆積已久的溼氣,能起到水液運行的平衡,改善溼氣重的症狀。

二、薏米:薏米性涼,味甘,具有健脾補中、解毒排膿、清熱降火等作用。薏米含有有人體有益的營養物質,例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能補充脾胃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促進溼排出速度。泡水煲湯均可。

中醫建議:溼氣重的人 常喝4杯水 健脾養胃 溼氣減少

三、黃芪:味甘、微溫。有益氣健脾、補氣昇陽、利尿消腫等作用。黃芪可入脾經,能健脾補氣,有·助於改善脾胃的運作機能的衰退,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人體水液的平衡,預防溼氣,體重也會跟著降。

四、芡實:芡實性平,味甘。有益腎補經、補腎止瀉、祛溼止帶等作用。芡實營養成分豐富,例如蛋白質、硫胺素、鈣等,芡實營養物質容易被人體所吸收,在一定的程度上,滋養脾胃,有利於人體溼氣的排除,調節脾胃的水液運輸。

中醫建議:溼氣重的人 常喝4杯水 健脾養胃 溼氣減少

五、陳皮:陳皮性溫,味甘。有燥溼化痰、理氣健脾、促進消化等作用,陳皮性溫,能行脾胃之氣,調節脾胃水液運行機能,改善溼氣重的症狀,對於排出溼氣有一定的作用。建議:服藥不適應喝陳皮泡水。

溼氣過重,可能是由於脾胃不好而產生的。中醫建議,溼氣重的人,經常用以上5種中藥泡水喝,可以排出溼氣,溼氣減少還能預防發胖。這幾種食材,建議根據個人實際情況而定,不宜過度食用。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做一些簡單的運動,能促進身體散汗,也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溼氣排出,例如跑步、騎自行車、跳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