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當黑客的魔術師不是好發明家

不想當黑客的魔術師不是好發明家

黑客鼻祖就是他☟

不想當黑客的魔術師不是好發明家

  • 這真是一場好戲啊

1903年6月的一個下午,倫敦。

英國皇家科學研究院的禮堂裡座無虛席、鴉雀無聲,人們正滿懷期待觀看一場劃時代的演示。講臺上,物理學家約翰·弗萊明正在調試一臺神秘的機器;在距禮堂約480千米遠的一座山頂上,意大利科學家古列爾默·馬可尼正準備向倫敦發送莫爾斯電碼。

他們二人準備向觀眾展示一項科技奇蹟——由馬可尼發明的無線通信設備。此舉可以向公眾證明,通過無線傳輸技術可以實現莫爾斯電碼的遠距離傳送

見證奇蹟的時刻就要到了。不過,這“奇蹟”跟弗萊明想得不太一樣。

演示還沒開始,禮堂中的機器怎麼就開始敲字了?它敲出了兩行打油詩,矛頭直指馬可尼:“有個小子來自意大利,在人們眼前設了場騙局。”然後就是各種辱罵之詞。

用現在的話說,他們的這場演示被“黑”了,這簡直與100多年後黑客們在互聯網上發起的惡作劇有異曲同工之妙。那麼,這個“黑客”是誰呢?他是怎麼讓機器敲出那首詩的?他又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 驚喜變驚嚇

這要從1887年開始說起。就在那一年,赫茲證明了麥克斯韋所預言的電磁波確實存在,這意味著人們可以利用無線電波的長短脈衝來表示莫爾斯電碼中的“點”與“劃”。隨後,馬可尼在赫茲研究的基礎上,於1895年成功地發明了一種無線電裝置,次年他在英國做了該裝置的演示試驗,首次獲得了這項發明的專利權,並立即成立了一家公司。1898年,他在英吉利海峽兩岸進行無線電報跨海試驗取得成功,通信距離達到45千米。雖然馬可尼最重要的專利權是在1900年授予的,但是他不斷地改進自己的發明,從中獲得了許多專利權。1903年,

馬可尼宣稱,他的信息可以通過保密的形式傳輸到很遠的地方去。他在《聖詹姆斯公報》上誇口說:“我可以對自己的設備進行特殊設置,這樣如果其他人的設備跟我設置得不一樣,那麼它們就沒法收到我的信息。”

自己誇下的海口,說什麼也要證明它。所以馬可尼和弗萊明在英國皇家科學研究院精心設計了這場演示。沒想到,他們卻遇上了麻煩:弗萊明接收到的本應是馬可尼發來的信號,卻被另外的人搶了先,那位不速之客利用無線設備發射強脈衝信號,正是這種信號對投影儀的放電燈產生了干擾

幾分鐘之後,馬可尼從波爾杜發送來的信號才姍姍來遲。弗萊明的演示可以繼續進行了,可是剛才那場惡作劇所造成的影響卻是無法消除的:如果這套無線通信系統這麼容易就被入侵了,那麼它的安全性就沒有馬可尼所誇耀的那麼高,而且私人通信也有被竊聽的危險。

  • 是誰幹的?站出來我保證打死你!

現在想來,馬可尼在看到“黑客留言”之後應當十分惱火,不過他並沒有在公眾面前表現出來。弗萊明卻沒有這麼淡定,他給倫敦《泰晤士報》寫了一封火藥味十足的信,稱這次入侵為“科學史上的流氓事件”,而且是“對英國皇家科學研究院優良傳統的侮辱”。他還呼籲讀者們幫他揪出這名“黑客”——用現在的話說,“人肉他”。

沒過多久,事情就有了結果。《泰晤士報》上刊登了一封來信,作者趾高氣揚地承認,這事是他乾的,而他也只想揭露這套無線通信系統的漏洞,目的是為了大家好。這位“黑客鼻祖”名叫內維爾·馬斯基林,當年39歲,是個滿臉大鬍子的魔術師

馬斯基林出生在一個發明世家——投幣廁所就是他父親發明的

。但是,馬斯基林似乎對無線電技術更感興趣,自學了好多這方面的知識。在舞臺上,他經常用莫爾斯電碼跟助手交流,表演“讀心術”的魔術;舞臺下,他則發明了利用火花隙式發射機遠程點燃火藥的方法。

都是搞發明的,馬斯基林跟馬可尼什麼仇什麼怨?原來,由於馬可尼申請的專利範圍太大,給馬斯基林的雄心壯志潑了一瓢涼水,激起了他對這名意大利科學家的怨恨。而馬可尼和弗萊明在皇家科學研究院做的那場演示,恰恰給了馬斯基林一個出氣的機會。

  • 什麼仇什麼怨?

當時,馬可尼發明的無線通信技術撼動了有線通信原有的霸主地位。那時,東方電報公司掌握著大英帝國的通信樞紐,其海底電纜從康沃爾郡西部的一個臨海的小村莊波斯克諾一直延伸到印度尼西亞、印度、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亞。在馬可尼於1901年12月12日成功實現無線信號的跨大西洋傳輸之後,東方電報公司就僱傭了馬斯基林開展大範圍的偵聽活動。

馬斯基林在波斯克諾西部的海岸上豎起了一根高達50米的無線電天線支柱(如今它的遺蹟還保留著),試圖竊聽馬可尼公司向海上船隻發出的信息——當時馬可尼的船岸通信業務正蒸蒸日上。在1902年11月7日出版的《電學家》雜誌中,馬斯基林興高采烈地宣稱,他發現了無線通信系統的安全漏洞:“我在一根長杆上安裝了約7米長的天線,並且通過它收到了馬可尼發出的信息。如果這套設備正式投入使用,那麼竊聽無線電信號根本不在話下。”

馬斯基林的想法會不會太簡單了?當時馬可尼已經取得了一項調諧技術專利,應用這種技術可以把無線發射機的輸出波長控制在精確的範圍之內。根據馬可尼的說法,這樣就可以建立機密頻道了。其實,用收音機聽過廣播的讀者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當時的科技條件下,人們還不能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而馬斯基林則證明,僅憑一臺非調諧寬頻接收機,自己就能入侵馬可尼的無線通信系統進行竊聽。

馬斯基林並沒有就此止步,他還想在人們面前展示自己是如何入侵無線通信系統的,從而讓無線通信系統的安全漏洞引起更多關注。於是,他就在皇家科學研究院裡上演了一場“黑客”入侵的好戲。當時,他的據點就設在倫敦西區他父親的戲院裡,而那裡距研究院只有咫尺之遙,他所使用的設備只不過是一臺簡單的發射機和一部莫爾斯發報機而已。

這次事件雖然挫傷了馬可尼和弗萊明的自尊,但引起了人們對無線通信技術安全漏洞的關注。直到今天,黑客們還是在樂此不疲地揭示並利用技術與安全上的漏洞,就像馬斯基林在100多年前所做的那樣。


本文選自《科學畫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