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被收进宋史《奸臣传》,奸佞比肩蔡京,殊不知他乃是一代名相

以前读宋史,章惇被收在《奸臣传》里面,就以为他是蔡京那样的大奸臣,自然对这些人嗤之以鼻,从没想过仔细去了解他。所知仅限于章惇打压政敌非常残忍,党争心狠手辣,形象也固定为佞臣。

后来才知道,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误解了他,章惇是北宋哲宗朝时期的一代名相。章惇经略并大规模开发湖南,设立州县,开拓西南,统一北宋内地割据势力,对江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参与者。

此人被收进宋史《奸臣传》,奸佞比肩蔡京,殊不知他乃是一代名相

章惇执政时严刑峻法,控制言论。政治上贬斥旧党,流放诸臣。法令上恢复旧法,加以完善。文化上废除诗赋,代以二经。军事上征服西夏,攻灭唃厮啰。外交上招降吐蕃诸部,拒绝辽朝请和。地方上设置晋宁军与陇右节度军。水利上治理黄河,沟通水系。吏治上改革官制,非治科、进士、上舍生而入官之人皆罢之。

章惇恢复熙宁新法,并修正新法的诸多弊端,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熙宁新法的缺陷,没有一味的排斥元祐时期的政策而是学习其好的政策

然而,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物,即使说为政有黑点,但是万万不至于被收进《奸臣传》呀。隐藏在史书背后的原因如下:

此人被收进宋史《奸臣传》,奸佞比肩蔡京,殊不知他乃是一代名相

宋哲宗忽然驾崩之后,由于没有子嗣,于是由朝中大臣与太后商议确立谁接替皇位,这时章惇公开反对端王赵佶。当时朝中是宋神宗皇后向太后在位,她倾向于立端王赵佶,而朝中诸位大臣也都默不作声,唯独章惇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章惇还在垂帘听政的向太后前严厉声讨,言语之中丝毫没有给高高在上的太后面子。他认为按照宗法制度,应当是简王继位。

然而章惇最后没能成功,向太后和曾布把端王赵佶扶上了皇位,也就是宋徽宗。等到赵佶即位之后,自然对当初反对自己的章惇怀恨在心,刚好这也给了那些看不惯章惇的奸臣们机会,于是纷纷上书弹劾章惇。于是赵佶就借故把章惇一贬再贬,章惇晚年冷落,终于死在贬官途中。

宋徽宗后来成为多烂的亡国之君大家心里也有数,他和他的儿子高宗简直垃圾中的垃圾,花石纲,靖康耻,风波亭。。。父子俩足可以一起竞争五千年史上最差皇帝前十名。章惇“轻佻”二字,可谓说中宋徽宗要害,而反对赵佶即位,更是一针见血的高明之见。

此人被收进宋史《奸臣传》,奸佞比肩蔡京,殊不知他乃是一代名相

这样一个正直的章惇,晚景如此凄凉,再加上宋徽宗等人在其身后添油加醋,颠倒是非,最后竟然把他活生生塑成了一个奸臣的形象,死后还被收入《奸臣传》,蒙冤数百年,真是令人唏嘘。

那么,章惇一生的行为,是对是错呢?很难一句话定论。

章惇虽然说在细节上有许多不足,可是在治国方略上,却有独到的眼光。比如其看重西北军事,如果能够持续变法,北宋不至于被金国迅速灭亡。章惇所坚持的新政就是从王安石所变之法继承过来的,但是他也吸取了元祐年间的政策,所以实行起来成效很大。

然而新法还是损害了保守派,也就是那些高层官员甚至是以皇帝为首的皇族们的既得利益,这些利益集团最后联合起来对付章惇,不断打压他。

此人被收进宋史《奸臣传》,奸佞比肩蔡京,殊不知他乃是一代名相

至于章惇打击报复旧党人士,首先政治本身就是血腥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新党上台,旧党靠边;而旧党上台,又何尝不是尽废新法?而且,南宋时期一直是投降派执政居多,官场思想保守,不思进取,自然是反对新法,反对新党。于是北宋神宗哲宗年间的新党人士一个个被丑化。

其实,放在我们现在看王安石变法,就和两宋时期完全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了。以前是一无是处,而现在是利国利民,符合历史潮流的改革。

总之,对章惇的定论即使存在一定争议,但是他绝不是奸臣,他生性直爽率真,说话锐利而又直戳事理要害;行事雷厉风行,并且说话精辟入里,时常被人认为是尖酸刻薄,在朝中也是常受排挤。本是宋朝名相的他,到后来竟然被列入奸臣之列,宋时的乌烟瘴气可见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