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服務民營企業就是不顧一切放貸款嗎

加大服務民營企業就是不顧一切放貸款嗎

11月1日,決策層強調,“要改革和完善金融機構監管考核和內部激勵機制,把銀行業績考核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掛鉤,解決不敢貸、不願貸的問題。”貫徹這樣的要求,需要綜合施策、多方發力。金融從業機構要與實體經濟共克時艱,多做雪中送炭之事,讓金融服務更有溫度。

今年來,我國金融市場在內外部因素影響下保持基本穩定,但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隨著金融強監管政策疊加實施,影子銀行信用創造功能萎縮,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下滑;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金融機構風險偏好普遍下降,部分行業、企業間的結構性信用緊縮問題加劇。特別是不少民營企業,普遍感受到融資更難了、更貴了,一些企業甚至瀕臨股權質押爆倉、資金鍊斷裂的邊緣。

上述困局的出現,原因是複雜多樣的,既有外部衝擊也有內部因素,既有客觀影響和主觀問題。因此,解決起來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而是應以持久戰的精神,堅持“幾家抬”的原則,採取全方位、立體式措施,從貨幣信貸、財稅政策、監管考核、內部管理、環境優化等方面,短期精準發力、長期標本兼治,綜合施策,協同推進,並探索和建立長效機制。中央和地方政府要上下聯動,協調配合,給民營經濟吃下“定心丸”。從當下看,增加民營企業信貸、支持民營企業發債、設立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支持工具等“三支箭”政策,以及要求銀行加大對民營企業信貸支持的“一二五”方向性目標等,針對性較強,有助於短期內增強企業信心,穩定市預期。

加大服務民營企業就是不顧一切放貸款嗎

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業應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意識,穩住並提升對實體經濟的服務。金融業屬於現代服務行業,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廣大客戶是天職。當下,應堅持市場化原則,大力支持有市場競爭力但暫時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化險為夷、走出困境。如中國工商銀行與100家民營骨幹企業簽署“總對總”合作協議,通過專屬服務團隊提供“融資+融智”服務。同時,該行還將與其中的部分企業開展合作“債轉股”,助力企業優化財務結構、增強發展後勁。在企業一帆風順之時錦上添花,企業感激你一時;在企業面臨困難之際雪中送炭,企業記住你一生。在這個時候幫扶企業、共度難關,從微觀上看有助於企業走出流動性困境,從宏觀上有助於推動實體經濟穩中向好。只有企業經營有活力,實體經濟有後勁,金融機構才能真正防範經營風險並實現高質量發展。

金融要更有溫度,還要大力發展普惠金融,讓長期被排斥在正規金融體系之外的企業和個人及時獲取價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2015年12月《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印發後,我國普惠金融獲得了快速發展,金融普惠的陽光照進了小微企業、三農等薄弱領域和亟需金融服務的弱勢群體。如中國建設銀行,2017年在大型銀行中率先成立普惠金融事業部,2018年全面提出普惠金融戰略,作為未來的三大戰略支點之一。

加大服務民營企業就是不顧一切放貸款嗎

但普惠金融仍然面臨商業可持續問題。在這方面,一些數字科技公司的做法值得總結。如京東金融藉助數字技術,在全國1700個縣、30萬個行政村開展農村金融業務,累計服務20萬中小微企業,貸款總額近5000億。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中國普惠金融發展情況報告》指出:數字普惠金融引領,是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出路。京東金融CEO陳生強也認為,當數字科技與社會使命相結合,就會賦予數字溫度與能量。

有溫度的金融,將可以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推動實現諾貝爾經濟學家得主羅伯特·希勒所期待的“好的社會”。讓金融普惠萬家,讓金融更有溫度,既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更是長期努力的方向,任重道遠。

加大服務民營企業就是不顧一切放貸款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