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高位重的他自污名节只为消去君王疑心,才得以最终颐养天年

功高震主的意思是功劳太大,使君主(领导者)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历史上因此而不得善终者比比皆是!但有些睿智的人,能够洞察危局,巧妙行事,主动释疑,反而更得信任!

秦王赢政时(秦始皇),王翦带着六十万大军向楚国进发,刚走几天,就打发手下回去,请求秦王给他善田美宅,这样共去请求了五次。一张单子,上面罗列了一长串咸阳最好的良田、美宅、池塘,请秦王将这些赏给他。

秦王先是意外,然后大笑说:''将军就要出发了,还怕寡人让将军受穷吗?''使者按着王翦的交代说:''我们当武将的,功劳再大,按规定也封不了侯,现在趁为臣尚能报效大王,顺便向大王求赏,以便儿孙以后有个糊口寄身之地。''秦王听了心想:''看来这位老将军打仗是行家,为人也没有什么大志向啊!''于是就笑着答应下来。

权高位重的他自污名节只为消去君王疑心,才得以最终颐养天年

副将蒙恬看不过去了,嘲笑王翦说:''老将军乞讨请求,要这要那,是不是太过分了?''王翦见左右无人,就悄声对蒙恬说:''蒙将军误会了。大王向来多疑,不专信臣子,这次几乎把全国兵力都交给了我,我左一次右一次求取田宅,是为了让大王知道我想得到的不过是些许小事,好让他不对我产生猜疑之心!''

蒙恬听了恍然大悟,不住地点头,心中对老将王翦的周密考虑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凡君王最怕将军拥兵自重,进行叛乱,而秦王政又生性多疑,好以铁腕置人于死地。王翦此次拥兵六十万攻楚,他要了那么多兵,叫秦王怎能不生疑心?但王翦胸有成竹,一次次邀赏良田美宅,既得到了物质利益,又使秦王消除疑心,在秦王的轻松大笑中,王翦获得了必需的政治安全。王翦请田也就成了明哲保身的代名词。

权高位重的他自污名节只为消去君王疑心,才得以最终颐养天年

王翦很懂得安生保命之道,到最后也告老还乡。

后来有很多人都用这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君上没有背叛主上的意思。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权高位重的他自污名节只为消去君王疑心,才得以最终颐养天年

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淮阴侯韩信当时帮刘邦打下了整个江山,按理说应该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了,这个时候他旁边有一个人很了解刘邦的个性,叫''蒯生'',他跟韩信说''因为刘邦很爱猜疑别人,所以你要很小心,有时候又勇敢又有谋略的人通常不会善终。''可是韩信没有听进去,最后刘邦因疑虑使用美人计诛杀了韩信三族。

萧何辅助吕后,诛杀韩信,很符合汉高祖''固根基''的方略,是为刘邦除去了一块心病。刘邦对萧何更加恩宠,加封五千户。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语的由来。

权高位重的他自污名节只为消去君王疑心,才得以最终颐养天年

萧何计诛韩信后,萧何计诛韩信后,刘邦对他更加恩宠,除对萧何加封外,还派了一名都尉率500名兵士作相国的护卫,真是封邑进爵,圣眷日隆。众宾客纷纷道贺,喜气盈庭。萧何也非常高兴。这天,萧何在府中摆酒席庆贺,喜气洋洋。突然有一个名叫召平的门客,却身着素衣白履,昂然进来吊丧。萧何见状大怒道:''你喝醉了吗?''

权高位重的他自污名节只为消去君王疑心,才得以最终颐养天年


这位名叫召平的人,原是秦朝的东陵侯。秦亡后隐居城东种瓜,瓜味极甘美,时人故号东陵瓜。萧何闻知贤名,招至幕下,甚为看重。每有行事,便找他计议,获益匪浅。

今天,召平苦心孤诣却发现兴头上的萧何仍未领会他的意思,便叹气:“您今天这番张扬高兴,从此后患无穷了!主上南征北伐,亲冒箭雨。而您安居在都城里,无病无灾,反得加封食邑,淮阴侯韩信已除,我揣度主上之意,恐怕已经开始怀疑您。您不如力辞封邑,拿出家财,拨入国库,充当军需。”

萧何恍然大悟,猛然惊出一身冷汗,第二天赶忙依计行事。高祖刘邦果然十分高兴。

权高位重的他自污名节只为消去君王疑心,才得以最终颐养天年

英布造反,刘邦亲自率兵征讨。他身在前方,多次派使者问萧何的举动:“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呢?”使者回答:“相国劳心筹措军需,劝勉百姓踊跃支持陛下军事,就像以前您讨伐陈豨一样。”

有门客知道这件事情,便对萧何说:“相国,您不久就要被满门抄斩了!”萧何大惊,忙问其故。

那门客接着说:“您如今位到百官之首,已经没有封赏的余地。况且您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都拥护您,您还想尽方法为民办事,以此安抚百姓。现在皇上之所以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助关中的民望有什么不轨行动啊!”

萧何惊骇,忙问:“那该怎么办?”

权高位重的他自污名节只为消去君王疑心,才得以最终颐养天年

门客道:“如今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做出一些不利于百姓的事情,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萧何采纳他的建议,纵容下属刻意强买。

刘邦亲征凯旋,百姓争拥路边告萧何的状,于是刘邦借势以相国侵占百姓田地为由将萧何打入大狱,但也因此没有杀了他,关几天还是将他放出来。

权高位重的他自污名节只为消去君王疑心,才得以最终颐养天年

出狱的萧何当时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见刘邦开恩释放了他,更是诚惶诚恐,谨慎恭敬。虽然因为全身带上刑具,害得他手足麻木,连路都快走不动了,而且蓬头赤足,污秽不堪,但又不敢回府沐浴再朝拜天子,只得这样上殿谢恩。

刘邦见萧何如此狼狈,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便安抚萧何道:''相国不必多礼!这次的事,原是相国为民请愿,我不允许。我不过是夏桀、商纣那样的无道天子罢了,而你却是个贤德的丞相。我之所以关押相国,就是要让百姓知道你的贤能和我的过失啊!''刘邦的这段话虽然言不由衷,但对萧何的廉政为民,终于还是默认了。

从此以后,萧何对刘邦更是诚惶诚恐,恭谨有加了。刘邦也照例以礼相待,但萧何从此对国事就只能保持沉默了。

权高位重的他自污名节只为消去君王疑心,才得以最终颐养天年

如此,萧何自污名节消去君王疑心,最终颐养天年,一生没有遭受迫害。

所以说,为人不仅要勤劳、谦虚、能干、大度,懂得尊重别人,还要学习把握尺度,适当隐藏风采,小心水满则溢,不能让上司察觉到威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