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給寶寶買成品輔食還是給寶寶自制輔食?

寶寶到了4個月的時候,寶媽們就開始陸陸續續為自家的寶寶挑選輔食了。

這也就意味著,與前幾個月純母乳餵養或配方奶粉餵養相比,寶媽們遇到了更大的挑戰。

可能有些寶媽們還會思考,到底是自制輔食還是到市面上去買成品呢?

自制輔食和成品輔食有啥區別?

選擇成品輔食和自制輔食時各有哪些注意事項?

這些問題一直都是寶媽們的熱點話題。

到底是給寶寶買成品輔食還是給寶寶自制輔食?

一、 自制輔食和成品輔食有何區別?

1、營養區別

自制輔食現做現吃,而成品輔食則保質期從3個月到12個月不等,這讓很多寶媽認為自制輔食更營養。事實上成品輔食和自制輔食基本都經高溫蒸煮,這個過程營養素損失差不多;然後成品輔食會利用無菌密封包裝,這個過程營養素流失緩慢,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兩者營養差別不大。

另外每次自制輔食的量少限制了食材的種類,可是成品輔食採用工業化生產卻很易實現食材多樣化,生產出各種口味的輔食,比如西紅柿牛肉米粉,蘋果、香蕉、獼猴桃粉,魚肉蔬菜米粉,西柚、蘋果、葡萄汁等,另外成品輔食製作過程中基本會強化鈣、鐵、鋅等,寶貝易缺乏的營養素,從這個角度來講成品輔食會更營養。

2、安全區別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和《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規定,嬰兒輔食所使用的原料必須符合相應的安全標準或規定。不得使用經輻照處理過的原料,不應使用氫化油脂,不應使用香辛料。而且國標對成品中的鉛、砷、亞硝酸鹽等化學汙染物,真菌毒素、大腸菌群、沙門氏菌、菌落總數等生物指標都有限量;

但自制輔食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未必都能控制好,微生物又在自然界無處不在,因此成品輔食在安全上更勝一籌。

可是很多寶媽仍會擔心成品輔食防腐劑的問題,其實國家不允許在嬰幼兒輔助食品中添加防腐劑,而嬰兒輔食不是水分含量極低的乾燥粉末狀,就是經過蒸煮殺菌又無菌包裝的果泥、菜泥或果蔬汁,微生物基本不生長繁殖,完全不用使用防腐劑就能長時間保存,所以這個問題是寶媽們過慮了。

到底是給寶寶買成品輔食還是給寶寶自制輔食?

3、價格區別

雖然寶貝輔食食材的成本不高,但是公司規模化生產對生產環境、設備要求高,再加上管理成本和銷售渠道成本等等,因此成品輔食價格高與自制輔食,自制輔食存在明顯優勢。

4、方便角度

在家自制輔食雖然做的量不多,但是因為輔食要單獨製作,加之製作前食材處理,製作前後用具的清洗、消毒等,因此也算不小的工作量。另外外出半天以上的遊玩,也不方便帶自制輔食,所以在這個角度上成品輔食存在絕對優勢。

到底是給寶寶買成品輔食還是給寶寶自制輔食?

二、選擇成品輔食時要注意什麼?

選擇成品輔食最重要要一點是選擇大品牌,品質才更放心。另外仔細看看食品標籤包括配料表、營養成分表、生產日期、存儲條件、過敏信息等,檢查這些標示是否完整;然後選購離生產日期最近的輔食。

三、自制輔食時要注意什麼?

首先要選擇新鮮的食材,比如不新鮮的蔬菜亞硝酸鹽含量高,容易引起寶貝中毒;

另外微生物在自然中無所不在,因此所有用具定期消毒(建議將寶貝的餐具浸入水中煮沸10分鐘或者將水燒開隔水蒸10分鐘),使用前清洗乾淨,蒸煮好的輔食盛到潔淨的容器中,避免交叉汙染;做好的輔食在常溫下不要超過2個小時。

除了安全問題要注意外,烹調6月到12月齡寶貝輔食時要少糖、無鹽、不加調味料,1~3歲輔食口味也宜清淡,儘量少用或不用含味精或雞精、色素、糖精、辣椒、胡椒、芥末等調味品,這可以培養孩子清淡的飲食習慣;

另外宜採用蒸、煮、燉、煨的清淡烹調方式,注意食物的前處理,比如去皮、骨、刺、核等,而且食物儘量做得軟、爛、細、碎,便於寶貝消化吸收;還要努力把輔食做的花樣多些,以利於保持寶貝對進食的興趣。

確定了要添加成品輔食還是自制輔食,也懂的了選購成品輔食和自制輔食的要點後,寶媽們又要解決寶貝添加輔食時間、種類、質地、多少等諸多問題。

到底是給寶寶買成品輔食還是給寶寶自制輔食?

1、添加輔食時間

衛計委2012年發佈的《兒童餵養與營養指導技術規範》指出,嬰兒6月齡內應純母乳餵養,無需給嬰兒添加水、果汁等液體和固體食物,以免減少嬰兒的母乳攝入,進而影響母親乳汁分泌。從6月齡起,在合理添加其它食物的基礎上,繼續母乳餵養至2歲。

這一指導只是一個大眾指導,具體寶貝什麼時間添加輔食,不是說要嚴格從6個月開始,還要看寶貝生長髮育情況。一般情況寶貝體重增長達到出生時2倍,寶貝在吃完約250毫升奶後不到4小時又餓了,寶貝可以坐起來了,寶貝在24小時內能吃完1000毫升奶,都是要給寶貝添加輔食的信號。

2、第一個添加的輔食

很多寶媽會認為是蛋黃,希望通過蛋黃以給寶貝補鐵,其實蛋黃中的鐵受卵黃高磷蛋白的影響,吸收率只達3%,另外考慮到寶貝可能對蛋黃過敏,所以《兒童餵養與營養指導技術規範》指出,最早添加輔食,暫不考慮蛋類,而是推薦米粉,這是因為米粉是目前最不易引起寶貝過敏的食物,同時還能滿足寶貝對鐵的需要。

3、輔食添加順序

6月齡添加泥狀食物:由強化鐵的米粉到蔬菜泥和水果泥,其中蔬菜泥先於水果泥,讓寶貝先適應更清淡的口味,再接受水果的甜味,以免愛上水果泥的甜味後拒絕蔬菜泥的清淡;

7~9月齡可以開始添加末狀食物:除了米粉、果泥和菜泥外,可以開始添加肉泥、肝泥、動物血等動物性食品和蛋黃;

10~12月齡則可以開始添加丁塊狀、指狀食物:比如將魚蝦、雞鴨肉、豬牛羊肉切成小丁餵養。

到底是給寶寶買成品輔食還是給寶寶自制輔食?

4、由一種到多種添加

寶貝接受一種新食物一般需嘗試8~10次,約3~5日。這樣讓寶貝習慣一種口味後再換另一種,可以刺激味覺的發育;而且一種食物一種食物陸續地添加,可幫助及時瞭解寶貝是否出現食物過敏及確定過敏源。但寶媽常會遇到寶貝用舌頭頂出食物的情況,並誤以為這是寶貝不喜歡該食物,從而馬上換另外一種輔食;

其實科學研究發現,只要給寶貝喂一種食物至少十次以上,寶貝基本都會欣然接受,所以寶貝用舌頭頂食物不一定是不喜歡吃;事實上更可能是寶貝不懂的如何咀嚼、吞嚥;寶媽們應耐心,讓寶貝們逐漸學習、適應。另外輔食添加要在寶貝身體健康狀態下進行,接種疫苗期間、生病期間要暫停添加新種類的輔食,待身體恢復正常後再添加。

5、由稀到稠,由軟到硬

從泥糊狀食物過渡到碎末狀食物可幫助學習咀嚼,還能增加食物的能量密度和營養密度;另外稠點硬點的食物便於寶貝用手抓,既可增加寶貝進食的興趣,又有利於促進手眼協調和培養寶貝獨立進食能力。

6、量由少到多,質地由細到粗

量由一兩勺到一餐逐步過渡,比如雞蛋黃,每日從1/4個逐漸增加至1個;不過要限制果汁或避免低營養價值的飲料,以免影響食量;餐次由每天一次增加每天三次(不包括乳類進餐次數);質地由泥、汁開始,利於孩子吞嚥;當牙齒萌出後,逐漸過渡到粗一些、硬一些的食物比如碎末狀食物,這樣可以訓練嬰兒的咀嚼能力。

7、輔食保存方式

自制輔食建議當頓做當頓吃,已經被勺子汙染沒有吃完的輔食建議直接丟棄,開封后的成品輔食擰緊蓋子密封,在冰箱中冷藏儘量不要超過12小時。

取出後用不超過40攝氏度的溫水溫熱,然後將少量輔食放在手背上試溫度,保證溫度不燙再喂;儘量不用微波爐加熱,避免加熱不均燙傷寶貝;當然如果不是冬天,寶貝腸胃功能也不錯,可以從冷藏室取出稍微放置片刻,直接喂。不建議輔食冷凍保存,因為解凍時間一般較長,容易發生交叉汙染。

到底是給寶寶買成品輔食還是給寶寶自制輔食?

其他溫馨提示

不要放在奶瓶中喂,這不利於訓練寶貝的咀嚼和吞嚥功能。另外7~9月齡就可以讓寶貝坐在一高椅子上與成人共同進餐,鼓勵寶貝用手抓食物,既可增加寶貝的進食的興趣,還能促進手眼協調和培養寶貝獨立進食能力;10~12個月齡則可以讓寶貝學習著自己用勺進食,用杯子喝奶。

寶媽們現在不用糾結給寶寶如何選擇輔食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