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是如何断定1944年日本已军力枯竭的?

用户63973701258


日军在1944年的时候还没有物资枯竭,只是被断了石油供给而已。美军判断日本军力资源的办法主要是靠统计货轮出入,由于日本是岛国,他们的所有物资全部靠海运输入跟产出,包括煤铁石油等等,所以只要计算下往来日本的商船货轮就可以得出判断。

早在1943年12月底,日军的所有石油供给已经完全被切断。这是因为美军在瓜岛战役后趁势反攻,重新夺回了被日军抢占的油田。从那以后,日本完全失去了石油的来源。但这时候日本从德国得到了液化煤气的技术,并把这项技术应用到日军的战机与坦克中去。这是因为中国东北跟朝韩日占区有大量的煤矿,由于苏联的对日中立使得日军可以自由的从日本海运送各种军事物资。美军此时虽然已经取得了太平洋战争的制海制空权,但是受限于战机航程的问题,一直无法对日本本土发动进攻,也没法切断满伪对日本本土的物资输送。

直到1945年时候,美军攻克硫磺岛,这时候美军轰炸机就可以自由往来日本本土,美国在日本本土投掷了大约14万吨炸弹,其中包含了珍珠港库存的4万吨燃烧弹,美军不仅炸掉了来往日本海的日本货轮还烧掉了日本本土种植的所有稻谷农作物。


优己



网上有种说法,1944年,美军攻下塞班岛,在进行战役分析时,情报部门发现被歼灭的日军两只部队的番号,日军第50师团和第135师团,这两个师团原本隶属日本关东军,驻扎中国东北,现在都被调到了万里之外的塞班岛,说明日本的军力已经枯竭,美军由此做出了判断。


不过我查了资料以后发现,这个说法可能不太靠谱,在1944年至1945年间,日本从东北调出的二十一个师团中,并没有这个所谓的50师团和135师团,而从历年驻扎东北的关东军所属师团里,也没找到这两个师团的名字。

下面附上1944年至45年关东军调出师团名单。

个人感觉,经过这么多年旷日持久的大战之后,对日本这样一个小国家的剩余军力做判断,应该并不是一件多困难的事情,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人口数量等等这些,能支撑多久这样的全面战争,专业人士应该很轻易的就能计算出来,并不需要如电影般,戏剧性的从某个情节偶然发现。


人文茶客


大家应该都知道日本的侵略战争到了1944年的时候攻势就已经颓废下来走下坡路了,今天我们能知道这个事情是因为历史是这样写成的,但在当时日本是牢牢的保密这个情报,但美国人最后还是发现了,那么美军是怎么知道的呢?今天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美军能够知道日军军力颓废其实也是一场意外。1944年的时候,美军发起了塞班岛战役,在这场战斗中日军损失惨重,战后美军清扫战场的时候发现日军的军队番号中出现了50师和135师的番号,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发现,美军就是从这上面推断出日军已经不行了。



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师本来是属于在驻扎在中国东三省的关东军,要知道东三省在日军大本营的心中可是重中之重,现在这两支本应该守在东三省的部队却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塞班岛送人头,这其中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日军国内已经无兵可派,亦无兵可征了。后来美军为了更加确定这个情报的真实性,又将日军参加太平洋战争中的所有部队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日军的确把关东军派往了太平洋各地小岛上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做什么事情都要细心,决定两个国家战斗胜负的情报就是在不经意间被细心的美军给发现了,如果不细心可能就会错过这个重要情报了,大家说是不是


一树梅花一放翁


1944年的中国战场上,蒋介石召开了第四次南岳军事会议,期间谈到了45年开始,国军将可以将除东北以外的全部日寇驱逐,而其自信就来自于军统的谍报。加上当时的远征军和驻印军已经在东南亚展开攻势,只要滇缅公路重新打开,那么源源不断的美械就会不断流入国军之手。

而对于日军军力枯竭,美军在1943年就有体会,因为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已经是落日黄昏,日军已经无法阻止美军夺取瓜岛和太平洋众多岛屿,这也是美国蛙跳战术开始发挥作用的时候。此时美国的轰炸机已经可以够到日本本土,制空权已经基本掌握在美军手里,日军优秀的飞行员已经几乎死绝了。

所以1944年,美国确定了进攻东南亚的决策,具体就是海空军夺取菲律宾和关岛,然后空军配合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攻取缅甸等地。可以说当时唯一麻烦的就是日本陆军,因为日本陆军还拥有一战之力,不过已经比不上40年以前了。44年的时候,装备美械的国军基本可以同日军硬碰硬。

其实最先知道日本兵力不足的就是中国,39年之后日军基本无力发起大会战,一个武汉会战日军就伤亡高达二十五万,这直接导致了日军无力继续向四川境内进军。而敌后战场更是损耗严重,因为敌后战场完全就是拼消耗。可以说日军失败是很正常的,毕竟日本区区小国居然敢东西开战,而且面对的是人口最多的国家和最发达的国家。


小司马迁论史


  美军是一支历来重视情报工作的军队,尤其以科学缜密的战场情报分析著称于世,决不会仅凭一、两次战斗就草率做出结论。在这儿举一个例子。中途岛战役之前,美国海军情报局从一艘沉没的日军潜艇里打捞出JN-25通讯密码本,随后组织英国、荷兰等国专家对JN-25密钥进行了部分破解。通过监听日本海军与东京大本营方面的往来电报,美军初步断定日本海军的下一步进攻目标是代号为“AF”的某岛。在对“AF”具体位置的确定上,美军夏威夷情报站与华盛顿海军总部情报站的意见出现分歧,夏威夷情报站认为日军电文中反复出现的“AF”是指中途岛,而总部方面则认为是阿留申群岛。后来,夏威夷情报站的意见占了上风,因为从破译的日军电文中查明,日军总部命令从马绍尔群岛起飞前往轰炸珍珠港的飞机,必须做好规避来自“AF”上面的防空炮火的相关准备,从航线位置上分析,可以做出“AF”即为中途岛的判断。美军的情报工作却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由夏威夷情报站以驻中途岛美军指挥官的身份,用无线电明语方式联络珍珠港基地,发出“中途岛淡水供应紧张”的通话内容。结果不久便截获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的命令报文,内容是“AF缺乏淡水,各攻击部队要备足淡水。”由此,美军经过多方面情报信息验证分析,最终判定日军下一步的进攻目标是中途岛。

  同样,在断定日本是否军力枯竭的问题上,美军也是在经过多方验证、多次推断的基础上逐步得出的结论。因为日本战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军力走向枯竭是多次战役战斗失利叠加的结果。慕什塔戈认为,美军所以能够断定日本在1944年陷入军力枯竭,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

  一是兵力派遣捉襟见肘。美军发现,自1937年“七‧七”事变以来,日本陆军的主要兵力一直深陷于中国战场而不能自拔,无暇顾及战略价值更为重要的太平洋战场。为了急于抽身,日本陆军于1944年4月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豫湘桂战役。此役,日本参战兵力达41万,几乎动用了陆军的全部家底,虽致使国民党军一溃千里,并攻占146座中国城市,但终究未能打通大陆交通线,更未能阻止美军对日本本土的轰炸。而此时的日军已处于强弩之末,最初组建的17个常备师团主力丧失殆尽,已经无法抽调出更多的兵力来发动进一步攻势了。

  二是装备补充青黄不接。对处于交战状态的两支军队而言,通过观察敌方武器装备补充频率和维修周期进行分析,是判断其战力能否持续的有效方法。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仅有3个航母舰队,而日军则有6个。经中途岛一役,日军4艘重型航母尽失,仅存2艘轻型航母,日美海军实力对比发生逆转。直到1944年,日本海军始终没有新建航母加入作战序列,只能靠改装旧舰或商船来拼凑出轻型航母来维持海战,而且舰载机数量严重不足。美军由此可以推断,日本此时的军力已经走入穷途末路。

  三是作战保障难以为继。在1942年8月至1943年2月的瓜岛战役中,日美两军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逐次“添油”力拼消耗,最终以美军完胜而告终。美军清醒看到,担负守岛的日本最精锐的第2师团并不是败在抗登陆行动上,而是输在后勤补给上。在与美海军陆战队的正面交锋中,第2师团并不处于下风,日军运送的补给不能按时到位,而且一次补给尚不足于维持一场战斗所需,这是第2师团最终被迫撤出瓜岛的根本原因。通过这场战役,美军不难做出日本即将军力枯竭的判断。


慕什塔戈


不是判断,而是肯定。其实日本人和美国翻脸是因为美国要求日本退出中国战场,在这之前,美国一直为日本提供大量的生产资料,但是日本人在亚洲战场上的进程已经不允许日本回头了,于是日本人为了阻止美国人介入亚洲战场,最起码是拖后介入时间,问题是美国国家机器全力启动后的可怕潜力是日本人没有估计到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实际上日本的战争潜力更多的是民族凝聚力,至于生产力还真不在美国人眼力,在这个问题上,双方都有看错的地方。二战美国总参谋部实际早就认为日本人已经不行了,在太平洋战争后期就不行了,实际上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在战场上让美国人吃尽了苦头,美国人也对进攻日本本土不抱希望,才有了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战争中核武器使用,迫使日本人投降。


长空雄鹰46


日本是入侵中国的最凶恶的敌人,日本这本土招兵,那是在侵略中国以前,日本人想用尽量少的时间完成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日本争对中国而言,日本太小了,因此,有小日本的说法。日本先入侵中国的东北地区,没有碰到太大的抵抗,就趁机南下在北京受到重大抵抗,十九路军在蔡廷揩、蔣光鼐的带领下,奋勇抵抗日军,打响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枪。这就是中国的抗战,在接连遭受打击的日本鬼子,已经是不如当初,只有回到日本重新招兵,但是,这时的日本已经是日薄西山,兵源已经枯竭,根本招不到兵。为此,日本鬼子受到很大的影响,又加上美国又向日本的长崎和广岛投下原子弹,日本受到重创,到此不出两个月日本天皇就宣布投降。


6353902879


简单回答一下,美军断定在1944年日本军力枯竭是不正确的。

只是因为在1944年的时候,日本在本土和中国大陆及其它占领区的兵力有近400万兵力,兵力数量上还是非常可观的。只不过有一点就是战线和补给线过长是当时日军的短板。在1944年末和1945年初的以美军为主导海陆空三军对太平洋战场及亚洲南部进行全面反攻,跳岛战术的应用扼杀了日军补给线之后的日子里,再加上美空军通过对日本主要军工企业城市进行战略轰炸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才把日本军事侵略支撑点的军工业打掉,最后鼓吹“一亿玉碎”的军国主义的军方,已经拿不出武器来武装军队和“玉碎”的国民了。

这是历史上著名的“李梅轰炸”在1945.3投入大批B29飞临日本,开始全面对各个战略目标进行地图作业轰炸,利用照相机对轰炸目标拍照贴在地图上进行评估,这种技术是李梅将军在欧洲战场总结出来,例如火攻轰炸东京之后的通过这种技术才初步估计断定那些家庭作坊式的军事工业全部烧毁殆尽,由此美军逐步确定日本的军事工业已经枯竭,在战场上损失的装备无法补充,而美军依靠强大的工业基础大量生产军事装备,例如航空母舰整个二战美国生产了153艘,相反日军只有消耗极少的补充装备。

“李梅轰炸”的后期,驻太平洋的美空军连续高强度轰炸日本本土和主要占领区,在1945.8.6、8.9最终动用了原子弹对日本广岛、长崎的核爆,对日本军国主义者和国民产生的心理恐惧也是促使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汉拿山l


看了几个答案,都以1944年夏的塞班岛战役中,美军情报人员发现的日军两个师团番号就断定日本兵力已经枯竭了,我觉得有点可笑了。

从1942年初美军开始反攻日本起至1944年10月,除了海空军外,日本陆军主力在太平洋战场上损失不大,瓜岛战役损失了第2师团;塞班岛、关岛、新几内亚战役分别损失了第43、第29、第20师团;硫磺岛和贝里琉岛战役损失的分别是一个联队;莱特岛和布干维尔岛战役损失的分别是第16师团和第6师团;损失比较大的是英帕尔战役,第15、33、31师团等部日军损失了6.5万余人。

而整个二战,日本有120多个师团被派往了海外战场,1943年下半年为了挽回太平洋颓势,关东军调往南洋支援南方军的只有二十多个师团,离日本兵源枯竭还很远,请问仅凭1944年夏的塞班岛战役发现的关东军第50师团和第135师团番号,美军是如何判断出1944年日本兵力已经枯竭的?(日本兵源不足早已经众所周知)

而日本损失比较大的就是1944年10月至1945年7月结束的菲律宾战役,包括陆、海、空军三军共损失了50万人,这一仗的惨败日本太平洋舰队几乎损失殆尽,海上交通路线彻底被美国切断,本土也被围得水泄不通。

美军断定日本何时兵源枯竭,应该是1944年日本孤注一掷执行的“一号作战”计划,下面简单谈谈个人看法吧。

自从淞沪会战后,日本逐渐战争扩大化,兵源不足早已经是个问题,为了快速解决在华问题以实施南下或者北进计划,日本几乎倾国之力发动了武汉会战,陆军由原来的24个师团直接扩增至34个师团,其中有11个师团近30万人、在海空的配合下直接参加了武汉会战,但战果未达成预期效果,而战后由于消耗国力过于严重,日本有点吃不消了。而在经过了第一次长沙会战失败后,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提出改变了对华战略,即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惑为辅”。

但自从改变对华策略后,日军发起的一系列战役几乎毫无进展,引起了大本营对冈村宁次策略的不满而被调出了前线,做了一年多的“冷板凳”。1943年东条英机老鬼已经深知深陷在华泥潭不能自拔,无论是战或者和都无法改变当前被动的局势,为了维护本土安全和继续近行持久战,日本大本营拟定了一个在华作战计划,即一是摧毁南方与西南的中美空军基地,解除对本土的威胁;二是打通亚洲大陆交通路程,以将海外的关东军、南方军、派遣军连成一体;三是集中有限兵力再次打击国民政府的抗战意志。

于是1944年诞生了“一号作战”计划。为了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日本做了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动员行动,以满足派遣军的所有作战要求,包括后勤保障都做了充足的准备,例如做出策应部队的第23军从广东出发就携带了16万吨作战物资。不仅如此,日本还从本土、关东军和南方军分别抽调部分全力支持在华派遣军,是役集结了40多万人和40多万吨作战物资,为最后的“胜利”做疯狂反扑,结果,对于缺枪少弹的国民党大军一泻千里,丢失了大量的土地。

1944年春,日本为了执行“一号作战”计划、挽回败局,日本已经倾国之力,将有限的兵力和物资全部投入到豫湘桂大会战,这也导致了日本在东北后方根据地兵力的严重空虚,做为二战无孔不入、最优秀的情报机构之一,难得此刻美国断定不出日本兵源已经枯竭?


赛门军略


美国在1944年怎么知道日本已经枯竭,靠的是两个字“情报”。而情报来源于美国战略情报局的101分队,也称为101特遣队。而美国战略情报局就是大名鼎鼎的CIA前身。

101特遣队的部分人合影。

1939年欧战前夕,美国陆军只有187000人,世界战力排名在20名开外,为了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战争,美国开始大规模扩军,但是对某些“情报”单位呲之以鼻,进入40年代后太平洋和大西洋全面战争的发展使美国作出了许多改变,特别是日本采取非正统的卑鄙手段发生战争,比如日军偷袭珍珠港,迫使美国开始集中统一自己的防务机构,于是在1941年的春天成立了一个情报机构,最先叫情报协调局,1942年以后改名为战略情报局,局长威廉·约瑟夫·多诺万。

101特遣队的克钦人营长与美国营长。

1943年初,十几顶降落伞落在了日占领缅甸的热带森林里,还有先前到达的人员,这里共集结20人的小队,这就是第101特遣队。这个小队是由美国战略情报局派遣,主要任务是开展敌后作战和情报搜集,这支小队到达缅甸后立马蓬勃发展起来,到1943年下半年已经建立了29个活动站,并招募了大批当地人作为特工来训练,截止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101特遣队从东南亚蔓延到整个太平洋战场,先后从国内情报处、反间谍处、地图处、心理作战处、外国事务处等部门调遣500多名间谍奔赴太平洋战场活动,而101特遣队在当地招募了超过1万名本地特工为其服务。

图为伪装在日本占领区的特工。

大量的101特遣队特工渗透进了日本的势力范围,搜集日军准确的情报,并渗透进了日军的情报网,搜集到了大量关于日军据点的布防和兵力情报反馈给战略情报局总部,特别是在1944年密支那战役中,一举扭转了东南亚战场的局势,101特遣队通过战役初期做了充分的情报保障,对日军的武力轰炸的正确引导,肃清残余日军的的准确情报等,这场战役101特遣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01特遣队正协助救援中国远征军。

在1941年时,美国战略情报局就已经破译了日本的加密电文,但是美国压根不信日本能跨过太平洋去袭击夏威夷,所以日本的情报没得到重视。直到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马上纠正了自己的错误,重视情报部门,立刻开展中央协调和分析系统协助情报工作,在以后的战役中,情报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比如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海战、击落山本五十六飞机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